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色彩教学中的融合与创新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色彩教学中的融合与创新研究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艺术教育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在丰富教学资源基础上给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体验,有利于推动艺术教育的创新发展。在高职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美术教师应该关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色彩教学中的融合与创新,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基于此,本文重点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色彩教学中融合与创新的具体路径,以期推动美术教育向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色彩教学;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frequency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exchang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field of art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enriching teaching resources,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better learning experiences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art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reform of vocational art basic courses, art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olor teaching, and improve students’ artistic aesthetic level.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specific path of integrating and innovat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vocational color educ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rt education towards comprehensiveness.

Keyword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olor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of basic art courses

基金项目:本文系“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高职美术人才生态文明素养提升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 2022YZLSCXBO8)研究成果。

0 前言

在高职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该思考怎样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在色彩教学中,让学生在了解传统绘画技巧和理论知识基础上,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与传承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丰富多彩的传统技艺、民间故事和多种类型的文化符号,给学生理解色彩教学内容提供支持,也能激发学生在色彩教学中的灵感,在拓展对色彩认知边界基础上实现想象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这样能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高职色彩教学的有效融合,通过传统文化和现代美术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与文化发展自信。

1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色彩教学中融合与创新的价值

1.1 丰富教学内容

在高职色彩教学过程中融合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丰富教学内容,这种丰富不仅是合理增加课堂教学内容,也能给学生提供深入了解色彩知识的机会,具体表现如下: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应用能丰富色彩教学的历史维度,尤其是增加学生对色彩知识的感知与文化理解。在课程教学中应用传统工艺或者是文化符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美术教师能让高职学生了解色彩文化的发展历程与应用意义,感受到色彩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也能了解色彩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应用情况。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丰富高职色彩教学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欣赏能力。在色彩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能引入每个地区或者是每个民族的色彩审美和文化传承观念,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色彩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最后,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丰富高职色彩教学的艺术表现形式[1]。美术教师通过将传统工艺或者民间艺术中的色彩技巧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其中凝聚的艺术魅力,也能鼓励学生借鉴这些传统技艺进行色彩艺术表达。

1.2 拓展学生视野

在高职色彩教学过程中融合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运用全面的眼光看待世界上多种多样的色彩文化,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养成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一方面,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和艺术审美观念,高职学生接触到这些文化知识能逐渐拓展学习视野,认识到多种多样的色彩搭配方案,也能解读色彩搭配的意义,让学生在后续艺术设计中灵活运用色彩知识。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用给高职学生提供跨学科的知识学习与交流机会,具体能学习到艺术与历史等多个学科的知识[2]。这样利于学生更深入了解色彩文化背后凝聚的历史因素和文化情感,促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色彩文化知识进行设计创造,实现各学科知识的跨界融合。

1.3 传承文化精华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美术色彩教学中的融合与创新有助于传承文化精华,给学生展示个性发展特色和综合素质成长提供学习平台,让学生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文化精华和精湛的传统技艺,能帮助高职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色彩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色彩教学中应用能弘扬丰富的民族精神,也能提高学生的文化发展自信。在色彩课程学习中接触多种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导学生感受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也能通过民族文化和色彩的融合,提升高职学生弘扬民族文化特色的兴趣,进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传承。最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色彩教学中应用能激发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运用传统元素进行艺术创作,在发挥想象意识基础上创造出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

2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色彩教学中融合与创新的原则

2.1 尊重传统

尊重传统是高职色彩教学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原则,分析如下:第一,高职美术教师在制定色彩教学方案过程中应该认同与尊重传统文化,重视在分析本地区或者是本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基础上制定多样化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第二,尊重传统意味着美术教师需要尊重传统技艺和美术工艺,尊重民族文化瑰宝的应用价值。在色彩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应该关注传统美术工艺的传承需求,在汇集多种美术资源基础上开展艺术体验活动,让高职学生更好体验到传统工艺的精髓和传承魅力。第三,美术教师应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需要尊重传统价值观念,将生活智慧运用到课程思政教育中,重点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修养,让学生在观点交流中提升人文修养的水平。

