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增强动物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的饲料添加剂及制备方法,能够增强动物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降低动物病毒感染风险,减少或避免饲养过程中的抗生素的使用;同时,有效避免活性成分在饲料添加剂制备过程中的流失;提高饲料添加剂的长期储存稳定性;以及避免现有工艺方法制备的饲料添加剂中各活性成分在动物机体内无法有效协同配合,对于动物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的改善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增强动物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的饲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制备第一提取物、制备第二提取物、制备第一组分、制备第二组分、混料制剂。
所述制备第一提取物的方法为,将甘草置于恒温干燥箱内,60-70℃恒温干燥至水分含量低于5wt%后,粉碎至60-80目,获得甘草微粉;将甘草微粉投入至2-4倍重量的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均匀后,搅拌2-3h后;投入预处理液,采用浓度为1-1.2mol/L的盐酸调节pH值至5-5.5,升温至40-45℃,保温搅拌3-4h后,升温至85-95℃,保温搅拌灭酶8-12min;滤除固体物,将滤液转入至真空浓缩机内,在真空度0.06-0.08MPa环境下,60-70℃浓缩至原有体积的30-35%,制得第一提取物。
所述制备第一提取物中,预处理液为分散有纤维素酶、果胶酶、木聚糖酶的去离子水溶液;预处理液中纤维素酶的质量浓度为0.06-0.07wt%,果胶酶的质量浓度为0.04-0.05wt%,木聚糖酶的质量浓度为0.01-0.015wt%;
预处理液中所述纤维素酶的酶活力为10万U/g;果胶酶的酶活力为3万U/g;木聚糖酶的酶活力为10万U/g。
所述制备第一提取物中,预处理液的添加重量为甘草微粉重量的16-18倍。
所述制备第二提取物的方法为,将茯苓置于恒温干燥箱内,60-70℃恒温干燥至水分含量低于5wt%后,粉碎至60-80目,获得茯苓微粉;将茯苓微粉投入至20-25倍重量的乙醇溶液(体积浓度80-85%)中,进行超声提取,控制超声提取功率为400-500W,超声提取温度为40-50℃,超声提取时间为30-40min;超声提取完成后,滤除固体物,将滤液转入至真空浓缩机内,在真空度0.06-0.08MPa环境下,60-70℃浓缩至原有体积的25-30%,制得第二提取物。
所述制备第一组分的方法为,将第一提取物投入至改性海藻酸钠溶液中,室温搅拌30-50min后,继续投入纳米氧化锌、改性壳聚糖溶液,室温搅拌2-3h,获得第一复合液;将第一复合液喷雾至3-4倍体积的氯化钙溶液(浓度为3-3.5wt%)中,静置40-60min后,分离出固体物,冷冻干燥,制得第一组分;
所述制备第一组分中,第一提取物、改性海藻酸钠溶液、改性壳聚糖溶液的体积比为1:4-5:5-6;
第一提取物与纳米氧化锌的质量比为1:0.02-0.03。
所述改性海藻酸钠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重均分子量为10-20万的海藻酸钠溶解于去离子水中,控制海藻酸钠浓度为3-4wt%,获得海藻酸钠溶液;搅拌条件下,将亚硒酸钠投入至海藻酸钠溶液中,搅拌1.5-3h后,滤除固体物;然后向滤液中加入3.5-4.5倍体积的乙醇溶液,搅拌12-16h后,分离获得固体物;固体物经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后,投入至96-97倍重量的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制得改性海藻酸钠溶液。
所述改性海藻酸钠溶液的制备中,亚硒酸钠与海藻酸钠的重量比为1:40-45;
乙醇溶液的体积浓度为80-90%。
所述改性壳聚糖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重均分子量为20-30万的壳聚糖投入至浓度为1-1.2wt%的醋酸溶液中,控制壳聚糖浓度为1-1.5wt%,获得壳聚糖醋酸溶液;在避光环境中,搅拌滴入改性液;改性液滴加完成后,继续搅拌10-14h后,转入至截留分子量为3500Da的透析袋内,将透析袋置于浓度为0.0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透析70-80h后,透析袋内的物料经冷冻干燥,获得改性壳聚糖;将改性壳聚糖投入至浓度为1-1.2wt%的醋酸溶液中,控制改性壳聚糖浓度为2-2.2wt%,获得改性壳聚糖溶液。
所述改性壳聚糖溶液的制备中,改性液的制备方法为,将叶酸投入至1500-1600倍重量的二甲基亚砜中搅拌均匀后,继续投入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N-羟基丁二酰亚胺,搅拌均匀制得;
