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华博士关于菖蒲的论著
1 菖蒲 A.calamus 泥蒲、白蒲、昌阳 根茎横走, 稍扁, 肉质根多 野生、园林水数具毛发状须根。叶基生, 景栽培剑状线形。花序柄三棱形,叶状佛焰苞,剑状线形。花黄绿色,6—9月开。浆果长圆形,红色。生于中国各省区海拔2600m 以下的水边、 沼泽湿地等处
2 石菖蒲 A.tatarinowii 九节菖蒲、 高约40cm, 叶剑状。細长的 野生、园林栽岩菖蒲等 佛熖苞淡黄色,花果期2~6月,分布于黄河以南各省区海拔20~2600m的密林中的湿地与溪石上。
3 金钱蒲 A.gramineus 钱蒲、小石 高约20~30cm,菖蒲类中最小 栽培、盆栽观的种类。中国各地有栽培
────────────────────────────────────────────────
2.3 明、清代出现多种种、品种
由于菖蒲类大量的被栽培于庭园与盆景中,从明代开始出现多种种与品种。王象晋在《二如亭群芳谱》菖蒲一节中,详细记载了当时菖蒲类的种:
菖蒲,一名昌阳,一名昌歜,一名尧韭,一名荪,一名水剑草,有数种。生于沼泽,蒲叶肥根,高二三尺者,泥蒲也,名白菖;生于溪间,蒲叶瘦根,高二三尺者,水蒲也,名溪荪;生于水石之间,叶有剑脊,瘦根密节,高尺余者,石菖蒲也;养以沙石,愈剪愈细,高四五寸者,叶茸如韭者,亦石菖蒲也。
上文所记载的昌阳、昌歜,尧韭以及水剑草,是菖蒲属数种植物的别名。作者认为,泥蒲,名白菖者,为现在的菖蒲、水蒲,名溪荪者,并不属于菖蒲属,而属于鸢尾科鸢尾属(Iris)的溪荪(I.nertschinskia(I. sanguinca) )。高尺余的石菖蒲者即是现在的石菖蒲。最后记载的高四五寸的种类为长年在盆中栽培的石菖蒲,因逐年修剪而出现低矮状株形而已。接着,王象晋叙述了菖蒲类的品种:
种类有虎须蒲......又有龙钱蒲......此外又有香苗、剑脊、金钱、牛顶、台蒲,皆品之佳者。
文中之“种类”一词,基本上为现在的品种之意。上记名除“金钱”属于菖蒲类的金钱蒲(A.graminus )之外,其它全为石菖蒲与金钱蒲的园艺品种。
清代陈淏子在《花镜》中,也记载了菖蒲类的品种:
品之佳者有六:金钱、牛顶、虎须、剑脊、香苗、台蒲。凡盆种作清供者,多用金钱、虎须、香苗三种。
从上文内容可知,清代继承了明代菖蒲类品种以及品种的名称,文中出现的“品(品之佳者)”一词相当现在的品种之意,这是难能可贵的。
2.4 现代菖蒲类的科学分类
经过查阅《中国植物志》〔1〕以及其它现代植物书刊,关于中国现在园林与盆栽、盆景中所栽培菖蒲类(特别是石菖蒲)品种,因无学者进行过深入研究之故,尚处于不明状态,现特将日本庭园与盆栽中所栽培的石菖蒲的品种归纳如下,以供参考。
依据叶型、叶色、生长势等进行分类,在日本石菖蒲的著名品种有:①‘伊达锦’列植于庭园中或散植于枯山水中;②‘胧’适于盆养的小型品种;③‘正宗’适于盆栽;④‘昼夜’最适合浅盆栽植;⑤‘天鹅绒’最适在小盆中栽植观赏。
3 石菖蒲的传统盆养技术
3.1 盆养石菖蒲的功益
盆养石菖蒲始于北宋,能夠历经南宋、元、明、清以至现代的900年间,主要因为它在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中具有以下功益。
3.1.1 高雅的观赏植物
石菖蒲的根、叶、株形以及附着的怪石、盆水都可作为观赏的对象,因而盆养石菖蒲成为庭园与文人书斋中常见的摆饰物。
3.1.2 表现文人淡泊的心境
中国古代文人常以石菖蒲表现自已的心境,苏轼对石菖蒲的品格记述到:“至于(石菖蒲,作者加)忍寒苦,安淡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安岂昌阳所能仿佛哉?“(宋. 苏轼:《石菖蒲赞并叙》)。同时,石菖蒲还象征着文人不畏权贵的气胃:”四时青青不改色兮,烈日凝冰无能厄兮“(宋. 王炎:《石菖蒲并序》)。
3.1.3 吸附灯烟,有益人体健康
