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土壤植物营养障碍与合理施肥技术!

土壤植物营养障碍与合理施肥技术!

土壤植物营养障碍与合理施肥技术

第一部分植物营养诊断的方法与缺素原因

第一节营养诊断的一般方法

对作物营养进行诊断可采用:形态诊断、化学诊断、施肥诊断、酶学诊断。

一、形态诊断

作物缺乏某种元素时,一般都在形态上表现特有的症状,即所谓的缺素症,如失绿、现斑、畸形等。由于元素不同、生理功能不同,症状出现的部位和形态常有它的特点和规律(详见表1-3)。

——容易移动的元素如氮、磷、钾及镁等,当植物体内呈现不足时,就会从老组织移向新生组织,因此缺乏症最初总是在老组织上先出现;

——不易移动的元素如铁、硼、钙、钼等其缺乏症则常常从新生组织开始表现;

——铁、镁、锰、锌等直接或间接与叶绿素形成或光合作用有关,缺乏时一般都会出现失绿现象;

——磷、硼等和糖类的转运有关,缺乏时糖类容易在叶片中滞留,从而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常使植物茎叶带有紫红色泽;

——硼和开花结实有关,缺乏时花粉发育、花粉管伸长受阻、不能正常受精,就会出现"花而不实";

——钙、硼与细胞膜形成有关,缺乏使细胞分裂过程受阻碍,新生组织、生长点萎缩、死亡;

——锌与生长素形成有关,缺乏时易出现畸形小叶-小叶病等等。

这种外在表现和内在原因的联系是形态诊断的依据。形态诊断不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主要凭目视判断,所以经验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当作物缺乏某种元素而不表现该元素的典型症状或者与另一种元素有着共同的特征时就容易误诊。因此形态诊断的同时还需要配合其他的检验方法。仅管如此,这一方法在实践中仍有其重要意义,尤其是对某些具有特异性症状的缺乏症。

有的营养元素的缺乏症状很相似,容易混淆。例如缺锌、缺锰、缺铁和缺镁的主要症状都是叶脉间失绿,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可以根据各元素的缺乏症状的特点来辨识。辨别微量元素缺乏症状有三个着眼点,就是叶片大小、失绿的部位、反差强弱,分析如下:

——叶片大小和形状:缺锌的叶片小而窄,在枝条的顶端向上直立呈簇生状。缺乏其他微量元素时,叶片大小正常,没有小叶出现。

——失绿的部位:缺锌、缺锰和缺镁的叶片,只有叶脉间失绿,叶脉本身和叶脉附近部位仍然保持绿色。而缺铁叶片,只有叶脉本身保持绿色,叶脉间和叶脉附近全部失绿,因而叶脉形成了细的网状。严重缺铁时,较细的侧脉也会失绿。缺镁的叶片,有时在叶尖和叶基部仍然保持绿色,这是与缺乏微量元素显著不同的。

——反差:缺锌、缺镁时,失绿部分呈浅绿、黄绿以至于灰绿,中脉或叶脉附近仍保持原有的绿色。绿色部分与失绿部分相比较时,颜色深浅相差很大,这种情况叫作反差很强。缺铁时叶片几乎成灰白色,反差更强。而缺锰时反差很小,是深绿或浅绿色的差异,有时要迎着阳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与缺乏其他元素显著不同。

此外,各微量元素的缺乏情况也可以根据土壤类型加以区别:缺锰或缺铁一般发生在石灰性土壤上,缺镁只出现在酸性土壤上.只有缺锌会出现在石灰性土壤和酸性土壤上。

二、化学诊断

分析植物、土壤的元素含量与预先拟订的含量标准比较,或就正常与异常标本进行直接的比较而作出丰缺判断。一般说,植株分析结果最能直接反映作物营养状况,所以是判断营养丰缺最可靠的依据。土壤分析结果与作物营养状况一般也有密切的相关。但因为作物营养缺乏除土壤元素含量不足外,还因为植株本身根系的吸收要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因此有时会出现土壤养分含量与植物生长状况不一致现象。但是土壤分析在诊断工作中仍是不可缺少的,它与植株分析结果互相印证,使诊断结果更为可靠。

(一)叶片分析诊断:以叶片的常规(全量)分析结果为依据判断营养元素的丰缺(表4),供参考。

(二)组织速测诊断:以简易方法测定植物某一组织鲜样的成分含量来反映养分状况。这是一类半定量性质的分析测定。被测定的一般是尚未被同化的或大分子的游离养分。它要求取用的组织对养分丰缺是敏感的。叶柄(叶鞘)常成为组织速测的十分适合的样本。这一方法常用于田间现场诊断。在有正常植株对照下对元素含量水平作大致的判断是有效的。组织速测由于要有元素的特异反应为基础,而且要符合简便要求等,所以不是所有元素都能应用。目前一般还限于氮、磷、钾、钙、镁等有限的几种元素(表5)。