改性液中叶酸、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N-羟基丁二酰亚胺的摩尔比为1:1:1。
所述改性壳聚糖溶液的制备中,改性液与壳聚糖醋酸溶液的体积比为1:55-60。
所述制备第二组分的方法为,将第二提取物投入至改性海藻酸钠溶液中,室温搅拌30-50min后,继续投入纳米氧化锌、改性壳聚糖溶液,室温搅拌2-3h,获得第二复合液;将第二复合液喷雾至3-4倍体积的氯化钙溶液(浓度为3-3.5wt%)中,静置40-60min后,分离出固体物,冷冻干燥,制得第二组分;
所述制备第二组分中,第二提取物、改性海藻酸钠溶液、纳米氧化锌、改性壳聚糖溶液的体积比为1:4-5:5-6;
第二提取物与纳米氧化锌的质量比为1:0.02-0.03。
所述制备第二组分中,采用的改性海藻酸钠溶液和改性壳聚糖溶液,与制备第一组分中采用的改性海藻酸钠溶液和改性壳聚糖溶液相同。
所述混料制剂的方法为,将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复合益生菌粉投入至混料机内,混合均匀,制得增强动物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的饲料添加剂。
所述混料制剂中,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复合益生菌粉的重量比为50-55:40-45:4.5-5;
复合益生菌粉为乳双歧杆菌菌粉和植物乳杆菌菌粉的混合物;乳酸双歧杆菌菌粉和植物乳杆菌菌粉的重量比为1:0.6-0.7;乳双歧杆菌的有效菌浓度≥100亿cfu/g;植物乳杆菌的有效菌浓度≥100亿cfu/g。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增强动物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的饲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通过选取甘草和茯苓作为主要成分,与复合益生菌配合制备饲料添加剂;在制备第一提取物中针对甘草进行酶解提取,制得第一提取物;在制备第二提取物中针对茯苓进行超声提取,制得第二提取物;在制备第一组分和制备第二组分中,采用亚硒酸钠对海藻酸钠进行改性处理,能够在提高改性海藻酸钠与甘草活性成分/茯苓活性成分相容性,提高改性海藻酸钠与甘草活性成分/茯苓活性成分的结合性能,避免甘草活性成分/茯苓活性成分在制备过程、长期储存过程中的流失、失效问题,并同时进一步提高改性海藻酸钠对动物机体的改善作用;以及采用叶酸接枝改性壳聚糖,提高改性壳聚糖与改性海藻酸钠、甘草活性成分、茯苓活性成分的复合性能,进一步降低甘草活性成分/茯苓活性成分在制备过程、长期储存过程中的流失、失效的可能性,并同时进一步提高改性海藻酸钠对动物机体的改善作用;能够增强动物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降低动物病毒感染风险,减少或避免饲养过程中的抗生素的使用;同时,有效避免活性成分在饲料添加剂制备过程中的流失;提高饲料添加剂的长期储存稳定性;以及避免现有工艺方法制备的饲料添加剂中各活性成分在动物机体内无法有效协同配合,对于动物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的改善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2)本发明的增强动物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的饲料添加剂,能够有效避免将天然活性成分直接添加至饲料添加剂后对于动物脾胃的刺激性大的问题,同时针对于动物生产初期、患病初愈等脾胃较弱的时期,通过茯苓健脾渗湿,益气固表;及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的作用,同时协同复合益生菌使用,能够增强畜禽消化性能,强健脾胃,提高动物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
(3)经试验,将本发明的增强动物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的饲料添加剂用于肉鸡饲喂中,在饲料添加剂的添加量为常规饲料重量的2%条件下,肉鸡初始平均体重(第0天)为204.61g,饲喂7天能够增重至531.04g,饲喂14天能够增重至809.96g,饲喂21天能够增重至1310.18g。
(4)经试验,将本发明的增强动物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的饲料添加剂用于蛋鸡(海兰褐壳蛋鸡)饲喂中,蛋鸡产蛋率可达91.81%,平均日采食量为125.04g/只,料蛋比可达2.05。
(5)经试验,将本发明的增强动物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的饲料添加剂用于肉鸡饲喂中,能够有效提高肉鸡的新城疫抗体水平,提高肉鸡的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且能够显著改善肉鸡的免疫器官形态,保护免疫器官并使其免受损伤,激活其免疫功能,提高抗病毒能力,有效防止病毒侵袭感染;能够明显增加肉鸡的肠道绒毛高度,进而提高其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以及明显高于其他组内肉鸡的羽毛亮度,能够有效改善肉鸡的绒羽品质。