盆养石菖也具有吸附烟尘的防护功能,因而,《二如亭群芳谱》中载曰:”有虎须蒲,灯前置一盆,可收灯烟,不薫眼“(明. 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菖蒲)。
3.2 盆养石菖蒲的栽植(基质)法
3.2.1 附石栽植法
附石法是传统栽培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多把石菖蒲种植于奇石的洞穴或低凹处,让根扎入石缝中或附着于山石上,具体的方法如下:
芒种时种以拳石,奇峰清漪,翠叶蒙茸,亦几案间清玩也。石须以上水为良。武康石浮松,极易取眼,最好扎根,一栽便活,然此等石不甚贱,不足为奇品。惟昆山巧石为上,第新得深赤色者,火性未绝,不堪栽种,必有酸米泔水浸月余,置庭中日晒雨淋,经年后,其色纯白,然后种之,箆片扺实,深水盛养一月后便扎根,比之武康诸石者细而短。羊肚石为次,其性最碱,往往不能过冬(明. 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菖蒲)。
从上文可知,利用附石法种植石菖蒲时,不仅要选择合适的山石种类,而且还要注意山石的新旧、酸碱性等。石种以昆山巧石为最上等,这早已被记载于宋代的《云林石谱》中。同时,宋代还采取了先种在圆石上,再移植于奇石上的过渡方法:“菖蒲,初种在圆石上,一再移于好石之上,极細而不粗”(宋. 吴恽撰,元. 张福补遗:《种艺必用》111条)。
3.2.2 文石栽植法
文石,是有纹理之石,一般指有观赏价值的小型橢圆状石子。用文石在盆盎中栽植石菖蒲,不仅可起固定根部与植株的作用,而且文石也可成为观赏的对象之一,苏轼曾用文石栽植石菖蒲一盆:“余游慈湖山中,得数夺,以石盆养之,置舟中,间以文石,石英璀璨芳郁,意甚焉”(宋. 苏轼:《石菖蒲赞并叙》)。
3.2.3 瓦屑栽植法
清代时瓦屑也成为盆养石菖蒲的基质之一。《花镜》中对此法记载到:“在夏初以竹剪修净,取细砂或瓦屑密种,深水蓄之,勿令见日“ 〔2〕 。瓦屑保水、透气性良好,旧瓦瓦屑又具有一定的对植物生长有益的营养成分,因而,瓦屑也是盆养石菖蒲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栽培基质。
3.2.4 砂栽植法
《二如亭群芳谱》中对明代用砂作基质栽植石菖蒲的方法有如下记载:
夏初取横云山砂土,拣去大块,以淘浄粗者,先盛半盆取其泄水。细者蓋面,与盆口相平。大巢一可分十,小巢一可分二三。取圆满而差大者作主,余则视盆大小旋绕明植。经雨后其根大露,以砂再壅之,只须置阴处,朝夕微微洒水,自然荣茂(明. 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菖蒲)。
以上文内容可知,砂中栽植法主要用于石菖蒲的盆中分株繁殖。
3.2.5 木炭种植法、水培法以及综合法
《二如亭群芳谱》与《花镜》对石菖蒲的木炭种植法作了如下记述:“若种炭上,炭以有皮者佳。”“至梅雨时,用米饭同子嚼碎,喷于火炭上,则子自然生。”木炭种植法多用于播种繁殖。
栽植时固定于带洞的木板上,然后把根部浸入水中,可以进行水培。“根宜蓄水,而叶不宜近水,以木板刻穴架置宽水瓮中,停阴处,則叶向上”(明. 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菖蒲)。
除了上述各法外,明代以后还采用了两种或多种基质配合使用的方法,在此名为综合法,如“种以清泉洁石,壅以积年沟中瓦末,則叶细”(明. 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菖蒲)。
3.3 盆养石菖蒲的养护管理
苏轼在《石菖蒲赞并叙》中记载:“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可见,石菖蒲虽为草本,栽植于盆中后,如果管理得当,也可数十年苍翠茂盛。要使盆养石菖蒲常年不枯,养护管理十分重要。中国在盆养石菖蒲的养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方法。
3.3.1 光照条件
