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遗传发育所揭示显花植物自交不亲和特异性识别机制

遗传发育所揭示显花植物自交不亲和特异性识别机制

遗传发育所揭示显花植物自交不亲和特异性识别机制

信息来源: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作者:admin | 时间:2016-09-01 17:01

【简介】博士后招聘网整理分享“遗传发育所揭示显花植物自交不亲和特异性识别机制”,浏览查询更多博士后招聘计划请访问博士后招聘网。

自交不亲和性是广泛存在于显花植物中的一种重要的自己/异己识别系统。在大多数物种中,自交不亲和性是由一个单一的复等位基因位点S位点所控制。在茄科、蔷薇科和车前科中,S位点编码一个S-核酸酶和一簇SLF(S-locus F-box)蛋白,二者分别控制花柱和花粉的自交不亲和性。前人的研究表明二者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它们的识别特异性,但是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却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薛勇彪研究组通过对茄科植物杂交矮牵牛(Petunia hybrida)自交不亲和性中花粉和花柱因子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发现花粉因子SLF和花柱因子S-核酸酶通过表面静电势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物理机制参与自交不亲和的特异性决定。有趣的是,突变SLF蛋白C端一个氨基酸可以反转该位点的表面静电势进而改变花粉S基因的特异性。该研究揭示了表面静电势是胞质内SLF和S-RNase蛋白识别的主要物理作用力,为被子植物中胞质内蛋白自己/异己识别的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如图)。

该项研究成果于8月29日在线发表在《植物学杂志》(The Plant Journal. DOI: 10.1111 /tpj. 13318)上。薛勇彪研究组博士李俊慧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97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请您在邮件申请时在标题注明信息来自:博士后招聘网-boshihoujob.com,电话咨询时说明从博士后招聘网(www.boshihoujob.com)看到的博士后招聘信息。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boshihoujob@163.com。

相关知识

显花植物自交不亲和分子机理的研究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遗传发育所在自交不亲和分子机理研究中提出新假说
遗传发育所等揭示被子植物自交不亲和性起源、丢失和重获的高度动态进化机制
神秘的自交不亲和性——植物如何防止“近亲婚配”
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与显花植物自交不亲和反应
柴继杰研究组发文揭示十字花科植物自交不亲和反应分子机制
黄善金课题组揭示自交不亲和花粉管中微丝动态变化的分子基础及调控机制
当代生物学:植物抑制自花花粉的机制被揭示
我校学者在选择性自噬调控十字花科植物自交不亲和反应方面取得进展
【植物科学最前沿】华中农业大学邓秀新院士团队发表打破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状的综述文章

网址: 遗传发育所揭示显花植物自交不亲和特异性识别机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15852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揭示玉米盐胁
下一篇: 【教育综合知识】弗洛伊德的自我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