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种葡萄?这项技术让栽培更简单!
李 斌等
嘉兴是江南最早种植葡萄的地区之一 ,最早在宋朝就有记载。自 20 世纪 80 年代末开始,全市葡萄生产开始规模化种植并飞速发展,成为新兴主导产业。
进入 21 世纪后,在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全市葡萄产业发展驶上快车道。到 2023年,全市葡萄种植面积达到 9.11万亩,占全市果树面积的 51.8%,亩均产值 2.13 万元,葡萄产业已成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张“金名片”,为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农民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支撑。嘉兴市的葡萄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以简易避雨栽培和简易棚连体保温栽培为代表的模式。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减少,该模式内棚架偏低、栽植密度过高、机械设备进不了果园导致劳动强度大的缺点逐渐显现出来。通过多年实践,笔者团队总结出一套基于阳光玫瑰葡萄的宜机化生态栽培技术模式,可提高病虫害防治、施肥和采摘、运输过程中机械应用效率,提高农事操作的安全性,实现节本增效。
1 建 园
1.1 园地选择
选择交通便利、排水良好的平地或坡度相对平缓且受风影响较小的山坡地;优选土层深厚、土质疏松、pH 值 6.5~8.0 的地块。
1.2 设施规格
嘉兴地区年降水量 1 168.6 毫米,为减少降雨对葡萄生长的影响,葡萄栽培应采用避雨模式以提高果品品质。建设南北走向连栋大棚,单栋跨度 6 米或 8 米,两畦一栋,最多 10 连栋。由主立柱、副立柱、顶拱杆、纵向拉杆、天沟、卷膜机和薄膜等组成。棚顶高 4.2 米,天沟高2.5 米,葡萄架面与棚顶间距 1.7 米。
立柱等支撑设施宜采用热浸镀锌矩形或圆形钢管,立柱基础为水泥墩,顶部预埋螺栓连接立柱;塑料薄膜宜选择防老化防雾滴聚乙烯农膜,边侧和顶部采用手动或电动卷膜通风装置,带自锁装置。
1.3 整地和挖掘种植沟
宜机化栽培的核心是保持地面平整(图 1)。首先将地面整平,挖掘种植沟,填入有机肥等后再回填至地面平整。种植沟的设置应遵循留够充足机械行走空间的原则,可以沿立柱走向,也可以与立柱走向平行,交替分布。按照行距 6 米或 8 米挖掘种植沟,在种植沟底填一层稻草或杂草;第二层填入腐熟有机肥 1500~2000 千克/亩,按质量比 1∶3 的将有机肥与熟土搅拌均匀;第三层施钙镁磷肥,用量 50~100千克/亩,与土拌匀后填入;最后再覆盖 5~10 厘米厚的熟土,填平种植沟。
图1 田面平整
基金项目:浙江省果品产业团队技术项目(2024-2026)。
1.4 排水设施
由于嘉兴地区地下水位普遍偏高,大多数地块地下水位在 50~70 厘米,必须设置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同时又要保持地面平整,利于机械进出,因此采取沿大棚走向每隔 3 米或 6 米铺设暗沟的方式进行排水,暗沟开挖深度 50~70 厘米,在其中铺排直径8~15 厘米的 PE 材质的渗漏管,渗漏管先用无纺布包裹(图 2),再在其上覆陶粒或秸秆,以利于渗水,最后用土填埋平整。每个区块挖掘蓄水窨井收集渗漏管流出的渗水,并设置自动泵排水。
图2 暗沟铺排渗漏管
2 定 植
2.1 苗木要求
选择嫁接口以上 2 厘米处径粗≥0.6 厘米、有 3~4 个饱满芽、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嫁接苗。
2.2 定植时间
12 月至翌年 2 月。
2.3 种植密度
为方便机械在大棚内掉头,大棚内南北两端各留不少于 3 米的操作道。定植采用宽行栽培,葡萄植株的株行距为 4 米×6 米时,可采用 H 形整形(图3);株行距为 4 米×8 米时,可采用王字形整形;葡萄架面高度不低于 1.8 米。
图3 H形整枝
2.4 栽植
栽植前苗木需揭去嫁接膜,剪除过长的根和梢,将根系自然舒展,用细土填入根间,嫁接部位应露出地面,边填边用脚踩实。以苗木主干为中心,浇透定植水。天晴风大时应连续浇水 2~3 次。
3 肥水管理
3.1 施肥
由于挖掘种植沟时已施足有机肥,可在定植后每隔几年施用 1 次有机肥,平时施肥以化学肥料为主。通过水肥一体化施肥,滴灌管可采用地埋式,以方便机械除草和农事操作。要控制化学肥料的全年施用量,根据新梢发育情况合理确定追肥量,见表 1。