石菖蒲生长于林下溪水旁,为阴性植物,因而盆养石菖蒲应避免光照。但为了保持低矮的棵形(观赏的需要),又应给予一定的非直射光照。所以,盆养石菖蒲在白天应置于书斋窗户旁,或者庭园中的檐下、树荫,夜间应置于庭园中,接受自然的雨露。古人的经验是:“夜移见露,日出即收”,“见天不见日,见天挹雨露,见日恐粗黄”。
3.3.2 越冬管理与早春保护
石菖蒲分布于中国黄河流域以南各地。黄河流域以南可以自然越冬,但在北方各地栽植,特别是盆栽,更需要保护越冬。
十一月宜去水藏于无风寒密室中,常瑾其户,遇天日暖,少用水浇;或以小缸合之,则气水洋溢,足以滋生(明. 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菖蒲)。
凡冬月收石上菖蒲,须是先用大物贮砂,砂布满,然后置菖蒲根于砂中,不大没其苗,顿于向阳处收之,三五日间,亦须以浄水汉灌溉,但勿令冻,冻则损根,其苗则槁矣(宋. 吴怿撰,元. 张福补遗:《种艺必用》111条)。
上述文献记载了盆养石菖蒲的室内保护、小缸倒扣以及根部砂埋的三种方法。值得注意的还有石菖蒲不耐早春寒风,移出室外时应慎重:“菖蒲极畏春风。春未始开,置无风处。谷雨后則无患矣”(明. 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菖蒲)。
3.3.3 浇 水
浇水是盆栽、盆景日常管理中最主要的内容。盆养石菖蒲以浇灌雨水与泉水为佳:“石菖蒲,须用石泉及天雨水,不可用河、井水”(宋. 吴怿撰,元. 张福补遗:《种艺必用》111条)。浇水时有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添水不换水,添水使其润泽,换水伤其元气。”这可能由于菖蒲类的根部对冷热敏感,全部換水后与以前盆水产生温差,伤害根部,因而每次只少量添水;二是“浸根不浸叶,浸根则润生,浸叶则溃烂“(明. 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菖蒲)。
浇水过程中,用水冲冼根部可以促进石菖蒲的生长,提高观赏价值:”石菖蒲喜冼根,频冼则叶細而极秀发“(宋. 吴怿撰,元. 张福补遗:《种艺必用》111条)。
3.3.4 施 肥
盆养石菖蒲因栽培基质中或者水培时缺少养分,有时会产生黄叶现象而需要施肥。明代多施用鼠粪与蝙蝠粪:”如患叶黄,壅以鼠粪或蝙蝠粪,用水洒之“(明. 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菖蒲)。
3.3.5 修 剪
盆养石菖蒲的修剪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剪除枯黄叶与病虫伤害过的叶片;二是为了促使从根基萌发新的叶丛。前者多于四月进行:”四月初旬......粗叶修去。“后者多于生长旺盛的夏季进行:”宜剪不宜分,频剪则细短,频分则粗稀“(明. 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菖蒲)。
4 结 论
通过以上分析、研究,对菖蒲类在中国的观赏应用史、种与品种的进化史及传统盆养技木诸方面可得出以下结论。
⑴ 菖蒲类在中国的观赏应用史可分为3个阶段:晋代以前是人们对菖蒲类的崇拜与迷信时期;从西汉开始在庭园中进行观赏栽培;从北宋开始在盆器中进行观赏栽培。作为庭园观赏植物,菖蒲类在中国已有21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作为盆景、盆栽植物,已有900年以上的历史。
⑵ 随着历史的发展、朝代的更替,中囯对菖蒲类的种类、品种的记载与分类方法有下列4种:唐代以前以根茎节数记载菖蒲类;宋代依据根茎节数与生长环境对菖蒲类进行记载与分类;明、清代依据生长环境与株形对菖蒲进行分类;现代用科学的植物分类法进行分类。根据考证可知:中国从明代起菖蒲类开始出现多种种与品种。
⑶ 根据栽培(附着)基质与栽植方法的不同,传统的盆养石菖蒲有附石栽植法、文石栽植法、瓦屑栽植法、砂栽植法、木炭种植法、水培法以及综合法等多种。
⑷ 本文最后还对传统盆养石菖蒲的养护管理技术与方法,包括光照条件、越冬管理与早春保护、浇水、施肥以及修剪等方面作了分析与总结。
