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源
1. 日本花道,已入末流。还归中华,方得正统。
2. 起源:赠之以芍药。餐秋菊之落英。折芳馨兮遗所思(山鬼)。纫秋兰以为佩(离骚)。折梅相赠(战国)。涉江采芙蓉。聊寄一枝春。青草一握。
3. 一度曾是僧人的专长。器皿插花的早期形态是,佛前供花。菩萨持花-造像。拈花微笑,教外别传。借花说法,以花悟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华严经)。
4. 花鸟画,是中国画的一大部类,六朝已有独立作品。折枝花卉。唐韩偓《已凉》:“猩血屏风画折枝。”折枝画法。
5. 明朝,园林花卉,花器,达到高峰。《遵生八笺》、《瓶花谱》、《瓶史》(插花艺术史最高峰)。《瓶史》为插花立制度。
6. 立花——抛花——生花——盛花。
二、理念
(一)综述
7. 所谓花道,其主体并非花材或插花作品,而是一种表达情感的创造,任何植物,任何容器,都可用来插花,任何人都可插花创作。
8. 花道,通过线条、颜色、形态和质感的和谐统一,以求达到“静、雅、美、真、和”的意境,首先是一种道意。
9. 当代插花,是用心来塑造花型,用花型来传达心态的一门造型艺术。通过对花卉的定格,表达一种意境,以体验生命的真实与灿烂。
10. 插花的本质,是各人按照自己的心意,重新安排花卉的形态与组合。本无所谓程式。然而正是程式的出现,完善、打破与重建,使插花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
(二)中国传统插花
11.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追求花材的自然美和意趣美,讲究优美的线条,和自然的姿态,赋予花材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善用木本花材,追求不对称的均衡构图,布局高低错落,俯仰呼应,聚散有度;以精取胜,表现手法凝练,不追求花材的种类和数量,而强调花材的色调、姿态和神韵,注重花材与花器、几架、配件及环境氛围的和谐统一。109
12. 插花不是对自然美的简单重复,而是作者独具个性和表现力的创造,不是单纯的花材组合,也不是简单的花器配搭,而是以形传神,以情动人,引发心灵共鸣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
13. 黄永川:古人或仅以描写大自然景物(如写景花),或以按时社会秩序(如理念花),或以反应个人心境与志趣(如心象花)或仅以作新生命之美感造型表现(如造型花),其境界无不在追求高古、典雅、洗练、绮丽、疏野、含蓄、清奇、旷达、飘逸、豪华,乃至悲慨等美感。119
14. 插花,实际操作相对简易,重在构思精妙,胸有成竹,手下才有。更强调文化素养和悟性。同拈花、顿悟有相似之处。215
15. 《花镜》:“采千林于半窗,萃四序于一瓶。”
16.
(三)重在得趣
17. 应时换季,随手摆布。拈花入瓶,聊以自娱。
18. “插花着瓶中,令俯仰高下,斜正疏密,皆有意态,得画家写生之趣,方佳。”
19. 瓶中插花,盆中养石,虽是寻常供具,实关幽人性情。若非得趣,个中布置,何能生致?《小窗幽记》
20. 池坊专应:“小水尺树,呈江山万里。”
21. 花道与茶道的结合。茶之花,创作原则——四清同:截清竹,汲清水,秉清心,投清花。
22.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追求花材的自然美和意趣美,讲究优美的线条,和自然的姿态,而强调花材的色调、姿态和神韵。
23. 中国插花,不重奇而重朴素淡雅,天地间俯拾皆是花材,有青枝绿叶陪衬,就能烘托出深远的意见。只要把花插出中国花艺的独特风格,就能让花表现出生命、意境、真理。120
24. 中国插花,追求率性和随意。花趣,在乎天成,一定要按图索骥,未免拘束过甚。
三、实操
25. 现代插花,主从搭配,遵照艺术审美的原则。
26. 用一枝花的构图,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27. 花材。未必是花,枝、茎、叶、果,甚至包括野草。花材不限于鲜花,亦有干花作品。
28. 花器。竹、石、陶、草编等日常生活用品。一起皆可为花器。只要方便合适即可。
29. 高濂。根据不同空间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插花器皿,然后,根据花器的大小选择花材。
30. 厅堂等高敞空间,高濂:“乃以汉之铜壶,大古尊罍,或官哥大瓶,如弓耳瓶、直口敞瓶,或龙泉蓍草大方瓶,高架两旁,或置几上,与堂相宜。”
31. 书斋插花,空间既小,则“瓶宜短小,以官哥胆瓶、纸槌瓶、鹅颈瓶、花觚….各制小瓶,…次则古铜花觚…小尊罍、方壶、素温壶、匾壶,俱可插花。”
32. 袁宏道。先择花,再定瓶。
四、其他
33. 花诗,可以关注一下,立为专题,写些读后。就以这本《拈花》所提及之诗为本。
中国文人生活的厅堂之雅,在宋代已形成“文人四艺”的琴棋书画,和“生活四艺”的插花、点茶、焚香、挂画。经过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生活四艺不仅是技艺,更可从中领悟人与天地自然合一之妙,体验一种智慧、高雅、优美的生活方式,借以修身养性,渐而入道。 侧重生活四艺中的插花。插花是将鲜切植物素材(枝叶花果等),配以合适的器皿,经过一定的修剪技术和造型艺术,重新创作出一件抒情表意的精致艺术品。通过插花的仪式和创作过程,放下杂念,让心得以宁静,体悟天地自然之性情,为之花道。课程首先梳理东西方插花的发展脉络,从插花看中国、日本以及西方花文化的不同特征,以及相互影响和融合的过程;然后进入到插花的操作层面,如植物知识、色彩构成,东方插花构成等。在此过程中,认识和亲近植物花卉,关注内心体验,平衡心理,培养优雅的生活方式和社交礼仪。
相关知识
花艺花道学习概要——薛冰《拈花》摘录整理
直播能否替代线下花艺教学 |“花卉直播”专题
插花艺术,源于1500年前的南京
南京基础差如何学习花艺
图解花道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我,济南人,创业成功,热爱花道,花数十万学花艺,成为花道教授
“花肆花开”城墙书房嗅花香 南京举办东方花道展引关注
花艺师大概要学多久,要学习哪些内容?
无锡拈花湾升级“赏花经济”激活文旅消费
花艺、插花、花道
网址: 花艺花道学习概要——薛冰《拈花》摘录整理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97945.html
上一篇: 沙漠繁花:乔治亚·奥基芙 |
下一篇: 张艺蓉白描水墨作品展《佛与花》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