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高考诗歌鉴赏50个常考意象详解!

高考诗歌鉴赏50个常考意象详解!

点击上方“语文合唱团”可以订阅哦

很多同学都反映,语文考试的时候最怕古诗词赏析类题目。古人的思维方式及生活环境与我们是有所不同的,想读懂诗歌必须要把握其中的意象。今天,团长就为大家整理了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类试题中常出现的50个意象,大家记下来不仅是为应对考试,也可以提高自己品鉴诗词的素养。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2.月亮

①对月思亲,引发思乡之愁绪。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②望月思故国,表达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柳树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即以对“杨柳岸”的描写来表达即将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喻指自己品行的高洁。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草木

以草木的繁盛反衬人事的衰微,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6.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指水边的送边之所。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如屈原《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7.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8.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如《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9.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把伤心、愁闷之情借“芭蕉”的意象抒发得淋漓尽致。

10.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凄苦之情。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11.梅花

南朝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如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2.松柏

《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中常用松柏象征孤傲不屈的品格。

13.杜鹃鸟/杜鹃花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为古蜀国望帝杜宇魂魄所化。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地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古代诗歌中常以此抒发怀古之情或故国之思。如唐代诗人李商隐《无题》:“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又如南宋文天祥《金陵驿二首·其一》:“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14.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乌鸦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如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15.蟋蟀

常用以寄托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悲愁或对故土、亲人的怀念,在古代诗歌中一般称作“促织”或“蛩”。如贾岛《客思》:“促织声声尖似针,更深刺着旅人心。”又如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16.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如杜甫《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均是借助猿啼表达伤感的情绪。

17.关山

关塞山河,多表现遥远辽阔的意境。如高适《塞上听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8.羌笛

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多表现边关的孤独寂寥。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9.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歌中常用手法。如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20.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常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1.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如《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如《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如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22.螟蛉

蜾蠃(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幼虫的食料。古人错以为蜾蠃养螟蛉为子,因把螟蛉作为养子的代称。《诗经·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23.不才

典出《庄子·山木篇》,自谦没有才能。如孟浩然:“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24.神器

指帝位、政权。典出《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25.月老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在月下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管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

26.陶朱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因善于经营,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27.祝融

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28.秋水

喻指眼睛,常以”望穿秋水“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29.连理枝、比翼鸟

作恩爱夫妻的比喻。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30.孔方兄

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

31.青梅竹马

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32.问鼎

比喻图谋帝王权位。《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王权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33.见背

谓父母去世。背,离开。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34.逐鹿

《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这里是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魏徵《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35.三尺

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为“三尺法”。也用来指宝剑。

36.杜康

《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37.鸿鹄

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8.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代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结秦晋之好”。《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39.彭祖

彭祖,传说故事中的人物,据说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40.谢家

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用“谢家”之典,这些典故所指意义上主要有二:

(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因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

(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后用此事指居家环境的幽美。

41.鸡肋

鸡的肋骨,曹操称其“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

42.婵娟

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亮为美女,故称月亮为婵娟。

43.献芹

《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如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其九》:“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44.执牛耳

用“执牛耳”指盟主。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45.作壁上观

壁:营垒、壁垒。观:观望。在壁垒上观望。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46.虞美人草

罂粟科一年生丛生草本花卉,亦称丽春、寒牡丹。相传此花系西楚霸王项羽爱妾虞姬自刎坟下碧血所化,故有闻虞兮歌而起舞之说。如辛弃疾有词曰:“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只今草木忆英雄。”

47.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本草》称其为“相思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

48.豆蔻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49.精卫

古代神话中,炎帝的女儿在东南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见于《山海经·北山经》)。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50.击楫中流

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出自《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留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主编:肖文

责编:张剑 校对:吴峰

内容来源于网络。

声明:以上图文,均来自公开渠道,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END——

语文合唱团作文素材备考

《意象》热售中!

点击上方图片即可选订作文素材备考系列图书

戳下面

原文阅读,进入商城

相关知识

高考复习意象意境类诗歌鉴赏
2025年高考语文(新高考专用)抢分秘籍古代诗歌鉴赏解题秘籍(学生版+解析).docx
诗歌鉴赏中的意象分析
高考古诗鉴赏(4):如何分析意象(一)
安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
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yu.pptx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教学指津.doc
诗歌鉴赏中的“对写法”
诗歌鉴赏之菊花意象.pptx
中考语文总复习温习探究ppt教学教案:诗词鉴赏

网址: 高考诗歌鉴赏50个常考意象详解!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5775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棠棣(先秦
下一篇: 花抚紫荆与常棣,鸟催布谷兼提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