2.2 创新发展

美术教师在色彩教学中应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应该坚持创新发展的原则,重视在尊重传统特色基础上不断创新,通过传统文化和现代美术教育有机融合,给高职学生带来更高水准的色彩学习体验。一方面,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艺术内涵,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应该坚持与时俱进原则,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的方式,将传统文化和现代色彩艺术进行结合,更好符合学生的探索需求。另一方面,虽然传统技艺有着独特的魅力,不过美术教师在实践运用过程中应该进行不断地创新——结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和审美趋势辩证性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传统工艺和色彩文化和现代科技碰撞,使传统技艺更符合当代审美需求。

3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色彩教学中融合与创新的具体路径

3.1 营造优美的色彩意境

美术教师在对高职学生进行色彩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应用价值,在整合相关教学资源基础上营造出优美的色彩意境,激发学生对色彩课程知识进行探索的内在兴趣,又能提升学生对色彩文化的感知水平。做法如下:第一步,美术教师可以讲解色彩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想象传统文化中的色彩意境之美,提高传统文化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3]。例如,美术教师以“竹月”“天水碧”为例,向学生讲解传统色彩所蕴含的情感意境,让学生思考传统色彩与文化发展之间的联系,利于学生逐渐积累丰富的传统文化素养。第二步,美术教师组织高职学生进行传统色彩文化的欣赏活动,通过古代绘画作品欣赏让学生感受到色彩文化的运用形式和表现特色,让学生更好地领略传统文化的色彩之美。例如,美术教师展示唐代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见图1),指导学生思考该幅画作中的色彩运用特点,分析蓝色与绿色等冷色调的运用,思考红色和黄色等暖色调的运用效果,欣赏冷色调和暖色调的相互补充,促使学生更深入了解具有鲜明颜色对比的画面效果。第三步,美术教师鼓励高职学生分析传统古诗词中蕴含的色彩名称,独自解释色彩名字中凝聚的情感意境,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色彩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强化学生对色彩文化的感知与把控能力。如李白在《课中行》中写到“玉碗盛来琥珀光”,琥珀光是一种具有情境美的修辞,这里是形容美酒色泽如琥珀,通过这一欣赏让学生收获更高层面的审美体验。

3.2 进行艺术品鉴赏活动

美术教师在高职色彩教学中融合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积极进行艺术品鉴赏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艺术品的色彩运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逐渐提升学生对色彩的感知与艺术审美水平。做法如下:其一,美术教师选择《千里江山图》等著名的传统绘画作品,指导学生从画面构图、色彩运用和意境营造等方面进行艺术欣赏。教师需要在学生欣赏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引导,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在绘画创作中在青绿色中的颜色变化,以赭色为衬托,让画面层次划分得更加分明,从不同视角展示千里江山之美。其二,美术教师可以选择唐三彩等古代陶瓷器物作为教学切入点,让学生欣赏这些器物的色彩样式,分析独特魅力的装饰纹样,促使学生分析陶瓷艺术中的色彩运用情况,也能感受到传统陶瓷艺术的魅力。其三,美术教师能选择苏绣或者是湘绣等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刺绣作品,指导高职学生欣赏这些刺绣作品中的色彩搭配,分析不同地域刺绣在颜色运用上存在的异同,更好体会到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与颜色运用特点。例如,美术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幅苏绣作品(见图2),向学生讲解苏绣艺人通常是选择三四种同类色线进行作品创作,或者是运用相近颜色套绣出晕染自如的色彩运用效果,提升学生对色彩审美与运用的水平。通过开展以上几方面的教学,美术教师能指导高职学生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色彩运用魅力,也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有利于促进高职色彩教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与创新。