参 考文 献
〔1〕中囯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十二卷. 第二分冊.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4~9
〔2〕陈淏子辑. 花镜. 修订版. 伊钦恒校注.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341
原载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第20卷第二期 1998年3月
为方便爱好菖蒲的朋友进一步深入对照阅读,现将该论文中所应用的部分著述文字附彔於下,以供参考。
附彔:
[清]陈淏之《花镜》卷六花草类考
菖蒲 昌阳:
菖蒲一名菖斀zhú,一名尧韭。生于池泽者泥菖也,生于溪涧者水菖也,生水石之间者石菖也。叶青长如蒲兰,有高至二三尺者。叶中有脊,其状如剑,又名水剑。其根盘曲多结,亦有一寸十二节至二十四节者。仙家所珍。惟石菖蒲入药。品之佳者有六:金钱、牛顶、虎须、剑脊、香苗、台蒲,凡盆种作清供者,多用金钱、虎须、香苗三种。性喜阴湿,总之用沙石植者叶细,泥土植者叶粗。
其法:在夏初以竹剪修净,取细沙或瓦屑密种,深水蓄之,勿令见日。秋初再剪,不染尘垢,及犯油腻,并猫吃水,则叶青翠,细软如丝。尤畏热手抚摩,宜作一线卷小杖,时挹其叶。霜降后须藏于密室,或以缸盖之,至春后始出,不见风雪。岁久不分,便细密可爱。若石上种者,尤宜洗净,当浇雨水,勿见风烟。夜移就露,日出即收。如患叶黄,壅以鼠粪,或蝙蝠屎,用水洒之。如欲苗直,以棉裹箸头,每朝捋之。
又一种生下湿,而叶无脊,根粗大如指者,名昌阳,肥则开花结子,候子老收之。至梅雨时用米饭同子嚼碎,喷于火炭上,则子自然生。苗必细极不用烦剪。
昔人种诀云:“春迟出(春分方出),夏不惜(四月十四菖蒲生日,用竹剪去净,自生,不爱惜),秋水深(深水养之),冬藏密(须藏密室)。”又忌诀云:“添水不换水(添者虑其干,不换存元气),见天不见日(见天沾雨露,见日恐焦枯),宜剪不宜分(频剪须细,或逐叶摘剥更妙,多分则叶粗),浸根不浸叶(浸根则润,浸叶则烂)。其法尽之矣。此皆为盆玩而言,若人药用,不必如此调护也。灯前置一盆,可收灯烟,使不薰眼,蒲花人食之,可以长年,然不易得。昔苏子由盆中菖蒲,忽开九花,人以为瑞。蒲之根,白节疏者可作葅,俗于端阳午时,和雄黄舂碎,下酒饮,谓之蒲节酒。
苏轼《石菖蒲赞(并叙)》
《本草》:菖蒲,味辛温无毒,开心,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
久服轻身不忘,延年益心智,高志不老。
注云:生石碛上穊节者,良。
生下湿地大根者,乃是昌阳,不可服。
韩退之《进学解》云:“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稀苓。”
不知退之即以昌阳为菖蒲耶?抑谓其似是而非不可以引年也?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如石韦、石斛之类。
虽不待土,然去其本处,辄槁死。
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
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
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之所能及。
至于忍寒苦,安淡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余游慈湖山中,得数本,以石盆养之,置舟中。
间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爱焉。
顾恐陆行不能致也,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使善视之。
