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关前裕
通讯员 武廷根
“郧西乞巧花馍是郧西七夕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百年,历史悠久,花馍制作分为切、揉、捏、揪、挑、压、搓、拨、按等九大技巧,制作时要注意每一个动作要领,手法要稳,力道要适中,不急不躁,心平气和……”5月24日下午,在湖北郧西县上津镇中心小学手工制作社团活动教室,郧西乞巧花馍代表性传承人陈绪荣正为学生们讲解乞巧花馍的历史文化、传承渊源、制作技艺等知识,并现场示范花馍的制作手法和工序技巧。
“今天的社团活动让我了解了郧西乞巧花馍的历史和传承技艺,我为家乡有这样的非遗文化感到骄傲,更为家乡手艺人的高超技艺感到自豪,陈老师做的乞巧花馍真是太美了,回家后,我一定要好好练习技巧,争取做出和陈老师一样漂亮的花馍。”手工制作社团学生陶柳萍开心地说道。
非遗要在传承中“活”起来,少不了年轻的“花朵”。据了解,郧西乞巧花馍作为七夕巧食,流传了数百年之久,是郧西七夕民俗传承中的重要内容。2022年,乞巧花馍被评为县级非遗项目。花馍的制作原料以白面为主,另有豆子、枣、米类、胡椒等辅料,制作所需的工具为极普通的剪刀、梳子、菜刀等辅料。花馍除了可食用外,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但因为所需材料较多,工序复杂,制作难度较大,郧西如今会制作乞巧花馍的人越来越少,手艺传承人普遍在40岁以上。上津镇中心小学让学生参与学习并制作花馍,有利于此项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通过了解与学习,乞巧花馍的制作技艺在学生指尖、心间实现传承。
一直以来,为了传承民族文化血脉,留存传统非遗文化的精髓,加强学校德育建设,提升学生整体素养,上津镇中心小学始终坚持让传统文化进校园,让非遗文化进校园。本次把乞巧花馍这一项非遗技艺搬进课堂,让传统的非遗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也播下非遗传承和保护的种子。
(来源:极目新闻)
相关知识
指间传非遗 巧手做花馍
“郧西七夕”文化花馍技艺非遗传承人卢芸:巧手做花馍 指间传非遗
巧手捏花馍 指尖传非遗
龙池牡丹|非遗花馍——指尖上的牡丹花
济阳大街社区开展“巧传指尖非遗花 蒸出时尚新韵味”活动
【非遗故事】韩城花馍
十堰郧西:巧手做花馍 “蒸”出幸福味儿
湖北郧西:千年浪漫七夕日 非遗民俗薪火传
【家国同心 探访最美】讲述“她”故事 最美家庭事迹展播|非遗传承 魅力花馍
守护指尖上的非遗之美
网址: 巧手做花馍,指尖传非遗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28716.html
上一篇: 珠村“巧姐”巧手迎七夕!今年乞巧 |
下一篇: 【莲池时评】七夕:传承与创新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