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外来入侵杂草综合防治技术——薇甘菊

外来入侵杂草综合防治技术——薇甘菊

1.主持人:听众朋友、农民朋友们,晚上好!我是节目主持人关常。欢迎您收听晚间的《乡村大讲堂》节目。

生态系统经过长期发展,物种间相生相克的生存关系形成一个封闭的环状食物链结构,这种动态平衡达成一个稳定的状态,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当一个新的物种进入该系统后,如果没有有效的相克物种,入侵者会迅速繁衍,打破生态平衡,引发生态灾难,造成巨大的生态经济损失。那在今天节目时间里,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外来入侵杂草——薇甘菊综合防治技术。做客我们节目的专家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欧阳灿彬。欧阳老师,您好!

专家: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农民朋友们,大家好!

2.主持人:欢迎您,欧阳老师!薇甘菊,大家可能对它不太熟悉。节目的开始,您先给听众朋友们简要地介绍一下这种外来入侵杂草。

专家:薇甘菊是一种外来恶性杂草,原产于中南美洲,现广泛分布于东南亚等亚洲热带地区及太平洋地区。我国南部地处亚热带,当地气候和土壤等条件十分适合其生长,80年代末已经逐渐蔓延到我国海南、台湾、以及广东省湛江和阳江等地,2000年已广泛传播到云南省德宏等地,并存在向省内传播扩散的潜在威胁。目前薇甘菊已经危害我国多省的经济作物,如橡胶、甘蔗、林木、香蕉、橘子、水稻等生产,给当地的农户及种植物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一旦入侵难以根除,只有及时发现及时清除,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有效控制其扩散蔓延。

3.主持人:薇甘菊的危害还是很大的,那么为了更好的了解薇甘菊防治措施,我们首先来介绍一下薇甘菊的生物学特性。来听欧阳老师的介绍。

专家:薇甘菊多年生草质或稍木质藤本,喜光、好湿,适宜在阳光充足、湿热、土壤疏松和有机质丰富的环境中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高温多雨气候条件下,四季常绿。在薇甘菊入侵重灾区,甚至在干旱贫瘠的地块也能发现薇甘菊的发生。

4.主持人:薇甘菊的生存范围是比较广的,其大面积蔓延的是由于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专家:薇甘菊的发生和蔓延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1)薇甘菊生活周期短,有利于其建立繁殖优势。

薇甘菊花期从现蕾至盛花只需 5天,开花后5天完成受精,再过5至7天种子成熟后就开始散布。薇甘菊10月下旬现蕾,11至12月为盛花期,翌年1至2月种子成熟,黑色瘦果,椭圆五棱状,长约1.5~2.2毫米,11月后营养生长基本停止。

(2)薇甘菊有性繁殖力强,潜在生物种群庞大。

薇甘菊种子产量极为丰富,且重量轻,约为芝麻重量的1/40,果实顶端有冠毛,因此可以随交通、流水、风力、飞禽等传播扩散。在适宜的条件下,种子催芽后第2天就开始萌芽,萌发率高。

(3)薇甘菊无性繁殖能力强。

实生幼苗首月生长缓慢,但其营养茎上的节点极易生根,后期伸入土壤吸取营养,可进行旺盛的无性繁殖,生长速度极快,一个节一天可生长近20公分,有“一分钟一英里杂草”的称谓,这也是它能够快速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

薇甘菊具有超强的无性和有性繁殖能力,在适宜的气候区,薇甘菊种苗只要落地沾土就能立刻生根发芽,开花结籽,幼苗的发生如没得到有效控制,很快就会向四周扩散蔓延并建立种群

5.主持人:薇甘菊具有生活周期短、繁殖能力超强的特点,极容易蔓延。那薇甘菊是如何传播的呢?有哪些传播途径呢?

专家:薇甘菊的扩散传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交通运输。沿着入侵区的公路向周边纵深方向扩散传播,速度较快且距离较远;

(2)河道水流。灌溉、溪流等途径沿水道传播扩散,较交通运输略慢且范围也较小;

(3)自然风力。传播速度更慢,范围更加有限,不容易造成大面积发生传播。

6.主持人:薇甘菊在它的适生地攀援缠绕于乔灌木植物,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有害植物之一。那么,薇甘菊的危害方式有哪些呢?