余复过此,将问其安否。
赞曰:清且泚,惟石与水。
托于一器,养非其地。
瘠而不死,夫孰知其理。
不如此,何以辅五藏而坚发齿。
明代王象晋编撰的《群芳谱》中之“菖蒲”条
菖 蒲 ①
一名昌阳,一名菖歜,一名尧韭,一名荪。有数种。生于池泽,蒲叶肥根,高二、三尺者,泥蒲也,名白菖。生于溪询,蒲叶瘦根,高二、三尺者,水蒲也,名溪荪②。生于水石之间,叶有剑脊,瘦根密节,高尺余者,石菖蒲③也。养以沙石,愈剪愈细,高四、五寸,叶茸如韭者,亦石菖蒲也。又有根长二、三分,叶长寸
许,置之几案,用供清赏者,钱蒲也。服食入药,石蒲为上,余皆不堪。此草新旧相代,冬夏长青。《罗浮山记》言:“山中菖蒲一寸二十节。”《本草》载:“石菖蒲一寸九节者良”。味辛温无毒。开心,补五脏,通
九窍,明耳目,久服可以乌须发,轻身延年。经曰:“菖蒲九节,仙家所珍。”《春秋斗运枢》曰:“玉衡星
散为菖蒲。”《孝经授神契》曰:“菖蒲益聪。”生石碛者祁寒盛暑,凝之以层冰,暴之以烈日,众卉枯瘁方
且欝丛茂,是宜服之却老。若生下湿之地,暑则根虚,秋则叶萎,与蒲柳何异,乌得益人哉?种类有虎须蒲,灯前置一盆可收灯烟,不薰眼。泉州者不可多备,苏州者种类极粗。盖菖蒲者木性,见土则粗,见石则细。苏州多植土中,但取其易活耳。法当于四月初旬收缉几许,不论粗细,用竹剪净剪,坚瓦敲屑,筛去粗头,淘去细垢,密密种实,深水蓄之,不令见日,半月后长成,粗叶剪去,秋初再剪一番,斯渐纤细。至年深月久,盘根错节,无尘埃、油腻相染,无日色相干,则自然稠密,自然细短。或曰,四月十四菖蒲生日,修剪根叶无踰此时,宜积梅水渐滋养之。又有龙钱蒲,此种盘旋可爱,且变化无穷,缺少亦活。夏初取横云山砂土,拣去大块,以淘尽粗者,先盛半盆,取其泄水细者盖面,与盆口相平。大窠一可分十,小窠一可分二、三。取圆满而差大者作主,余则视盆大小旋绕明植。大率第一回不过五窠六窠,二回倍一,三回倍二,斯齐整可观。经雨后其根大露,以沙再壅之。只须置阴处,朝夕微微洒水,,自然荣茂,不必盛水养之。一月后便成美观,一年后盆无余地,二年尽可分植矣。藏法与虎须蒲略同。此外,又有香苗、剑脊、金钱牛、顶台蒲,皆品之佳者,尝谓化工造物,种种殊途,靡不藉阳春而发育,赖地脉以化生,乘景序之推移,而荣枯递变均未足拟,卓然自立之君子也。乃若石菖蒲之为物,不假日色,不资寸土,不计春秋,愈久则愈密,愈瘠则愈细,可以适情,可以养性。书斋左右一有此君,便觉清趣潇洒,乌可以常品同之哉?他如水蒲虽可供葅,香蒲虽可采黄,均无当于服食,视石蒲不啻经庭矣。
栽种养盆蒲法:种以清泉洁石,壅以积年沟中瓦末,则叶细。畏热手抚摩及酒气、腥味、油腻、尘垢污染,若见日及霜雪烟火皆蕤。喜雨露,遂挟而骄。夜息至天明,叶端有缀珠,宜作绵卷小杖挹去,则叶杪不黄。爱涤根,若留以泥土,则肥而粗。须常易去水滓,取清者续以新水养之。久则细短,油然葱蒨。水用天雨。严冬经冻则根浮萎腐。九月移置房中,不可缺水。十一月宜去水,藏于无风寒密室中,常瑾其户。遇天日暖,少用水浇,或以缸合之,则气水洋溢,足以滋生,不然便枯死。菖蒲极畏春风,春末始开,置无风处,谷雨后则无患矣。语云:“春迟出,春分出室,且莫见雨。夏不惜,可剪三次。秋水深,以天落水养之。冬藏密,十月后以缸合密。”又云:“添水不换水。添水使其润泽,换水伤其元气。见天不见日。见天挹雨露,见日恐粗黄。宜剪不宜分,频剪则短细,频分则粗稀。浸根不浸叶,浸根则滋生,浸叶则溃烂。”又云:“春初宜早除黄叶,夏日长宜满灌浆,秋季更宜沾重露,冬宜暖日避风霜。”又云:“春分最忌摧花雨,夏畏凉浆热似汤,秋畏水痕生垢腻,严冬止畏见风霜。”
养石蒲法:芒种时种以拳石,奇峰清漪,翠叶蒙茸,亦几案间雅玩也。石须上水者为良。根宜蓄水,而叶不宜近水。以木板刻穴架置宽水瓮中,停阴所,叶则向上。若室内即向见明处长,当更移转置之。武康石浮松,极易取眼,最好扎根,一栽便活。然此等石甚贱,不足为奇品。惟昆山巧石为上,第新得深赭黄者,火性未绝,不堪栽种。必用酸米泔水浸月余,置庭中日晒雨淋,经年后,其色纯白,然后种之,篾片抵实,深水盛养一月后便扎根。比之武康诸石者,细而且短。羊肚石为次,其性最咸,往往不能过冬。新得者枯渴,亦须浸养期年,使其咸渴尽解,然后种之,庶可久耳。凡石上菖蒲,不可时刻缺水。尤宜洗根,浇以雨水,勿见风烟,夜移见露,日出即收。如患叶黄,壅以鼠粪或蝙蝠粪,用水洒之。若欲其直,以绵裹筋头,每朝捋之亦可。若种炭上,炭必有皮者佳。菖蒲梅雨种石上则盛而细,用土则粗。 (《艺苑谱》)
