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大自然的语言》(课后解析)
一、参考答案: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解析:注意从课文中提取信息,根据课文中有关“物候”的阐述回答。
二、参考答
l.第1段,首先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风景画,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作了
铺垫。第2段,把花鸟草虫的规律性变化和气候的关系点出来,透露出物候学的内涵,
点明这种关系对农事的影响,指出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第3段,在了解物候现象的基
础上,引出物候学这一科学概念,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由表
及里地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2.7-10段作者把决定物侯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进行说明。纬度
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标示地球上的不
同位置,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最后一个是时间因素,从空间到时间又是一
种说明顺序。这样安排,使文章的条理更加清晰。
解析:梳理行文思路,理清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说明事理的严密性。
三、参考答案:
例1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
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这句话使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举北京物候记录的例子,列举具体
的数字,把1962年和1961、1960年的物候记录作比较,说明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例2布谷岛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句话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解析:注意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四、参考答案:
1.“传语”“暗示”“唱歌”,拟人手法的使用,把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写活了,
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2.通过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影响物候现象来临还有古今差异。“七种乔木”
“后者““前者”“早九天”“提前九天”等体现了说明语言和准确性。
解析:仔细品读这两段文字,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五、参考答案:
第一问:
1.纬度的差异。从广东南海沿海直到北纬26度的福州、赣州一带,南北相差五个纬度,
春初物候如榄始花相差50天之多,即每一纬度竟相差达10天。在这地区以北,情形比
较复杂。如长江、黄河下游的平原地区,北京和南京相差六个纬度强;在阳历三四月间
桃李盛花期,前后竟相差19天。但到四五月间柳絮飞、洋槐花开时,南京和北京物候
相差只有9天而已。
2.经度的差异。在欧洲如德国,从西到东,离海渐远,气候的海洋性逐渐减弱,大陆性
逐渐增强,所以德国同一纬度的地带,春初东面比西面冷,而到夏季就形成东面比西面热。
3.高下的差异。在北纬30度左右,稻麦两熟区在岷江流域只能种到2000米的高度;向
西至大渡河流域可种到2200米的高度;更向西至金沙江流域则可种至2500米的高度。
4.古今的差异。北京春季的物侯也似乎有周期性的起伏。物候最识书左10K-1057年而
1057年正是太阳中黑子最多的年份。
第二问:
气实发暖也影啊罚候米面。以湖北省为例,气候变暖的趋势十分明显。近50年来,湖
北省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9℃左右。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生物将改变生活节奏,
自然界原有的生态平衡将逐渐被打乱。如神农架巴山冷杉往更高处生长;武汉樱花花期提前;
烟草种植高度上升显著。
相关知识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05《大自然的语言》(课后解析)含答案.pdf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5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3《画杨桃》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和第六单元课时练习课课练随堂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B卷(含答案).docx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含答案(49页)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作业设计案例.doc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画杨桃生字课件.pptx
网址: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05《大自然的语言》(课后解析)含答案.pdf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290197.html
上一篇: 5大自然的语言一等奖教案.doc |
下一篇: 智语(CKM)NLP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