兰溪(在蕲州西)
唐·杜牧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
释义:春夏之交的兰溪绿水浩瀚,近水而生的兰花美丽倩影倒映在水中,连雨都散发着香气。楚国大夫屈原在忧伤、痛苦、远离故国的那些日子里,大约就是从这条处处散发着兰花幽香的道路到潇湘去的吧。
这是杜牧会昌四年(844年)暮春作,时杜牧在黄州任刺史。兰溪距黄州70里,今名希水,发源于大别山,向西南流经兰溪镇入长江。环境优美,每至春末,兰花怒放,兰馨远馥,芳风藻川,是较有名的游览胜地。因古属楚国,所以自然联想到屈原有可能由此路而去潇湘。由于诗人与屈原都有怀才不遇之感,所以,同情他的遭遇。通过兰溪景色的描写与古代发生事情的联想,抒发自己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感慨。
幽兰
唐·崔涂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译文:生于山野的兰花众人又有谁能知道它呢,只是自己默默保持着芬芳的花香。自古以来不会有君子采撷佩戴,即使是它芬芳正盛的时候。寒露早早地就侵袭而来,温暖的春天却总是等候很久也不来。被弃掷路边如同荒草,纵然有芬芳馥郁的香气又能如何?!
崔涂这首诗通过咏写兰的贞芳幽独,寄托自己孤高而又哀伤的抑郁情怀,在咏兰诗中是偏于感伤的一类。诗篇兴寄鲜明,旨在抒情,所以诗人对兰不作描绘,而是集中笔墨,诉说兰花自持芬芳却遭风雨侵凌又被弃如路草的悲惨命运,以自伤不遇。诗篇写得质实、深婉,恰如一株飘零的幽兰,质而芳,柔而韧,顾盼自哀,低回不已。
兰
唐·李峤
虚室重招寻,忘言契断金。
英浮汉家酒,雪丽楚王琴。
广殿清香发,高台远吹吟。
河汾应擢秀,谁肯访山阴。
送尹枢令狐楚及第后归觐
唐·卢纶
佳人比香草,君子即芳兰。
宝器金罍重,清音玉珮寒。
秋怀
唐·白居易
月出照北堂,光华满阶墀。
凉风从西至,草木日夜衰。
桐柳减绿阴,蕙兰消碧滋。
感物私自念,我心亦如之。
安得长少壮,盛衰迫天时。
人生如石火,为乐常苦迟。
夜饮朝眠曲
唐·李贺
觞酣出座东方高,腰横半解星劳劳。
柳苑鸦啼公主醉,薄露压花蕙兰气。
玉转湿丝牵晓水,热粉生香琅玕紫。
夜饮朝眠断无事,楚罗之帏卧皇子。
上盐城令述德诗
唐·张辞
门风常有蕙兰馨,鼎族家传霸国名。
容貌静悬秋月彩,文章高振海涛声。
讼堂无事调琴轸,郡阁何妨醉玉觥。
今日东渐桥下水,一条从此镇常清。
兰
唐·释无可
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
过门阶露叶,寻泽径连香。
畹静风吹乱,亭秋雨引长。
灵均曾采撷,纫佩挂荷裳。
兰
唐·唐彦谦
(其一)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
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其二)
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
于焉忽相见,岁宴将如何。
兰
宋·苏轼
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
先春发丛花,鲜枝如新沐。
答琳长老寄幽兰白术黄精三本二绝
宋·苏辙
(其一)
谷深不见兰生处,追逐微风偶得之。
解脱清香本无染,更因一嗅识真如。
(其二)
老僧似识众生病,久在山中养药苗。
白术黄精远相寄,知非象马费柔调。
种兰
宋·苏辙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草,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遣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幽兰花
宋·苏辙
(其一)
李径桃蹊次第开,穠香百和袭人来。
春风欲擅秋风巧,催出幽兰继落梅。
(其二)
珍重幽兰开一枝,清香耿耿听犹疑。