诠释:
① 菖蒲系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有香气,学名Acorus calamus。又名白菖蒲,水菖蒲(《名医别录》〉。叶狭长,排列成两行,主脉显著。初夏间抽花茎,着生小花,淡黄色,穗状花序圆柱形。菖蒲味辛性温,有祛痰湿、开心窍的作用,并有散风湿之效,可治关节疼痛。全草可提取芳香油。
②溪荪,亦称水菖蒲,系鸢尾科多年生草本。叶细长。初夏自叶间抽花茎,顶端着花2-3朵,花大,色紫或白,花盖6片,外层三片下垂,其基部内面有网状斑纹。名见《本草》。
③石菖蒲,亦称细叶菖蒲,系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生水边,有芳香,学名Acorus gramineus 。形似菖蒲,但植株矮小。叶线形,主脉不明显。初夏抽花茎,穗状花序圆柱形,着生多数黄色小花。变种颇多,小形者供盆栽观赏。
菖蒲的传说
一说起菖蒲,总感觉我对它的喜欢是情有独钟的。因为在众多的花花草草中,它也和它们一样有自己的生日。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就是传说中的菖蒲的生日。菖蒲一生“不假日色,不资寸土”,“耐苦寒,安淡泊”,生在野外格外生机盎然,富有而滋润,放到厅堂里更是亭亭玉立,飘逸而俊秀,自古以来就深得世人的喜爱。正由于菖蒲的这种种神性,几千年来,一直是人们在观赏植物和盆景植物中重要的一种。
菖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菖蒲先百草于寒冬刚尽时觉醒,因而得名。
我记得,在我小时候每到端午时节,就见家家户户悬挂菖蒲、艾叶于门、窗,饮菖蒲酒,以祛避邪疫;我也常常参与其中,忙着帮大人做菖蒲剑,张挂菖蒲和艾叶;特别是到了夏、秋之夜,燃菖蒲、艾叶,以驱蚊灭虫。而且在我国古代菖蒲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我还记得小时候父亲讲过的与端午节挂菖蒲的习俗和一段美丽的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穷秀才的妻子,名叫青英。她不但口才很好,而且还会吟诗作对。有一年,天大旱,好几个月没下一滴雨,田地荒芜,草木枯死。五月初四这一天,青英看丈夫还未回家,明天又是端午节,又是自己的生日,可是家里一贫如洗,她想如何才能使这两个节日过得热闹一些呢?她在家里走来走去地想着各种各样点子。突然,看见房屋旁边她公公种在那里的药草——菖蒲,在烈日下碧绿青翠,青英心里想,何不挖几棵菖蒲,过节来充充喜?她就拿起小锄挖了几棵菖蒲,用清水洗干净了,挂在大门上。她觉得这下子,门庭好象充满了生机、喜气,便触景生情,取出文房四宝,用红纸写了一首诗,贴在大门旁边。诗中写道:
自嫌薄命嫁穷夫,明日端阳祭礼无。
莫叫良辰错过去,聊将清水洗菖蒲。
傍晚,她秀才老公回家,看到大门旁妻子写的诗,既羞赧又惭愧,觉得自己无面再见妻子,就匆匆返身离家而去。不知走了多少路,见远处有一只老黄牛在田埂上吃草,周围一个人影都没有。他想,反正没有人看到,就把牛牵去卖掉,弄一些钱回家,让妻子高兴高兴。秀才不管三七二十一,牵了牛就往前走。可是才走不到半里路,牛主人就追赶上来,把他抓住,送去见知县。
知县问秀才:“你为何青天白日偷牛?”秀才无可奈何,就把自己的妻子如何贤德、家境如何贫困,一五一十向知县诉说。知县听了,不信一个乡下的女子也会作诗,就马上派人传秀才妻子来。青英到公堂上,知县问她:“你家大门旁的诗是你写的吗?”青英急忙跪下回答:“大人在上,诗正是民女所作,未知触犯何法?”知县摸了一下胡须,沉思片刻,便对青英说:“你作诗,没有犯法,只因你丈夫偷牛,被人抓了来,你看要如何判处?”青英听后,泪如泉涌,马上就表态说:“相公知法犯法,理应重判!”