(三)土壤分析诊断:一般是测定土壤的有效养分。土壤分析结果可以单独或与植株分析结果结合判断养分的丰缺。如前已述这样可使结论更为可靠。土壤分析诊断和植株分析诊断一样,也有速测和常规分析两类,其适用场合也与相应的植株分析相似(表6)。

三、施肥诊断

(一)根外施肥法:即采用叶面或果实喷涂等办法。提供某种被怀疑元素,使植物吸收,观察植物反应,症状是否得到改善等作出判断。这类方法主要用于中、微量元素缺乏症的应急诊断。技术上应注意:所用的肥料或试剂应该是水溶、速效的,浓度一般不超过0.5%(或1%,每一作物浓度有差异),对于铜、锌等毒性较大的元素有时还需要掺加与元素盐类同浓度的生石灰作预防。

(二)抽减试验法:在验证或预测土壤缺乏某种或几种元素时可采用此法。所谓抽减法即在混合肥料基础上,根据需要检测的元素,设置不加(即抽减)待验元素的小区,如果同时检验几种元素时则设置相应数量的小区,每一小区抽减一种元素,另外加设一个不施任何肥料的空白小区。

(三)监测试验:土壤营养元素的监测试验广义的说也是施肥诊断的一种。对一个地区土壤的某些元素的动态变迁,通过选择代表性土壤,设置相应的处理进行长期定点来监测,以便拟定相应的施肥措施。现举国际水稻所1970~1976定位试验资料为便说明,就钾而言,1963年施钾与否产量无变化,即施钾无效,说明当时土壤不缺钾。但1976年以后施钾明显增产,不施钾处理产量逐渐下降,施钾与不施钾的差异越来越显著,表明土壤钾在不断被消耗而日益缺乏。

四、酶学诊断近来生物化学的方法——酶测法也被应用于营养诊断。酶测法的原理是:许多元素是酶的组成或活化剂,所以当缺乏某种元素时,与该元素有关的酶的含量或活性就发生变化。故测定其数量或活性可以判断这种元素丰缺情况。酶测法具有:①灵敏度高,有些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微。如钼,常规测定比较困难,而酶测法则能克服;②相关性好,例如碳酸酐酶,它的活性与锌的含量曲线基本上是一致的;③酶促反应的变化远远早于形态变异,这一点尤有利于早期诊断或潜在性缺乏的诊断。综上,可以认为酶学诊断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方法。

第二节 营养元素缺乏的一般原因

一、土壤营养元素的缺乏

土壤中营养元素不足,植株无法吸收到它必须的数量,这是引起缺乏症的主要原因。但某种营养元素缺乏到什么程度会发生缺乏症,却是个复杂的问题,因为作物种类不同反应不同,即若同种作物还因品种、生育期、气候条件不同而有差异,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不过,一般当土壤中某种元素含量低到一定程度时容易引起作物缺素症的界限还是存在的。这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成土母质有关。

二、土壤中的元素不可吸收

土壤中本来含有该种元素,由于种种原因植物不能吸收。

① 干旱:无水时元素不能成为溶解态或离子态,根无法吸收。所以缺素症多出现在干旱年份或干旱季节。

②土壤反应(pH)不适:土壤反应强烈影响营养元素的溶解度,即有效性。有些元素在酸性条件下容易溶解,有效性高,反应趋向中性或碱性时溶解度低--有效性降低。另外一些元素则与此相反,在碱性条件下有效性高而酸性条件下有效性低。与反应关系特别密切的是微量元素。如铁、硼、锌、铜、锰随着pH下降(在pH4.5之前)溶解度显著提高,有效性迅速增加,pH接近中性或趋向碱性时有效性下降,钼则与此相反,其有效性随pH提高而增加。大量元素对pH反应一般比较迟钝,但其中磷是例外,磷的适宜pH范围极窄,严格说仅在pH6.5左右,pH<6.5与土壤中的铁、铝等结合而固定,pH值越低,铁、铝溶解度越大,固定量越多,pH>6.5则与土壤中的钙结合固定,有效性也降低。不过,磷酸钙的溶解度要比磷酸铁、铝大,所以偏碱性土壤的磷的有效性通常比酸性土来得高。

氮的最适pH值为6.0~8.0;磷的最适pH为6.5~7.5或8.5以上;钾的最适pH为6.0~7.5;硫的最适pH>6.0以上;钙的最适pH为6.5~8.5;镁的最适pH为6.5~8.5;铁的最适pH<6.5;硼的最适pH为5.0~7.0;锰的最适pH为5.0~6.5;锌、铜的最适pH为5.0~7.0;钼的最适pH>6.0。

