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植物繁殖,具体涉及一种大花紫薇组培快繁的方法。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大花紫薇(拉丁文名:lagerstroemiaspeciosapers.)别名:大叶紫薇,千屈菜科、紫薇属大乔木,具有花大色艳、花期长、生长迅速、无重大病虫害等优点,是热带和南亚热带主要观花树种。大花紫薇树高可达25m;树皮灰色,平滑;小柱圆柱形,无毛或微被糠批状毛。叶革质,矩圆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稀披针形,甚大,顶端钝形或短尖,基部阔楔形至圆形,两面均无毛,蒴果球形至倒卵状矩圆形,褐灰色,种子多数,花期5~7月,果期10~11月。大花紫薇喜温暖湿润,喜阳光而稍耐阴,喜生于石灰质土壤,在广东、广西及福建有栽培。分布于斯里兰卡、印度、马来西亚、越南及菲律宾。大花紫薇常栽培庭园供观赏;木材坚硬,耐腐力强,色红而亮,常用于家具、舟车、桥梁、电杆、枕木及建筑等,也作水中用材,其木材经济价值据云可与袖木相比;树皮及叶可作泻药;种子具有麻醉性;根含单宁,可作收敛剂。
2、选择半木质化的小苗移植大田,定植前在穴里施足基肥。幼年树成长期每月施肥一次,并注意摘芽扶干。成株后每年施肥2次,花期施磷为主的复合肥,以利开花繁茂。冬季落叶休眠后修剪一次。剪去残留花枝,果枝,过密枝,病虫枝,并在基部四周施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可促使翌年生长,开花旺盛。病虫害少见。虫害有介壳虫等为害树枝,应及早不杀或喷乐果等农药防治。
3、选择5~20年树龄的,生长良好、发育健壮、主干通直、粗壮、无病虫害的母树,当蒴果由青绿色转变为黄赤色或浅褐色而未裂开时即成熟,此时已可采种。采种常在每年的10~11月间为宜。一般可按母树的花色对所采种子进行分类和贮藏,
4、《大花紫薇栽培技术规程》公开了大花紫薇种子较小,可采用撒播,将种子均匀地撒于苗床上,播种量2~3g/m2。播种前,应先将苗床淋透水;种子可直接播种。播种后,用细沙或晒干的稻杆覆盖,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春秋季均可播种,一般以3~4月播种育苗为宜,此时种子萌发所需时间较短,15~20天即可发芽,但是存在着种子萌芽率低的问题。
5、大花紫薇可通过压条培育新株。压条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首先在整好的苗圃地上按行距40cm,开20cm至30cm深的沟,沟内施入2cm至3cm的牛粪或马粪做底肥。结合冬春修剪,选品种优良、花大色艳、无病虫害的健康植株做母株,采取发育充实的一年生或二年生枝,要求径粗1cm至4cm,长度不限,在清水中浸泡2h后,顺沟斜埋,然后覆土踏实根部,上部顺沟压倒,覆土10cm至15cm厚,并浇一次透水,用塑料薄膜严密覆盖增温保湿,上盖草苫2层至3层防冻,遇晴朗天气白天可揭去草苫增温,傍晚重新盖上。如此处理,一般3月中旬即可萌芽生长,4月即可见到有嫩芽露出地面,此时可重新做小拱棚用塑料薄膜覆盖,去掉草苫。若棚内气温超过30℃则通风降温。从3月中旬开始应每20天揭膜顺沟培土一次,共3次到4次,使苗基部由原来的高度变成10cm高的垄,促使产生大量不定根。5月底去掉拱棚,根据苗出芽情况分段截开,每个萌芽即成独立的幼苗,此时应打顶促发侧枝,并追施农家肥,如稀薄饼肥水或尿素水一次,重新顺沟培土,促进生长。以后再追肥3次至4次,若出现花蕾及时疏掉,一般当年即可成为冠形丰满、枝繁叶茂的植株,秋后选雨天将苗带土起出,尽量避免损伤毛细根,移到有阳光和水肥充足的地方栽植,成活后应控制水肥,增强其适应力。通过比较,在同样条件下,用此法繁殖的紫薇苗,不但根系发达,移栽后成活率高,而且在冠形等方面明显优于其它繁殖苗。
6、《大花紫薇扦插育苗技术规程》公开了一种大花紫薇扦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嫩枝,或半木质化枝条,剪成长度为12~15cm的小段,每段保留3~5个芽;插条上端剪平,下端剪成45°斜面,摘除下部叶片,保留上部0.5~1片叶;扦插前使用300mg/l的abt1号生根粉水溶液,浸泡插条基部2~3h;在基质上打孔,孔径与插条直径相当,孔深为插条长度的1/3~1/2;插条插入孔中,压紧基质,浇水至基质湿透;在育苗畦上搭建小拱棚,拱高50~60cm,拱宽比畦面略宽,覆盖白色塑料薄膜保湿防雨;小拱棚内温度以25~30℃为宜,空气相对湿度以80%~90%为宜;每天早晚,打开拱棚通风换气,适时淋水,保持基质湿润。该大花紫薇扦插方法可获得优质扦插育苗,但存在繁育速度慢的问题,无法满足大量快速产业化的需求。
7、《大花紫薇的栽培技术及其应用》公开了用当年老枝插活的成苗进行盆栽是快速培养盆景的好方法。由于紫薇枝条柔软,盆栽的紫薇可适当进行攀扎。一般在春梢生长停止,枝条趋半木质化时进行盘扎和造形,用细棕绳牵引制成各种姿态的盆景。
