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论民俗的特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现代社会与民俗学研究

论民俗的特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现代社会与民俗学研究

论民俗的特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现代社会与民俗学研究

【摘要】: <正> 一般的看法,常把民俗学归属历史学、古代学、乡民学,实际上,它更是现代学、未来学、人民学。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剖析民俗,我们可以进一步认清它在人类社会中的独特地位及其影响,这对我们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具有很大的补益作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勤建;论民俗的特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现代社会与民俗学研究[J];民俗研究;1985年01期 2 李惠芳;世纪之交的民俗学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3 福田亚细男;菅丰;塚原伸治;彭伟文;民俗学的实践问题[J];民间文化论坛;2018年03期 4 王雪;为学术与为社会——顾颉刚早期民俗学研究的思想历程[J];民间文化论坛;2023年02期 5 徐赣丽;刘言;重新解读“民间”:民俗学研究对象再思考[J];东方论坛;2022年05期 6 高福升;张立;韩国城市民俗学研究述略[J];凯里学院学报;2017年04期 7 陈金文;非遗保护与民俗学研究间的理想关系及实际状况[J];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8 李向振;中国民俗学研究2021年度报告[J];民间文化论坛;2022年02期 9 王霄冰;禤颖;身体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J];文化遗产;2019年02期 10 福田亚细男;菅丰;塚原伸治;陈志勤;民俗学的国际性的问题[J];民间文化论坛;201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志鹏;肖唐金;新文科建设赋能民俗学发展的作用与路径[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23年年会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地域文化翻译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23年 2 丁昶;张珈敏;基于民俗学视角下的荣成海草房研究[A];2017中国室内设计论文集[C];2017年 3 安俭;刘慧;2015—2016年上海民俗学学科发展评议[A];上海学术报告(2015-2016)[C];2017年 4 柳田国男;关敬吾;王汝澜;民俗学研究的出发点[A];域外民俗学鉴要[C];2005年 5 肖立;礼失求诸野:论钟敬文的民俗学研究[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6 田克华;传统民俗文化在当代的退位与升温[A];荆楚文化与民俗论丛——1997—2001湖北省群众文化获奖论文汇编[C];2001年 7 “作为记忆之场的东亚”国际学术研讨会[A];上海学术报告(2014)[C];2015年 8 李冉;刘旭旭;百岁老人口述中的过去[A];山东省民俗学会第六届代表大会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民俗生活实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9 罗杨;被民间文艺润泽的华美人生[A];民间文化的忠诚守望者——钟敬文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文集[C];2013年 10 宋兆麟;浇灌文博事业的长者[A];民间文化的忠诚守望者——钟敬文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莉;重庆地方民间故事中的崇土观念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9年 2 吴迪;电影民俗学视野下的“讲好中国故事”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3 王雪;村落生活中的麻将娱乐[D];温州大学;2018年 4 温玉多;民俗学视角下国产动画中的妖怪形象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5 胡南;民俗学视角下的汉俄谚语文化对比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8年 6 张涛;巢湖民歌的民俗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8年 7 吕萌明;叶大兵民俗学研究特色初探[D];温州大学;2013年 8 戈梅娜;壮族牛文化的民俗学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 9 赵龙;论新时期民俗学的发展阶段[D];山东大学;2007年 10 王淑英;亲情的重温与表演[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清俐;开拓民俗学研究新范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 2 记者 潘玥斐;民俗学研究助力乡村振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3 本报记者 杨敏;民俗学研究“盯上”网络空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记者 张清俐 通讯员 朱振华;民俗学研究关注整体性民俗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张清俐;探究民俗学研究新方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 6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 李向振;新时代实践民俗学理论与本土话语体系构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7 本报记者 明海英;探索民俗学的“日常生活”转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8 山西日报主任记者 中国民俗学会会员 张隽波;“历书,够你研究一辈子了”[N];发展导报;2018年 9 记者 查建国 实习记者 仝薇;提炼城市精神价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10 本报记者 张杰;民俗学研究迎来现代转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相关知识

民俗研究杂志
历史民俗学的奠基之作——钟敬文主编《中国民俗史》读后
民俗的解构、建构与重建——《中国民俗》述评
牡丹民俗的文化意象研究
[龙晓添]流动的生活·具体的人:中国民俗学研究对象探蹟 · 中国民俗学网
论唐代铜镜的纹饰审美特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王晓葵]日本民俗学的新视野 · 中国民俗学网
论江西民间歌曲发展的新思路
全国“中华民族传统生态民俗研究”高层论坛综述
[邹艳梅]近二十年来礼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 中国民俗学网

网址: 论民俗的特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现代社会与民俗学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3306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揭开二十四节气背后的花信风玄学
下一篇: [王晓葵]日本民俗学的新视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