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胡艳红洪佩思
单位 | 武汉市新洲区启航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服务背景
武汉市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向东社区是一个老龄化程度较高的混合型社区,共有居民2082余人,其中 60岁以上老人占比28%,80岁以上高龄老人55人,独居、空巢老人43人,失能、半失能老人21人。
邾城街社工站社工在日常探访中发现,部分老人因行动不便、子女不在身边、无子女、疾病等原因,面临 “吃不好、缺陪伴” 的困境:有的老人几个月吃不了一顿像样的饭菜,有的老人因独居懒得做饭只吃咸菜配馒头,有的老人子女陪伴老人吃饭的次数屈指可数,甚至有失能老人因无人照料而减少进食次数,存在营养不良和安全隐患。
为切实缓解老年人“吃不好”、“缺陪伴”的问题,邾城街社工站以武汉市新洲区向东社区为平台,以“低龄小组志愿者”力量为依托,精心组织一批有爱心、有善心的志愿者上门助餐,为老人打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美好“食”光,探索从基础生活支持到关怀陪伴、食品安全、居家安全等全方位关怀的助老服务创新路径。
二、需求分析
邾城街社工站通过入户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高龄老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残障老人等群体进行了精准摸排,梳理出核心需求如下:
1、基础饮食需求:希望获得 “热乎、安全、免费” 的日常餐食,保证营养摄入(如蛋白质、蔬菜、主食搭配),避免因饮食单一导致健康问题。
2、健康与安全的需求:通过咨询营养师制定适宜老人的健康菜品(如软烂易消化、少盐低糖等),同时选择可信赖的商超购买食材,保证食材干净、卫生等。
3、情感陪伴需求:失独/空巢老人在 “吃饭”问题 之外,更渴望有人上门时能简单交流,缓解孤独感,通过午餐陪伴重获家庭温暖,志愿者倾听老人的心声可疏导孤独情绪。
4、延伸支持需求:餐后基础家务帮扶,如:洗碗、打扫厨房、洗衣叠被等。
5、资源链接的需求:困难老人多面临经济压力、生活物资匮乏等原因,整合链接多方资源,为特殊困难老人改善居家生活环境,提升其居家养老品质,营造“安全、安心、安乐”的生活居住空间。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三、介入策略
1、构建多方联动网络:组建“低龄小组志愿者”团队、链接辖区社会组织捐款,采用低龄小组志愿者上门制餐、陪餐的服务模式,定期为辖区内老人提供助餐服务。
2、嵌入情感关怀服务:将 “陪餐” 与 “探访” 结合,要求陪餐志愿者(社工 + 志愿者)每次上门时,花15分钟询问老人身体状况、查看居家安全(如燃气、水电)。陪餐时,多和老人聊聊有趣的见闻,缓解老人的孤独感,通过陪餐让老人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3、建立动态管理机制:陪餐前,询问老人身体状况、饮食禁忌等,根据老人身体状况,食材禁忌购买适宜的菜品,并建立电子信息档案,详细记录老人各项情况,以便后续采买。
4、组建志愿团队助推助餐服务:社工站活跃着一支13名“低龄手工小组志愿者”团队,平均年龄58岁,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为了能够提升志愿者服务能力,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社工站将这支团队发展成为“助餐团队”,并“定期开展志愿者培训交流会,内容包括沟通技巧、食品安全知识、应急处理等。
四、实施过程
(一)前期筹备
1、走访、建档、确定服务对象:社工联合社区网格员走访目标群体,记录姓名、住址、联系方式、饮食禁忌、身体状况、经济情况等信息,建立《上门助餐服务档案》,最终确定首批服务对象30 人。
2、组建志愿队伍与培训:将现有手工兴趣小组成员发展为本活动志愿者(以退休党员和低龄老人为主),由社工开展培训,内容包括:助餐路线规划、与老人沟通技巧、食品安全、饮食搭配、养生保健、安全注意事项(如进门时观察老人精神状态)、需求记录方法等。