8、以上提及的关于大花紫薇的公开报道,确实主要聚焦于传统的繁殖手段,如种子繁育、压条培育、扦插技术及一般性的栽培管理策略上。然而,这些传统方法在实际应用与产业发展中,逐渐显露出其固有的局限性与不足,难以满足当前及未来市场对大花紫薇这一观赏与经济价值兼备植物品种快速增长的需求。
9、首先,在种子繁育方面,尽管种子是自然繁殖的基石,但其存在显著的变异性问题。大花紫薇种子的发芽率不稳定,且后代性状分离严重,难以保证优良品种特性的稳定遗传,给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带来了挑战。此外,种子的采集、储存与催芽过程也需要特定的环境与技术条件,增加了操作难度与成本。
10、其次,压条培育虽然能够较好地保持母株的优良性状,但其繁殖效率极低,耗时长,且对母株的损害较大,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在大规模生产中,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尤为明显,难以满足快速扩繁的需求。
11、扦插技术虽然相较于前两者在繁殖速度上有所提升,但其成活率受季节、插穗质量、基质选择及环境控制等多种因素影响较大,稳定性差,且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在面对病虫害侵袭或环境变化时,扦插苗的抗逆性往往较弱,影响整体生产效益。
12、综上所述,现有的大花紫薇繁殖方法,无论是种子繁育、压条培育,还是扦插技术,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与挑战,难以充分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加强大花紫薇繁殖技术的创新与优化,探索更加高效、稳定、低成本的繁殖手段,已成为推动大花紫薇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发明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花紫薇组培快繁的方法,以优化工艺,实现大花紫薇快速繁殖,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2、为了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大花紫薇组培快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选择大花紫薇嫩枝;
5、(2)对大花紫薇外植体消毒;
6、(3)大花紫薇不定芽诱导与增殖培养;
7、(4)大花紫薇生根培养;
8、(5)大花紫薇组培苗炼苗;
9、(6)大花紫薇移栽。
10、优选地,步骤(1)所述的大花紫薇嫩枝为刚抽稍10~15cm的大花紫薇嫩枝。
11、优选地,步骤(2)对大花紫薇外植体消毒,如下:
12、外植体选取的部位为刚抽稍10~15cm嫩枝,用手术剪刀将外植体从母株上剪取嫩枝并除去叶片,再用800倍多菌灵水溶液浸泡嫩枝30~60min,浸泡结束后自来水冲洗1~2h;
13、将外植体放置超净台照射紫外线20~30min,75%酒精消毒30~60s,无菌水清洗3~5次,再用0.1%的升汞消毒外植体15~45min,无菌水清洗3~5次;
14、消毒结束后,采用手术剪刀将外植体两段剪去受伤的组织,接种于ms的培养基,将外植体放至暗处培养10d,再进行光照培养12h/d,培养温度25~28℃,光照强度2000~3000lx。
15、更优选地,大花紫薇外植体消毒的组合是多菌灵消毒60min+紫外线照射20~30min+酒精消毒45s+0.1%升汞消毒15min+嫩枝下段的11~15cm部位。
16、优选地,步骤(3)所述大花紫薇不定芽诱导与增殖培养,如下:
17、外植体接种30d后,将无污染的植株,用手术剪剪取不定芽,将不定芽转入增殖培养基,放至无菌培养室培养25d,获得无菌苗,温度25~28℃,光照强度2000~3000lx,光照时间12h/d。
18、优选地,所述的增殖培养基包含ms+6-ba 0.5mg/l+nna 0.1mg/l+琼脂6g/l+白糖30g/l。
19、优选地,步骤(4)所述大花紫薇生根培养,如下:
20、将无菌苗转入大花紫薇生根培养基生根培养20d,获得完整植株,大花紫薇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5 mg/l+活性炭0.1g/l。
21、优选地,步骤(5)所述大花紫薇组培苗炼苗,如下:
22、将生根培养后的组培苗带瓶(不开盖)移至60%~70%遮阳率的温室炼苗,温度为25±2℃。
23、优选地,步骤(6)所述大花紫薇移栽,如下:
24、移栽前,将基质用质量分数为0.1%高锰酸钾溶液喷施淋透,放置2~3d后用自来水喷施淋透,将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干净,待用;从组培瓶中用镊子将大花紫薇组培苗取出,洗净组培苗根上的培养基,在800倍多菌灵溶液浸泡8~10min,立即移栽到基质中,移栽深度是覆土刚好盖过根部,压实基质,使苗木稳定;移栽完成后淋透定根水,再喷800倍多菌灵溶液,在覆土表面盖上薄膜保湿,盖遮阳网遮荫;15d后,揭开薄膜按常规幼苗管理。