定应欲较香高下,故取群芳竞发时。
石兰
宋·梅尧臣
石言曾非石上生,名兰乃是兰之类。
疗疴炎帝与书功,纫佩楚臣空有时。
小圃
宋·欧阳修
桂树鸳鸯起,兰苕翡翠翔。
风高丝引絮,雨罢叶生光。
蝶粉花沾紫,蜂茸露湿黄。
愁酲与消渴,容易为春伤。
三花斛三首·右兰花
南宋·杨万里
雪径偷开浅碧花,冰根乱吐小红芽。
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
政坐国香到朝市,不容霜节老云霞。
江蓠圃蕙非吾耦,付与骚人定等差。
兰花
明·刘伯温
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
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资簏施,我欲纫之充佩韦,袅袅独立众所非。
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
兰
明·徐渭
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
总令摘向韩娘袖,不作人间脑麝风。
兰
明·董其昌
绿衣青葱傍石栽,孤根不与众花开。
酒阑展卷山窗下,习习香从纸上来。
兰花
明·孙克弘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
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
兰花二首
明·李日华
(其一)
燕泥欲坠湿凝香,楚畹经过小蝶忙。
如向东家入幽梦,尽教芳意著新妆。
(其二)
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
鼻端触著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
写兰
明·景翩翩
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
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
咏怀
清·程樊
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
从来岩穴姿,不竞繁华美。
译文:兰花的香味在花中可称王者,没有比兰花更香的,它芳菲馥郁的花香随清风飘散,兰花从来就是生长在深山岩穴之旁,不与繁花争艳斗芳。
题画兰
清·郑燮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译文:兰花生长在山岩的顶处,它的香气飘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缝中,美妙的花香浓郁芬芳。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翻滚的喧闹,只是兰花不愿去理睬它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来到,更不会在它们离去时去挽留。
高山幽兰
清·郑板桥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按:在郑板桥的笔下,对兰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它说千古年间长在幽谷最高洁的花,兰花最吸引人的品质就是它把争名逐利看作烟霞一般,从来不求显贵,它默默地生长在山谷中,甚至连樵夫它也不愿意让他们看见,就像隐士一样生活在最偏僻的地方。
兰花
秋瑾
九畹齐栽品独优, 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 羞伍凡葩斗艳俦。
咏兰
张学良
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