(6)经试验,将本发明的增强动物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的饲料添加剂置于温度为35℃,相对湿度为75%环境中,静置180天后,未出现有结块、粉化、变色问题;用于蛋鸡(海兰褐壳蛋鸡)饲喂中,蛋鸡产蛋率仍可达91.42%,料蛋比仍可达2.08,饲料添加剂的长期储存稳定性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增强动物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的饲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制备第一提取物
将甘草置于恒温干燥箱内,60℃恒温干燥至水分含量低于5wt%后,粉碎至60目,获得甘草微粉;将甘草微粉投入至2倍重量的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均匀后,搅拌2h后;投入预处理液,采用浓度为1mol/L的盐酸调节pH值至5,升温至40℃,保温搅拌3h后,升温至85℃,保温搅拌灭酶8min;滤除固体物,将滤液转入至真空浓缩机内,在真空度0.06MPa环境下,60℃浓缩至原有体积的30%,制得第一提取物。
其中,预处理液为分散有纤维素酶、果胶酶、木聚糖酶的去离子水溶液;预处理液中纤维素酶的质量浓度为0.06wt%,果胶酶的质量浓度为0.04wt%,木聚糖酶的质量浓度为0.01wt%。
所述纤维素酶的酶活力为10万U/g;果胶酶的酶活力为3万U/g;木聚糖酶的酶活力为10万U/g。
预处理液的添加重量为甘草微粉重量的16倍。
2、制备第二提取物
将茯苓置于恒温干燥箱内,60℃恒温干燥至水分含量低于5wt%后,粉碎至60目,获得茯苓微粉;将茯苓微粉投入至20倍重量的乙醇溶液(体积浓度80%)中,进行超声提取,控制超声提取功率为400W,超声提取温度为40℃,超声提取时间为30min;超声提取完成后,滤除固体物,将滤液转入至真空浓缩机内,在真空度0.06MPa环境下,60℃浓缩至原有体积的25%,制得第二提取物。
3、制备第一组分
将第一提取物投入至改性海藻酸钠溶液中,室温搅拌30min后,继续投入纳米氧化锌、改性壳聚糖溶液,室温搅拌2h,获得第一复合液;将第一复合液喷雾至3倍体积的氯化钙溶液(浓度为3wt%)中,静置40min后,分离出固体物,冷冻干燥,制得第一组分;
其中,第一提取物、改性海藻酸钠溶液、改性壳聚糖溶液的体积比为1:4:5。
第一提取物与纳米氧化锌的质量比为1:0.02。
1)所述改性海藻酸钠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重均分子量为10万的海藻酸钠溶解于去离子水中,控制海藻酸钠浓度为3wt%,获得海藻酸钠溶液;搅拌条件下,将亚硒酸钠投入至海藻酸钠溶液中,搅拌1.5h后,滤除固体物;然后向滤液中加入3.5倍体积的乙醇溶液,搅拌12h后,分离获得固体物;固体物经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后,投入至96倍重量的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制得改性海藻酸钠溶液。
亚硒酸钠与海藻酸钠的重量比为1:40。
乙醇溶液的体积浓度为80%。
2)所述改性壳聚糖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重均分子量为20万的壳聚糖投入至浓度为1wt%的醋酸溶液中,控制壳聚糖浓度为1wt%,获得壳聚糖醋酸溶液;在避光环境中,搅拌滴入改性液;改性液滴加完成后,继续搅拌10h后,转入至截留分子量为3500Da的透析袋内,将透析袋置于浓度为0.0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透析70h后,透析袋内的物料经冷冻干燥,获得改性壳聚糖;将改性壳聚糖投入至浓度为1wt%的醋酸溶液中,控制改性壳聚糖浓度为2wt%,获得改性壳聚糖溶液。
其中,改性液的制备方法为,将叶酸投入至1500倍重量的二甲基亚砜中搅拌均匀后,继续投入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N-羟基丁二酰亚胺,搅拌均匀制得。
改性液中叶酸、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N-羟基丁二酰亚胺的摩尔比为1:1:1。
改性液与壳聚糖醋酸溶液的体积比为1:55。
4、制备第二组分
将第二提取物投入至改性海藻酸钠溶液中,室温搅拌30min后,继续投入纳米氧化锌、改性壳聚糖溶液,室温搅拌2h,获得第二复合液;将第二复合液喷雾至3倍体积的氯化钙溶液(浓度为3wt%)中,静置40min后,分离出固体物,冷冻干燥,制得第二组分;
其中,第二提取物、改性海藻酸钠溶液、纳米氧化锌、改性壳聚糖溶液的体积比为1:4:5。
第二提取物与纳米氧化锌的质量比为1:0.02。
改性海藻酸钠溶液和改性壳聚糖溶液的制备方法与前述的制备第一组分步骤的相关方法相同。
5、混料制剂