③吸附固定:即营养元素被无机物或有机物所吸附固定,而不能为根系吸收。各元素的吸附固定与土壤或成土母质有密切关系。

④元素间的不协调(表7 )—协同或拮抗作用

1.氮:吸收硝态氮要比吸收氨态氮难;施用过量的钾和磷都影响对氮的吸收;缺硼不利于氮的吸收。

2.磷:增加锌可减少对磷的吸收;多氮不利于磷的吸收;铁对磷的吸收也有拮抗作用;增施石灰可使磷成为不可给态;镁可促进磷的吸收。

3.钾:增加硼促进对钾的吸收,锌可减少对钾的吸收;多氮不利于钾的吸收;钙、镁对钾的吸收有拮抗作用。

4.钙:钾影响钙的吸收,降低钙营养的水平;镁影响钙的运输,镁和硼与钙有拮抗作用;铵盐能降低对钙的吸收,减少钙向果实的转移;施入钠、硫也可减少对钙的吸收;增加土壤中的铝、锰、氮,也会减少对钙的吸收。

5.镁:钾多影响镁的吸收,多量的钠和磷不利于镁的吸收,多氮可引起缺镁。镁和钙、钾、铵、氢有拮抗作用,增施硫酸盐类可造成缺镁。镁能消除钙的毒害。缺镁易诱发缺锌和缺锰。镁和锌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6.铁:多硼影响铁的吸收和降低植物体中铁的含量,硝态氮影响铁的吸收,钒和铁有拮抗作用,引起缺铁的元素比较多,它们的排列顺序为Ni>Cu>Co>Gr>Zn>Mo>Mn,钾不足可引起缺铁;大量的氮、磷和钙都可引起铁的缺乏。

7.硼:铁和铝的氧化物可造成缺硼;铝、镁、钙、钾、钠的氢氧化物可造成缺硼;长期缺乏氮、磷、钾和铁会导致硼的缺乏;增加钾可加重硼的缺乏,缺钾会导致少量硼的中毒;氮量的增多,需硼量也增多,会导致硼的缺乏。锰对硼的吸收不利,植株需要适当的Ca/B和K/B比以及适当的Ca/Mg比。

硼对Ca/Mg和Ca/K比有控制作用。

几种能形成络合物的元素,如锶、铝和锗有临时改善缺硼的作用。

8.锰:钙、锌、铁阻碍对锰的吸收,铁的氢氧化物可使锰呈沉淀状态。施用生理碱性肥料使锰被固定。钒可减缓锰的毒害。

硫和氯可增加释放态和有效态的锰,有利于锰的吸收,铜不利于锰的吸收。

9.钼:硝态氮有利于钼的吸收,氨态氮不利于钼的吸收;硫酸根不利于钼的吸收。多量钙、铝、铅以及铁、铜、锰都阻碍对钼的吸收。处于缺磷和缺硫的状态,必然缺钼,增加磷对钼的吸收有利,增加硫则不利;磷多时需钼也多,因此,磷过多有时会导致钼的缺乏。

10.锌:使锌形成氢氧化物、碳酸盐和磷酸盐则成不可给态.植物要求适当的P/Zn比(一般为100~120,大于250则缺锌)。磷过量会导致缺锌,氮多时需锌量也多,有时也会导致缺锌,硝态氮有利于锌的吸收,铵态氮不利于锌的吸收。增多钾和钙不利锌的吸收。锰、铜、相对锌的吸收不利。镁、锌之间有互助吸收的作用。缺锌会导致根系中少钾。土中有Si/Mg比率低的粘粒会缺Zn,锌拮抗铁的吸收。

11.铜:施用生理酸性氯或钾肥等可提高铜的活性,有利于吸收。生成铜的磷酸盐、碳酸盐和氢氧化物则有碍吸收,所以富含CO 2 、碳酸和含钙多的土壤,不利于铜的吸收。多磷会导致缺铜。土壤嫌气状态产生H 2 S也有碍铜的吸收。铜还与铝、铁、锌、锰元素拮抗。氮多时也不利于铜的吸收。

⑤土壤理化性质的不良 这里所说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指与养分吸收有关的因素。正常而旺盛的地上部的生长有赖于根系的良好发育,根系分布越深越广,吸收的养分数量就越多,而且可能吸收到的养分种类也越多。土壤僵韧坚实,底层有硬盘、漂白层、地下水位高等都会限制根系的伸展,减少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加剧或引发缺素症。高的地下水位如一些低地,在梅雨季节地下水位上升时期作物缺钾症较多发生,而在钙质土壤中,高的地下水位还使土壤溶液中重碳酸离子(H 2 CO 3 )增加而影响铁的有效性,从而引发或加剧缺铁症等。不合理的土地平整使土性恶劣养分贫瘠的底土上升也常成为缺素的原因。

土壤阳离子代换量(CEC)与缺素也有关,代换量小的砂土,因吸附保蓄养分容量小,对需要量较大的养分元素常不能满足作物需要。有人研究指出CEC<5m·e/100g干土的大多数土壤无法保持足够的K+以维持"高"的供钾水平,也就是说是容易缺钾的土壤。