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咏兰
朱德(开国元勋,十大元帅之首)
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以上是关于兰花的其中古、近、现三代的一些诗作代表,“国香”“空谷佳人”“王者香”“花中君子(明喻第一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这首《送尹枢令狐楚及第后归觐》诗)”等其美誉皆出。
宋代陶谷的《清异录·草》:“兰虽吐一花, 室中亦馥郁袭人, 弥旬不歇, 故江南人以兰为‘香祖’。”《广群芳谱·花谱二三》:“兰幽香清远,馥郁袭衣,弥旬不歇,常开於春初,虽冰霜之后,高深自如,故江南以兰为‘香祖’。”故兰素有“香祖”之称,为“香者王”,香气清幽,尤以其青艳含娇、风姿脱俗,给人以“兰气清和引群品”的感觉。因其是“色、香、姿三者兼备”的稀世之花,人们更将它比作高尚完美人格的体现。
杜牧笔下的“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在碧水茫茫的兰溪河边,河水与兰花相映,兰花散发着特有的幽香,细雨霏霏,将一幅朦胧淡雅的图画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苏辙的“谷深不见兰生处,追逐微风偶得之”——意境颇蕴禅机,对幽兰的简约品性,推崇备至。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作诗赞兰“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正是其浩然正气一身、卓然清奇一世的自我写照。
(三)兰之诗季
兰花按开花季节又分为春兰、夏兰、秋兰和冬兰四类。春兰类春季开花,品种繁多,以花瓣形状可分为梅花瓣型、水仙瓣型、蝴蝶瓣型、索心瓣型,其中以宋梅为梅瓣中典型,玉梅属白舌梅;按其花形大小又分为小、中、大三种,分别以盖荷、高荷、郑同荷为典型;主要品种为:春兰(又称草兰或山兰)、台兰(又名金棱边兰,本种多为观叶品种)。夏兰类夏季开花,主要品种有蕙兰,又名九节兰。秋兰类秋季开花,主要品种有:建兰(又名秋兰)、漳兰(为建兰著名的变型)、鱼航兰。冬兰类冬季开花,主要品种有:墨兰(又名"报岁兰")、寒兰。那么,接下来,我们再欣赏这花开四季不同的兰花之美吧。
题杨次公春兰
宋·苏轼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
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译文:春兰花就像是美人,不需要采摘,那娇羞的神色就主动展现在人们面前。哪怕是蓬草和艾草再多看不到被掩盖的春兰,但是随着清风阵阵,依然时不时可以闻到那沁人的馨香。杨次公的这春兰图用妙笔丹青把春兰如实画了下来,达到了可补《离骚》而无愧于屈原的地步。面对着这春兰花,就好像是面对着灵均,让人不敢把它戴在头上、佩在身上来亵渎他。
题杨次公蕙
宋·苏轼
蕙本兰之族,依然臭味同。
曾为水仙佩,相识《楚辞》中。
幻色虽非实,真香亦竟空。
云何起微馥,鼻观已先通。
兰花 二首其一
宋·易士达
春到兰芽分外长,不随红叶自低昂。
梅花谢后知谁继,付与幽花接续香。
咏秋兰
明·静诺
长林众草入秋荒,独有幽姿逗晚香。
每向风前堪寄傲,几因霜后欲留芳。
名流赏鉴还堪佩,空谷知音品自扬。
一种孤怀千古在,湘江词赋奏清商。
按:静诺此诗,一承前辈诗人旨趣,对兰草的清香傲骨,雅姿洁品作了进一步的阐扬。当然,诗言其志,内中自然寄托着诗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说诗人以兰自况,亦无不可。至少我们可以认为,诗人爱兰,爱得很深沉很真挚,犹如千余年前楚三闾大夫屈原那样。这便是诗人的心声。
题徐明德墨兰
明·薛纲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译文:我喜爱兰花不同于其他花,因为它不凭借自己的颜色来对春天的阳光献媚争宠。在寒风凛冽的深林之中,即使无人欣赏也能够自己散发芬芳。赞美兰花不争奇斗艳、高洁傲岸。
