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比较浅析
浅谈中日花文化比较
一、中日花文化概述(526字)
1、中日花文化的同源异形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花,作为美好的象征,一直贯穿着整个人类社会。而这种自然的花卉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的被注入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形成了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想象与生活,这就是花文化。
中日两国都被誉为“礼仪之邦”。花自然也充斥着中日人民的生活。由于地貌和气候的原因,中日的花草种类十分丰富,为花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自中国隋朝时代的佛堂供花传到了,中日的花文化有了不同的形态。
2、中国花文化的发展
中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由于气候、地貌等各种自然条件的多样性,全世界3万多种花卉,我国就有2万余种,花草早已深深地扎入我们的生活。书画作品中有花,文学作品中有花,中药配方中有花,甚至连日常生活中的服饰(衣服和饰品)也都充满了花的身影。 时至今日,人们对花依旧情有独钟,各地的花展、花市、花节盛况依然,不断发展。
3、日本花文化的发展
日本地形狭长,气候温和,四季变化明显,春夏秋冬都有大量应季的鲜花开放。在日本的一些祭祀活动中也常出现祭祀花的身影。对于日本人来说,用鲜花来装饰房间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而随着花道的发展,插花技术的提升,用各种花摆成各种不同的造型形成一种新的景观并代表各种不同的含义。花道已经成为了日本女子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中日花文化代表的比较研究(1097字)
1、中国的“富贵牡丹”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花的民族,尤其钟爱牡丹。牡丹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花卉,碗口大小的花朵,色彩鲜艳,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 “花中之王”的美称,契合了人们企盼美好、富贵的心愿和对平安祥和的向往,长期以来被人们当作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
我国牡丹的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初时作为药用,唐朝时开始繁盛于观赏,那时人们生活的富裕与情调使他们喜欢一切暖色调的事物,尤其是对牡丹如痴如狂,不断掀起观赏牡丹,歌颂牡丹的热潮。而牡丹花开时节万紫千红,花香怡人。花谢后依然枝干充满美感。可谓色、姿、香、韵俱佳。自唐代以来,历代咏牡丹的诗词约有400首,以牡丹为主体的绘画不乏名作,而小说戏曲中更赋予了牡丹以仙子形象,生活用品中也常出现以牡丹作为装饰甚至食用的作品。
从最初的药用价值,到后来的观赏价值、艺术价值,牡丹,代表了中国人民对未来生活的期盼,牡丹花开时的艳丽,更让人们在生活中充满了力量与自信,被称之为“花开富贵”
2、日本的“凄美樱花”
日本人深受无常观的影响,崇尚瞬间美和消亡美。
在直面死亡时,思考怎样去死,去实现死亡瞬间散发的美学价值。这种美学意义上的死亡,被日本人赞誉为落花之美。樱花是日本的国花,隐于叶下,凋零有期,遇有知音,瞬间飘落,
第1页下一页
下载原格式 Word 文档(共 2 页)
微信 支付宝
文化比较浅析
以展示自身生命的价值。
樱花在日本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据统计,日本国内共有超过340种不同种类的樱花,从每年1月中旬偏于深红的“寒绯樱”一直到5月下旬开放的“Chishima”,三百多种樱花在几个月时间内一次在日本的众多公园、路旁向人们展示自己的美丽之影。
对于日本人来说,这种魅力十足的花朵所拥有的含义便不单单停留在供人观赏这个层面上了,在他们的血液之中似乎有着种粉红色的樱花情结,樱花作为大和民族的象征,已然扎根到民族文族的象征,已然扎根到民族文化的深处,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特殊品种的樱花“八重关山樱”制成的各种樱花品种食物,樱花渍物、樱花酒、樱花汤、樱花子等,算是日本春季最特色的时令食物。
樱花生命十分短暂,素有“樱花7日”之说,边开边落便成了樱花树的特点,开的时候,千万朵怒放绚烂,落的时候,随风伴雨飘零。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正与武士道中强调的牺牲精神到似乎有几分神似,樱花花期短正像人的生命很短暂,要在生命中很短暂的时间之内达到像樱花一样的灿烂,这种“轰轰烈烈而生,从从容容而去”的生命态度是被大多数日本人所认同的。于是,大和民族就把樱花的品性结合到自己的民族文化之中,并把每年的3月15日至4月15日定为“樱花节”。于是樱花文化便成为了一种民族凝聚的武器,樱花的粉红也就融合到日本人的血液中了。樱花的文化作为日本民族文化的象征也传向了世界的许多地方。
三、中日花文化的异同(621字)
1、中日花文化的意识
由于民族文化等差异,中日对花的感情和赋予的涵义也不同。中国牡丹大气,华丽,象征着国人的希冀与自信。花开繁荣,花谢枝干也充满了力之美。而日本却更欣赏花的凋零,樱花谢世时,满树的花随风纷纷飘落,树下更是响起一阵欢呼声,日本人不仅没有伤感,还以沐浴在这种花雨中为幸福快乐。
中国人欣赏花开之美,以花开象征万事万物变得更加美好。日本人欣赏花落之美,以花落的绚烂来强调人应该实现自我价值。从花开到花落,每一分秒都充满了人们的喜爱之情,以花喻众人,以花喻人生,虽然最后探寻出的花文化意义不同,但不更证明了中日人民对花的研究之深吗?
2、以花为友的生活
虽然中日的花文化代表及含义并不相同,但人们对于花的喜爱是相同的。无论是牡丹还是樱花,人们不仅仅是当成一种观赏性的植物,更多是是作为一种精神寄托。人们从喜爱的花中寻找自己期盼生活的影子,并以此激发自己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可以说花已经成为了人们的朋友,家庭中的一员。
以花为友,并借此认识更多的朋友。无论是中国的牡丹节,还是日本的樱花祭,人们往往带着家人和朋友在花前相聚,认识的和不认识的都会点头招呼,相互交流。与其说是赏花,到不如说是以花会友,对花的喜爱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越来越繁忙的现代人而言,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
以花为友,以花会友,花作为生活的象征,人际关系的纽带,必然在人们的未来生活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对中日花文化而言,只要人们爱花的心情是相同的,那么就会有更多相通的语言。
上一页第2页
下载原格式 Word 文档(共 2 页)
微信 支付宝
相关知识
从国花看中日企业文化的差异[日语论文]国花から見る中日の企業文化の特徴の相違
浅谈中国花卉文化
喜迎校庆 跨文化交流|日语系举办中日花道交流会
中美对“花木兰”文化资源的开发比较
以盆会友促中日民间交流 中国驻大阪总领馆举办盆景体验日
浅谈宋代花卉文化
从花道变化看日本文化
我对中日两版《解忧杂货店》的一点看法
浅谈生态旅游文化审美教育的意义
祭奠那种花,浅谈中国丧葬文化中的花卉
网址: 浅谈中日花文化比较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54179.html
上一篇: 关于举办南京财经大学第七届研究生 |
下一篇: 新时代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路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