三、不良的气候条件

气温--主要是低温的影响。低温一方面减缓土壤养分的转化,另一方面削弱作物对养分的吸收能力,故低温容易促发缺素。通常寒冷的春天容易发生各种缺素症。

雨量多少对缺素症发生也有明显影响,雨量偏多偏少通过土壤过干过湿左右营养元素的释放、淋失及固定等。例如干旱促进缺硼,一般作物缺硼症常在干旱年份大面积发生,这是因为土壤有效硼主要来自有机质的分解矿化,干旱抑制了微生物的活动,削弱了硼的有效化过程。

近来一些研究者指出,某些以离子扩散为主要吸收途径的养分元素如K、P等.在干燥条件下向根的扩散速率显著减缓,结果同样诱发或促进缺素。相反多雨容易促发缺镁和缺铁,前者是由于增加淋失,后者主要是增加土壤中HCO 3 - 浓度之故。

此外,日照对于某些元素的缺乏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处于荫处的缺铁花叶其失绿程度往往更深,持续时间更长,因为光照是叶绿素的生成条件。光照还影响无意吸收。与前面提及的一样,光照不足对吸收的影响也以磷最严重。这说明作物对磷酸根(H 2 PO 4 - 、HPO 4 2- )的吸收比其他元素吸收需要消耗更多的能(ATP)。所以多雨少照寒冷的天气条件下磷肥的效果也就特别好 。

四、土壤施肥不科学(略)

同样,某一营养元素过多,不仅影响其它元素的吸收,也会引起中毒产生营养障碍,作物发生生理病害。

第三节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简介

一、技术流程图(略)

二、土壤样品采集注意点

三、“3414”概念

四、技术原理阐释

第二部分主要作物营养障碍与合理施肥技术

第一节着重分析主要作物营养元素的缺乏与过剩症的原因,并简单介绍防治技术(内容略,以图片展示为主)。

第二节介绍主要几种作物的施肥技术(略)

1 各营养元素的功能及缺乏或过剩所引起的症状

元素种类

作物体内的功能

过剩症状

(N)

1.构成蛋白质的成分。2.促进根的发育.茎叶的伸长及增加叶的绿色。3.促进养分的吸收及同化作用的旺盛

1.叶黄色。2.生育衰弱。3.果实成熟提早,减少收量。

1.叶变暗绿色,生长过于茂盛。2.茎、叶变软弱。3.易被病虫害感染。

(P)

1.构成核蛋白的成分。2.与糖类结合以供呼吸作用3.促进根之伸长,发芽及分头。4.促进开花结实,提早成熟,提高品质。

1.叶的宽度变窄,叶及叶柄变紫色。2.分头减少,开花结实变坏。3.果实类则减少甜味,品质低落。

严重过剩时,株高变矮,叶变肥厚.生育变坏。2.成熟提早,减少收量。

(K)

1.于细胞液中,呈离子状态存在,与碳水化合物之合成,移动,蓄积等关系密切2.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3.调节蒸散作用,与体内水分生理有关。4.增强根茎,增加对病害的抵抗性。

1.老叶先端黄化,向叶缘蔓延,之后,褐变而估死。2.新叶变暗绿色,伸长抑制变小叶。3.根的伸长不佳,易腐烂。4.果实肥大衰弱、味、外观变坏。

引起镁的缺乏症。

(Ca)

1.中和体内过剩的有机酸。2.与Pectin结合增加细胞膜,增强对病害的抵抗。3.帮助根的发育。

1.生长旺盛的幼叶,先端白化,之后,褐变而枯死。2.根的表皮形成木栓层,根变短而祖。

呈现锰、铁、硼、锌等的缺乏症。

(Mg)

1.构成叶绿素的成分。2.帮助磷酸的移动。3.帮助油脂的合成。

1.老叶的叶绿部开始叶脉间黄化。2果实附近的叶子易呈现缺乏症。

不明。

(S)

1.构成蛋白质的成分。2.大蒜、芥子的香味成分中含有之。

全体生长变坏,与氮素之缺乏症很相似。

1、使土壤酸性化。2、引起水稻根部腐烂。

(Si)

促进茎、叶表皮细胞之硅化,使组织坚固。

1.茎、叶变软弱。

无。

(B)

1、协助细胞的分裂,及花粉的授精。2.协助铵、钾、钙的吸收。3协助糖分的移行。

1.生长点停止、老化而枯萎,菜种大部变不稔粒。2.叶柄木栓化。3.茎、根之中心变黑。4果实有时流出脂状物,有时呈木栓化。

叶黄化枯死

(Mn)

1协助氧化酶之作用.调节体内的氧化还原。2.帮助叶绿素的生成。

1.新叶变淡绿色。2.叶变小型。

1.叶先端生出褐色、紫色之小斑点。2.老叶较易呈现症状。3.现出铁缺乏症、

(Fe)

