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雨季的来临,进入野生蘑菇生长旺盛的季节,但野生蘑菇种类繁多,凭经验采摘往往存在一定风险,有些毒蘑菇中的剧毒物质毒性极大,容易导致死亡。要避免中毒事件的发生,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自行采摘野生蘑菇吃。
误区一: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
仅靠颜色区别蘑菇是否有毒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做法!因为如牛肝菌属、红菇属、鸡油菌属中的很多种类颜色鲜艳的蘑菇,却是美味的食用菌;而大部分剧毒蘑菇,如鹅膏菌属中的剧毒种类、灰花纹鹅膏菌、致命鹅膏、裂皮鹅膏、淡红鹅膏等颜色并不鲜艳,外观都为纯白色或灰色,而恰恰是这些“看似普通无害”的种类,却是我国误食野生蘑菇导致死亡的主要种类。
裂皮鹅膏
误区二:长在潮湿处或家禽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的地方的蘑菇无毒。
科普知识:干净的树下一样可以长毒蘑菇,比如鹅膏菌、亚稀褶红菇等一些有毒种类也可以生长在松林中。
亚稀褶红菇
误区三:蘑菇跟银器、生姜、大米和生葱一起煮,液体变黑有毒,颜色不变则无毒。
科普知识:“银针验毒”仅仅是小说和电视情节,原理是银可以和砷化物(比如砒霜)、硫化物等发生化学反应而变黑,但毒蘑菇中的毒素多为生物碱,不能与银发生化学反应,所以不会产生颜色变化。
误区四:有分泌物或受伤变色的蘑菇有毒。
科普知识:有不少毒蘑菇受伤后,不分泌乳汁,也不变色。而有的食用菌,比如多汁乳菇,却可以分泌液体并变色。
误区五:表面粗糙、突起,菌柄有环或有菌托的是有毒的。
科普知识:许多毒蘑菇看起来很普通,但仍然有毒,比如丛生垂暮菇。
剧毒鹅膏的三个特征
误区六:以前每年都在这棵树上采蘑菇,并没有毒,今年继续采摘食用也没问题。
科普知识:蘑菇生长受自然环境等众多因素影响,不能简单凭借经验判定哪片区域蘑菇是否有毒。每年因误食毒蘑菇中毒,甚至死亡的人,基本都是那些每年都去采蘑菇从来没中毒过的人。
毒蘑菇毒素稳定,生熟皆不可食用
毒蘑菇毒素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耐高温、耐干燥、耐酸碱,一般烹调加工不能破坏其毒性,因此切记:新鲜毒蘑菇和煮熟后的毒蘑菇均不可食用。
毒蘑菇中毒症状
大多数毒蘑菇中毒早期都会出现胃肠道症状。有的病例表现为神经精神型,除有轻度的胃肠反应外,主要为精神神经症状,如精神兴奋或抑制、精神错乱。
如果发觉误食了毒蘑菇,您应该:
1.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干净指头或筷子压舌根自行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直至吐不出食物残渣为止;
2.催吐的同时联络急救中心,或在催吐后将患者以最快的方式送往最近的医疗单位,不要因为症状较轻或症状没有恶化就不去医院;
3.保留食用过的毒蘑菇,以便确定中毒原因,告诉医生可能是毒蘑菇中毒,便于辅助医生的诊断及治疗。
来源 | 兴文发布
原标题:《安全宣传“进家庭”|警惕!野生毒蘑菇的“致命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