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爱竹,自古皆然。 竹,以枝疏叶柔,清理俊秀,素雅宁静的风姿,令人心驰神往;又以虚而有节,挺拔凌云,钢质坚韧的操守和特质。与古代贤哲“非淡泊名利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情操相契合。故这清风正气的竹子,成了高尚人格的化身,一直是被历代文人咏呤和自喻。
《乾隆岁朝行乐图》中竹节边几展示
“竹”在中国古代又被喻为四君子之一,寓意君子的清高品德, 历代文人雅士都被竹子“未出土便有节,及凌云常虚心”的自然形态及丰富的精神内涵所倾倒,并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书卷与美谈。
清·茅麏《藤荫读书图》竹节画案
而仿竹节家具的出现又代表着一种文人意境,历代文人雅士醉心竹林,流连忘返,赋竹呤竹赞竹为竹做谱,晋代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写道“此处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以神来之笔描绘出“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胜景;苏东坡不仅留下了“胸有成竹”的典故,其诗文中更是随处可见竹的修身纤影,如“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影木坊复刻《乾隆岁朝行乐图》竹节边几 手工雕刻中
文人视竹为伴,以竹为友,以此孕育出的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竹子、竹叶的形象频频出现在各种传统艺术品家具上。
影木坊复刻《乾隆岁朝行乐图》竹节边几 手工雕刻中
竹节纹作为一种装饰纹饰,具有一种独特的气质。 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 仿竹节家具最大特点是每根木料通过刨、刮、磨、刻等工艺雕刻成竹节式。到最后具有真竹的神韵,“满眼皆竹”的视觉效果,给人一种“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的感受。
竹节制式在明末清初盛行
许多家具便依照藤竹家具体型而制
现存世不多,香几更是甚少
影木坊 仿 清十八世纪 湘妃竹竹节香几
仿竹节式 大红酸枝嵌花梨满面葡萄瘿
实物拍摄 细节展示 竹节 挺拔凌云,坚韧有力
影木坊 实物拍摄 细节展示 竹节灵动逼真
此对花几即是借鉴了藤竹家具的特点,制成竹节式。香几造型典雅,线条简约,加上高挑而修长的几腿、五腿疏朗的结构所形成的空间感,遂成细腻凝炼的质感。竹节产生秀巧隽永的立体感,加强了几腿的重量质感,却能令几体免于静态呆板,最终饶富动感。
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情怀,寄于山,托于水,缘于器,情于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坚韧顽强的竹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也赋予我们一种高尚的文人情怀。
相关知识
文人自古爱梅花.doc
不可居无竹,古代文人的爱竹情怀
文人雅士心中大爱的五种竹子,好养的的不得了!
菖蒲——自古文人雅士喜爱的灵草
虚心为竹 清节而秋
竹影花语·筒中春秋——探寻文人雅士的插花情怀
文人插花,花草有灵且美
千年前的宋式美学,美到中国人的心坎上
竹的文化史:画竹、爱竹、歌竹、咏竹,中国文化里竹有多重要?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文人墨客有多爱竹?还有竹精神
网址: “文人爱竹,自古皆然”----且谈文人雅士的竹节情怀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658043.html
上一篇: “人道竹似贤我道贤私竹”:“竹” |
下一篇: 赏竹不赏花 做人当如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