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接纳、可塑性、个别化”:矫正社会工作实践原则

“接纳、可塑性、个别化”:矫正社会工作实践原则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李玉珍

单位| 东莞市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矫正社会工作服务背景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

矫正社会工作是指将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正体系中,是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为罪犯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社区矫正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服务,使罪犯消除犯罪心里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服务活动。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

福利性: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

特殊性:矫正社会工作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罪犯或违法者提供的福利服务。

系统性:矫正社会工作是贯穿司法矫正全过程的社会福利服务。

专业性: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文化的社会福利服务。

(三)矫正对象的问题

(1)加害社会与加害他人的行为使其较难取得社会民众的同情。

(2)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

(3)受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

二、社工对原则的理解及践行

(一)接纳

在专业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从心接纳服务对象,将他们看作是工作过程中的重要伙伴,对服务对象的价值偏好、习惯、信仰等都应保持宽容和尊重的态度,绝不因为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种族(或民族)、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信仰等原因对他们有任何歧视,更不能因为上述原因而拒绝为服务对象提供社会服务。

在这里,接纳不等于认同,它是指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价值观与个人背景特征等的一种包容,也是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大众的统一服务态度,是建立专业助人关系的重要前提。对服务对象而言,他们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专业社会工作者提供的专业服务。

虽然矫正对象不是“三山五岳”的人,但也是多种犯罪类型的罪犯,于学生,老师应该“有教无类”;于矫正对象,社工应该秉持“接纳”的态度。社会工作者应该对每一位服务对象都给予关心和尊重,充分认识和理解服务对象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同时对文化和种族的多元性保持开放与敏锐的意识。

社工所在的服务点就是有一位服务对象是HIV病患者,当同工拿到他的社区矫正文书时,本能反应是怕了!害怕过后,同工抖数精神,快速查找关于HIV病毒的相关知识,确保自己不在日常监督管理中被传染。掌握了此病毒的基础知识后,同工像对待其他对象一样对其开展正常的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工作,从来没有对其表现出嫌弃、鄙视、耻笑等阻碍建立专业关系的态度。

(二)可塑性

相信人可以改变。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信念为引导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坚信人有能动性,具备改变的潜力。作为一个促进变迁的专业服务过程,社会工作不断通过关怀、治疗和改变来促进人的变化和发展,这些实践的核心是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信任:相信服务对象可以改变,相信服务对象有能力去面对并解决自己的问题。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社会工作者始终相信服务对象的潜能和能动性,坚信在经过专业服务与干预后,服务对象在心理、情绪、沟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学习技巧等方面都会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进而可以促进服务对象建立自信,帮助他们提升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笔者跟进的矫正对象卢某,首次登记接收时对社区矫正的态度非常轻慢,完全没有伏法认罪的态度。社工跟进一个月了,还是因经常违反监督管理而被给予训诫及佩戴电子监控装置。尽管如此,笔者相信人是可以改变的,可以塑造的。“攻心为上”,笔者决定首先从对其所犯的危险驾驶罪的认知及自身犯罪的行为对家庭尤其子女前途影响进行干预,经过一个月的“攻心”,目前卢某按时电话报到、积极参加公益服务,为自己的犯罪行为忏悔。

(三)个别化

由于社会工作实践提供的是与人有关的专业服务活动,社会工作者应充分尊重每个服务对象的个性与人格,充分理解服务对象之间存在的差异。对社会工作者来说,即使是提供同一类的专业服务,也要注意将服务对象看作是不同的个体,要充分考虑到个人特质(年龄、性别、种族、生理——心理状况、文化背景、职业、社会地位、宗教信仰、政治倾向性等)对服务需求和服务模式的潜在影响。

司法社工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裁判内容和性别、年龄、心理特点、健康状况、犯罪原因、犯罪类型、犯罪情节、悔罪表现等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矫正方案,实现分类管理、个别化矫正。矫正方案是动态的,也会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表现等情况相应调整。

三、总结

不管什么原则,专业的社工服务都应该在“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理念指导下进行,遵循“接纳、可塑性、个别化”的实践原则能够引导社会工作者正确处理专业关系及服务中的各种处境。

如何学好社工实务?

“10分钟社工课”了解一下~

数十位资深社工实务经验倾囊相授,快快收下

每天10分钟,一起来充电。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实务理论学习~

社工客投稿邮箱:sgke123@163.com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

↓【毅招:社工招聘网站】入口

相关知识

名单公布丨绿色社会工作论坛征文活动评选结果揭晓啦
罗湖区司法局运用花艺治疗介入社区矫正工作
福州市建立社区矫正机构与公安机关常态化社区矫正信息化核查机制
越秀区园艺心理矫治项目启动——越秀阳光“花叙新生”园艺舍
花艺暖人心 拥抱新生活——罗湖区司法局运用花艺治疗介入社区矫正工作
花艺暖人心,拥抱新生活——罗湖区司法局运用花艺治疗介入社区矫正工作
“漂流花朵”外来务工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案例
自然之美,美美与共:社会工作参与乡村绿色社区可持续建设实践 | 社工课
社会工作服务中园艺疗法的价值蕴含及其运用论文
社会工作介入孤残儿童成长问题研究

网址: “接纳、可塑性、个别化”:矫正社会工作实践原则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2723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增能与融入:上海市社区矫正与安置
下一篇: 青少年不良行为研究(6):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