1。叶绿素的构成成分。2.构成有关呼吸作用的酶。

由新叶开始变黄白化

1.现出锰缺乏症。2.易变磷酸缺乏症。

(Zn)

1.协助氧化还原酶的作用。2、协助蛋白质及淀粉的合成。

1.叶脉间变黄色,条斑状变清晰。2黄化由新叶开始,浙蔓延至中叶。3.叶变小型。

生出褐色的斑点。

(Cu)

1.构成氧化还原酶的成分。2.与呼吸作用有关。

1.由新叶先端开始黄白化。2.萎凋。

根的伸长停止。

(Mo)

1.使硝酸态的氮还原,于蛋白质的合成时表现其功能。2.协助固定氮素根瘤菌的生育。

1.阔叶者,由叶缘向内侧卷曲呈杯状。2.细叶者叶呈捻状。3.症状由老叶开始出现。

(Cl)

促进纤维化作用,增强病害抵抗性,变不易倒伏。

新芽变黄化。

1.淀粉变成纤维,薯类如纤维多时,则品质低下。2.使烟草的品质低下。

表2 蔬菜缺素症检索

果菜类

症状出现部位及其表现

主要的特异症状

判别

与其它容易混淆症状的区别

全体生育不良,尤其是老叶

由老叶到新叶逐渐黄化,株高受抑制,植株小型化

缺氮

叶型变小、浓绿,下叶呈紫色,落叶,细根伸长不良

缺磷

出现于老叶,生育初期不发生,果实肥大期开始出现症状

叶呈暗绿色,老叶前端及边缘变黄并产生小黄斑,逐渐向中肋扩展,随后叶尖、病变部与近叶脉正常部

色界清楚。黄瓜等下叶产生大量小型白斑,辣椒等下叶严重落叶

缺钾

缺镁叶片略发黄,而缺钾叶全体呈暗绿色。下叶叶缘及叶脉间黄变或褐变,此部与绿色部对比(反差)明显

叶脉间发生黄斑,叶缘向内侧卷曲

缺钼

酸性土壤易发,中性到碱性土壤不发生。硝态氮多时也易发

从果实着生附近的叶片开始,生育初期不发生,果实肥大期表现症表

从果实肥大开始,附近叶片叶脉间开始黄化。有的黄化从叶前端开始,叶缘脉间都黄化,但有的叶缘绿色,叶脉间黄化,还有的在果实着生处以下叶全黄化。严重时,黄化部褐变、坏死、落叶

缺镁

有时与缺锰、缺锌不易辨别:①缺镁不发生在新叶上;②土壤PH 低的缺镁;③作叶分析

从新叶开始出现,症状发生于最前端

顶芽及新叶黄白化,只叶脉残留绿色,一般 不褐变坏死。室内栽培常在盐类浓度高时以及吸收亚盐酸盐等特殊条件下发生

缺铁

与缺锰区别困难①缺铁症顶芽几乎成白色;②喷布硫酸亚铁2~3 天内呈绿色,可断为缺铁;③作叶分析

顶芽黄化萎缩

缺硼

从新叶开始,向比较老的叶扩展

新叶叶肉呈淡绿色,沿叶脉残留绿色,黄化部不久褐变

缺锰

①缺锰新叶黄化,但不如缺铁那样白化,且黄色部分界线不明显;②缺锌黄斑部和绿色部分差(对比)明显

新叶发生黄斑,呈小叶丛生状,黄斑渐渐向全叶扩展

缺锌

出现于茎和叶柄

茎的先端和叶柄变脆,折断看时中心变黑,有时出现茎裂

缺硼

出现于果实

番茄脐腐、黄瓜褐色心腐和辣椒脐腐等都是从附着花瓣的一端开始

缺钙

结球类

蔬菜

症状出现部位

及其表现

主要的特异症状

判别

与其它容易混淆症状的区别

全体生育不良,特别是老叶

叶浓绿,但长不大,下叶和叶柄呈紫色

缺氮

出现于老叶,生育初期不表现,结球开始出现症状

所有叶片呈浓绿色、多皱,老叶先端和叶缘变黄,或褐变枯焦,甘蓝,花椰菜易发生

缺钾

①黄变部—绿色部界线明显;

②黄变部容易褐变坏死

老叶的叶缘及叶脉间黄化,叶脉残留绿色。叶脉和叶柄有时呈紫色

缺镁

①黄变部与绿色部分界线不明显;

②酸性土易发生

出现于老叶,生育初期也发生,由老叶向新叶逐渐扩展

叶脉间出现黄色斑,叶缘向内卷曲呈杯状,叶身变小,叶肉仅在中肋部附着,形成状如狗尾的“尾叶”或“鞭状叶”