将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复合益生菌粉投入至混料机内,混合均匀,制得增强动物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的饲料添加剂。
其中,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复合益生菌粉的重量比为50:40:4.5。
复合益生菌粉为乳双歧杆菌菌粉和植物乳杆菌菌粉的混合物;乳酸双歧杆菌菌粉和植物乳杆菌菌粉的重量比为1:0.6。
乳双歧杆菌,拉丁文名称为Bifidobacterium lactis,乳双歧杆菌菌粉购于中科嘉亿营养医学(山东)微生态研究院有限公司,有效菌浓度≥100亿cfu/g。
植物乳杆菌,拉丁文名称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植物乳杆菌菌粉购于中科嘉亿营养医学(山东)微生态研究院有限公司,有效菌浓度≥100亿cfu/g。
本实施例还提供采用前述制备方法制得的增强动物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的饲料添加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增强动物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的饲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制备第一提取物
将甘草置于恒温干燥箱内,65℃恒温干燥至水分含量低于5wt%后,粉碎至70目,获得甘草微粉;将甘草微粉投入至3倍重量的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均匀后,搅拌2.5h后;投入预处理液,采用浓度为1.1mol/L的盐酸调节pH值至5.2,升温至42℃,保温搅拌3.5h后,升温至90℃,保温搅拌灭酶10min;滤除固体物,将滤液转入至真空浓缩机内,在真空度0.07MPa环境下,65℃浓缩至原有体积的32%,制得第一提取物。
其中,预处理液为分散有纤维素酶、果胶酶、木聚糖酶的去离子水溶液;预处理液中纤维素酶的质量浓度为0.065wt%,果胶酶的质量浓度为0.047wt%,木聚糖酶的质量浓度为0.013wt%。
所述纤维素酶的酶活力为10万U/g;果胶酶的酶活力为3万U/g;木聚糖酶的酶活力为10万U/g。
预处理液的添加重量为甘草微粉重量的17倍。
2、制备第二提取物
将茯苓置于恒温干燥箱内,65℃恒温干燥至水分含量低于5wt%后,粉碎至70目,获得茯苓微粉;将茯苓微粉投入至23倍重量的乙醇溶液(体积浓度82%)中,进行超声提取,控制超声提取功率为450W,超声提取温度为45℃,超声提取时间为35min;超声提取完成后,滤除固体物,将滤液转入至真空浓缩机内,在真空度0.07MPa环境下,65℃浓缩至原有体积的28%,制得第二提取物。
3、制备第一组分
将第一提取物投入至改性海藻酸钠溶液中,室温搅拌40min后,继续投入纳米氧化锌、改性壳聚糖溶液,室温搅拌2.5h,获得第一复合液;将第一复合液喷雾至3.5倍体积的氯化钙溶液(浓度为3.2wt%)中,静置50min后,分离出固体物,冷冻干燥,制得第一组分;
其中,第一提取物、改性海藻酸钠溶液、改性壳聚糖溶液的体积比为1:4.5:5.5。
第一提取物与纳米氧化锌的质量比为1:0.025。
1)所述改性海藻酸钠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重均分子量为15万的海藻酸钠溶解于去离子水中,控制海藻酸钠浓度为3.5wt%,获得海藻酸钠溶液;搅拌条件下,将亚硒酸钠投入至海藻酸钠溶液中,搅拌2.5h后,滤除固体物;然后向滤液中加入4倍体积的乙醇溶液,搅拌15h后,分离获得固体物;固体物经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后,投入至96.5倍重量的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制得改性海藻酸钠溶液。
亚硒酸钠与海藻酸钠的重量比为1:42.5。
乙醇溶液的体积浓度为85%。
2)所述改性壳聚糖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重均分子量为25万的壳聚糖投入至浓度为1.1wt%的醋酸溶液中,控制壳聚糖浓度为1.3wt%,获得壳聚糖醋酸溶液;在避光环境中,搅拌滴入改性液;改性液滴加完成后,继续搅拌12h后,转入至截留分子量为3500Da的透析袋内,将透析袋置于浓度为0.0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透析75h后,透析袋内的物料经冷冻干燥,获得改性壳聚糖;将改性壳聚糖投入至浓度为1.1wt%的醋酸溶液中,控制改性壳聚糖浓度为2.1wt%,获得改性壳聚糖溶液。
其中,改性液的制备方法为,将叶酸投入至1550倍重量的二甲基亚砜中搅拌均匀后,继续投入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N-羟基丁二酰亚胺,搅拌均匀制得。
改性液中叶酸、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N-羟基丁二酰亚胺的摩尔比为1:1:1。
改性液与壳聚糖醋酸溶液的体积比为1:58。
4、制备第二组分