秋兰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帝)
猗猗秋兰色,布叶何葱青。
爱此王者香,著花秀中庭。
幽芬散缃帙,静影依疏棂。
岂必九畹多,侈彼离骚经。
按:玄烨的笔下,秋兰的芳香是一种高贵典雅的王者之香,带着一种贵族的气息,它的与众不同在于它的品质,连帝王都如此欣赏它的清幽的香气和秀丽的身姿。
冬兰
清·曹寅
冬草漫寒碧,幽兰亦作花。
清如辟谷士,瘦似琢诗家。
丛秀几钗股,顶分双髻丫。
夕窗香思发,风影欲篝纱。
按:曹寅笔下的冬兰就如辟谷的高人一般,而且还从形态生动地描写了兰草秀丽的姿态以及它独特的香气。
冬兰是大寒的花,冷冽之中开出幽香,看似娇弱纤瘦并不惊艳,却有着干净无浊、清秀雅洁,和梅花一样,傲立风霜,无惧寒苦,独立卓然的君子品格。蕙兰花清雅隽永,是君子之花;贵气非凡,为王者之香;卓然至善,谓贤者之喻。春兰和秋兰淡泊安然,就像它的香气那样,芳香馥郁高远,让人久处不厌,心生欢喜,衣襟皆染,满室生香,内心为之安静,灵魂为之净明。
建兰
清高宗乾隆帝 爱新觉罗·弘历
建兰来闽峤,国香突等伦。
叶攒蒲剑青,花喷沉檀芬。
每当冀北夏,恰报瓯南春。
玉堂以为居,朱草以为邻。
深山大泽间,宁无纫佩人。
蕙
清·郑燮
丛丛蕙草水之涯,绿叶阴深半欲遮。
最是清风披拂处,一茎嫩玉九枝花。
(四)兰之歌赋
关于兰花,诗咏数不胜数,以上只是窥豹一斑,虽有代表性。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另一种文体——赋,这种“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的骈俪文,绝有另一种风情。还有感情奔放、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风格的骚体歌辞,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幽兰赋
唐·颜师古
惟奇卉之灵德,禀国香于自然。俪嘉言而擅美,拟贞操以称贤。咏秀质于楚赋,腾芳声于汉篇。冠庶卉而超绝,历终古而弥传。
若乃浮云卷岫,明月澄天;光风细转,清露微悬;紫茎膏润,绿叶木鲜,若翠羽之群集,譬彤霞之竞然。感羁旅之招恨,狎寓客之流连。
既不遇于揽采,信无忧乎翦伐。鱼如陟以先萌,鹈虽鸣而未歇。愿擢颖于金阶,思结荫乎玉池。泛旨酒之十酝,耀华灯于百枝。
译文:珍美的花卉含有美好的品德,大自然赋予了它馥郁的香气。符合美好的赞美之辞而独享美名。坚持高洁的操守因而称为贤德。楚辞中屡屡称美它灵秀的品质,汉赋中也不乏诸多赞美之辞。超越普通的花卉具有不凡之质,经历久远而越发被传颂。待到云彩拂过山峦,明月的光辉照亮了夜空。微风习习吹动,露珠轻轻悬挂。花茎得到滋润,绿叶更为鲜美。像翠鸟群集,又似红霞灿烂。羁旅之客感怀于此心怀愁闷,寄寓之客为之久久徘徊。虽无赏识之人加以采摘,幸好不用担忧人们加以修剪毁坏。鱼上滩的时候开始萌发,鶗鴃悲鸣时也不枯谢。企望能于华美之地抽发花叶。为美酒增香添味,华灯布满枝叶。
幽兰赋
唐·杨炯
惟幽兰之芳草,禀天地之纯精,抱青紫之奇色,挺龙虎之嘉名。不起林而独秀,必固本而丛生。尔乃丰茸十步,绵连九畹。茎受露而将低,香从风而自远。当此之时,丛兰正滋,美庭闱之孝子,循南陔而采之。楚襄王兰台之宫,零落无丛;汉武帝猗兰之殿,荒凉几变?闻昔日之芳菲,恨今人之不见。
至若桃花水上,佩兰若而续魂;竹箭山阴,坐兰亭而开宴。江南则兰泽为洲,东海则兰陵为县。隰有兰兮兰有枝,赠远别兮交新知。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及夫东山月出,西轩日晚。授燕女於春闱,降陈王於秋坂。乃有送客金谷,林塘坐曛。鹤琴未罢,龙剑将分。兰缸熠耀,兰麝氛氲。舞袖回雪,歌声遏。度清夜之未艾,酌兰英以奉君。