缺钼

酸性土易发生

出现于新叶的先端或心叶

新叶先端和叶缘呈白色或褐色枯死

缺硼

缺硼叶片叶柄产生褐色或黑色龟裂和斑点,缺钙叶柄无任何症状

新叶先端褐色枯死—缘腐

中心部萎缩黄褐化—心腐

出现于叶柄

剥开叶球外叶,在叶柄内侧可见黑色斑点和褐色龟裂纵横发生

缺钙

叶菜类

症状出现部位及其表现

主要的特异症状

判别

与其它容易混淆症状的区别

全体生育不良,各个生育期都可发生

全体黄化,生育不良

缺氮

叶脉、叶柄呈紫色、赤褐色,叶身呈浓绿色

缺磷

先发生于老叶,渐次延及新叶

全部叶呈暗绿色,多皱,老叶前端和叶缘呈黄色,随后渐渐褐变坏死

缺钾

黄变部与绿色部对比强烈

老叶的叶缘及脉间黄化,叶脉残留绿色,严重时黄化部分白化、坏死。也有全体呈黄色,生育显著不良者

缺镁

黄变部与绿色部分界线不明显,或全体黄化

叶向内侧卷曲成杯状,症状渐次延及新叶

缺钼

酸性土壤易发生

先出现于新叶

心叶萎缩并黄化,严重时呈心腐

缺硼

①缺硼以中性、碱性土易发生;②缺锰、缺铁没有缺硼那样的叶片萎缩,也不心腐;③缺锰呈淡绿色,缺铁呈白色

新叶呈黄白色,仅沿叶脉残留绿色

缺锰

新叶地脉残留淡绿色,对光看症状更清楚

缺铁

叶柄可见木栓化

芹菜等叶柄局部发生木栓化,产生纵、横龟裂

缺硼

根菜类

症状出现部位及其表现

主要的特异症状

判别

与其它容易混淆症状的区别

全体生长不良,尤其是老叶

由老叶到新叶逐步黄化,叶形变小,根不肥大

缺氮

叶浓绿而作物体不长大,下叶和叶柄呈紫色,根不长粗

缺磷

出现于老叶,生育初期不出现,根肥大期出现

心叶呈暗绿色,老叶的先端及边缘黄变或褐坏死,芜菁等下叶产生白斑,并连,随之这部分老叶枯死

缺钾

①缺钾黄变部与绿色部界线清楚,缺镁界线不清楚;

②缺钾黄变部容易褐变坏死,缺镁变化缓慢。萎缩病的黄斑不规则,镁缺乏的黄斑 遍布于叶脉间

老叶叶缘及脉间黄变,叶脉残留绿色,有时叶柄和脉紫色

缺镁

叶脉间黄化,叶向内侧卷曲而呈杯状,叶先端和叶缘枯萎,萝卜仅在中肋附着叶肉成鞭状叶

缺钼

酸性土壤易发生

表现于新叶,只发生于新叶

新叶先端和叶缘呈白色或褐色枯萎

缺钙

心叶黄化不伸长,显示萎缩状,胡萝卜心叶黄化后从根颈头部别外生出新叶呈丛生状

缺硼

①锰缺乏,土壤P H>6.5;②作叶分析

先从新叶开始,向全体扩展

叶脉残留绿色,脉间淡绿色到黄色,逐步延及老叶,但心叶不出现萎缩

缺锰

出现于根部,表现根肥大及色泽不良

根肥大不良,胡萝卜红色褪淡

缺氮

缺钾

缺镁

缺钙等

出现于根部,表面粗糙、龟裂、黑心、心腐、空洞化等

根的头部出现黑色、木栓化、龟裂等,表面粗糙呈鲨鱼皮状,横切面可见导管部和中心部有红褐色和黑色污染,呈赤褐心,心腐或空洞化

缺硼

4 蔬菜叶中营养元素含量的缺乏适量过剩判定标准

作物

含量程度

干物100克(g)中克(g)(%)

干物1公斤(kg)中毫克(mg)(ppm)

黄瓜(茎叶)

缺乏

<2.5

<0.2

<1.5

<2.0

<0.3

<15

<10

<50

<8

<5

<0.1

适量

3.0-3.5

0.2-0.4

2.0-2.5

2.5-4.5

0.6-1.0

20-50

20-100

100-200

20-30

6-15

0.5-1.0

番茄

(叶)

缺乏

<2.0

<0.1

<3.0

<1.5

<0.3

<10

<5

<100

<15

<3

<0.5

适量

2.5-3.5

0.2-0.4

4.0-5.0

3.0-5.0

0.5-1.0

15-50

30-200

100-350

20-50

10-20

0.5-1.0

过剩

>4.0

>6.0

>100

>350

>30

甘蓝(外叶)

缺乏

<2.5

<0.2

<1.2

<1.8

<0.2

<5

适量

3.0-4.0

0.3-0.4

1.5-2.0

2.0-3.5

0.3-0.5

15-30

100-200

20-60

5-13

白菜(外叶)

