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们说起插花艺术,总免不了想起“花道”这个从日本传过来的名词,但其实,中国古代的插花艺术自宋代以来到民国后的一千多年,一直是被称为“瓶花”的。
宋朝陆游《晓坐》一诗写道:
“低枕孤衾夜气存,披衣起坐默忘言。瓶花力尽无风堕,炉火灰深到晓温。”
这里的“瓶花”就是我们现代说的插花了。清朝文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也说:“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后人亦以此认为他是一个很有生活情调的文人。
其实中国瓶花艺术很早便开始萌芽,上可溯至魏晋时期的庙宇供奉,而真正在史料中有明确记载的文人仕女插花这类的生活雅事,是从唐朝开始,流行于贵族阶层;到了宋朝,上至皇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将瓶花作为日常雅事之一,甚至影响到了民俗;而明朝是中国瓶花艺术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不少关于瓶花的理论专著。
我们今天就从传统插花在唐、宋、明这三个时期的不同发展来略说“瓶花”的艺术文化渊源。
明陈洪绶《玩菊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中文士与瓶花对座颇有深意
唐——初现端倪流行于贵族阶层
唐朝的时候还没有出现“瓶花”这个传统插花专用词语,唯一一篇、也是现今能见到的最早的关于插花理论艺术的文章,是文人罗虬的《花九锡》。
从花九锡这个名字上我们就能看出唐朝人对于瓶花艺术的郑重态度,为什么呢?
“锡”字即“赐”,“九锡”这个名词出自《礼记》,是天子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九种器物,以表示最高礼遇。罗虬将这篇文章名为花九锡,可以看出当时的主流人群对于插花艺术的高抬,认为插花也值得九种高贵的礼遇。
我们来看看他笔下所描述的唐朝插花艺术,正文仅有几十字:
“重顶帷,障风;金错刀,剪折;甘泉,浸;玉缸,贮;雕文台座,安置;画图;翻曲;美醑,赏;新诗。”
短短几十个字就写完了九锡,第一赐,布置环境,用帷幕将花围起来防风;第二赐,用错金的剪刀来修剪花枝。所谓措金是指将金丝或金片镶嵌成各种华丽秀美的花纹或文字的一种饰金工艺,奢侈不?别急,接下来还有。第三赐,用新鲜甘美的天然泉水来浸泡花枝;
第四赐,用玉缸来插花,唐朝人以精美的白瓷或青瓷为假玉,此处的玉缸应是指上品瓷器。第五赐,用精致的漆制或木制花台来安放;第六赐,给安置好了的瓶花画一幅美画;
第七赐,给它唱一首动听的曲子;第八赐,对花饮一杯;第九赐,还要为花赋一首新诗。最后这三赐颇有以花为知音的感觉,仿佛对着一位亲切的好友,唱歌以抒发心臆、对酌以解忧愁、吟诗以明心志。
纵观全文,通篇都没有讲到什么技巧方面的事情,主要围绕着环境、器物来衬托郑重其事,最后还要再再用心地欣赏、留念,充满了仪式感,这是唐朝文人对插花的理解,无关技巧,只是一种文人雅士的生活态度。
除此以外,还有《清异录》记载,南唐后主李煜,在每年春天百花盛开之时,用竹筒插满各种杂花置于房梁、窗壁、柱拱、阶砌上,还为此取了一个浪漫好听的名字:锦洞天。
这些精致的插花玩法,可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够做的来的,在唐代留存的文献里,也并没有找到其他关于民间百姓插花的记载,可见唐代时,插花艺术主要还只是宫廷贵族的雅事。
传五代周文矩《水榭看凫》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馆藏贵族女子身后的侍女捧着瓶花
宋——飞入寻常百姓家晋升为日常雅事
到了北宋时,中国的插花艺术才正式形成了“瓶花”这个概念
现在能找到的出现“瓶花“这两个字最早的资料,是北宋进士俞瑊?的一首诗《中山别墅》:
村居何所乐,我爱读书堂。阶草侵窗润,瓶花落砚香。凭栏看水活,出岫笑云忙。野客时相过,联吟坐夕阳。
他说,自己闲居在家最快乐的时光是在书斋里度过的,阶前青青草色映照在书房的窗户上,瓶花的花瓣落在砚台上还带着淡淡香气。