专家:薇甘菊主要以生境占领的形式造成危害。具体表现为覆盖整个裸露地或攀援缠绕于乔灌木植物,形成严密的覆盖层。一方面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对水分及营养的吸收受影响,另一方面使植物遭受物理重压,进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甚至引起植物死亡。薇甘菊即可通过根部形态的可塑性变化,可在不同生境条件下扩张蔓延,又可通过化感作用抑制植物(作物和树木)和自然植被的生长,长期入侵会致使当地生物多样性减少,改变生态系统结构。

在撂荒地、道路、沟渠边,河堤等地危害较轻。然而当期入侵到山林、农田及经济作物园则会造成重大危害,不仅制约当地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还威胁着粮食、经济和生态安全。

7.主持人:在今天的讲堂节目时间里,我们为您介绍薇甘菊综合防治技术,做客我们节目的专家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欧阳灿彬。在前面的节目时间里,我们为听众朋友们介绍了薇甘菊的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及危害方式,通过欧阳老师的介绍,听众朋友们对薇甘菊的了解也更加深入了。在接下来的节目时间里,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薇甘菊的防治技术。来听欧阳老师的介绍。

专家:各种防治薇甘菊的技术,如综合利用,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都已应用到实际防治工作,较为成熟的主要是化学防治和物理技术。生物防治术和综合利用技术在理论研究层面较多,现在还没有产业化和应用推广。由于薇甘菊发生分布的地类较多,针对不同的发生环境,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下面主要介绍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技术。

8.主持人:您首先为听众朋友们介绍一下化学防治技术吧。

专家:化学防治由于低成本、高效率、易操作,易于规模化推广,目前仍是薇甘菊等入侵杂草最主要的防治方式。根据薇甘菊的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特点,对不同生境的应采取不同的防治技术。主要技术有:喷雾技术和无公害防除技术。喷雾技术除草主要有两种应用方式:应急灭除和种群防控。接下来我一一介绍。

9.主持人:好的。那应急灭除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效果如何呢?

专家:喷雾技术主要用于应急化学防治,适用生境为山林地、非耕地及荒地等生境。由于薇甘菊大多茎叶覆盖层较厚,一般除草剂只能杀死叶片以及部分细嫩茎,难以杀死地下根茎和较粗壮茎,处理后短时间很快又重新蔓延扩散。宜使用高效、吸收传导性强的除草剂,对薇甘菊防除效果较好的除草剂有嘧磺隆、二氯吡啶酸、2,4-滴和氨氯吡啶酸等。

70%嘧磺隆水溶性粉剂0.01~0.1克/平方米的剂量,60天内能彻底杀灭薇甘菊,一年内不恢复。嘧磺隆对环境生物多样性有一定影响,该药对其他乔木影响小,对灌木影响较大,对藤本及草本影响最大,施药两月后仍然影响土壤肥力和动植物生长;24%2,4-滴,二氯吡啶酸水剂4500 升/公顷,可有效杀灭其根茎叶;18%2,4-滴微乳剂防治效果达到95%以上,一年内90%以上,安全测试未见对人体无害,在土壤中残留期短,高浓度未见对蔬菜等作物有害。

在山林地及非耕地,第一次防治时间选择在6至8月,晴天采用70%嘧磺隆水溶性粉剂1500~3000倍,24%2,4-滴,二氯吡啶酸水剂1500~2000倍,18%2,4-滴微乳剂400~600倍溶液1800~2400 升/公顷喷洒,高温条件下施药,防治效果明显提高,而且选择在薇甘菊营养生长旺盛初期进行,可大量减少防治面积,从而节省防治费用,且负作用较小。施药60~90天后,进行防治效果调查,对漏喷或施药剂量不足的地方,要及时进行补喷,以提高防治成效。到11至12月薇甘菊营养生长已减慢,开始进入开花结果期,选择草甘膦加盐50~100倍溶液快速杀灭其地上营养体,阻止其种子成熟,从而防止种子的传播扩散。