缺乏

适量

<2.0 2.5-3.9

<0.1 0.2-0.4

<1.5 1.8-2.8

<1.5 1.5-3.0

<0.2 0.4-0.5

<15 20-50

>15

1.0-8.0 8.5-12.0

菠菜

缺乏适量

<10 15-20

<10 50-250

50-150

10-15

<0.1 1.0-2.0

芹菜

缺乏适量

<15 30-70

<20 50-150

150-200

5-15

适量

1.8-2.2

1.6-2.0

15-30

50-90

50-120

5-15

0.1-0.2

萝卜

适量

2.5-3.0

5.0-6.2

1.0-1.5

40-70

30-100

40-70

5-10

0.5-2.0

胡萝卜

适量

1.5-2.0

3.5-4.0

1.5-2.0

20-60

200-300

50-90

5-10

0.2-0.5

甘薯

缺乏适量

<1.0 1.5-2.0

<0.1 0.3-0.6

<20 20-50

-----100-300

-----20-50

<3 3-10

0.5-1.0

马铃薯

适量

30-80

100-200

100-250

10-25

0.2-0.5

5 蔬菜营养速测诊断参考指标

1.组织液中硝态氮(NO¯ 3 N)含量参考指标

蔬菜名称

取样时期

取样部位

含量水平(mg/L)

低中高

第四、五片叶(露地)孕蕾期(露地)

开花期(露地)

孕蕾(保护地*)

初花期(保护地)

结果期(保护地)

叶柄

叶柄

中部叶柄

基叶柄

基叶柄

800

1550

1250

950

1800~2000

2000

900~1200

3000

始花期

生长盛期,结果初期

盛果期

上部第5叶柄

叶柄

叶柄

710

625

1125

幼苗

莲座叶生长期

结球初期

结球中期

收获期前

全株

叶柄

叶柄

叶柄

叶球

2000~2500

1500~2000

1000~1250

800~1000

400~500

第三、四片叶

第九、十片叶期

基生叶片

基生叶片

160~170

70~150

出苗后

孕蕾

开花

块茎形成期

收获前期

中部叶柄

叶柄

叶柄

中柄

叶柄

2500

300

1000

2000

710

1100~1200

450~710

150~200

100~200

* 保护地指塑料大棚和玻璃房等保护设施条件。

2.组织液中磷含量参考指标

蔬菜名称

取样时期

取样部位

含量水平(mg/L)

低中高

第四、五片叶(露地)

第四、五片叶(露地)

营养生长(保护地)

初花期(保护地)

结球期(保护地)

基中叶缘

叶片

基部叶

中部叶

上部叶

下中叶柄

叶柄

60

90

100~200

80~140

218

390

550

160

190~200

第二、三、四花穗

开花期

初果期

叶柄

上部第四叶柄

叶柄

100

150~200

2000

200

250

幼苗

结球前期

球叶生长期

结球末期

地上部分

叶柄

叶柄

叶柄

300

140~400

4~160

200~300

收获期前

第五至第八叶柄

叶球

成熟叶柄

180~300

出苗期

孕蕾

开花

块茎形成期

中柄

叶柄

叶柄

中部叶柄

80

40

20

20

200

80

70~90

60~90

3.组织液中钾含量参考指标

蔬菜名称

取样时期

取样部位

含量水平(mg/L)

低中高

第三、四片叶(露地)第三、四片叶(露地)

孕蕾期(露地)

初花期(露地)

开花期(保护地)

基部叶缘

基叶柄

叶柄

基叶柄

叶片

2000

5000

2700~3100

3100~4500

3500~4500

3500~4500

5800

第二、三、四果穗

结果期

结果末期

上部第四、五叶柄

叶柄

叶柄

3500~4000

3600~7600

900~2100

莲座叶生长期

结球前期

叶球生长期

收获期前

叶柄

叶柄

叶柄

叶柄

4500~5000

3000~4500

3000~4500

3000

第五至第八叶

叶柄

4500

出苗后

孕蕾

开花

块茎形成期

收获前

叶柄

中部叶柄

叶柄

中部叶柄

叶柄

2500

300

1000

2000

3800

3600~4000

2700~3300

2300~3000

2500

4500

4000

4.组织液中钙含量参考指标

蔬菜名称

取样时期

取样部位

含钙水平(mg/L)

低量适宜

第三片叶

开花期

结果期

基部叶

基部叶

叶柄

300

1600~1800

1700~1800

1200

结果初期

结果末期

叶柄

叶柄

1000~1600

400~1500

莲座叶生长期

叶球生长期

收获期

叶柄

叶柄

叶柄

1300~1600

1500~2500

1200~1700

5.组织液中镁含量参考指标

蔬菜名称

取样时期

取样部位

含钙水平(mg/L)