知县点了一下头,对她说:“你说得有道理!我看你是弱女,丈夫坐牢,今后你将如何度日?既然你会作诗,我就命你再做七绝一首。如成,我就赏你白银五十两,再放你们回家去。”
青英一听,就点头答应。取过笔墨纸张,略加思索,当场就写了这样四句:
滔滔黄水向东流,难洗今朝满面羞。
自笑妾身非织女,郎君何事效牵牛?
知县看了,哈哈大笑说:“你虽然不是织女,但若判你丈夫坐牢,你夫妻二人不是成了牛郎织女吗?”知县说着,就叫人取出五十两银子,叫他们二人快回家。青英因家道寒贫,端午节挂菖蒲,竟得到如此好运。这件事一传开,就此以后每年端午节在大门上挂菖蒲的人家越来越多,就这样广为流传,逐渐形成了一种民俗。
其实,挂菖蒲是汉族端午节风俗,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清代已有此俗。这天,人们将菖蒲(或艾叶扎在一起)挂于门户,也有将菖蒲与艾叶倚在或插在门上的。菖蒲叶有清香,可以提取芳香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民间方士称之为“水剑”,说它可“斩千邪”。所以人们喜欢挂菖蒲用它来驱邪。菖蒲身上这层驱邪避害的文化含义使它成了人们过端午节时必不可少的一件物品。菖蒲的好处多多,可以怡情,可以养性,可以驱邪。因此,菖蒲在人们心目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端午节挂菖蒲可能就是为了体现这种重要性。
菖蒲的种类有很多,对这方面研究最深的要算明代的李时珍医生了,他对菖蒲的种类进行过仔细的调查研究,他归类了钱蒲、泥菖蒲、水菖蒲、瘦根石菖蒲和粗根石菖蒲五种。后来也有人把它分为六种的:金钱、牛顶、虎须、剑脊、香苗、台蒲。如明代的张瀚在《松窗梦语》所说:“品之佳者有六:金钱、牛顶、虎须、剑脊、香苗、台蒲,凡盆种作清供者,多用金钱、虎须、香苗三种。”金钱菖蒲因叶子中间形成一个圆圈,可置放一枚铜钱而得名;虎须菖蒲因其叶片细长似虎须。一般文人作为案头清供,大都以叶片细密短小者为上。而端午时节挂在家家门前的是叶片庞大而不适合室内案头把玩的叫水菖蒲,它有香味。
对菖蒲品性的评定,苏东坡居士最有概括性的发言,他在自己写的《石菖蒲赞》中,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菖蒲的品性:“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之所能及。至于忍寒苦,安淡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
我特喜欢菖蒲那人格化的“忍寒苦,安淡泊”的品性,菖蒲就这样,以它娇小的身躯,散发着强大的人文精神。让我一看到它就会忍受一切,安于现状,淡泊人生,以达轻身延年之悟。
相关知识
端午门口惯挂艾草菖蒲 民间视其为防疫驱邪灵草
【南方网】端午节悬菖蒲、挂艾叶,原来有这些好处!
国风端午之蒲韵轻飏——清蒲雅韵香飘千年
“无菖蒲,不文人”:菖蒲,最素雅的中国美!
菖蒲花 在端午时期捆扎菖蒲花
端午百草,最美菖蒲
番外·花语课堂—菖蒲
本草纲目·草部·菖蒲
菖蒲花的花语及其意义(菖蒲花的传统象征与现代诠释)
菖蒲:野草的诗禅画之美
网址: 菖蒲——自古文人雅士喜爱的灵草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37298.html
上一篇: 花菖蒲如何浇水? |
下一篇: 文竹叶子发黄,一碰就掉,怎么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