10.主持人:对薇甘菊防除效果较好的除草剂有嘧磺隆、二氯吡啶酸、2,4-滴和氨氯吡啶酸等。在高温条件下施药,防治效果明显提高。下面我们再来介绍一下种群防控措施。来听欧阳老师的介绍。

专家:喷雾技术也可以用于种群防控。由于除草剂只是单纯杀灭薇甘菊,并未真正改变薇甘菊生长的生境,其持续杀灭效果具有时限性,只要周围还有薇甘菊或种子(薇甘菊土壤种子库巨大),数年后此地仍有可能再次出现薇甘菊为害。采用喷雾技术抑制薇甘菊开花结实,并对其土壤种子库进行处理,可以抑制薇甘菊的发生和种群扩张,适宜生境为农田,预防水土流失坡地等。

抑制薇甘菊开花结实。氨氯吡啶酸和嘧磺隆对薇甘菊的花数抑制效果很好,适当降低这两种除草剂的浓度可达到既保持植株而扼制开花结实的效果。同时草甘膦、五氟磺草胺、噻吩磺隆和单嘧磺脂处理会有新生苗出现,但新生苗没有花序出现。五氟磺草胺、噻吩磺隆和单嘧磺脂对薇甘菊良好的抑制开花效果是首次发现,有待应用推广。

土壤种子库处理。在农田经济作物出苗,对薇甘菊的土壤种子库进行处理。这类除草剂有敌草隆,2,4-D异丙胺盐水剂,24%氨氯吡啶酸水剂等是苗前除草剂,能100%抑制薇甘菊幼苗萌发。

11.主持人:种群防控措施主要是通过抑制薇甘菊开花结实、处理土壤种子库来实现的。那么,使用喷雾技术对薇甘菊进行防治时需要注意哪些呢?

专家:药剂使用应该按照药剂说明配制,喷药时间选择在晴天及露水干后,如喷后六小时遇大雨,应适当补喷。使用喷雾技术对薇甘菊进行防治,应注意

1)对几乎没有其它植物生长的大面积薇甘菊区域,可采用高浓度限量、非定向施药法;

2)对薇甘菊覆盖其它植物或与其它植物混合生长的区域,采用定向喷药方法;

3)对果园、菜园防治时,不建议使用喷雾技术,作物出苗后不建议再使用除草剂;

4)靠近水流地,沼泽地、溪沟、小溪流及阴湿区域的薇甘菊,一般不宜用嘧磺隆等进行化学防除,而采用物理方法。

12.主持人:在前面的节目时间里,我们为听众朋友们介绍了化学防治技术中常用的喷雾技术和种群防控措施,并详细介绍了使用喷雾技术对薇甘菊进行防治时的注意事项。接下来,我们再来介绍一下化学防治技术中的无公害防除技术。

专家:薇甘菊无公害防治技术主要有涂抹技术、捆扎技术和注射技术。

13.主持人:您首先给听众朋友们首先介绍一下涂抹技术在防治时是如何操作的?

专家:好的。首先,将一块7厘米×7厘米的用吸水海绵钉在一个3~5米的竹杆一端,制备药剂涂抹器。本技术采用对薇甘菊高效除草剂如24%氨氯吡啶酸水剂,用水稀释100~300倍后,再按药液总量加入5%机油乳油,加入机油乳油可增强药液附着在薇甘菊上的能力,增强药剂吸收和抗雨水冲刷的能力。将涂抹器吸收药液后,然后每隔3~5米将药液涂抹在薇甘菊叶片上,30-40天后,缠绕于树林上的薇甘菊会枯死,林木重新焕发生机。其它几种除草剂例如嘧磺隆,2,4-滴,二氯吡啶酸等也可以采用涂抹技术。

14.主持人:捆扎技术又是如何操作的呢?来听欧阳老师的介绍。

专家:用棉花(或餐巾纸)将十几根薇甘菊的主茎整合起来扎捆成20 厘米长,3~5 层纸厚,然后注入除草剂24%2,4-滴,二氯吡啶酸水剂50倍液至棉花(或餐巾纸)完全湿润,再用塑料薄膜包扎起来。一般20天后,薇甘菊就会枯死。采用该方法防除薇甘菊,既可杀灭薇甘菊,又不污染水果。其它几种除草剂例如嘧磺隆,2,4-滴,二氯吡啶酸等也可以采用捆扎技术。

15.主持人:这是捆扎技术防治薇甘菊的方法,那注射技术又该如何操作呢?