3.3 设计多样化手工活动

针对高职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和全面发展需求,美术教师在课程改革探索过程中应该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色彩教学中的融合与创新,给学生打造高水准的知识探究平台,通过设计多样化手工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做法如下:首先,美术教师可以引导高职学生学习中国传统剪纸艺术,让纸张成为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与色彩知识的媒介,通过剪裁不同图案的作品展示传统文化所凝聚的色彩意境。同时,教师也能选择喜鹊双飞、牡丹花开和双喜等图案,让学生在剪纸活动中感受不同色彩的运用魅力,尤其是感受色彩和剪纸图案结合的艺术之美。其次,美术教师需要组织高职学生进行传统蜡染手工制作,指导学生运用蜡染技法绘制出多种类型的图案,也能制作更多的纹样,提高学生对传统色彩文化的了解与运用效果。针对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美术教师应该选择鱼跃龙门等传统蜡染图案,让学生在亲手制作蜡染作品过程中感受到色彩和布料融合的魅力。再次,美术教师在色彩教学过程中应该开展窗花制作活动,重点让高职学生在传统窗花制作中感受色彩文化的运用价值[4]。例如,美术教师让高职学生选择一些具有传统节庆意义的窗花图案,让学生在窗花制作过程中感受色彩与形式的融合,给后续色彩学习和实际创作提供支持。最后,美术教师也能向高职学生介绍民间手工艺制作情况,通过泥人或者是风筝向学生讲解色彩文化,让学生思考在这些手工艺品制作过程中能怎样运用多种颜色。例如,教师需要指导高职学生运用不同颜色创作多种类型或者是主题的手工艺作品,让色彩魅力与民间艺术风采实现紧密结合,进而营造具有传统文化传承价值的色彩意境。

3.4 开展主题化项目活动

高职美术教师在色彩教学中融合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进行以上几方面的教学探索,教师也应该开展主题化项目活动,让学生在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色彩意境基础上实现团队精神的培养。做法如下:第一,美术教师应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基础上确定项目活动主题,在自主选择原则指导下组建学习小组,鼓励团队选择“传统节庆文化”“传统手工艺”“传统美食文化”等不同的项目学习主题,也能鼓励学生根据团队意愿确定项目主题学习活动。第二,美术教师指导高职学生进行活动规划,在明确活动内容基础上合理进行任务分工,鼓励学生根据步骤开展项目学习,以期达到预期的项目学习目标[5]。第三,美术教师鼓励高职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通过调研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在共享资源整合基础上思考色彩运用的形式与传承魅力。第四,教师根据项目活动开展情况设计创意比赛,从传统色彩文化和现代美术教育融合角度出发,鼓励高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审美创造,重视通过艺术创造表达自身色彩审美情趣。第五,美术教师全面评价高职学生的艺术创作情况,让学生在项目学习中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色彩教学相融合与创新的价值。这样有利于高职学生获得丰富的课外生活,思考传统文化中凝聚的色彩知识,分析传统手工艺制作中凝聚的色彩,在构建课程知识体系基础上强化学生的色彩审美与艺术创造表达能力。

4 结语

在高职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美术教师应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色彩教学融合与创新的价值,通过整合多种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在逐渐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基础上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在色彩教学中合理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美术教师不仅能让高职学生了解色彩所具有的深层次意义,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艺术创造思维。在教学中,美术教师应该灵活运用营造优美的色彩意境、进行艺术品鉴赏活动、设计多样化手工活动、开展主题化项目活动等教学策略,继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助力高职学生的全面成长。

5 参考文献

[1]张红燕.资源依赖理论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3(24):63-65.

[2]曾彬,阎彦.传统色彩文化融入设计基础教学的价值与途径[J].湖南包装,2023,38(4):177-180.

[3]周俊炜.水彩画在地方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课程建设中的探究[J].上海轻工业,2023(2):46-48.

[4]蒋弘烨.在色彩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思考——评《观念之色:中国传统色彩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2):2.

[5]陈战.美术教育色彩教学实践与探索——评《创新视野下高校美术教育的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21(5):140.

相关知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色彩教学中的融合与创新研究
宁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创新思维——宁夏花儿课程开发研究与教学实践初探
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10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英山缠花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研究.doc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绒花教学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研究动向
非遗传统手工艺与首饰创新设计的融合研究
非遗薪火传千年,科技创新绘未来——学院与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非遗+科技”座谈会
探究宁夏花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网址: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色彩教学中的融合与创新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1550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Mudanli Cultural
下一篇: 李子柒首登春晚秀非遗 中华美学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