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内科学年鉴》研究建立预测模型:同等BMI下,腰围更大的绝经后女性死亡风险更高

《内科学年鉴》研究建立预测模型:同等BMI下,腰围更大的绝经后女性死亡风险更高

2025年7月8日,《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内科学年鉴)(IF=15.2)发表了一篇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使用了妇女健康倡议(WHI)大规模、长期随访的美国绝经女性相关数据,制定并验证BMI特异性腰围阈值对绝经女性死亡风险预测的改善效果[1]。

研究显示:在绝经女性中,死亡风险预测模型中加入BMI和BMI特异性腰围阈值有助于更精准地识别高死亡风险人群,尤其是肥胖人群;模型显示,在同一BMI范围内,大腰围个体的死亡风险更高。

原文链接:https://www.acpjournals.org/doi/10.7326/ANNALS-24-00713

研究背景

当前肥胖问题日益加重。现在比较通用的BMI并不足以评估过量脂肪堆积,无法有效筛查出高风险人群。现用腰围标准(女性≥88厘米,男性≥102厘米)对BMI的补充也略显粗糙。

近期,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IAS)和国际心脏代谢风险学会(ICCR)腹型肥胖工作组提出了基于BMI的特异性腰围阈值,并在2020年的共识声明中建议开展前瞻性研究。

WHI是一项大型全国性队列研究(https://www.whi.org/),在1993-1998年招募了全国范围内的绝经后女性,并进行长期随访,包括观察性研究和临床试验两部分。本研究使用其相关数据,制定并验证BMI特异性腰围阈值对绝经女性死亡风险预测的影响

研究方法

研究人群

本研究采用WHI招募于1993-1998年,随访至2021年的50-79岁绝经后女性数据。

排除标准包括:

入组时报告存在非自愿减重≥15磅;BMI过低(<18.5kg/m²)或过高(>50 kg/m²);存在缺失的预测变量。

将人群纳入以下三个队列:

开发队列:WHI观察性研究的数据,规模最大且异质性最强,有助于构建稳定的风险预测模型(n=67774)外部验证队列1:WHI部分临床试验数据,超重或肥胖患病率较高(n=48335)外部验证队列2:其余临床试验数据,涵盖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研究中心的人群(n=23104)

数据收集

结局

随访时确定死亡情况,通过医疗记录和死亡证明进行确认。

预测变量

为提高模型的临床适用性并简化模型开发流程,选择美国心脏协会(AHA)的“生命八要素”(LE-8)中的6个:饮食、体力活动、吸烟史、睡眠健康、BMI、血压

BMI及特异性腰围阈值:正常体重(18.5至<25 kg/m²)、超重(25至<30 kg/m²)、肥胖1级(30至<35 kg/m²)、肥胖2级(35至<40 kg/m²)、肥胖3级(≥40 kg/m²)及与之对应的腰围阈值:80cm、90cm、105cm、115cm、115cm。如正常体重组根据腰围分为正常腰围(<80cm)和大腰围(≥80cm)。

需要考虑的疾病史

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

既往重大疾病:心血管疾病(CVD,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搭桥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卒中)、癌症史。

以六个年龄组(每5岁,如50–54岁、55–59岁……75–79岁)以及三种既往疾病状态(有重大疾病;有基础疾病但无重大疾病;两种均无)分层,共18组。

数据分析

研究使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构建三个嵌套模型:

死亡风险模型:包含除BMI以外的5个LE-8变量BMI模型:在以上模型基础上增加BMIBMI +WC模型:在以上模型基础上增加BMI特异性腰围阈值

计算不同年龄和疾病风险组的基线生存函数,也就是理想状态下的生存风险,然后用模型估算10年、20年死亡风险,二者比较后,死亡风险较基线的偏离程度为预后指数。

预测模型性能评估指标:校准度(预测风险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区分度(区分发生事件和未发生事件的能力,c-statistic)、净重新分类指数(新模型预测能力是否较旧模型有改善,NRI)等。

研究结果

基线特征

在平均 24 年的随访中,69297名参与者死亡。

模型开发

有重大疾病的参与者10年和20年死亡风险最高,重大疾病和基础疾病均无的参与者风险最低,各年龄组呈现出一致的趋势。

图. 使用BMI-WC模型估算开发队列的10年(左)和20年(右)死亡风险

使用全部模型预测开发队列的全因死亡风险,死亡风险模型显示,与理想状态相比,所有因素与更高的死亡风险相关;BMI模型显示,与正常体重相比,BMI>30 kg/m²死亡风险更高,而且表现出剂量依赖性;BMI+WC模型显示,每个BMI类别中,腰围较大组死亡风险均高于腰围正常组。