若夫灵均放逐,离群散侣。乱鄢郢之南都,下潇湘之北渚。步迟迟而适越,心郁郁而怀楚。徒眷恋于君王,俭精神於帝女。汀洲兮极目,芳菲兮袭予,思公子兮不言,结芳兰兮延伫。借如君章有德,通神感灵,县车旧馆,请老山庭。白露下而警鹤,秋风高而乱萤。循阶除而下望,见秋兰之青青。
重曰:若有人兮山之阿,纫秋兰兮岁月多。思握之兮犹未得,空佩之兮欲如何?乃抽琴操为幽兰之歌。歌曰:「幽兰生矣,於彼朝阳。含雨露之津润,吸日月之休光。美人愁思兮采芙蓉於南浦;公子忘忧兮树萱草於北堂。虽处幽林与穷谷,不以无人而不芳。」赵元淑闻而叹曰:「昔闻兰叶据龙图,复道兰林引凤雏。鸿归燕去紫茎歇,露往霜来绿叶枯。悲秋风之一败,与蒿草而为刍。
按:初唐四杰之一杨炯的《幽兰赋》大概写于出仕之前,此赋从颂幽兰为核心,通篇写幽兰,处处写幽兰。通过对所描写事物进行赞美,借物抒怀明志——以幽兰为喻,以屈原自喻,以屈原忠于楚怀王而见疑为证,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文章词华美,用典确切,咏物抒情颇为自然。
幽兰赋
唐·韩伯庸
阳和布气兮,动植齐光;惟披幽兰兮,偏含国香。
吐秀乔林之下,盘根众草之旁。虽无人而见赏,且得地而含芳。于是嫩叶旁开,浮香外袭。既生成而有分,何掇采之莫及?!人握称美,未遭时主之恩;纳佩为华,空载骚人之什。光阴向晚,岁月将终。芬芳十步之内,繁华九畹之中。乱群峰兮上下,杂百草兮横丛。况荏苒于光阴,将衰败于秋风。
岂不处地销幽,受气仍别?萧艾之新苗渐长,桃李之旧蹊将绝。空牵戏蝶,拂花蕊之翩翩;未遇来人,寻芳春而采折。既生幽径,且任荣枯。幂轻烟而葱翠,带淑气而纷敷。冀雨露之溥及,何见知之久无。
及夫日往月来,时占岁睹,迈达人之回盼,披荒榛而见。横琴写操,夫子传之而至今;入梦为征,燕姞开之于前古。生虽失处,用乃有因。
枝条嫩而既丽,光色发而犹新。虽见辞于下士,幸因遇于仁人。则知夫生理未衰,采掇何晚!幽名得而不朽,佳气流而自远。既征之而未见,寄愿移根于上苑。
按:《幽兰赋》是唐人韩伯庸的应举之作,文辞华美,音韵铿锵,以物寓志,文情并茂,读来脍炙人口。赞颂生地偏僻的兰草,虽然不被人们理睬,但不卑不亢,姿态端方,不为世尘污染,显出“君子”的品格。
幽兰赋
宋·李纲
序:兰有二种,花以春者似蕙,花以秋者为菊。楚辞曰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又曰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今世人之所识者素花丛本,特春兰耳。余尝得一种兰于亡友肖子宽家,绿叶紫茎,其香似春兰而加芳。食之味尤辛甘,可以调羹。曹子建七启于肴馔之妙,言紫兰丹椒,施和必节,滋味既殊,遗芳射越。乃知兹兰可食,其为秋兰无疑也。二兰皆喜生于高山深林,阒寂无人之境,则芬芳郁烈,茂盛而远闻。移而置于轩庭房室之间,不过一再岁,花益鲜而香益微,盖其天性如此。故古人又以幽兰目之。 与夫山林隐遁之士,耿介高洁,不求闻达于人,而风流自著者,亦何以异?故感而赋之。
正文:
相百卉之芳菲兮,待培植而乃成。何茲兰之异禀兮,处幽僻而方兴。高山崔嵬而蘢樅兮,深林杳杳以冥冥。下波涛之喷激兮,上雪霰之飘零。邈人迹之不到兮,兰于焉而独馨。言茁其芽,载擢其英。
春与蕙兮偕秀,菊兮并荣。或素花而丛本,或绿叶而紫茎。虽春秋之异种,岂殊德于幽贞。耿介自许,芬芳谁与?久而不知其香,晦而不改其度。荣何谢于光风,瘁何伤于白露。配芝桂以为友,奚萧艾之能侣。类同心之契合,比明德之欣附。
淑人君子,爱而不忘;蒸以为藉,沐以为汤,纫之为佩,刈之为防。实有取于雅操,非徒慕夫国香。
若夫出自故山,同夫小草,资耳目之嘉玩,供园林之幽计,虽得托于孤根,盖已违其所好。
譬若高洁之士,隐遁之人,蹈山林而长往,友麋鹿而同群,付功名于脱屣,等富贵于浮云,室虽迩而人则远,可得闻而不可见,有泉石之枕漱,无猿鹤之惊怨。晦其迹而弥芳,怀其道而愈显。
子真谷口,德公鹿门,二子食薇于首阳,四皓采芝于商山。名与实兮,兼茂;心与迹兮,俱闲。播清芬于今古,亦何以异于幽兰!
秋兰赋
清·袁牧
秋林空兮百草逝,若有香兮林中至。既萧曼以袭裾,复氤氲而绕鼻。虽脉脉兮遥闻,觉熏熏然独异。予心讶焉,是乃芳兰,开非其时,宁不知寒?
