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胚乳A、B型淀粉粒的形成与生长特征及氮素调节.pdf
2016年5月 中国粮油学报 V01.31,No.5 oftheChineseCerealsandOilsAssociation Mav2016 第3l卷第5期 Journal 小麦胚乳A、B型淀粉粒的形成与生长特征及氮素调节 李文阳1 闫素辉1 王振林2 (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1,凤阳233100)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泰安271018) 摘要为研究小麦胚乳淀粉粒形成与生长特征,以优质小麦品种藁城8901为材料,在缺氮(对照)和施 氮条件下,对籽粒发育过程中淀粉粒的产生、体积与数目分布及粒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花后4d,小麦 胚乳已出现A型淀粉粒,其中施氮处理粒径显著高于对照,说明氮素有利于早期淀粉粒的产生。花后10d,又 产生了一个新的小淀粉粒群体,即B型淀粉粒。花后10—12d,施氮处理的粒径显著低于对照,可能是这个阶 段施氮能促进小麦产生了更多的小(B型)淀粉粒,说明这个时期淀粉粒的生长以数目增长为主。花后14—17 d,施氮处理淀粉粒粒径显著高于对照,说明这个时期淀粉粒生长以个体体积增大为主。花后24d,0.8斗m 淀粉粒数目急剧增加,表明此期又产生了一个小淀粉粒群体。花后28d,施氮处理0.8仙m淀粉粒数目仍不 断增加,表明施氮能促进灌浆后期籽粒产生更多的小淀粉粒。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小淀粉粒是由大淀粉 粒分裂而来的,单个存在。小麦胚乳A型淀粉粒形成和发育时期基本在花后14d之前,而B型淀粉粒在成熟 前,其体积和数目一直在增加。施氮有利于胚乳A、B型淀粉粒个体的增大和数目的增多。 关键词 小麦淀粉粒淀粉粒发育 氮素 中图分类号:$5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174(2016)05—0022—05 淀粉是小麦籽粒胚乳的主要成分…,以淀粉粒 本研究选用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藁城8901,研究 的形式存在,按形状、大小可分为A、B型淀粉 小麦缺氮和施氮条件下籽粒淀粉粒产生与生长,以 粒【2。3J。B型淀粉粒增多,面团吸水率提高,而A型 揭示淀粉粒形成与籽粒生长发育特征的关系及与氮 淀粉粒作用正相反,因此淀粉粒分布的改变对面团 肥调控效应,以期为改善小麦淀粉品质提供理论 流变学特性有重要影响HJ。硬质小麦胚乳小淀粉粒 参考。 比例较软质小麦高,并可依据淀粉粒度分布特征进 行小麦质地类型划分∞。6j。 1 材料与方法 小麦淀粉粒的形成、生长与籽粒发育进程密切 1.1试验设计 相关,籽粒不同发育阶段所形成的淀粉粒形态和淀 粉组成不同o7|。Soulaka等怫。研究表明,小麦A型淀学农学实验站进行。试验选用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藁 粉粒形成始于花后4d,B型淀粉粒的形成起始于花 后12~14d。影响籽粒发育的环境因素亦对淀粉粒 氮(NN:240 的形成产生影响一J。Panozzo等u驯在不同地点选用生育期不施氮肥,NN处理分别于播种前、拔节期施 7个小麦品种进行不同灌浆期温度对淀粉粒组分及 入120kg/hm2纯氮。于小麦开花期选择开花、生长 特性影响的研究表明,灌浆期环境条件对淀粉粒特 性的影响大于基因型的作用。同时其他环境因 28d和成熟期取样,用于籽粒淀粉粒分布测定与结 子¨卜131均能导致小麦淀粉粒分布的显著变化。 构观察。 1.2测定项目与方法 基金项目:安徽自然科学基金(1408085QC.,54,1408085MCA8), 安徽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2012SQRLl42),安徽科 20 淀粉粒提取参照Peng等¨41的方法,用1.5133 技攻关项目(1301032151)。 收稿13期:2014—09—10 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进行 作者简介:李文阳,男,1981年出
相关知识
植物淀粉粒分析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小麦花后干旱胁迫下淀粉粒微观特性变化及其机理研究
淀粉是由淀粉粒组成的,不同的植物种类其淀粉粒具有不同的形态。根据这一特征,植物考古学
几种禾本科植物淀粉粒形态比较及其考古学意义
华山新麦草简介 华山新麦草形态特征 华山新麦草的生长环境
长豇豆胚和胚乳的发育及营养物质积累
胚乳
炭化过程中粟、黍种子亚显微结构特征及其在植物考古中的应用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植物考古探秘
网址: 小麦胚乳A、B型淀粉粒的形成与生长特征及氮素调节.pdf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299586.html
上一篇: 淀粉粒 |
下一篇: 【简答题】淀粉粒有哪几种类型?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