与体重正常且腰围正常的女性相比,正常体重但腰围大组、超重但腰围大组与肥胖1级但腰围正常组的死亡风险相当(HR,1.17 [95% CI, 1.12 to 1.21];HR, 1.19 [1.15 to 1.24] ;HR, 1.12 [1.08 to 1.16])。 肥胖1级且腰围大组的死亡风险接近于肥胖3级但腰围正常组(HR, 1.45 [1.35 to 1.55];HR, 1.40 [1.28 to 1.54])。

图.使用全部模型预测开发队列的全因死亡风险

模型验证

校准度:开发队列和两个验证队列中,针对不同的预测模型,10年和20年的基线生存风险和预后指数均得到了良好的校准。

区分度:验证队列1中,BMI+WC模型与BMI模型相比,c-statistic提升了0.7%(0.3% to 1.0%);验证队列2中这种提升不明显,仅0.3%(-0.2% to 0.7%),20年及更久的随访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的差异。在两个验证队列中,BMI+WC模型均改善了风险分层,验证队列1中改善更大。

图.不同模型预测验证队列的c-statistic

连续NRI:10年死亡风险预测中,验证队列1的连续NRI改善比验证队列2更大(20.4% [17.3% - 23.6%] VS. 12.3% [8.5% - 16.0%]),20年结果类似。

图:死亡风险的连续NRI

讨论

当前临床指南并不能充分识别这些高风险个体,忽视了肥胖3级且大腰围(≥115 cm)的高危人群,和腰围正常、死亡风险仅略高于平均水平的人群,本研究填补了部分空白。研究结果支持IAS/ICCR提出的建议,有助于识别高风险肥胖表型,帮助患者临床决策。

研究显示调整临床、行为健康、年龄因素后,相似的BMI人群中,大腰围个体的死亡风险始终高于正常腰围;使用BMI特异性腰围阈值进行进一步细分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超重/肥胖绝经后女性全因死亡风险的分层和区分。

研究的优势

本研究采用大规模、长期随访的前瞻性队列设计,涵盖超过139,000名绝经后女性,几乎全部完成随访。研究预先设定了BMI特异性腰围阈值,并在两个外部验证队列中进行验证,增强了结果的可信度。研究采用了标准化的腰围测量方法,并结合临床相关性强的LE-8预测因子,提升了模型的实用性和临床适用性。研究还通过分层分析和NRI指标评估了模型的增量预测价值,提供了更精细的风险分层工具。

研究局限性

研究对象仅限于健康的绝经后女性,未纳入男性或其他年龄段人群,限制了结果的普适性。腰围测量方法不同于WHO和NIH推荐标准,可能影响与其他研究的可比性。研究可能存在人群异质性影响,需在更多的种族、地理人群中验证模型效果。研究未评估特定病因死亡率,需进一步探讨。

结论

临床在评估脂肪堆积相关风险时,应考虑将BMI特异性腰围阈值纳入指南,来提升风险分层的准确性,特别是在健康绝经后女性人群中。

参考文献:Ann Intern Med. 2025 Jul 8. doi: 10.7326/ANNALS-24-00713.

医咖会员全面升级,课程增多,AI工具升级!点击链接:会员-医咖社区 (mediecogroup.com),立享会员优惠!‍

相关知识

重磅!正式纳入“腰高比”,欧洲肥胖研究协会(EASO)发布肥胖新定义,时隔1年,挑战来袭!
基于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土壤湿度预测模型的探讨
花生黄曲霉生长预测模型的研究
CT碘对比剂临床风险分层评估及干预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BMI计算器
设施栽培条件下月季灰霉病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应用.pdf
基于气象因子的森林病虫鼠害发生率预测模型研究
病虫害预测模型比较
林分和林木生长预测模型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搅打奶油生长模型中的预测研究

网址: 《内科学年鉴》研究建立预测模型:同等BMI下,腰围更大的绝经后女性死亡风险更高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15979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花 Flowers
下一篇: 国内外成人肥胖现状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