这一幅岁月静好画面,描写的是很朴素的村居场景,可见那个时候不但已经有了瓶花艺术,而且已经不再是贵族阶层的专属,瓶花艺术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俞瑊之后的宋代史料中,还有四十余诗词用了瓶花来称谓插花艺术作品。
南宋的《西湖老人繁胜录》,作者自署“西湖老人”,其姓名事迹均无考,其中记载了一则民俗:
“(五月)初一日,城内外家家供养,都插菖蒲、石榴、蜀葵花、栀子花之类……虽小家无花瓶者,用小坛也插一瓶花供养,盖乡土风俗如此。”
说的是端午节的时候,临安城(即今日杭州)的家家户户都要插瓶花,就算是穷的连花瓶都没有的人家,也要用小坛子插一束瓶花。可见南宋的时候瓶花艺术已经在民间广为流行,甚至已经成为地方民俗了。
南宋人耐得翁著有一本《都城纪胜》,是对南宋临安城的市民和工商阶层生活的点滴记录,书里写道:“故常谚曰: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许戾家。”由此得知,插花艺术在南宋时已经上升到与香道、茶道对等的地位了。
宋徽宗赵佶《听琴图》局部之瓶花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外,在宋朝的时候,花器也有了充分的发展和多样的选择,延续了唐朝以瓷瓶为主的基础上,随着礼制循古与文化复兴,宫廷中又兴起了以青铜器来插花,这种风气也影响到了后世。
宋徽宗赵佶特别喜欢青铜器,甚至以皇室的力量强行搜集民间的秦汉青铜器,传为宋徽宗本人创作的《听琴图》里的插花之花器就是用的一个青铜小鼎。
南宋皇族成员赵希鹄,写了一本专门论述古器物辨认的书《洞天清录》,他在书里说古铜器因为在土里埋了很长时间,被土气深深滋养过,用它来养花,花就像在枝头开的一样,开得快,凋落得慢,花谢之后,甚至还能在枝头结出果子。
除了瓷瓶和青铜器,皇宫里还用到水晶、金壶等等奢侈的花器,在民间竹筒和篮子也是当时常见的花器。比如北宋张邦基的《墨庄漫录》记载,洛阳城每年在牡丹花期时官方都会举办万花会,期间会用许多竹筒盛满水插上牡丹挂在房梁屋檐上,可谓是浪漫至极。
据此我们可以大概了解在宋朝,插花艺术已经广为流行,从皇室贵族到平民百姓,虽然各自玩法不一样,但不妨碍插花艺术与茶道一样,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雅事之一。
南宋李嵩《花篮图》系列之夏花篮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可见当时已采用篮子为花器之一
明——瓶花艺术鼎盛时期形成系统理论专著
明代是公认的中国传统瓶花艺术极盛的朝代,到了明朝文人们终于将瓶花艺术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来研究了,其中最经典的中国“瓶花”艺术著作有三:高濂的《瓶花三说》、张谦德的《瓶花谱》、袁宏道的《瓶史》。
所谓“瓶史”的瓶不是指花瓶,而是指瓶花,即我们今日所说的插花,袁宏道的《瓶史》是这三篇著作里对传统插花艺术影响最大的,在清代的时候传到日本,甚至在当时的日本形成了一个插花流派叫“宏道流”。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相当于清末)的花道大师有吉桂舟,在自己的著作《插花册子》提到日本的文人插花时说:“所谓文人花者,即中国古代的插花。”
我们这里便以袁宏道的这部《瓶史》,选取其中花材选用、插花手法、花器选择这有代表性的三步,来一探明朝人的瓶花艺术。
1.花材的选择
“余于诸花取其近而易致者:入春为梅,为海棠;夏为牡丹,为芍药,为石榴;秋为木樨,为莲、菊;冬为蜡梅……取之虽近,终不敢滥及凡卉,就使乏花,宁贮竹柏数枝以充之。”
在这里,袁宏道说他选取花材有两个原则:一是采用就近容易获得的花,按照四时节气,春夏秋冬什么季节用什么花;二是在就近原则基础上,拒绝用庸俗凡花,否则宁可用竹子松柏来代替。
这就牵扯出他对花的雅俗之分,花木本身并无好坏,但文人自古便有以花喻德的传统,兰花的高洁,梅花的傲骨、莲花的清雅、菊花的隐逸等等,都是文人内心向往的美好品德,在古人的心中,瓶花不仅仅是用来悦目,更是用来赏心的,对着高雅的瓶花在他们心中就如同与名士结交一样。
宋元之际的文人画家钱选《八花图》局部文人心中名士风度之花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插花的手法