表1 追肥量
3.2 灌水
促成栽培封棚后、避雨栽培萌芽前 1 个月灌 1次大水,萌芽后至开花前土壤保持相对干燥,开花至幼果期土壤保持相对湿润,硬核至成熟期逐渐减少用水量。田间应设置水分张力计,当土壤水分吸力超过各生长时期的临界点时灌水,见表 2。每次灌水应灌透(水分张力计回零)。
表2 各生长时期土壤吸力临界点
3.3 生草
可在行间种植生草,在一定高度时进行刈割,形成草坪,翻耕之后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图4)。有的葡萄园利用冬季空闲,在行间种植蚕豆或羊肚菌,可以增加收入。
图4 机械割草
4 花果管理
4.1 花穗管理
花前 7 天至初花,去除副穗及以下小穗,留穗尖4~6 厘米(15~20 节)、70~80 个花蕾(图 5)。旺梢留2 个花穗,中庸梢留 1 个花穗,弱梢不留花穗。
图5 整理好的花穗
4.2 无核化处理
盛花后 3 天以内用 25 毫克/升赤霉酸加 2 毫克/升氯吡脲进行第一次处理;盛花后 12~15 天用 25 毫克/升赤霉酸进行第二次处理。通过浸花序的方式进行无核化处理,可与防灰霉病药混合使用。
4.3 果穗整理
粒质量 15~17 克,穗质量 750~850 克。第一次处理后 7 天疏果,每穗留果 55~60 粒。第一次处理后 3 周疏穗,每亩留果穗 1600~1800 穗,分 2~3 次定穗。产量控制在 1200~1500 千克/亩。
防止日灼和气灼,幼果期应避免阳光直射,第二次处理后 42 天(果实软化后)开始套袋。
5 整形修剪
5.1 H 形树形
5.1.1 主干培养 留 3 芽定植,萌芽后留 2 个新梢,待新梢长至 5 叶时留 1 个壮梢,立杆绑缚,保持直立生长,及时抹去侧副梢。
5.1.2 主蔓培养 主干新梢长至 1.1 米时摘心,顶上2 个副梢向左右两侧绑缚,当顶端 2 个副梢长至 1米左右时摘心,2 个副梢再各自留 2 个顶副梢向左右两侧绑缚,将其培养成主蔓。
5.1.3 结果母枝培养 主蔓上的副梢长至 3 叶后摘心,以后延长副梢留 2 叶、1 叶反复摘心至落叶,培养副梢作为第二年的结果母枝。主干上的副梢均留2~3 叶摘心强控。
5.2 修剪
冬季修剪应在落叶后 30 天到伤流期前 15 天进行,嘉兴市一般于 12 月至翌年 1 月进行。采用短梢修剪,每个结果母枝基部留 1 个芽。
6 病虫害防治
6.1 主要病虫害
在展叶 2~3 片时,防治绿盲蝽和粉蚧;花序分离期,防治灰霉病;开花前,防治灰霉病、蓟马、蛀螟和透翅蛾;花后 1 周,防治白粉病、粉蚧和红蜘蛛;套袋前,防治炭疽病和白粉病。
6.2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农业综合措施为基础,合理利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结合冬季修剪,彻底清园,剪除病果、病穗、卷须,清除地面枯枝落叶;生长季,及时摘除病叶、病枝、病果、集中深埋;拔除病毒植株,防止扩散蔓延;实行全园套袋;在园内安装诱蛾灯、人工捕捉害虫。
7 小 结
葡萄宜机化生态栽培技术的核心要点是地面平整和宽行栽培。在降水较多的地区,葡萄园内明沟排水破坏了地面的平整度,通过在连栋大棚内种植减少了雨水的影响,地面排水的明沟可以改为暗沟,又能降低地下水位的影响,为机械进出提供了方便;采用地埋式滴灌,减少了附着物对机械进出和操作的影响,提高病虫害防治、施肥和采摘、运输过程中机械应用效率,提高农事操作的安全性。宽行栽培也可以为机械进出留出充足的空间。多年实践表明,采用宜机化生态栽培技术的葡萄园,每亩可减少用工 10~15 工/年 ;同时 ,棚架式栽培使藤蔓能够充分接受阳光照射,提高果实品质,销售价可增加 2~4 元/千克,实现亩均节本增效 4000~8000 元。
相关知识
葡萄遗传学研究揭示了是什么造就了完美的花朵
葡萄开出“完美花朵”—论文—科学网
这项技术的应用让云花美丽绽放
这项技术有望大幅提升‘阳光玫瑰’葡萄的品质!
南方地区葡萄避雨栽培病虫害防控技术.pdf
想要多得大樱桃?了解这项花粉营养液授粉技术!
想要种甜杨桃?泰国的这项栽培技术了解一下!
潜心选育栽培 让蝴蝶兰更惊艳
图说葡萄病虫害诊断与防治 葡萄种植技术教程书籍 栽培书籍 高产量葡萄栽培技巧 病虫害预防 科学种植葡萄树 养殖入门教材
庭院葡萄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网址: 想要种葡萄?这项技术让栽培更简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27764.html
上一篇: 山葡萄的种植技术 |
下一篇: 看!玉米田里的“黑霉状物”,原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