于焉步兰陔,循兰池,披条数萼,凝目寻之。果然兰言,称某在斯。业经半谢,尚挺全枝。啼露眠以有待,喜采者之来迟。苟不因风而枨触,虽幽人其犹未知。
于是舁之萧斋,置之明窗。朝焉与对,夕焉与双。虑其霜厚叶薄,党孤香瘦,风影外逼,寒心内疚。乃复玉几安置,金屏掩复。虽出入之余闲,必褰帘而三嗅。
谁知朵止七花,开竟百日。晚景后凋,含章贞吉。露以冷而未晞,茎以劲而难折;瓣以敛而寿永,香以淡而味逸。商飙为之损威,凉月为之增色。留一穗之灵长,慰半生之萧瑟。
予不觉神心布复,深情容与。析佩表洁,浴汤孤处。倚空谷以流思,静风琴而不语。
歌曰:秋雁回空,秋江停波。兰独不然,芬芳弥多。秋兮秋兮,将如兰何!
译文:秋林空寂,百草凋衰,似有幽香从林中传来。这香味既像围着衣襟在弥漫,又不时缭绕于鼻端。虽然若断若续地似来自远处,却和悦温馨,沁人心脾,香味独特。我心中很诧异,这是兰花的芳香,但是开得不是时候,难道不知道寒天已到?
于是顺着地堙去寻找,沿着兰花池,拨开叶片,仔细地数那正开或尚未开的花朵。果然那兰花好似开口说话了,说我在这里。一看已经谢了差不多一半,整个枝条还挺着。像是眼含泪水有所期待,采摘者虽然来迟,却也使自己心中高兴。若不是因为风吹香动,即便是幽居的人也未必知道。
于是把兰花拾进书斋,放在明亮的窗前,朝夕为伴。担心它薄叶难禁秋霜,发茎又少形体孤单,加上风吹日晒,可能会受不了而生病。于是又把这兰花放在饰玉的几案上,用绣金的屏风围盖。经常利用进出的一些暇余,掀起围盖来再三嗅花香。
谁知这七朵花连续开了竞有一百日,开到后来,仍然精神内敛,不稍松懈。露因为冷而未晾干,花茎劲韧难于摧折,花瓣敛聚花期很长,香味虽淡却逸向四方。秋风虽在为它减却仪容,冷月却为它增添光彩。留下最艰贞一朵花,慰藉那大半生的萧条。
我情不自禁地心神为之倾覆,对它顾眷情深。解下身上的所佩等杂物,沐浴而独处,让自己的思想在空寂中自由驰骋,静静的屋檐风铃缄默不语。
那赞颂的歌是这样:“秋雁经过长空,秋天的江水平静无波。兰花却与此不同,经秋更芬芳。秋啊秋啊,你能拿兰花怎么样呢?”
幽兰之歌
唐·杨炯
幽兰生矣,于彼朝阳。
含雨露之津润,吸日月之休光。
美人愁思兮,采芙蓉于南浦;公子忘忧兮,树萱草于北堂。
虽处幽林与穷谷,不以无人而不芳。
楚辞·九歌·少司命(节选)
战国·屈原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
夫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按:爱国诗人屈原,在他屡受毁谤、惨遭放逐的不幸际遇中,将他的满腔爱国热情化作了流传千古的不朽诗篇。而在他的诗中,以兰寄志:“秋兰兮青青”,“兰芷幽而有芬。”兰与蕙被当作“美女”、“君子”、“贤人”......加于歌颂的,歌颂他对美好的祖国、美好的情操、美好的理想的向往与追求。
空谷生幽兰,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坦荡胸襟,象征着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兰花,在中华文化中,成了真、善、美的代名词。
(五)兰之词品
欣赏完诗歌赋后,我们再来品一品关于兰花的词作,看看晏殊、曹组、姚述尧、陈子龙、郭麟、纳兰性德是如何评兰的。
蝶恋花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卜算子·兰
宋·曹组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译文:春天的傍晚,山中的松竹和翠萝笼罩在阵阵寒气之中;幽静的小路边,兰花独自开放,没人欣赏,它能向谁诉说它怨恨呢?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可以共语,但在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特意来闻兰花的香味时,花并不香;只有在不经意中,才能闻到花的芳香。
点绛唇·兰花
宋·姚述尧
潇洒寒林,玉丛遥映松篁底。凤簪斜倚,笑傲东风里。
