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天门市种植业结构调整调查情况报告

天门市种植业结构调整调查情况报告

摘  要:本文阐述了天门市棉花主产区种植业结构调整所面临的3大冲积,总结了因地制宜调整种植业结构的经验与问题,提出了加快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天门市;种植业;发展对策

天门市自1955年开始到2013年,棉花种植面积均在60万亩左右,历史最高达到百万亩,一度成为国家重要商品棉花生产基地,2008年被省政府命名为“棉花生产大县”。近几年,受国际棉花市场和国内收储政策的影响,棉花收购价格大幅度下调,棉农植棉积极性严重受挫,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作为棉花主产区,天门市对种植业结构调整开展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深入推进棉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于2017年3月24~25日对天门的种植结构调整进行了专题调研。本次调研选取了历史上棉花主产区的多宝和渔薪2个镇,随机调查20个种植大户和2个农业合作社。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1 天门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背景

1.1 棉花市场需求的冲击

近几年,国内棉花市场受到国际棉花市场较大冲击,逼迫棉花产区进行结构调整。一方面,我国棉花年进口量达到200万吨左右,挤占国内棉花消费市场,严重冲击了国内棉花生产空间。另一方面,从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等进口原棉的一致性好于国产棉,进口棉的杂物“三丝”含量普遍低于国产棉,同样冲击了国内棉花的生存空间。

1.2 棉花生产效益的冲击

2013年国家取消棉花收储保护价后,国内国际棉花价格“倒挂”,棉花收购价格骤降,棉花生产效益骤降,棉农积极性严重受挫。2012年前,籽棉收购价为8元/公斤以上,2013年后最低降至5元/公斤,植棉收入大幅降低。虽然2016年棉花价格有所回升,但由于价格不稳定,且棉花投工多、成本高,生产周期长、转产慢,风险较大、效益保障低,仍是农民自愿调减的主要作物之一。

1.3 劳动力转移的冲击

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比较效益低,随着城镇化脚步加快,青壮年劳力大部分都转移到城镇务工。劳力的缺乏也导致了棉花这一投工多的作物不得不调减。从随机调查的20个农户户主的年龄结构来看,45~50岁之间2人,70岁以上2人,其余全部在50~70之间。

2 天门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做法

近年来,天门市积极顺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立足自然条件、市场等特点,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按照“调减、稳定、改种、提质”的要求,因地制宜调减易涝、易旱、易发病棉田,积极发展旱粮、秋油、瓜菜等省工作物。

2.1 农民自发调整型

据统计,2016年天门市棉花种植面积19.2万亩,较2013年51.74万亩减少了32.54万亩,减幅62.9%。减少的32.54万亩棉田,农民结合自身情况、市场需求、政策导向进行调整。调查的多宝、渔薪两镇2013年棉花种植面积共10.3万亩,2016年棉花种植面积3.07万亩,减少7.23万亩,减幅70.2%。从调查情况来看,两镇主要以改种大豆、玉米、大宗蔬菜、瓜果等为主,零星改种水稻、发展水产养殖。

2.2 政府引导调整型

天门市农业局按照“调减低产分散棉田、稳定高产高效棉田、大力发展粮食经济作物”的调整思路,引导农户优化传统种植结构。一是通过互联网、走村入户等方式开展政策宣传。二是积极引进市场主体,培育主导特色产业。该市现已初步建成20万亩蔬菜、10万亩设施瓜果、万亩菊花基地、20万亩的稻田综合种养基地。三是开展改种作物病虫害防治、种植技术培训与指导。

2.3 企业带动调整型

近年来,工业、商业领域反哺农业速度加快,该市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5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5家,2016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为3.06:1。加工企业与种植大户开展订单生产,以“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有力带动了棉区结构调整。

2.4 合作生产调整型

通过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联结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主动与加工企业合作建立生产基地,开展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有效解决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矛盾,增加农民收入。如天门市金玉合作社种植鲜食玉米面积1600亩,通过自己跑市场,了解市场信息,2013年玉米产值400万元,纯收入20万元,2016年玉米纯收入达100多万元。

3 存在的问题

3.1 信息缺乏,盲目性较大

农户种植作物往往以市场价格为风向标,选择价高的品种种植。由于市场信息缺乏,农业市场形势变化较快,种植结构调整存在盲目性和趋同性。调查户普遍表示在种植结构调整中是“看别人种什么、自己就种什么”、“去年什么价格高,今年就跟着种什么”,跟风现象很普遍。由于没有与市场进行对接,导致了同一生产时节相同的农产品生产过剩。多宝镇雷锋村姚中华、张云清两个农户分别种植10亩、5亩大白菜,2016年大白菜到收获期因市场行情不好,全部烂在地里。

3.2 技术培训不足

由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后技术人员流失,工作动力不强等问题,农业技术指导和培训不足。结构调整后,因为没有技术支撑,棉农只能改种传统会种的大豆、玉米、大宗蔬菜,种植结构单一,面对新品种、新产业只能望洋兴叹。

3.3 规模化不够

全市农业生产以小户种植为主,存在土地零散、田块整齐程度不一,农户流转意志不一等问题,大面积流转农户土地难度大。农业经营和交易分散,市场组织、机械化程度低,给规模化生产、销售带来困难,生产效益难以大幅度提升。

4 产业发展建议

4.1 加大技术培训力度

一是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等培训项目,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是开展新型作物种植技术示范。结合本地区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培育地方优势主导产业。通过选派农业技术干部,到外地开展技术学习和交流,强化技术支撑。三是通过新媒介开展技术指导。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网络等新型信息传播手段加强农业技术的指导和推广。

4.2 建立市场信息服务平台

一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市场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农业生产信息,为农业生产供给侧结构调整提供信息渠道。二是积极探索建立统一的市场需求信息平台,提供市场对接服务,确保农产品有种有收有效益。

4.3 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适度规模化

依靠农业科技发展,走轻简化、机械化、适度规模化的发展路子。突破土地流转的瓶颈,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种植大户,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增收。

相关知识

关于我市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情况的调研报告
【三农观察】种植业结构调整 品种创新该调向何方?
农业部:今年夏粮再获丰收 种植业结构调整势头良好
精选 | 我县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 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农业结构调整
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的指导意见
鲜花市场调研 2021年鲜花行业的发展趋势及鲜花市场报告分析
居民花卉消费情况统计调查与分析报告
花卉苗木种植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 中国花卉苗木种植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24年版)
种植业社会实践通用12篇

网址: 天门市种植业结构调整调查情况报告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0774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果树需要多久浇一次水
下一篇: 果树夏季该不该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