将第二提取物投入至改性海藻酸钠溶液中,室温搅拌40min后,继续投入纳米氧化锌、改性壳聚糖溶液,室温搅拌2.5h,获得第二复合液;将第二复合液喷雾至3.5倍体积的氯化钙溶液(浓度为3.3wt%)中,静置50min后,分离出固体物,冷冻干燥,制得第二组分;
其中,第二提取物、改性海藻酸钠溶液、纳米氧化锌、改性壳聚糖溶液的体积比为1:4.5:5.5。
第二提取物与纳米氧化锌的质量比为1:0.025。
改性海藻酸钠溶液和改性壳聚糖溶液的制备方法与前述的制备第一组分步骤的相关方法相同。
5、混料制剂
将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复合益生菌粉投入至混料机内,混合均匀,制得增强动物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的饲料添加剂。
其中,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复合益生菌粉的重量比为53:42:4.8。
复合益生菌粉为乳双歧杆菌菌粉和植物乳杆菌菌粉的混合物;乳酸双歧杆菌菌粉和植物乳杆菌菌粉的重量比为1:0.65。
乳双歧杆菌,拉丁文名称为Bifidobacterium lactis,乳双歧杆菌菌粉购于中科嘉亿营养医学(山东)微生态研究院有限公司,有效菌浓度≥100亿cfu/g。
植物乳杆菌,拉丁文名称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植物乳杆菌菌粉购于中科嘉亿营养医学(山东)微生态研究院有限公司,有效菌浓度≥100亿cfu/g。
本实施例还提供采用前述制备方法制得的增强动物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的饲料添加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增强动物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的饲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制备第一提取物
将甘草置于恒温干燥箱内,70℃恒温干燥至水分含量低于5wt%后,粉碎至80目,获得甘草微粉;将甘草微粉投入至4倍重量的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均匀后,搅拌3h后;投入预处理液,采用浓度为1.2mol/L的盐酸调节pH值至5.5,升温至45℃,保温搅拌4h后,升温至95℃,保温搅拌灭酶12min;滤除固体物,将滤液转入至真空浓缩机内,在真空度0.08MPa环境下,70℃浓缩至原有体积的35%,制得第一提取物。
其中,预处理液为分散有纤维素酶、果胶酶、木聚糖酶的去离子水溶液;预处理液中纤维素酶的质量浓度为0.07wt%,果胶酶的质量浓度为0.05wt%,木聚糖酶的质量浓度为0.015wt%。
所述纤维素酶的酶活力为10万U/g;果胶酶的酶活力为3万U/g;木聚糖酶的酶活力为10万U/g。
预处理液的添加重量为甘草微粉重量的18倍。
2、制备第二提取物
将茯苓置于恒温干燥箱内,70℃恒温干燥至水分含量低于5wt%后,粉碎至80目,获得茯苓微粉;将茯苓微粉投入至25倍重量的乙醇溶液(体积浓度85%)中,进行超声提取,控制超声提取功率为500W,超声提取温度为50℃,超声提取时间为40min;超声提取完成后,滤除固体物,将滤液转入至真空浓缩机内,在真空度0.08MPa环境下,70℃浓缩至原有体积的30%,制得第二提取物。
3、制备第一组分
将第一提取物投入至改性海藻酸钠溶液中,室温搅拌50min后,继续投入纳米氧化锌、改性壳聚糖溶液,室温搅拌3h,获得第一复合液;将第一复合液喷雾至4倍体积的氯化钙溶液(浓度为3.5wt%)中,静置60min后,分离出固体物,冷冻干燥,制得第一组分;
其中,第一提取物、改性海藻酸钠溶液、改性壳聚糖溶液的体积比为1:5:6。
第一提取物与纳米氧化锌的质量比为1:0.03。
1)所述改性海藻酸钠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重均分子量为20万的海藻酸钠溶解于去离子水中,控制海藻酸钠浓度为4wt%,获得海藻酸钠溶液;搅拌条件下,将亚硒酸钠投入至海藻酸钠溶液中,搅拌3h后,滤除固体物;然后向滤液中加入4.5倍体积的乙醇溶液,搅拌16h后,分离获得固体物;固体物经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后,投入至97倍重量的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制得改性海藻酸钠溶液。
亚硒酸钠与海藻酸钠的重量比为1:45。
乙醇溶液的体积浓度为90%。
2)所述改性壳聚糖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重均分子量为30万的壳聚糖投入至浓度为1.2wt%的醋酸溶液中,控制壳聚糖浓度为1.5wt%,获得壳聚糖醋酸溶液;在避光环境中,搅拌滴入改性液;改性液滴加完成后,继续搅拌14h后,转入至截留分子量为3500Da的透析袋内,将透析袋置于浓度为0.0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透析80h后,透析袋内的物料经冷冻干燥,获得改性壳聚糖;将改性壳聚糖投入至浓度为1.2wt%的醋酸溶液中,控制改性壳聚糖浓度为2.2wt%,获得改性壳聚糖溶液。