低量适宜

第三片叶

开花期

结果期

基部叶

基部叶

叶柄

90~140

180~300

360~420

160~240

结果初期

结果末期

叶柄

叶柄

190~250

200~250

莲座叶生长期

结球初期

叶球生长期

收获期

叶柄

叶柄

叶柄

600~800

400~600

180~300

80~250

孕蕾期

开花期

块茎形成期

茎下部

叶柄

叶柄

叶柄

166

90

80

60

6-1 大量元素分级状况(一般作物)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七级

有机质(% )

>4%

3—4%

2—3%

1—2%

0.6—1%

<=0.6

全氮(% )

>0.2

0.15--0.2

0.1--0.15

0.075--0.1

0.05--0.075

<=0.05

有效磷(ppm)

>20

16--20

11—15

9--10

6--8

4--5

<=3

速效钾(ppm)

<200

150--200

100--150

80--100

50--80

30--50

<=30

表6-2 微量元素耕层土壤有效含量分级表(mg/kg)(一般作物)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有效硼

<=0.20

0.21—0.50

0.51--1.00

1.01—2.0

>2.0

有效钼

<=0.1

0.11--0.15

0.16--0.20

0.21--0.30

>0.30

有效铜

<=0.1

0.11--0.20

0.21--1.0

1.01--1.8

>1.8

有效锌

<=0.3

0.31--0.50

0.51--1.00

1.01--3.0

>3.0

有效铁

<=2.5

2.6--4.5

4.6--10.0

10.1--20

>20

有效锰

<=1.0

1.1--5.0

5.1--15.0

15.1--30

>30

6-3 菜园土壤有效养分丰缺状况分级

水解氮(N)

有效磷(P 2 O 5 )

速效钾(K 2 O)

含量(mg/kg)

丰缺状况

含量(mg/kg)

丰缺状况

含量(mg/kg)

丰缺状况

<100

严重缺乏

<30

严重缺乏

<80

严重缺乏

100-200

缺乏

30-60

缺乏

80-160

缺乏

200-300

适宜

60-90

适宜

160-240

适宜

过高

>90

偏高

>240

偏高

交换性钙(CaO)

交换性镁(MgO)

有效硫(SO 4 2- )

含量(mg/kg)

丰缺状况

含量(mg/kg)

丰缺状况

含量(mg/kg)

丰缺状况

<400

严重缺乏

<60

严重缺乏

<40

严重缺乏

400-800

缺乏

60-120

缺乏

40-80

缺乏

800-1200

适宜

120-180

适宜

80-120

适宜

>1200

偏高

>180

偏高

>120

偏高

表6-4 菜园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分级指标

元素

类别

分级指标

适用的土壤

中等

B

有效硼(mg/kg )

0.25-0.50

0.50-1.00

1.00-2.00

Mn

活性锰(mg/kg )

50-100

100-200

200-300

Zn

有效锌(mg/kg )

(DTPA 溶液提取)

0.5-1.0

1.0-2.0

2.4-4.0

石灰性土壤

有效锌(mg/kg )

(0.1mol/L HCl 提取)

1.0-1.5

1.5-3.0

3.0-5.0

酸性土壤

Cu

有效铜(mg/kg )

(DTPA 溶液提取)

0.1-0.2

0.2-1.0

1.0-1.8

Mo

有效钼(mg/kg )

( 草酸- 草酸铵溶液提取)

0.10-0.15

0.15-0.20

0.20-0.30

7 各元素与其他元素之关系

元素种类

协助该元素的吸收或体内移动

阻碍该元素之吸收

镁最显著,硅、钙、氮等次之。

硼、铁、锰等。

磷与钙二者具有相助之作用。

磷与镁具有很强之相助作用,硅次之。

钙。

氮、钾。

钾。

无。

磷、钾

钾、锰、锌等。

钾、铁、锌、铜等

氮、钙、镁等。

氮、钾、镁等。

钾与镁有显著之拮抗作用。

氮、钾、钙等。

钙、铜、铁、锌、磷等。

钙、磷、锰、锌、铜等。

钙、磷、氮、钾、锰等。

铵、硫酸、镍、铁、锰、钙、镁等。

钙、氮、铁、磷等。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土壤植物营养障碍与合理施肥技术!
果树合理施肥要决
花生怎么合理施肥?花生施肥技术
园艺植物营养诊断和合理施肥.ppt
花生对土壤的要求及合理施肥
植物营养与施肥1.ppt
盆栽花卉的施肥方法与如何合理施肥.pptx
花卉营养与施肥技术探讨
水培植物四季施肥与养护 水培植物四季施肥与养护介绍
玫瑰花的养分需求与施肥技术:绽放美丽的秘诀

网址: 土壤植物营养障碍与合理施肥技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0435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施奇学院】月季病虫害及缺素应对
下一篇: 月季黄叶、开花少、瘦弱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