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讲堂 | 品鉴馥郁清远的木犀香,走进中国香文化

讲堂 | 品鉴馥郁清远的木犀香,走进中国香文化

「中国服饰」 每日推送

设置“星标”及时获取最新推送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华美讲堂”推出名香品鉴系列课程,

第一期为大家带来桂花 · 木犀香

中国香文化是我国祖先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围绕着香品的配制、使用和鉴赏,从而形成的一系列技法、习惯、制度和观念。

从上古时期人们“燃木柴祭”,到丝绸之路上的香料传递,到儒家医者推崇的养生,再到士大夫的修身明志……

时至今日,“惟吾德馨”的人生观深入中国人的骨髓,对香的追求,不仅仅是气味的推崇,更是行身立本的道德标准。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华美讲堂”推出名香品鉴系列课程,第一期为大家带来桂花 · 木犀香。

近150种桂花,究竟选择哪种更适合做香料?

线香、塔香、倒流香分别有何妙用?

各朝历代的文人名仕与桂花有着哪些风流故事?

被爱马仕选中的云南丹桂好在何处?

日常生活中如何品鉴木犀香?

木犀飘过,清味透鼻,烟云养眼,一瓣心香。

时间:2021年7月30日 周五晚19:00-20:30

地点:北京东城区 美后肆时 ·景山市民文化中心B1美衣馆

费用:免费

人数:20人(线下仅限前20名,其余可线上观看课程录播)

报名方式:识别上图二维码点击“加入学习”,并扫码进群

已报学员扫码进群

已报名学员务必扫码进群(左),群里将发布课程最新信息与学习资料,群二维码失效请添加客服(右)

讲师介绍 • 张颖

北京人,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装饰设计系,曾任人民日报《环球时报》首席设计14年,后专心研究制香工艺。创办祈润香舫品牌,以实体店为依托,在不断实践中积累经验。志力传承发扬古法手工制香工艺,兼容并蓄,做今人喜欢的传统香品。

桂花是原产我国西南地区的传统吉祥名花。古称之“桂”,实际包括了樟科的肉桂与木犀科的桂花。

桂花树是中国本土树种,而桂花的香气非常浓郁,甜美中又带着清远之姿,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

古今文人均不惜笔墨赞颂尤佳。

《鹧鸪天》

宋 ·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我国桂花的栽培起于汉,在南北朝时出现“桂花”名词,多数桂花不结实,在唐代桂花的庭院栽培,大多取自山岭间的野生桂花,故有“岩桂”之称。宋代时因其树皮类似犀牛角的纹理,故称“木犀”。

▲木犀香

木犀香方在历代香谱中记载很多,原因在于百花中能在常温中散香又能经过高温灼烧,依然保有香气的少之又少,而桂花是其中佼佼者。更可贵的是桂花可食用,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寻常百姓家也能从中受益。

以下视频来源于祈润香舫

▲木犀香塔香、倒流香——祈润香舫

说到对桂花香气喜爱有加的历史名人大有人在,这其中堪称桂花痴的应是范成大。

范成大,平江府吴县(今江苏

苏州)人。

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他对广西的桂香非常痴迷。曾从外地引种丹桂,自嘲自己是个大痴人。

范成大无论写诗还是写书,还是在他亲手打造的石湖别墅里种桂花,都能看到桂花的影子,可见他对桂花的钟爱程度。

华美讲堂 · 名香品鉴第一期《馥郁清远木犀香》带你走进中国香文化。

适合人群

1. 想入门香学的爱好者

2. 资深香玩家

3. 传统文化爱好者

4. 生活美学体验达人

通过本课程你将获得

1. 中国香文化的历史脉络与千年传承

2. 中国香学入门级知识

3. 历史中与香学有关的奇闻趣事

4. 有针对性学习木犀香的品鉴与文化

5. 提升生活美感与日常情趣

6. 课程现场互动礼品

更多精彩内容 敬请关注

《中国服饰》

7月刊

精彩推荐:

聚焦 | 35份作品入围决赛 ,2021中国职业装设计大赛评审会在河南长垣举行

创品提质,走在“品质潮城”路上的海宁 2021中国服装科技大会、“纺织之光”重点技术成果推广活动即将同期召开!

趋势“顶流”扶你上墙,错过今年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你可太亏了!精彩日程请收藏

“飞天”舱外航天服有多炫酷?即刻揭秘!

▼▼▼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

觉得好看,点个在看」吧。

相关知识

馥郁香型白酒的特点、分类与品鉴技巧:全面解读馥郁香型酒品及相关知识
馥郁是什么香型普洱茶的特点
与“香”为伴,“中国香·东方韵香文化展”在沪展出
香道文化,氤氲千年——香与心的美丽邂逅
香道文化,氤氲千年
一文让你读懂酒鬼酒馥郁香 从前琥珀光,今朝馥郁香!馥郁香,一口三香,具体而言叫前浓中清后酱。但是绝不是三种酒混着喝的感觉,而是别有一番风味。一道极...
秋风送爽香飘来
“长乐乡土文化讲堂”走进梅花
香爱家齐家公益讲堂《花道》
中国香道文化之沉檀寻妙香自远

网址: 讲堂 | 品鉴馥郁清远的木犀香,走进中国香文化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6514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芙蓉之花|宋爱华:与香为伴 用心
下一篇: 月转花枝清影疏露华浓处滴真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