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是农村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我省始终坚持“三个服务”的指导思想,坚持服务创新,坚持科学发展,以质量求效益,以效益促质量,保持了全省农村公路又好又快发展。农村公路“三分建、七分养”,建设是发展,养护更是可持续发展。农村公路面临点多面广线长、管理难度大、技术人才匮乏等问题。因此要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长效机制,笔者以南漳县为例,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南漳县农村公路的现状
南漳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以南,荆山山脉东麓,版土面积3859平方公里,全县辖11个镇(区)283个行政村,总人口59.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1.7万人。农村公路总里程5100余公里,属于山区农村公路大县,位居襄阳第一、湖北前列。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组织各级各部门积极开展以建好、管好、养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为主要内容的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活动,不断加大地方财政投入,累计建成村级水泥路3875公里,建设里程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全县283个建制村全部实现村村通水泥路、通客车,山区群众基本告别了出行难、坐车难。
但是修建了质量好的通村水泥路,并不就等于一劳永逸。“三分建,七分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当前最关键最重要的,是如何做好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有效地提高公路质量,延长公路使用期限,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个别地方由于可能监管上的疏忽而存在质量问题,在运行时间不长的情况下,已出现路基沉陷,路面断裂、翻浆等现象。部分村通水泥路路面显得过于狭窄,造成会车困难,存在安全隐患。目前管养不到位,造成一些路段路沟排水不畅,村屯内道路被堆物占道,垃圾污染等问题。大多数村通水泥路还缺少指示性路牌、警示性标志牌等各种标志,严重影响农村公路的正常运行。
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养护主体不明,责任不清
目前,现行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谁是村道的管理养护主体,路产路权不确定,主体不明,责任不清,体制不健全,管理养护“缺位”现象普遍存在,基本上属于失修失养状态。
(二)管理养护力量十分薄弱
农村公路点多面广线长,过于分散,巡查管理难度大,而县级交通管理部门现有的技术、管理人员配置数量难以对农村公路实行有效的管理和养护。从管理部门现有的情况看,其工程技术力量和管理养护能力,目前只能满足主要干道的管理而无力再来兼顾农村公路的管理工作。
(三)管理养护资金严重短缺
目前,日益上涨的物价使农村公路的养护成本越来越高,县财政配套的养护费只能够维持水沟、路肩的季节性养护,无法对损坏的路面、边坡、涵洞、桥梁等进行维修。而村道的养护资金来源没有明确方案,缺少稳定渠道,投入不足,处于失修状态,直接影响农村公路的正常运行、行车安全及长远发展。
(四)超限超载严重,治理难度大
超限超载,是造成农村公路破损的直接原因。据了解,目前我县高铁建设运输车、非煤矿山、重点项目工程运输车等为追求利益、缩短工期,造成超限超载问题十分突出,一些超载车辆为逃避处罚绕行农村公路,同时农村建房的建材运输车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超限超载现象。由于现行法律法规没有赋予执法强制权以及受各个层面干扰等原因,执法部门对超限超载的违法行为只能采取警告、劝返、罚款、卸载等手段,治理难度大。加上农村公路点多面广线长,对在农村公路上的超限超载违法行为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制止,造成部分农村公路受损严重,已达到翻修才能运行的程度。
(五)群众爱路护路意识差
沿路部分群众爱路护路意识淡薄,在道路两侧乱搭乱建、堆物占道、打场晒粮、乱倒垃圾、路面受污染、涵洞被堵塞等现象比较普遍,对损毁公路的行为视而不见,给农村公路安全通行带来了许多隐患。
三、农村公路养护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农村公路管养队伍
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养,还必须建立一支“文明道德、责任心强、技术过硬”的管养队伍。由于公路养护是一项长期性、连续性的工作,农村公路又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管理难的特点,因此要求养护队伍相对稳定,选择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能独当一面的养护能手。虽然我县率先在全省推行乡镇交管站体制改革,全县11个镇(区)成立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283个建制村配备了专兼职农村公路养护人员。但是还初步起步探索阶段,由于机构编制、政策等因素,养护队伍没有实质性落实到位。建议一是在乡镇设立农村公路养护机构,整合交管站、水利站、农机站等的人力资源,设立专(兼)职交通协管员5-8人,村委会3-5人;二是按编制配足公路所的技术和路政管理人员;三是建立培训一支强有力的农民工养护队伍,以保证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正常开展,发挥效益。
(二)建立长效机制,尽快制定出台地方性法规《南漳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
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养护,必须创新思路,努力探索符合实际的新型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全民参与”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建议尽快制定出台地方性法规:《南漳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逐步建立健全以明确管理养护主体、落实养护责任、资金筹措渠道、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养护方式及标准,加强目标责任考核,完善奖惩措施等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养护长效机制,把农村公路的管护列入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年终考核内容之一,形成“县政府监督,职能部门管理,乡镇政府、村委会主体负责”的管理新格局,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养护原则,各乡镇政府是本辖区内乡村道路的监管责任者,负责组织干部职工、受益群众对乡村公路进行一般性养护,检查督促辖区内公路的养护工作;各村委会是本村道管护的组织者,要把所属的村道分成若干段,包干到各村民小组,每年组织沿线受益群众进行1-2次义务劳动,疏通水沟、涵洞、清除杂草及障碍物,铲除小面积塌方等。将农村农民摆到公路建、管、养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实行民路民建、民养、民管、民享,有利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健康发展。
(三)拓宽筹资渠道,扩大融资方式,切实解决农村公路养护的“财力”问题
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养护,资金保障是关键,因此,要解决资金严重短缺的矛盾,必须拓宽筹资渠道,扩大融资方式。建议采取县级财政安排一点,受益企业单位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沿路群众挤一点(可以工折资)的办法筹措资金。在县级财政局设立农村公路养护基金专用账户,由县人民政府统一监管,实行统一安排,强化管理,保障资金专款专用。
(四)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超载超限等违法违规行为
进一步贯彻执行公路交通法律法规,提高路政执法水平。一是采取多种形式,深入持久地宣传公路交通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爱路护路意识,形成全社会特别是运输经营者、从业人员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二是进一步加大对超载超限车辆的治理力度,健全政府领导、部门分工协作、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违法违规治理机制;三是加强公路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深入开展服务宗旨、岗位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严肃查处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和“三乱”行为;四是依法制止查处打击违法挤占、污染、损坏公路行为,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保障公路安全畅通。
(五)完善配套设施,保障农村公路运行安全有效
村通公路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命脉,因此,要进一步完善路肩,指示性、警示性、警示桩等各种路牌标志的设置,保证群众出行安全,道路运行顺畅,发挥效益作用。(襄阳市政府 晏世鹏)
相关知识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恩施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落实主体责任,做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洪山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伊犁州直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西峰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试行)
潜政规〔2020〕1号《潜江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
土兴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土兴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云南文山州农村公路养护一天一个大变样
关门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制度
宜君县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草案)
网址: 关于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的意见建议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9211.html
上一篇: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通村 |
下一篇: 雨季施工安全监理要点范例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