其中,改性液的制备方法为,将叶酸投入至1600倍重量的二甲基亚砜中搅拌均匀后,继续投入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N-羟基丁二酰亚胺,搅拌均匀制得。
改性液中叶酸、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N-羟基丁二酰亚胺的摩尔比为1:1:1。
改性液与壳聚糖醋酸溶液的体积比为1:60。
4、制备第二组分
将第二提取物投入至改性海藻酸钠溶液中,室温搅拌50min后,继续投入纳米氧化锌、改性壳聚糖溶液,室温搅拌3h,获得第二复合液;将第二复合液喷雾至4倍体积的氯化钙溶液(浓度为3.5wt%)中,静置60min后,分离出固体物,冷冻干燥,制得第二组分;
其中,第二提取物、改性海藻酸钠溶液、纳米氧化锌、改性壳聚糖溶液的体积比为1:5:6。
第二提取物与纳米氧化锌的质量比为1:0.03。
改性海藻酸钠溶液和改性壳聚糖溶液的制备方法与前述的制备第一组分步骤的相关方法相同。
5、混料制剂
将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复合益生菌粉投入至混料机内,混合均匀,制得增强动物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的饲料添加剂。
其中,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复合益生菌粉的重量比为55:45:5。
复合益生菌粉为乳双歧杆菌菌粉和植物乳杆菌菌粉的混合物;乳酸双歧杆菌菌粉和植物乳杆菌菌粉的重量比为1:0.7。
乳双歧杆菌,拉丁文名称为Bifidobacterium lactis,乳双歧杆菌菌粉购于中科嘉亿营养医学(山东)微生态研究院有限公司,有效菌浓度≥100亿cfu/g。
植物乳杆菌,拉丁文名称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植物乳杆菌菌粉购于中科嘉亿营养医学(山东)微生态研究院有限公司,有效菌浓度≥100亿cfu/g。
本实施例还提供采用前述制备方法制得的增强动物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的饲料添加剂。
对比例1
采用实施例2的技术方案,其不同在于:1)省略第二提取物及第二组分的制备步骤,即省略茯苓相关成分的添加。
对比例2
采用实施例2的技术方案,其不同在于:1)省略第一提取物及第一组分的制备步骤,即省略甘草相关成分的添加。
对比例3
采用实施例2的技术方案,其不同在于:1)制备第一组分和制备第二组分中,采用未经改性的海藻酸钠替代改性海藻酸钠,投入至96.5倍重量的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制得海藻酸钠溶液并用于后续步骤;2)制备第一组分和制备第二组分中,采用未经改性的壳聚糖替代改性壳聚糖,投入至浓度为1.1wt%的醋酸溶液中,控制改性壳聚糖浓度为2.1wt%,制得壳聚糖溶液并用于后续步骤。
试验例1
采用实施例1-3、对比例1-3中的增强动物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的饲料添加剂进行肉禽饲喂试验。具体的,选取潍坊市安丘某肉鸡养殖场为试验地点,选取7日龄的健康肉鸡70只,随机均分为7组,并分别对各组内的肉鸡进行编号,称重计算体重均值,记录为饲喂第0天的肉鸡体重。
其中,第1-6组分别采用实施例1-3、对比例1-3的增强动物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的饲料添加剂与常规饲料配合进行饲喂(饲料添加剂的添加量为常规饲料重量的2%);第7组仅采用常规饲料进行饲喂,作为空白对照组。饲喂过程中各组正常饮水。在饲喂的第7天、第14天、第21天,分别对各组内的肉鸡进行称重,计算体重均值,分别记录为饲喂第7天、第14天、第21天的肉鸡平均体重。
试验例1中采用的常规饲料组成及营养水平如下表所示:
饲喂第0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各组内肉鸡的平均体重,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相比于添加单一提取物组分的对比例1(甘草)、对比例2(茯苓)及空白对照组,实施例1-3的饲料添加剂通过各有效成分的相互配合能够有效促进肉鸡生长,显著提高肉鸡体重。同时,对比例3在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制备过程中采用的未改性的海藻酸钠、壳聚糖,与茯苓、甘草活性成分的相容性不佳,不仅影响海藻酸钠、壳聚糖与茯苓、甘草活性成分的复合性能,还导致茯苓、甘草活性成分在饲料添加剂制备过程中出现有流失、失效问题;同时通过硒和叶酸成分对肉鸡机体的改善作用,具体表现为对比例3组中肉鸡饲喂体重低于实施例2。
试验例2
采用实施例1-3、对比例1-3中的增强动物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的饲料添加剂进行蛋禽饲喂试验。具体的,选取潍坊某蛋鸡养殖场为试验地点,选取处于产蛋高峰期的健康蛋鸡(海兰褐壳蛋鸡),并控制选取的蛋鸡体重为(0.90±0 .06Kg),随机分为7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内设置6个重复组,每个重复组内10只鸡,共420只蛋鸡。
