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卉文化的发展历程程杰①中国花卉文化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②一、先秦——中国花卉文化的始发期。河南庙底沟桥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的五瓣花朵纹饰《诗经》中的花卉信息以及《楚辞》“香草美人”的系统话语反映出我国先民对植物花朵的关注和喜爱展示了我国花卉观赏文化源头的绵远与活泼。③但这一时期对花卉的观赏尚属自发的、分散的甚至是偶然的远未进入普通自觉的阶段。远古先民以狩猎生活为主舞蹈模仿动物各类纹饰多以动物为题材很少顾及植物。商周时期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植物的实用价值《庄子》说“杜可食”《离騒》言“餐秋菊”《诗经》咏“参差荇菜在若采之”都是着眼于食用。对植物长势旺盛之美的特别青睐是《诗经》中的普遍现象这透露出一种物质利益的审美心态。《楚辞》常说到“兰”也是佩兰、泽兰之类药用、香用植物。这是一个植物实用意义仍占绝对地位的时期可称其为花卉植物的“物质实用时代”。④二、秦汉至盛唐——中国花卉文化的渐盛期。这一时期花卉欣赏进入一个自觉的阶段。咏花赋开始出现如钟会《菊花赋》汉乐府《江南》中的“江南可采莲”以花卉引发情感到东晋产生了陶渊明《桃花源记》这样杰出的作品。隋唐时代人们主要尖注花卉的物色美感欣赏色、香、味、形、姿等客观形象。通过鲜花盛开的华艳来体验生命的活力感受生活的美好透过花开花落来感知时序的变迁、岁月的流逝感慨人生的蹉跎、世事的盛衰。“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洛阳城中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从欣赏心量上说这是一个带有鲜明感性色彩的时代我们称之为“花色观赏时代”。⑤三、宋元明清——中国花卉文化的繁盛期。到宋代花卉欣赏已经形成了独立的文化知识体系。这一时期有四个方面的特点最值得注意。⑥一是士大夫园林、园艺活动的兴盛。苏东坡《和文与可洋州园池三十首》歌咏了30个景致其中11处属于花卉景点清朝《扬州画舫录》记录丰富。二是花卉产业化和民众游赏风气的兴起。刘禹锡“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可见当时赏花宴游之风的兴盛到了宋代有关花市的描写极为常见洛阳牡丹、扬州芍药都在这一阶段名扬天下。三是各类花哉园世著述大量出现。据园艺史家统计见于著录和现存的明清农书类共1388种其中花卉类225种。这些记录全面、系统构成了我国花卉文化深厚的学术积淀。四是文艺创作的极度繁荣。龚自珍用《病梅馆记》针砭时弊花鸟画中以“梅兰竹菊”为代表的文人写意极为流行。⑦这一时期的审美、文化意识也进入了一个更高阶段。人们更加关注不同花色品种的个性特征、风格神韵和观赏价值追求花卉品格神韵与人的精神气质投合契应并借以陶冶人的性情意趣寄托人的品德情操。“岁寒三友”“四君子”等说法的出现典型体现了这一审美趋向精神追求标志着中结民族花卉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的完全成熟因此我们将这一时期称为“文化象征时代”。⑧上述三个阶段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活动内容不断拓展、文化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三个阶段之间不是此起彼伏、此消彼长而是累积叠加、不断丰富的过程。正是如此悠久持续、生生不息的历史过程最终形成了我国花卉文化极其丰富灿烂的面貌。材料出自《阅江学刊》2014年第1期11.本文是一篇说明性的议论文其主要观点是2分A.中国花卉文化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阶段。B.中国花卉文化始终贯穿着一种关注物质利益的审美心态。C.中国花卉文化的最高境界是陶冶性情意趣寄托品德情操。
相关知识
中国花卉文化的发展历程(2014江苏常州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
中国传统的花卉文化演变历程
第九届中国花卉产业论坛在常州举行
常州迎来第七届中国花卉产业论坛
论中国花卉文化的繁荣状况 、 发展进程 、 历史背景和民族特色.pdf 全文免费在线阅读
常州市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
中国花卉企业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docx
中国花卉行业发展综述:历程、特征及经营模式
中国花卉文化的发展历程①中国花卉文化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②先秦——中国花卉文化的始发期。河南庙底沟桥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的五瓣花朵纹饰,《诗经》中的花卉信
⑥一是士大夫园林、园艺活动的兴盛。苏东坡《和文与可洋州园池三十首》歌咏了30个景致,其中11处属于花卉景点,清朝《扬州画舫录》记录丰富。二是花卉产业化和民众游赏风气的兴起。刘禹锡“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可见当时赏花宴游之风的兴盛,到了宋代,有关花市的描写极为常见,洛阳牡丹、扬州芍药都在这一阶段名扬天下。三是各类花哉园世著述大量出现。据园艺史家统计,见于著录和现存的明清农书类共1388种,——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网址: 中国花卉文化的发展历程(2014江苏常州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22077.html
上一篇: 中西方花卉文化差异 |
下一篇: 我国古代园艺有什么样的发展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