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工作人员正在增殖放流区域投放白蝶贝苗种。 记者 罗鑫 摄
儋州新闻中心消息 为了保护与修复受损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完善区域生态格局,维护和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8月21日,恒大海花岛公司联合国家海洋局海口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及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专家,将65万粒白蝶贝苗种增殖放流至海花岛排浦沿岸海区。
当天上午,记者在海花岛看到,为了保证此次白蝶贝苗种增殖放流公正性,在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前,来自公证部门、业主方、第三方监督及水产兴业专家对65万粒白蝶贝进行了验收,确保操作流程、放流品种、苗种数量及质量等过关。验收完成后,65万粒白蝶贝苗种被分装起来,由潜水员潜水至排浦沿岸海区海底进行放流。
据介绍,今年3月份,恒大海花岛公司海花岛周边海域珊瑚礁与白蝶贝资源修复补偿项目(第一期)开始实施,目前已完成许多珊瑚修复工作,此次65万粒白蝶贝苗种增殖放流是该项目的其中一项。65万粒白蝶贝苗种中,7毫米以上的贝苗约30万,7毫米以下的约35万。
据了解,白蝶贝又称大珠母贝,属热带、亚热带海洋双壳贝类,是我国南海特有的珍珠贝种。主要分布在儋州、临高和澄迈等市县沿海海域,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海南贝类重要资源,白蝶贝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和用药价值,除此之外,白蝶贝还能够虑食海洋微型藻类,给海洋海水带来一定的净化效果,但是近年来,由于过度利用资源,使本来稀少的白蝶贝日趋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我们希望通过项目的实施来补充海花岛周边海域及整个排浦沿岸海域生物丰富度和生物多样性。”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冯永勤说。
活动主办方恒大海花岛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会挑选特定时间来进行后期资源修复补偿项目,使生态系统对长期或突变的自然或人为扰动保持弹性和稳定性,最终达到实现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目的。
国家海洋局海口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公证处、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等有关负责人参与此次活动。(记者罗鑫 编辑王艺鸯)
相关知识
提升生态环境 守护美丽海湾——东营市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
恒大海花岛
寻找“浙里”蓝色海湾⑤象山:岛礁修复 美丽蝶变
无境深蓝联合广西大学海洋学院于涠洲岛顺利开展“修复一代·珊海同行”系列活动
寻访——受损生态系统修复成果实地考察
守护“海洋之肺”——海草床
广东省检察机关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优化国土空间保护修复“绿色布局”
检察力量呵护生态多样之美
全球滨海论坛 | 江苏“最美生态保护修复”花落九家
网址: 保护修复受损海洋生态系统结构 恒大海花岛公司联合多部门增殖放流65万粒白蝶贝苗种(配图)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6545.html
上一篇: 高中生物学生常见易错知识综合一 |
下一篇: 云南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