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移动的蒲公英茶用炒茶机。
背景技术:
蒲公英别名谷谷丁、婆婆丁、黄花苗、黄花地丁、奶汁草等,为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茶使用的是切细且干燥的根或叶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强化肝脏的作用,能降低胆固醇,而蒲公英炒茶机是用于蒲公英茶翻炒用的加工设备。
然而,蒲公英茶在翻炒后,不仅容易出现碎块且由于蒲公英茶中含有少量泥沙而容易在翻炒后出现泥沙堆,而现有的蒲公英茶用炒茶机,在对蒲公英茶翻炒的过程中无法过滤掉蒲公英茶中的茶叶碎块以及泥沙,从而降低了蒲公英茶加工后的质量,且在翻炒后需要人工对蒲公英茶中的碎块进行筛除,浪费了人力和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翻炒中过滤掉泥沙和茶叶碎块、提高蒲公英茶加工后的质量、同时又可避免烤焦的便于移动的蒲公英茶用炒茶机。
一种便于移动的蒲公英茶用炒茶机,包括底座,底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轮子,底座的顶部设有箱体,箱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送料箱、翻炒装置、过滤铁网、炒锅、加热装置,箱体的顶部开设有与送料箱内部相连通的进料口,箱体的侧面的上部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套装有输料装置,且输料装置处于送料箱内,输料装置远离电机的那端与送料箱内的一侧活动套接,箱体内的一侧对应炒锅的上方设有连接架,连接架上均匀分布开设有一组进风孔,外部空气通过进风孔进入箱体内,送料箱底部的一侧开设有出料口,另一侧设有连接板,连接板和连接架的底部设有挡料板,过滤铁网可拆卸安装于挡料板上,过滤铁网上部的二侧各设有一个振动电机,加热装置处于箱体内底部的中间,一组可伸缩支撑杆环绕加热装置周向均匀分布设置在箱体内的底部,炒锅设于可伸缩支撑杆上,且炒锅处于加热装置的正上方,控制模块与可伸缩支撑杆相连,控制模块控制可伸缩支撑杆进行伸和缩,且当可伸缩支撑杆拉伸至上限时,炒锅的上表面与过滤铁网的下表面完全贴合,箱体内对应连接架的下方设有风机,风机的出风口固定套装有延伸至箱体外部的出风管,箱体的正面的下部设有取料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箱体通过支架设置在底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振动电机为耐高温振动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启动振动电机,并利用可伸缩支撑杆的配合使得过滤铁网与炒锅分开,从而实现蒲公英茶和杂质沉淀物(杂质沉淀物指的是蒲公英茶夹带的泥沙以及茶叶碎块)在翻炒过程中的分离,分离彻底(泥沙和茶叶碎块等杂质都在炒锅内,去掉杂质的茶叶在过滤铁网内),无需人工在翻炒结束后将带有杂质沉淀物的蒲公英茶叶一起扫出,再用滤筛进行人工筛选,节省人力和物力,而且本发明利用振动电机,筛选效果更好,提高了蒲公英茶加工后的质量。
2、本发明利用振动电机带动过滤铁网震动,从而带动炒锅上下振动,配合翻炒装置,不仅提高了蒲公英茶翻炒的均匀性,且同时避免其在翻炒过程中粘附在炒锅底部而出现烤焦情况。
3、本发明通过启动风机,利用位于炒锅上方一侧进风孔抽取蒲公英茶翻炒过程中的水汽,降低蒲公英茶中水分蒸发产生的水汽对翻炒的影响。
4、本发明轮子的设计,可以便于移动炒茶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工作状态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种工作状态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连接架的一种角度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连接架的另一种角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与另一个元件“相连”,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便于移动的蒲公英茶用炒茶机,包括底座1,底座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轮子2,底座1的顶部设有箱体3。