其中,第1-6处理组分别采用实施例1-3、对比例1-3的增强动物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的饲料添加剂与常规日粮配合进行饲喂(饲料添加剂的添加量为常规日粮重量的2%);第7组仅采用常规日粮进行饲喂,作为空白对照组。饲喂过程中各组正常饮水,饲喂时间为28天,统计并计算各处理组内蛋鸡的产蛋率、平均日采食量、料蛋比。
试验例2中采用的常规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如下表所示:
其中,预混料为每千克日粮提供:铁82mg;铜25mg;锌75mg;锰50mg;硒0.45mg;碘0.18mg;VA 7300IU;VD3 2800IU;VE 26mg;VK3 1.2mg;VB11.8mg;VB2 3.8mg;VB6 2mg;VB12 0.04mg;烟酰胺33mg;叶酸0.6mg;D-泛酸11mg;生物素0.2mg。
各处理组内蛋鸡的产蛋率、平均日采食量、料蛋比的具体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相比于添加单一提取物组分的对比例1(甘草)、对比例2(茯苓)及空白对照组,实施例1-3的饲料添加剂通过各有效成分的相互配合能够有效提高蛋鸡的产蛋性能,降低料蛋比,增加产蛋量。同时,对比例3在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制备过程中采用的未改性的海藻酸钠、壳聚糖,与茯苓、甘草活性成分的相容性不佳,不仅影响海藻酸钠、壳聚糖与茯苓、甘草活性成分的复合性能,还导致茯苓、甘草活性成分在饲料添加剂制备过程中出现有流失、失效问题;同时确实硒和叶酸成分对蛋鸡机体的改善作用,具体表现为对比例3组中蛋鸡的产蛋率、平均日产蛋量、料蛋比均低于实施例2。
试验例3
采用实施例1-3、对比例1-3中的增强动物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的饲料添加剂进行肉禽免疫功能试验。具体的,选取潍坊市安丘某肉鸡养殖场为试验地点,选取7日龄的健康肉鸡70只,随机均分为7组。其中,第1-6组分别采用实施例1-3、对比例1-3的增强动物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的饲料添加剂与常规饲料配合进行饲喂(饲料添加剂的添加量为常规饲料重量的2%);第7组仅采用常规饲料进行饲喂,作为空白对照组。试验过程中肉鸡采用三层阶梯式笼养,自由饮水,饲喂时间30天;试验中全程监测试验鸡群健康状况,鸡舍内定期进行常规消毒。
试验例3中采用的常规饲料组成及营养水平与试验例1采用的常规饲料相同。分别在试验的第14天、第21天和第29天进行颈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检测新城疫抗体,具体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相比于添加单一提取物组分的对比例1(甘草)、对比例2(茯苓)及空白对照组,实施例1-3的饲料添加剂通过各有效成分的相互配合能够有效肉鸡的新城疫抗体滴度,提高肉鸡的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同时,对比例3在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制备过程中采用的未改性的海藻酸钠、壳聚糖,与茯苓、甘草活性成分的相容性不佳,不仅影响海藻酸钠、壳聚糖与茯苓、甘草活性成分的复合性能,还导致茯苓、甘草活性成分在饲料添加剂制备过程中出现有流失、失效问题;同时通过硒和叶酸成分对蛋鸡机体的改善作用,具体表现为对比例3组中各时间短内的新城疫抗体滴度均低于实施例2。
进一步的,在饲喂至第30天时,从第2组(实施例2)、第7组(空白对照组)内,随机选取一只肉鸡剖杀,分别取法氏囊、胸腺和脾脏制备切片,染色,观察法氏囊、胸腺和脾脏组织形态。具体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图中左侧为第7组(空白对照组)肉鸡的法氏囊、胸腺、脾脏组织照片,右侧为第2组(实施例2)肉鸡的法氏囊、胸腺、脾脏组织照片。可以看出,相比于空白对照组,采用本发明的增强动物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的饲料添加剂,能够显著改善肉鸡的免疫器官形态,保护免疫器官并使其免受损伤,激活其免疫功能,提高抗病毒能力,有效防止病毒侵袭感染。
同时,观察前述剖杀肉鸡的肠道组织形态,具体如说明书附图2和附图3所示;其中,图2为第7组(空白对照组)肉鸡的肠道组织照片,图3为第2组(实施例2)肉鸡的肠道组织照片。可以看出,相比于空白对照组,采用本发明的增强动物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的饲料添加剂,能够明显增加肉鸡的肠道绒毛高度,进而提高其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