25、更优选地,所述的基质包括泥炭土、珍珠岩、蛭石,质量比为5:1:1。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27、(1)在探索大花紫薇组培快速繁殖技术的优化路径中,本发明系统研究了多菌灵消毒时间(a)、75%酒精消毒时间(b)、0.1%升汞消毒时间(c)和部位(d)这四个关键参数的组合效应。通过精心设计的9组实验配置,本发明优化筛选出了最优的消毒策略:即优选嫩枝下段的11~15cm部位,采用多菌灵消毒60min,随后以75%酒精消毒45s,紧接着是0.1%升汞消毒15min。这一组合显著降低了污染率,实现了仅33.3%的低污染水平,为大花紫薇外植体的无菌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28、(2)为提升大花紫薇的增殖效率,本发明深入探究了基础培养基(ms与wpm)与生长调节剂(6-ba、naa)浓度变化的协同效应。通过构建涵盖24种独特培养基的试验矩阵,本发明精确识别出最优增殖配方:ms基础培养基辅以0.5mg/l的6-ba、0.1mg/l的naa、6g/l的琼脂以及30g/l的白糖。此配方不仅促进了显著的增殖效果,更实现了高达4.67的增殖系数,标志着大花紫薇离体培养技术的一大进步。
29、(3)进一步聚焦于大花紫薇的生根优化,本发明对比了不同基础培养基(ms与1/2ms减半浓度)及naa浓度梯度下的生根表现。通过精心策划的12种培养基配置,本发明通过优化筛选精准锁定了促进大花紫薇生根的最佳方案:采用1/2ms作为基础培养基,结合0.5mg/l的naa与0.1g/l的活性炭。这一组合不仅实现了100%的生根率,还获得了根系效果指数为1.32的佳绩,彰显了其在大花紫薇生根诱导中的卓越效能,为规模化繁殖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30、(4)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本发明的三项关键技术优化——消毒策略、增殖配方及生根优化方案,共同构成了大花紫薇快速繁殖的高效体系。这一体系不仅显著缩短了繁殖周期,提高了繁殖效率,还通过降低污染率、提高增殖系数及生根率,直接降低了生产成本。具体而言,低污染率减少了因污染导致的培养物损失,高增殖系数和生根率则意味着在相同时间内能够获得更多健康的植株,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对于花卉产业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技术突破,为市场提供了更稳定、更充足的优质种苗供应,促进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31、(5)科研与应用价值双重飞跃:本发明的成功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的显著进步上,更在科研与应用价值上实现了双重飞跃。从科研角度来看,本研究深入剖析了消毒、增殖及生根过程中各因素间的复杂关系,为植物组织培养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验依据。同时,通过构建精密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模型,为其他植物种类的组培技术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和思路。从应用角度来看,本发明的快速繁殖技术不仅适用于大花紫薇的规模化生产,还具备广泛的推广潜力,可应用于多种观赏植物及经济作物的快速繁殖中,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该技术还有望在生态修复、城市绿化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绿色生态建设的进程。
相关知识
一种红旗兜兰的组培快繁育苗方法与流程
一种姜荷花的组培快繁方法与流程
红掌组培快繁接种方法与流程
一种新优花卉红冠桉组培快繁方法与流程
一种多花黄精的组培快繁方法与流程
植物组培快繁彩图详解
一种杜鹃花金踯躅的组培快繁方法
秋海棠的组培快繁.pptx
束花石斛组培快繁生产方法
兜兰新品种“优优兜兰”组培快繁方法与流程
网址: 一种大花紫薇组培快繁的方法与流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28668.html
上一篇: 大花紫薇:形態特徵,生長習性,地 |
下一篇: 紫薇花能不能扦插?(已有5条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