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⑥一是士大夫园林、园艺活动的兴盛。苏东坡《和文与可洋州园池三十首》歌咏了30个景致,其中11处属于花卉景点,清朝《扬州画舫录》记录丰富。二是花卉产业化和民众游赏风气的兴起。刘禹锡“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可见当时赏花宴游之风的兴盛,到了宋代,有关花市的描写极为常见,洛阳牡丹、扬州芍药都在这一阶段名扬天下。三是各类花哉园世著述大量出现。据园艺史家统计,见于著录和现存的明清农书类共1388种,——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⑥一是士大夫园林、园艺活动的兴盛。苏东坡《和文与可洋州园池三十首》歌咏了30个景致,其中11处属于花卉景点,清朝《扬州画舫录》记录丰富。二是花卉产业化和民众游赏风气的兴起。刘禹锡“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可见当时赏花宴游之风的兴盛,到了宋代,有关花市的描写极为常见,洛阳牡丹、扬州芍药都在这一阶段名扬天下。三是各类花哉园世著述大量出现。据园艺史家统计,见于著录和现存的明清农书类共1388种,——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网址:http://www.1010jiajiao.com/paper/timu/2260985.html[举报]

⑥一是士大夫园林、园艺活动的兴盛。苏东坡《和文与可洋州园池三十首》歌咏了30个景致,其中11处属于花卉景点,清朝《扬州画舫录》记录丰富。二是花卉产业化和民众游赏风气的兴起。刘禹锡“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可见当时赏花宴游之风的兴盛,到了宋代,有关花市的描写极为常见,洛阳牡丹、扬州芍药都在这一阶段名扬天下。三是各类花哉园世著述大量出现。据园艺史家统计,见于著录和现存的明清农书类共1388种,其中花卉类225种。这些记录全面、系统,构成了我国花卉文化深厚的学术积淀。四是文艺创作的极度繁荣。龚自珍用《病梅馆记》针砭时弊,花鸟画中以“梅兰竹菊”为代表的文人写意极为流行。

⑦这一时期的审美、文化意识也进入了一个更高阶段。人们更加关注不同花色品种的个性特征、风格神韵和观赏价值,追求花卉品格神韵与人的精神气质投合契应,并借以陶冶人的性情意趣,寄托人的品德情操。“岁寒三友”“四君子”等说法的出现,典型体现了这一审美趋向精神追求,标志着中结民族花卉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的完全成熟,因此我们将这一时期称为“文化象征时代”。

⑧上述三个阶段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活动内容不断拓展、文化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三个阶段之间不是此起彼伏、此消彼长,而是累积叠加、不断丰富的过程。正是如此悠久持续、生生不息的历史过程,最终形成了我国花卉文化极其丰富灿烂的面貌。

(材料出自《阅江学刊》2014年第1期)

11.本文是一篇说明性的议论文,其主要观点是(2分)  (  )

A.中国花卉文化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阶段。

B.中国花卉文化始终贯穿着一种关注物质利益的审美心态。

C.中国花卉文化的最高境界是陶冶性情意趣,寄托品德情操。

D.中国花卉文化的形成是一个累积叠加、不断丰富的过程。

12.请从论据使用的角度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效果。(2分)

13.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⑥段的说明效果。(2分)

14.联系第④段具体语境,简析“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透露出的思想感情。(3分)

15.本文语言准确严谨,请从下列两句中各挑出2个词语加以简要分析。(4分)

(1)据园艺史家统计,见于著录和现存的明清农书类共1388种。

(2)这一时期(先秦)对花卉的观赏尚属自发的、分散的,甚至是偶然的,远未进入普通自觉的阶段。

题目来源:江苏省常州市201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

试卷相关题目

6.默写。(6分) (1)蓬山此去无多路,        。 (2)          ,一览众山小。 (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 (4)古诗词中有不少从听觉角度来写的经典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 ③但这一时期对花卉的观赏尚属自发的、分散的,甚至是偶然的,远未进入普通自觉的阶段。远古先民以狩猎生活为主,舞蹈模仿动物,各类纹饰多以动物为题材,很少顾及植物。商周时期,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植物的实用价值,《庄子》说“杜可食”,《离騒》言“餐秋菊”,《诗经》咏“参差荇菜,在若采之”,都是着眼于食用。对植物长势旺盛之美的特别青睐,是《诗经》中的普遍现象,这透露出一种物质利益的审美心态。《楚辞》常说到“兰”,也是佩兰、泽兰之类药用、香用植物。这是一个植物实用意义仍占绝对地位的时期,可称其为花卉植物的“物质实用时代”。 21.孩子与老人,是岁月变迁的两个阶段,维系情感的两个端点,生命传承的两种状态,……这里会有感人的故事,纯厚的情谊,深沉的思考。 请以“孩子与老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说明:①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

相关知识

唐代爱花之风盛行?从唐代花卉入手,看花卉文化形成的社会背景
国色天香话牡丹
赏花 古人超有氛围感
从苏轼和陆游的养生思想,看宋朝的养生休闲活动有哪些?
一个面向市场的新型种植行业宋代的花卉种植业.pdf
花卉文化由来已久,浅析花卉文化在历史上是如何发展的?
插花艺术与发展史
花朝节(汉族传统节日)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论文范例6篇
世园会鲜花盛开背后的自主创新

网址: ⑥一是士大夫园林、园艺活动的兴盛。苏东坡《和文与可洋州园池三十首》歌咏了30个景致,其中11处属于花卉景点,清朝《扬州画舫录》记录丰富。二是花卉产业化和民众游赏风气的兴起。刘禹锡“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可见当时赏花宴游之风的兴盛,到了宋代,有关花市的描写极为常见,洛阳牡丹、扬州芍药都在这一阶段名扬天下。三是各类花哉园世著述大量出现。据园艺史家统计,见于著录和现存的明清农书类共1388种,——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958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假设你是明启中学的李华,你们学校
下一篇: 秋天花会开——长子营中学“园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