“插花不可太繁,不可太简。多不过二种三种,高低疏密,如画苑布置方妙。”
这里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插花窍诀,说要像描绘一幅画那样来创作一件瓶花作品。这又可以从两方面来领会,一是技巧上学习传统绘画的布局,繁简得当,疏密有致,注重留白简韵之美;二是从意境上来说,最终呈现的瓶花要带给人像画一样意无穷的韵味,这是典型的中国古代文人审美,也是历代文人所特别强调的,瓶花的插花手法特别讲究有画意。
明陈洪绶《花鸟册》之瓶花上海博物馆藏
3.花器的选择
从唐到宋,再到明代,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于花器的选择一直是非常重视的,《瓶史》写道:
“养花瓶亦须精良。譬如玉环、飞燕,不可置之茅茨;又如嵇、阮、贺、李,不可请之酒食店中。尝见江南人家所藏旧觚,青翠入骨,砂斑垤起,可谓花之金屋。其次官、哥、象、定等窑,细媚滋润,皆花神之精舍也。”
袁宏道说花瓶必须要用精品,就好像杨玉环、赵飞燕这样的贵人,不应该安置到破旧的草屋中居住;嵇康、阮籍、贺知章、李白这样的名士,不能将他们请到路边小店草率招待。代表高雅品德的花神当然也不能用劣质花器来相配,这里也暗含着历代文人的自我期许,如名花香草一样品性高洁的名士也值得被社会予以尊重。
他接着说,自己见过最好的花器是用家藏的古青铜器来插花,但这可不是人人都用得起,其次就是各大名窑产的精美瓷器了,他在这里用“屋”和“舍”来形容花器,认为花器是花的家和归宿,真是亲切又可爱。
此外,他在书中还讲述了不同季节的用水不同、固定手法等等技巧方面的经验总结。总的来说,明朝时候的瓶花艺术经历了前面几个朝代的积累和沉淀,是集大成的一个成熟时期,涌出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理论著作,正是因为此时瓶花艺术已经到达相当的高度,花开到极盛,自然而然就会结果,而这果实也一直流传到现今。
明宣宗朱瞻基《壶中富贵图》以铜壶为花器的宫廷瓶花艺术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结语
其实从唐朝到明朝,我们看到无论是哪个时期的瓶花艺术,从青涩到成熟,形式虽有不同,但古人对于瓶花艺术的态度都是类似的,如明代张谦德在《瓶花谱》中说瓶花为:“幽栖逸事”,它是一件安居时让自己愉悦的雅乐之事,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多的是文化、审美的融合与体现。
古代插花艺术——瓶花因为历代文人的参与而增添了文化内涵和艺术灵魂,使之千古流芳,文人雅士通过瓶花艺术去俗弃尘、洗心贻意,但愿今天的我们也能以此瓶花为媒介,与传统艺术文化为友,升华心灵。
参考资料:《花九锡》唐罗虬《西湖老人繁胜录》宋西湖老人《瓶史》明袁宏道《瓶花之美》徐文治《中国花艺》许淑真
相关知识
略说中国传统插花——“瓶花”艺术文化渊源
茶书精选:瓶花清味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史 一本书掌握中国插花艺术的渊源流派和发展演化!
瓶花清味: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史【全本
瓶花清味: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史.pptx
插花学习:中国插花的艺术历史和发展渊源
花艺 | 瓶花清味: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史
瓶花之美:中国传统插花初探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作品展
【新书摘】 《瓶花六讲》:中国传统插花史略谈
日本文化中花道与中国插花艺术的渊源
网址: 略说中国传统插花——“瓶花”艺术文化渊源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13144.html
上一篇: 文 人 插 花 : 以 花 為 |
下一篇: 插花艺术第4章 现代礼仪插花.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