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花卉栽培史

花卉栽培史

花卉一般指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广义的花卉还包括木本开花灌木、开花乔木及盆景等。中国有着悠久的花卉审美史,在一些新石器遗址出土的陶器、陶片上绘有花卉图案,如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距今约7000年的陶片上刻有盆栽植物,其他一些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绘有花卉图案。中国古代花卉的栽培总体上经历了周秦的始发期、汉魏渐盛期、隋唐宋元兴盛期、明清由兴盛转入停滞期,近代实验科学发展后,花卉栽培进入全盛期。花卉栽培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引种栽培、繁殖技术、花期管理和造型技术、病虫防治技术等方面。

周秦时期,人们对花卉的关注经历了由对野生花卉的观赏、观察到引种栽培、布置的发展过程。一些民歌记述了人们对花卉的形态、生态观察和欣赏应用,如《诗经》中有关于桃、芍药、兰、梅的赏花、赠花记载,“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在会稽建梧桐园,栽种茶与海棠。《礼记·月令》中载“季秋之月,鞠有黄华”,是关于栽培菊花的较早记载。农书《夏小正》中载“囿见有杏”,说明园圃中有杏树的栽培。秦统一中国后,长安、骊山一带新建的上林苑中,引种栽培了各式花木果树,如木兰、梅、杨梅等。

汉魏时期,在中国北方政治中心,花卉的引种栽培兴起。汉武帝扩建上林苑时,花卉的品种类别大量增加,其中有名称记载的达百余种,一些私家园林也大量引种栽培各类花草树木。此时期,除北方有花卉栽培外,南方地区的花卉栽培也得到发展,如西晋《南方草木状》中记载了中国南方观赏花卉植物有茉莉、菖蒲、扶桑、刺桐、紫荆、睡莲等80余种。东晋陶渊明诗集所载复瓣白花的“九华菊”是有关家菊栽培品种的最早记录。

隋唐宋元时期王室宫苑赏花之风盛行,是中国花卉栽培繁荣发展的兴盛期。这一时期,上至王室下至平民,栽花赏花活动十分普遍,除在园林中栽培花卉外,各种鲜花盆栽也十分普及,形成了多处花卉种植基地。人们引种和繁育了大量花卉品种与变种,栽培繁育技术也达到新的高度。隋代,隋炀帝在洛阳建西苑,搜集奇花异草,首次在洛阳引种各种牡丹。唐代,花卉种类和品种不断增多,牡丹、梅、菊的种艺水平得到新的发展。如梅花出现了“绿萼梅”“朱砂梅”“宫粉梅”等新品种,杭州、成都成为艺梅、赏梅胜地;菊花品种渐增。宋代,各色花卉尤其是兰的分类和栽培技术得到新发展。北方花卉品种繁多,《洛阳名园记》载“洛中园圃,花木有至千种者”。这一时期花卉的中外交流增加,如唐宋时期引入了地中海地区的水仙,中国的梅花、牡丹、菊花传入日本。

此时期,一批记载花卉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的专谱相应出现,其中记载了大量有关花卉的嫁接、促成栽培、驯化、优选技术,总结了古代花卉的育种原理和方法,广泛传播了花卉品种和栽培技术。如范成大著《梅谱》,对梅花的品种、栽培繁殖方法进行记录,刘蒙、史正志著《菊谱》,记载了菊花的栽培管理、品种改进技术,王贵学著《兰谱》记载了兰花分类品种和繁殖栽培方法,此外还有沈立的《海棠谱》、王观《芍药谱》、欧阳修《洛阳牡丹记》等。此外,一些著作详细梳理记载了当时的各类花卉品种、变种,如张恂的《洛阳花谱》、苏颂的《本草图经》等,陈景沂编的《全芳备祖》收录了120多种花卉植物的形态、习性、分布、用途,堪称古代花卉百科全书。

明清时期,花卉的栽培进入兴盛期。如《群芳谱》转引“析津日记”载“芍药之盛,旧数扬州……今扬州遗种绝少,而京师丰台,连畦接畛,倚担市者,日余万茎”。南方气候适宜,花卉栽培十分兴旺,《广东新语》载“花田之人以花为衣”。

这一时期新增了一批重要的花卉栽培与观赏专著,如明王象晋(1561~1653)《二如亭群芳谱》、文震亨(1585~1645)《长物志》、王路《花史左编》、陈继儒(1558~1639)《月季新谱》、张谦德(1577~1643)《瓶花谱》、袁宏道(1568~1610)《瓶史》等,对当时的栽培花卉品类、栽培技术和花卉欣赏进行了记载。清汪灏《广群芳谱》等记载了栽培花卉的品种、特性等,清代陈淏子(1612~?)《花镜》对花卉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此外,专谱有赵学敏(1719~1805)的《凤仙谱》、朴静子《茶花谱》等。

20世纪中叶后,花卉的培育与栽培生产重新兴盛发展,并随着现代实验科学的发展,花卉的品种培育,野生花卉资源的开发利用,新品种的引进与选育,花卉的无土栽培、组织培养、苗木脱毒等栽培技术得到新的发展。

相关知识

中华兰花千年史:兰花栽培始于唐朝
花卉栽培技术史
中国花卉栽培史
花卉栽培历史
月季的起源与栽培史
园艺史
温室木本花卉栽培管理技术
花史
菊花植物学史(一)
以《花史左编》为例浅析中国古代花卉审美观

网址: 花卉栽培史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9790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多伦多易种的五种观赏花
下一篇: 02 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