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香风细。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
赏析:这首《点绛唇》咏兰花词,上片是写兰花生长的环境和不同凡俗的志趣。
在春寒料峭之时,兰花便在松竹林中怡然大方地竞相开放了。它举止自然,不逞芳姿,幽葩叶底,孤洁自好,虽被高林遮掩,却有诗人低首。“凤簪斜倚,笑傲东风里”两句,写出兰花的神态和志趣。凤簪,指凤状的用来绾住头发的首饰。兰花叶长而尖,纷披四散,好象是女人的头发一样;而花茎上盛开的兰花,恰如凤簪一样,斜插在密发当中。词中不仅将花拟人,而且还以人写花,说它“笑傲东风里”。早春天气,东风劲吹,兰花特立独行,倚风自笑,它不藏娇姿于金屋,却在空谷白石中寄情,从而得到了词人的赞赏。
词的下片,词人以充满诗意的哲理议论,充分肯定兰花的自身价值。“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交待出兰花本是耐寒抗冷、经冬不凋的花卉。它承受着早春二月的阳光雨露,即舒蕊展瓣,含芳吐馥,在百花未放之前,便第一个吹奏起春天的乐章,发出春天的呼唤。“香风细,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是说兰花之香静而远,细而长,当众花在国人面前争媚献宠之时,它并不同俗桃粗李一样,而是先于桃李而开花了。兰花同“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梅花—样,是高洁的君子花。
早在古希腊时,曾流传着一个优美的神话故事,说是司爱司美的女神维纳斯,因其爱人外出远行,在送别时她的热泪滴洒在泥土上,第二年早春于洒泪处便发芽开花,即为兰花。难怪中外人们普遍喜爱兰花,原来它是人类美好爱情的象征。
念奴娇·春雪咏兰
明·陈子龙
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解佩凌波人不见,漫说蕊珠宫阙。
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鴂[jué]。
当日九畹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
玉腕香销,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洛滨江上,寻芳再望佳节。
译文:我问老天这究竟是为什么,已经是阳春三月, 龙山一带却还千里飞雪?凌波而来送我玉佩的您不见了,还说什么龙宫仙阙。
南方宫殿已经如烟销云散,连倒映在水中的月亮也显得寒冷。料想那里的花全都给折断,只有我还在这深山中顾影自怜,“不如归去”的啼声让人悲痛欲绝。
回想当年九畹种兰花的情形,那么多的花含着清彻的露珠,是您亲手为我们分开花叶。我曾经投入您多情的怀抱,气味相投我们同心相结。
您却走了,玉殒香销,连美丽的身影也消失在浓雾之中,白白里留下送给我的金跳脱。我在洛水之滨,寻找着再度降临的美好时节。
更漏子
五代南唐冯延巳
风带寒,秋正好,蕙兰无端先老。云杳杳,树依依,离人殊未归。
搴罗幕,凭朱阁,不独堪悲寥落。月东出,雁南飞,谁家夜捣衣。
武陵春
宋·晏几道
绿蕙红兰芳信歇,金蕊正风流。应为诗人多怨秋,花意与消愁。
梁王苑路香英密,长记旧嬉游。曾看飞琼戴满头,浮动舞梁州。
浣溪沙·兰花
清·郭麟
髣髴铜瓶见露苗,疏花嫩蕊澹含娇。
湘江清泪滴春潮,岂有心心同婉娈。
并无叶叶助风标,断肠一集是离骚。
点绛唇·咏风兰
清·纳兰性德
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
忒煞萧疏,争奈秋如许。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
生长于深山幽谷之中的兰花,清香淡雅,气宇轩昂,临风摇曳,婀娜多姿,花开幽香清远,沁人肺腑。兰花的花语是:正气清远、高雅、纯洁、君子、虔诚、历久不衰。在我国古代,兰花是尊贵、洁净之物,寓含善与美,志同道合之意。
兰的形态贤淑,花香幽远,被誉为”香祖”。 汉代蔡邕 《琴操·猗兰操》:“﹝ 孔子 ﹞自卫返鲁 ,过隐谷之中,见芗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后因称兰花为“王者香”。