专家:用25%环嗪酮水剂注射薇甘菊主根, 每株0.1~3豪升的用量, 可以在5- 6 个月内彻底杀灭薇甘菊。

16主持人:在前面的节目时间里,欧阳老师重点介绍了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各种技术手段的操作方式。细心的听众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无公害防治技术适合在哪些环境下应用呢?有哪些优点呢?

专家:适宜生境:果园,保护林地等生境中缠绕乔灌木处于高处的薇甘菊的防治。

无公害防除技术的优点在于:

1)不污染环境,无农药残留和地下水污染问题;

2)无农药飘移问题,对周围作物和人畜安全,对天气情况要求不高,不下雨的天气都可以施药;

3)高效方便,当薇甘菊通过接触到药剂后,药剂迅速向顶和向基传导,并积累于新生组织,阻碍薇甘菊生长,致使整株死亡。

4)节省人力、除草剂和水源。

17.主持人:无公害技术防治技术在应用时需要注意哪些呢?

专家:使用注意:涂抹的药剂应现配现用,按需配药;剩余的药液应妥善处理,防止倒入农田或污染水源和环境。

18.主持人:在今天的讲堂节目时间里,我们为您介绍薇甘菊综合防治技术,做客我们节目的专家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欧阳灿彬。在前面的节目时间里,我们为听众朋友们介绍了薇甘菊的化学防治技术中的喷雾技术和无公害防治技术,并详细讲解了各种技术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在接下来的节目时间里,我们再来介绍一下薇甘菊的物理防治技术。继续来听欧阳老师的介绍。

专家:物理防治主要包括:人工防除、替代控制和营林措施三项技术。

  19.主持人:您首先给我们介绍一下人工防除技术吧。

专家:人工防除技术因使用范围不同又分为:割除处理和覆膜处理。

我们首先介绍一下割除处理:当薇甘菊轻度或零星发生且便于人工清除时,可在每年的 4~10 月,薇甘菊生长最旺盛且没有开花时,利用人工、机械等手段,在人易到达的范围内进行地毯式的砍伐和连根拔除。拔除的根部长度一般在20厘米左右,清除出来的藤和根要放在不接触到土壤的地方,让太阳暴晒几天或集中烧毁,以避免薇甘菊无性繁殖生长。连续人工清理几次,清除效果较好。人工防除后采用喷施苗前除草剂或种植替代的经济作物维持防除成果。适宜生境:农田,果园,水源边缘地带或等薇甘菊轻度发生的地方。

覆膜处理:控制农田、果园等薇甘菊的方法是在行间铺设废旧的塑料薄膜,并将塑料薄膜的四周用土埋实,由于薇甘菊生长地区温度较高,覆盖塑料薄膜进一步提高了塑料薄膜内的温度,薇甘菊受高热很快死亡,随后根部腐烂。注意事项:覆盖的废旧塑料薄膜应在破烂前进行回收,防止污染农田和环境;适宜生境:农田,荒地等。

20.主持人:在应用割除处理后要注意维持防除成果;应用覆膜处理要注意回收,防止污染农田和环境。接下来我们再来介绍一下替代控制技术。

专家:在橡胶园的行间种植红薯(或花生)等,由于红薯生长迅速,并且迅速覆盖地面,而薇甘菊幼苗初期生长缓慢,在1个月内苗高仅为10厘米左右,红薯的覆盖造成薇甘菊生长无法接触充足的阳光,继而失去竞争力,从而抑制薇甘菊的生长。该法简便易行,并且可帮助农民获得红薯的收益。当薇甘菊已侵入橡胶园,并且全部覆盖地面时,必须先人工清除薇甘菊或用除草剂杀灭出土的薇甘菊,然后再种植红薯或花生。注意:种植的替代作物应加强管理,及时浇水和施肥。替代控制技术应用的生境有荒地、农田、果园。另外,大豆及花生的经济作物也能控制薇甘菊的生长蔓延。