其中,箱体3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送料箱4、翻炒装置5、过滤铁网6、炒锅7、加热装置8。
具体的,箱体3的顶部开设有与送料箱4内部相连通的进料口22。箱体3的侧面的上部设有电机9。电机9的输出轴上固定套装有输料装置10,且输料装置10处于送料箱4内,输料装置10远离电机9的那端与送料箱4内的一侧活动套接。箱体3内的一侧对应炒锅7的上方设有连接架11,连接架11上均匀分布开设有一组进风孔12,外部空气通过进风孔12进入箱体3内。送料箱4底部的一侧开设有出料口13,另一侧设有连接板14,连接板14和连接架11的底部设有挡料板15,过滤铁网6可拆卸安装于挡料板15上,过滤铁网6上部的二侧各设有一个振动电机16。
具体的,加热装置8处于箱体3内底部的中间,一组可伸缩支撑杆17环绕加热装置8周向均匀分布设置在箱体3内的底部,炒锅7设于可伸缩支撑杆17上,且炒锅7处于加热装置8的正上方,控制模块与可伸缩支撑杆17相连,控制模块控制可伸缩支撑杆17进行伸和缩,且当可伸缩支撑杆17拉伸至上限时,炒锅7的上表面与过滤铁网6的下表面完全贴合。箱体3内对应连接架11的下方设有风机18,风机18的出风口固定套装有延伸至箱体3外部的出风管19,箱体3的正面的下部设有取料口20。
其中,箱体3通过支架21设置在底座1上。振动电机16为耐高温振动电机。
需要说明的是:加热装置8是现有已公开的技术。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其工作过程
首先,初始状态时通过控制模块拉伸可伸缩支撑杆17,使得可伸缩支撑杆17拉伸至上限,如图2炒锅7的上表面与过滤铁网6的下表面完全贴合,通过进料口22将蒲公英茶倒入送料箱4内,启动电机9,电机9带动输料装置10输送送料箱4内的物料,输料装置10输送的物料通过出料口13被输送到炒锅7上,然后启动加热装置8、振动电机16和翻炒装置5,利用加热装置8对炒锅7内的蒲公英茶进行加热,利用翻炒装置5对炒锅7内的蒲公英茶进行翻炒,利用振动电机16带动炒锅7震动(由于过滤铁网6与炒锅7贴合,因此,过滤铁网6带动炒锅7震动);然后开启风机18,通过连接架11上的进风孔12吸取翻炒过程中产生的水汽,再通过出风管19排出室外,待蒲公英茶炒熟后,关掉加热装置8和风机18,利用控制模块控制可伸缩支撑杆17收缩,炒锅7跟着下移,炒锅7与过滤铁网6分离开如图3,与此同时在振动电机16和翻炒装置5翻转的作用下,蒲公英茶中的泥沙以及茶叶碎渣等杂质沉淀物掉进炒锅7内,而蒲公英茶则留在过滤铁网6内,实现了蒲公英茶和杂质沉淀物的分离,当过滤铁网6上不再往下掉泥沙和碎渣时,关掉振动电机16和翻炒装置5,翻炒结束。取料时,只需从取料口20那处取下过滤铁网6即可,炒锅7内的泥沙则直接扫出即可。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启动振动电机16,并利用可伸缩支撑杆17的配合使得过滤铁网6与炒锅7分开,从而实现蒲公英茶和杂质沉淀物(杂质沉淀物指的是蒲公英茶夹带的泥沙以及茶叶碎块)在翻炒过程中的分离,分离彻底(泥沙和茶叶碎块等杂质都在炒锅7内,去掉杂质的茶叶被过滤铁网6拦住在过滤铁网6内),无需人工在翻炒结束后将带有杂质沉淀物的蒲公英茶叶一起扫出,再用滤筛进行人工筛选,节省人力和物力,而且本发明利用振动电机16,筛选效果更好,提高了蒲公英茶加工后的质量。
2、本发明利用振动电机16带动过滤铁网6震动,从而带动炒锅7上下振动,配合翻炒装置5,不仅提高了蒲公英茶翻炒的均匀性,且同时避免其在翻炒过程中粘附在炒锅7底部而出现烤焦情况。
3、本发明通过启动风机18,利用位于炒锅上方一侧连接架11上的进风孔12抽取蒲公英茶翻炒过程中的水汽,降低蒲公英茶中水分蒸发产生的水汽对翻炒的影响。
4、本发明轮子2的设计,可以便于移动炒茶机。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相关知识
蒲公英根茶如何做 蒲公英根茶的制作方法窍门
蒲公英茶的制作方法步骤
蒲公英茶的制作方法,蒲公英泡制茶叶方法
自炒蒲公英茶
怎样炒制蒲公英茶?
蒲公英茶的制作方法步骤窍门
【步骤图】蒲公英茶(炒制)的做法
蒲公英根茶怎么炒
蒲公英茶怎么制作方法?喝蒲公英茶怎样?
【夏季常见野花(一)】蒲公英茶的功效与作用
网址: 便于移动的蒲公英茶用炒茶机的制作方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55627.html
上一篇: 清香型蒲公英茶的制作方法技术 |
下一篇: 一种玉米须蒲公英茶及其制作方法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