《孔子家语·在厄》所称“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劳而改节。”兰章可喻诗文之美,兰交可称友谊之真,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最典型的兰调就有历代都有流传的《幽兰操》。
《家语》中说:“孔子曰与善人交,如入藏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俱化。”就是说与正人君子在一起,如在养兰花的房间里,被香气所化。更是“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气若兰兮长不改,志若兰兮终不移”的描述,表达了中华民族的志向与骨气。
兰花有着淡雅的色彩,给人带来一种幽静;清淡的花香,冷艳而芬芳;不骄不媚,气质超凡脱俗。它虽不艳丽也不张扬,却象谦谦君子,深受人们的钟爱,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尤其在我国人民心中,兰花是真诚、高尚、典雅、美好、坚贞不渝的象征。它和菊花、水仙、菖蒲合称花中(草)四雅或香草四雅,它们也是园林最爱经常引种的花草,故也称花园四雅,足见兰花多么得受到人们的欢迎。
最后,笔者以一首小诗《国香兰花幽安客》结尾吧:
兰分春惠建墨寒,俏释国香远沁川;
理气和中咳泻止,安身赏韵客幽谦。
惬意地品着一杯兰茶,悠然地赏着簇从兰花,贪婪地吮着沁幽国香,顿觉神清气爽,畅享高雅时光,浮世繁华尽忘,身心俱美矣.....
注:本文由兰一新作、启疾光编辑并首发于启疾光网,转发必须注明出处,商业用途者必跟中医启疾光网联系授权。
————————————-------——————
作者后记:另分享唐代李贺和刘禹锡俩大诗人的,有涉及到兰花但主旨却不是的诗文,不能用于文中,甚觉可惜,故放在文后奇文共赏吧
金铜仙人辞汉歌
唐·李贺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致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译文: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里埋葬的刘郎,好像秋风过客匆匆而逝;夜里曾听到他的神马嘶鸣,天亮却杳无踪迹。
画栏旁边棵棵桂树,依然散发着深秋的香气;长安城的三十六宫,如今却是一片苔藓碧绿。
魏国官员驱车载运铜人,直向千里外的异地;刚刚走出长安东门,寒风直射铜人的眼珠里。
只有那朝夕相处的汉月,伴随铜人走出官邸;怀念起往日的君主,铜人流下如铅水的泪滴。
枯衰的兰草为远客送别,在通向咸阳的古道;上天如果有感情,也会因为悲伤而变得衰老。
独出长安的盘儿,在荒凉的月色下孤独影渺;眼看着长安渐渐远去,渭水波声也越来越小。
重送鸿举师赴江陵谒马逢侍御
唐·刘禹锡
西北秋风凋蕙兰,洞庭波上碧云寒。
茂陵才子江陵住,乞取新诗合掌看。
注:本文完。由兰一新作、启疾光编辑并首发于启疾光网,转发必须注明出处,商业用途者必跟中医启疾光网联系授权。
相关知识
园林三宝之“国香”“幽客”兰花诗词歌赋话蕙心兰质第5页
林业知识库
?艺谈丨花鸟鱼虫天然趣,高洁幽芳属兰花
香塑文创—胸花系列 香方名字:“花香十二客” “花香十二客”
赴一场君子之约!“兰缘盛荟·花开越秀”文旅周将于4月13日启动
“兰之猗猗”:兰花的笔痕墨影与画中幽韵
兰花:空谷幽芳王者香!一口气搞懂兰的前世今生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兰花(1)
花中君子,王者之香——兰花丨花颜鸟语
【国兰幽香】简说兰花与中国文化
网址: 园林三宝之“国香”“幽客”兰花诗词歌赋话蕙心兰质第2页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7832.html
上一篇: 经典陕北民歌《兰花花》的生活原型 |
下一篇: 又到了随手就能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