3、链接社区社会组织支持:通过省级媒体、市级媒体、区级媒体等宣传、公益活动等途径,向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募集资金和物资。例如,本地一家企业晶亮口腔、新洲琮古堂近视防控中心向社工站助餐服务捐赠5000元;一些社会组织捐赠了保温餐盒、一次性碗筷等物资。社工站设立了专门的助餐服务账户,对捐赠资金和物资进行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并定期向社会公示收支情况,接受公众监督。
(二)服务启动与运营
1、助餐前准备工作:社工通过动态电子信息档案表获取老人是否在家、老人的身体状况、饮食禁忌等信息,根据老人的身体情况和饮食禁忌制定健康饮食菜单,由社工到大型商超进行采购,保障食材干净卫生。
2、低龄志愿者制餐:由社工站招录一批身体健康、素质较高的低龄志愿者进行烹饪。低龄小组志愿者与制餐志愿者共同为老人助餐。
3、情感关怀融入:助餐时,询问老人 “今天身体怎么样?”“饭菜是否合口味”、“家里需要整理吗?、卫生需要打扫吗”等问题,对情绪低落的老人进行慰藉交流等,助餐后,查看水电线路的安全性、告诫老人注意用水用电安全,以及出现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理办法。
4、资金与监督管理:由爱心单位、爱心人士捐赠的资金和物资,社工站定期公布资金使用情况,接受捐赠单位、捐赠人的监督与管理。
五、初步成效
1、解决就餐难题:服务开展 6 个月以来,累计送餐 30余次,稳定服务 30名对象,老人普遍反馈 “饭菜热乎、合口味”,空巢老人汪爷爷说:“以前自己做饭总是馒头就咸菜,现在隔一段时间就能吃到新鲜蔬菜。”
2、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对于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来说,助餐服务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吃饭问题,还为他们带来了情感上的关怀和慰藉。志愿者在助餐过程中与老人聊天、陪他们用餐,让老人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关爱,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幸福感。许多老人表示,自从有了上门助餐服务,生活变得更加轻松和舒适了。
3、提升身体素质与居家安全:通过营养均衡的餐食,2名曾有营养不良的老人体重回升;志愿者助餐时发现并协助解决了 2 起居家安全隐患(如燃气灶未关紧、地面湿滑),降低了意外风险。
4、社会效应得到提升:链接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款5000元,在湖北日报、今日湖北、智慧新洲等平台发布新闻稿10余篇,吸引10余名志愿者报名参与助餐服务。
扎根我国土壤,赋能社工实践
《本土社工实务系列》
是一套为社会工作者量身打造的 专业指南
本系列聚焦当代社会问题
深度融合本土政策法规、文化传统与基层经验
"接地气、可操作、有温度"的实务方法论
社工客精选系列好书,打包拿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社工客书屋】
收录社工精品好书
↓↓↓
【社工客线上课堂】
收录社工精选好课
↓↓↓
相关知识
动动手指,饭菜上门!长宁这个街道上线“一键助餐”服务
“共享绿意,共筑温情”园艺活动在社区养老服务中的运用 | 社工课
园艺疗法在社区长者服务中的应用(案例版) | 社工课
到“阿曾家”吃饭啦!兰花花社区爱心助餐点设在这家烧烤店
“变废为宝,绿美家园”长者环保教育小组 | 社工案例计划
社工如何推动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
自然之美,美美与共:社会工作参与乡村绿色社区可持续建设实践 | 社工课
“五社联动”助力城中村社区环境治理实践 | 社工课
一张明信片背后的故事:危机模式介入下的失独丧偶长者个案服务 | 社工案例计划
桂城街道构建社区助老网络 实现“社区人服务社区”
网址: 从“吃饭难”到“吃好饭”!一个老龄化社区的长者助餐服务实践 | 社工课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77626.html
上一篇: 国务院点名封杀!这几位坑蒙拐骗的 |
下一篇: 张嘉译强直性脊柱炎现状曝光:从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