进一步的,在试验例3的饲喂过程中,在第14天时,观察第2组(实施例2)相比于第4组(对比例1)、第5组(对比例2)、第6组(对比例3)、第7组(空白对照组)中肉鸡的羽毛亮度;通过观察采用有实施例2的增强动物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的饲料添加剂的第2组内的肉鸡的羽毛亮度,明显高于其他组内肉鸡的羽毛亮度,能够有效改善肉鸡的绒羽品质。
试验例4
分别将实施例2、对比例3的饲料添加剂置于温度为35℃,相对湿度为75%环境中,静置180天后,观察并记录各饲料添加剂是否出现有结块、粉化、变色问题。同时按试验例2的试验方法,将实施例2、对比例3的饲料添加剂用于蛋鸡饲喂过程中,统计并计算各组内蛋鸡的产蛋率、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产蛋量、料蛋比。
试验例4中采用的常规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与试验例2相同。
试验例4的各组内蛋鸡的产蛋率、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产蛋量、料蛋比的具体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本发明的饲料添加剂在高温潮湿环境中的长期储存稳定性好,经长期储存后未出现有结块、粉化、变色问题;同时,采用其进行蛋鸡饲喂后,相比于未经长期储存的饲料添加剂,蛋鸡产蛋性能降低不明显。而对比例3在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制备过程中采用的未改性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导致海藻酸钠、壳聚糖与茯苓、甘草活性成分的结合性能不佳,且制备的第一组分、第二组分的稳定性不理想,长期储存稳定性不佳;在长期储存后出现有结块、粉化、变色问题;在蛋鸡饲喂过程中,相比于未经长期储存的饲料添加剂,蛋鸡产蛋性能衰退明显。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增强动物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的饲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通过选取甘草和茯苓作为主要成分,与复合益生菌配合制备饲料添加剂;在制备第一提取物中针对甘草进行酶解提取,制得第一提取物;在制备第二提取物中针对茯苓进行超声提取,制得第二提取物;在制备第一组分和制备第二组分中,采用亚硒酸钠对海藻酸钠进行改性处理,能够在提高改性海藻酸钠与甘草活性成分/茯苓活性成分相容性,提高改性海藻酸钠与甘草活性成分/茯苓活性成分的结合性能,避免甘草活性成分/茯苓活性成分在制备过程、长期储存过程中的流失、失效问题,并同时进一步提高改性海藻酸钠对动物机体的改善作用;以及采用叶酸接枝改性壳聚糖,提高改性壳聚糖与改性海藻酸钠、甘草活性成分、茯苓活性成分的复合性能,进一步降低甘草活性成分/茯苓活性成分在制备过程、长期储存过程中的流失、失效的可能性,并同时进一步提高改性海藻酸钠对动物机体的改善作用;能够增强动物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降低动物病毒感染风险,减少或避免饲养过程中的抗生素的使用;同时,有效避免活性成分在饲料添加剂制备过程中的流失;提高饲料添加剂的长期储存稳定性;以及避免现有工艺方法制备的饲料添加剂中各活性成分在动物机体内无法有效协同配合,对于动物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的改善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中所采用的百分数均为质量百分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知识
动物酵素
增强免疫需要什么 增强免疫的方法
植物精油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垂丝海棠花多糖在制备免疫增强药物方面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肥料添加剂的种类及特点
松果菊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抗病毒最好的植物药,你知道吗?
增强植物免疫效应的方法及其用途
经修饰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及其用途
微生态调节剂及其微生态制剂制工艺技术.doc
一种酸性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网址: 增强动物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的饲料添加剂及制备方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57036.html
上一篇: 通过共价结合 TLR4 和 NO |
下一篇: 单磷酰脂质A和聚I:C组合增强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