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中国梅文化概略.doc

中国梅文化概略.doc

中国梅文化概略 一、梅花文化,源远流长 在千芳竞秀的祖国百花园中,梅花没有牡丹那样雍容华贵,没有兰花那样香气袭人,没有郁金香那样硕大艳丽,有着傲雪斗霜、独步早春的玉骨和俏不争春、谦逊无私的冰心。中国人偏爱梅花是因为梅花与中国人有相同的品格。元代诗人杨维帧咏之:“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朔风吹倒人,古木硬如铁;一花天下春,江山万里雪。”梅的铮铮铁骨、浩然正气,做雪凌霜、独步早春的精神,被人们誉为中华民族之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早已不仅仅是一种花卉,它已成为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精神追求的目标。它以广阔、丰富、深邃的文化内涵,构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形式。我们所说的梅文化,就是人们以梅花为对象进行培育、观赏、研究等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从一定意义上说,梅文化是各种爱梅赏梅活动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及其实现的过程,它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几分瑰丽。本文从梅文化的起源发展“梅氏宗亲文化”现象挖掘“梅文化”现象。中国是梅树的原产地,梅的种类资源丰富,种植地域广泛。《诗经》里有:“漂有梅,其实七分”的记载。年在河南安阳殷代墓葬中出土的铜鼎里,发现了一颗梅核,距今已有三千二百年了。春秋战国时期爱梅之风已很盛。人们已从采梅果为主要目的而过渡到赏花。“梅始以花闻天下”,人们把梅花和梅子作为馈赠和祭祀的礼品,到了汉晋南北朝,艺梅咏梅之风日盛。《西京杂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米梅、胭脂梅。”又:“汉上林苑有同心梅,紫蒂梅、丽友梅。”晋代陆凯,是东吴名将陆逊之侄,曾做过丞相,文辞优雅。陆凯有个文学挚友范晔(即《后汉书》作者)在长安。他在春回大地,早梅初开之际,自荆州摘下一枝梅花,托邮驿专赠范晔,并附短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自陆凯始,以梅花传递友情,传为佳话。到南北朝,有关梅花的诗文、轶事也多了。《金陵志》云:“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号梅花妆,宫人皆效之。”这可能是用梅花图案美容的开端。据史料记载:隋人赵师雄在罗浮山遇见梅花仙子,故事美丽动人。说明当时人们也爱梅成风。随着人们对梅认识的深化,以梅象征中华民族品格的文化心理和以梅为表现内容的文化形式也不断提高发展。与我们的民族精神融为一体金缕梅系金缕梅科金缕梅属落叶灌木或乔木,花金黄色,基部暗红色,香气浓郁,春节前后顶雪开放,花期2月~3月,最早把春的气息带给人间,和银柳共插一起,人谓“金玉满堂”,美极!她花形奇特,先叶盛开,形似金缕,近似蜡悔,奇丽悦目,给早春带来几许明亮而温暖的感觉,为早春观花之佼佼者,宜庭院角隅、池边孤植。如在叠石之间点缀一二,花时分外醒目。在植物分类学上,金缕梅虽然不属于梅花这个物种,但是她凌寒独步,首信报春的特性与梅花毫无二致,所以在人文学上她被赋予和梅花一样的品格!梅花性耐寒喜暖,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西南一带地区。由于梅花的喜暖性,各地的花期悬殊甚大。如海口在12月,广州在1月,重庆、成都在2月初,郑州西安在3月初,青岛北京3月到4月。在祖国从南到北的大地上,一种花木从12月开到来年的4月,此现象在繁盛的百花园中并不多见。在对梅花长期的欣赏过程中,古人总结梅有“四德”:“初生为元,开花如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梅还有“四贵”:“贵稀不贵繁,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合不贵开。”在国人看来,梅花开有五瓣,那是象征着“幸福、快乐、顺利、长寿、和平”,谓之“五福”。并且,越老的梅花越具有观赏价值,所谓“老梅花,少牡丹”。梅花的香韵一向为人们所倾倒,它浓而不艳、冷而不淡,那疏影横斜的风韵和清雅宜人的幽香,是其他花卉不能相比的。在梅花的欣赏上,古人多以常绿乔木或深色建筑作背景,或以苍松作背景、修竹作客景,梅花作主景,以此衬托梅花的玉洁冰清。为了强调最佳效果,古人赏梅还有“梅花绕屋”、“登楼观梅”之说。同时,人们有意将梅花布置成梅岭、梅峰、梅园、梅溪、梅径、梅坞等,方便人们欣赏。岁末寒冬,探梅赏梅成为雅事。有时梅花晚开,古人便携带卧具,梅下坐候;有时宾客可以烹茶煮酒,邀月同赏。《红楼梦》中,宝玉冒雪访妙玉、乞红梅、依题作诗的情节,更有醉人的诗情画意。如今,每到春节前后,江南江北都有赏梅寻春的习俗。传统赏梅的佳地有西湖的灵峰、无锡的梅园、苏州的香雪海、武汉的磨山、南京的梅花山和韶关的梅岭等。配合赏花,江南的许多城市每年都举办梅花节。 一是寄托相思。如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作者牵涉到牛李党争中去,从而受到排挤,正是生非其时。长期在过漂泊的游幕生活,正是处境艰难。路遇梅花,触景生情。这首诗先说梅花过早地在十一月中旬开放,很不适时宜,极似自己生非其时。接着又说虽

相关知识

中国梅文化的起源与兴盛
中国梅文化影响下的《万叶集》和歌
中国花木之乡·静观第二十一届蜡梅文化艺术节明日启幕
中国梅文化怎样塑造了我们的生活与审美?
家庭园艺嘉年华丨蜡梅文化主题宣传月活动启动 50余场蜡梅主题文化科普活动迎新春
中国的菊文化.doc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doc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梅花拳文化委员会在京成立
园林花卉学讲义.doc【共享精品.doc】.doc
中国花卉文化初析.doc

网址: 中国梅文化概略.doc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33982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梅花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文化内涵
下一篇: 梅花详细画法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