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学斌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继续支持首都花卉种业创新”的建议收悉,我们会同市财政局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党的十八大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园林绿化是首都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而花卉产业与城乡绿化美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密切相关,是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建设都市型现代休闲观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中发挥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增强和提升首都花卉产品与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手段。目前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品种数量少,科研与生产脱节,花卉创新成果市场转化率低,已成为阻碍我国成为花卉产业强国的主要“瓶颈”。对比北京在全国花卉产业中的综合优势,发展具有首都特色的花卉种业创新道路,对引领首都乃至全国的现代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为此,201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花卉产业发展的意见》(京政发[2011]25号),明确“把北京建成全国花卉产业的创新研发中心”,北京市“十二五”、“十三五”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均强调要“强化本地优势花卉品种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建设,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北京花卉种业科技创新体系,提升花卉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能力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和市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充分发挥首都智力资源优势,整合资源,组建首都花卉育种创新团队,取得了可喜成绩,但由于近年项目管理体系发生变化,我市花卉育种研发专项资金出现中断现象。目前,经与市财政局共同研究,为推动首都花卉科技育种创新,提升首都花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为:
一、 建设首都花卉科技创新中心
在花卉育种研发团队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我市将进一步整合北京花卉产业智力资源,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为公益性研究主体,以龙头企业为商业开发与成果应用主体,通过政策引导带动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以产、学、研、用方式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构建高效的花卉种业创新体系和完善的花卉技术研发体系,逐步实现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花卉的商业化生产与应用,逐步降低对国外花卉品种和生产技术的依赖,形成可持续的北京花卉种业创新体系。
(一)明确花卉育种创新方向
根据北京花卉育种的工作基础、市场导向和资源条件,重点
开展三项工作。一是开展节水耐旱型乡土观赏植物开发利用。根据《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北京花卉育种研发应符合中国环境生态建设精神要求,加强北京本地节水耐旱、雨养型乡土植物资源的收集、保护、评价并进一步推广应用。二是以月季、菊花等八大类重要花卉商业化育种和新型花卉选育开发。充分利用北京市花卉育种团队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持续开展八大类北京地区优势花卉育种,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京花”品牌。三是整合育种资源,建立主要花卉种质资源圃。种质资源圃是我市开展花卉育种创新的基础,“十二五”期间,我市已初步建成月季、菊花、百合等花卉资源圃。下一步将重点整合花卉育种研发团队和市属公园等多年积累的种质资源库,在避免重复研发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权责明晰、互惠共赢。
(二)构建首都高效花卉商业育种创新体系
根据北京乃至全国花卉科技创新主体现状,在未来较长时间
内,学研机构仍然是花卉育种创新的主要力量,因此由政府引导搭建产学研政多维主体,协同创新发展花卉种业仍是主要模式。育繁推一体化花卉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为打造首都高效花卉育种创新体系奠定了基础。当前,首先要充分利用现有花卉研发团队的力量,加大加快育种材料的筛选过程和新优花卉品系的决选进程,同时加大研发创新基地开展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的中试试验和扩繁力度,推进成果转化。其次要培育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目前北京还缺乏育繁推一体化的大型花卉种业企业,现阶段需要充分利用国家和北京市扶持种业企业的优惠政策,引导种质资源、技术、资金、人才等关键种业创新要素投入到具有良好基础的企业,逐步培育与国际接轨的育繁推一体化花卉创新龙头企业。三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政府建立的种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力量,启动建设首都花卉创新综合平台,对育-繁-推各环节中的主体提供知识性和生产性服务。
总之,通过政府牵头培育花卉种业创新主体,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投融资机制,充分利用首都农业投融资等平台,统筹使用各项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花卉创新综合平台,推动首都花卉种业发展。
二、 制定鼓励首都花卉种业创新政策
种业是典型的高科技产业,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现阶
段,首都花卉育种创新需要多部门协作完成。因此,按照“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协同创新”的原则,制定鼓励首都花卉种业创新政策,建立合理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至关重要。
(一)制定《首都花卉育种研发项目管理办法》。在首都花卉育种体系建立初期,确立面向市场的价值导向机制,鼓励重点花卉研发基地、研发专家等创新主体紧密配合,明晰责权,开展育种研发工作。同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育种过程和成果价值评价机制,降低创新成本和风险,提高创新效率。对综合评价优良的新优品种,利用财政资金“以奖代补”方式鼓励现有研发主体。实行激励机制,转变本市花卉企业经营思路,培育并发展壮大本市育繁推一体化花卉创新龙头企业。通过政府引导,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首都花卉育种研发体系。
(二)完善产业项目建设用地政策,加快创新产品产业化进程。
结合农田基本建设、林业产业培植等项目,重点支持花卉基地改善生产条件,优先支持龙头企业用于品种开发、产业引领等方面的用地需求,简化土地流转审批手续,重点支持符合节能要求的新建温室设施,鼓励花卉龙头企业发展。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2018年6月22日
相关知识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关于广州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第20213027号建议答复的函
屏南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
米易县林业局对县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12号提案的答复
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3426号建议的答复
晋宁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对晋宁区人大二届一次会议第13号(瞿杨富)建议的答复1号函.
关于对区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78号代表建议的会办意见
对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加快建设 中国桂花城的议案》的答复
玉林市林业局对玉林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代表建议第178号的答复
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1552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对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063号提案的答复
网址: 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751号建议的答复意见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41111.html
上一篇: 20余个品种、盛花期将至,一起去 |
下一篇: 2024石家庄植物园国庆节有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