21.主持人:营林措施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专家:根据薇甘菊喜阳光充足,湿热的生物学特性,可在薇甘菊高发的林地内,通过植被改造,搭配种植不同的乔木,灌木或草本植物,改造易受薇甘菊侵害的林分和群落,增加植被郁闭度,达到控制或减少薇甘菊传播扩散的目的。

22.主持人:在今天的讲堂节目时间里,我们为您介绍薇甘菊综合防治技术,做客我们节目的专家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欧阳灿彬。前面的节目时间里,我们为听众朋友们详细介绍了薇甘菊的化学防治技术和物理防技术,在应用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我们也知道,对于薇甘菊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更好的防治薇甘菊,保证防治质量,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专家:对于薇甘菊的防治,应预防与治理并举、进行区域化防治,在较大的辖区范围内统一规划、统一防治,避免薇甘菊种子的从没有防治的区域传播到防治区域,维持防治效果。

   (1)加强宣传培训,推广防治技术

通过科技下乡,灭除现场会等活动,现场培训广大干部群众,使他们认识到薇甘菊的生物学和危害特性,增强防控意识。同时掌握正确的防除方法,提高防除效果。

防治方法以化防为主,铲除为辅,防治时间以秋防为主,春防为辅。化学防治以安全施用高效,低毒,低残除草剂为原则,采用三次用药方式,一次普防,二次补防,三次灭除。根据不同地类选择对口药剂和化学防治技术,对不宜使用除草剂区域和零星发生的薇甘菊,进行人工防除、替代控制及营林措施进行防治。人工割除的方法对薇甘菊刚刚传入的小范围地区有效,然而却费时费力不利于大范围推广。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除,虽然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薇甘菊的危害,但如果不坚持防控依然无法阻止薇甘菊的继续疯长与蔓延。

23.主持人:正如欧阳老师所讲,防治方法以化防为主,增强防控意识。同时要掌握正确的防除方法,提高防除效果。

专家:(2)监控发生情况,区域化防治

开展辖区内薇甘菊发生区与危害区调查,掌握发生与危害现状。预防与灭除“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为防止薇甘菊(根茎和种子)在防治区域内外传播,对从区域外薇甘菊发生地进入的可疑植物运输工具,要进行检查检验,发现有薇甘菊藤茎,种子等,必须及时进行检疫除害处理;对道路边,渠和河堤的种苗要重点监管,要重点防除隐患,复发点及新疫点控制在5%以下。采用分工协作的形式进行治理,公共区域由专门防治部门组织防除专业队灭除,农田,园地等由农户灭除。统一行动,协同治理,能避免辖区内未防治区域的重新传播。

(3)建立防治示范区,以点带面科学防治。

建立防治示范区(例如经济林果园等),集中展示各种防治技术。也可以自然村的形式,设防控网点,以点带面扩大防治区域,逐步形成无发生区。

24.主持人:在今天的节目时间里,欧阳老师从薇甘菊的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及危害等特点出发,详细介绍了薇甘菊的化学防治技术和物理防治技术。同时指出薇甘菊防治以预防为主,要注意监控发生情况,区域化防治,在选择防治技术,多种手段相结合,以达到合理、有效防治薇甘菊发生。我代表听众朋友谢谢欧阳老师!

专家:不客气。听众朋友们,再见!

25.主持人:再见!

相关知识

外来入侵杂草综合防治技术——薇甘菊
外来入侵物种薇甘菊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农业部:重点区域外来入侵生物灭除率达75%以上
薇甘菊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防控外来入侵物种 筑牢生物安全屏障
外来植物入侵变“杀手”
全力防治“微甘菊” 守护生态安全
外来物种入侵,该如何防控
防治微甘菊 保护生态环境安全和生物多样性
广东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成效明显 薇甘菊持续受控

网址: 外来入侵杂草综合防治技术——薇甘菊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675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农民的福利,香草植物有机栽培与利
下一篇: 学会阳光玫瑰葡萄栽培技巧,轻松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