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绿地系统规划 修编说明书目录 华南农业大学绿地系统规划 修编说明书目录 第一章 自然地理与大学校园发展概况 第二章 大学校园绿地现状与分析 第三章 大学校园绿地系统总体布局 第四章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 第五章 大学校园避灾绿地规划 第六章 大学校园园林绿地建设规划 第七章 大学校园绿化植物多样性规划 华南农业大学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 2 第一章 自然地理与大学校园发展概况 第一章 自然地理与大学校园发展概况 1. 概况 1.1 自然地理与大学发展概况 1.1.1.1 自然地理 华南农业大学坐落在素有 “花城” 美誉的广州市天河区五山 (北纬 2392310, 东经 11320113 22) ,占地面积 550 多公顷,地处山地丘陵地带,海拔 2060 米。 1.1.1.2 气象和气候特征 广州地处南亚热带,其气候属南亚热带典型的季风海洋气候。由于背山面海,海洋性气候特征特别显著,具 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温差较小、夏季长、霜期短等气候特征。由于水热同期,极利于作物的生长,但自然灾 害威胁也较大,台风、暴雨、寒潮、雷电、雾霾等灾害性天气,常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带来不利的影响。 华南农业大学气象与气候特征三大特点: 光热资源充足光热资源充足夏季均出现高温酷热天气,冬季基本无寒害,年均气温 20.2 雨量充沛雨量充沛 年降雨量约 1700mm 季风气候突出季风气候突出具有南亚热带典型的季风性海洋气候特征 1.1.1.3 生物资源 自 1952 年移址建校以来,华南农业大学就十分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并结合农、林、生物等学科的办学需要, 在充分利用乡土植物的同时,还不断收集和种植国内外热带、亚热带植物,至今累计植物种类已逾千种。 校园内园林植物有 85 科 200 属 279 种,分别占广州市(198 科 871 属 1571 种)的 42.93%,22.96%,17.76%。 从数据上看,我校园林植物相对于广州市植物资源来说,还不是非常丰富,这是我校今后校园绿化美化努力的方 向之一。 1.1.2 大学校园发展 1.1.2.1 校园概况 全校土地面积 553.1 公顷,其中广州校本部土地面积 295.57 公顷;增城教学科研基地土地面积 257.53 公顷。 校舍建筑总面积 79.27 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 38.43 万平方米,学生宿舍 27 万平方米。 校中心区 绿化 率 96.6%,绿化覆盖率 54%,人均绿地面积 43 平方米。 1.1.2.2 大学校园发展沿革 学校历史可追溯至始创于 1909 年的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暨附设农业讲习所。1952 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 整时,由中山大学农学院、岭南大学农学院和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及病虫害系的一部分合并成立华南农学 院。1978 年被国务院确定为 88 所全国重点高等院校之一。1984 年,更名为华南农业大学。 1.1.2.3 发展规划 根据华南农业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华南农业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年) :“打造典雅的绿色校 园 打造典雅的绿色校 园 实施校园文化阵地和校园环境建设相结合计划。利用文化长廊、宣传栏等设施充实校园文化。恢复建筑历史 原貌,修复校园的古建筑,保护好校园的珍稀名贵古树。加强校园园林规划,将古典与现代气息融合到校园建设 中,体现形象鲜明、造型优美的特点,把主校区打造成“五湖四海一片林的紫荆校园” ,把宁西基地建设成具有 教学科研与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基地。建设好儒园、木兰园、桂花园、茶花园、竹园等园林景观,与古建筑、草地、 湖泊等形成优美的校园环境。 ” 1.1.3 总体概况与发展问题 1.1.3.1 现状调研 G1 休闲游憩绿地 516464.32 G2 专用绿地 555805.00 G3 道路绿地 17886.31 G4 其他绿地 229972.10 1.1.3.2 发展问题 虽然通过调查统计得出的绿地总体面积比规划面积要大,占总用地的比例也比原规划高;但是考虑到华农的 人数较多,树木园的整体利用率不高,并且在绿地规划上缺乏对人使用空间以及相邻绿地的联系的考虑,实际的 绿地利用状况是不理想的。 现状还存在着绿地的粗犷式管理、绿化隔离带不足、景观效果差、缺乏人活动设施、没有明确的标识物等具 体问题,这都和整体的绿规,特别是校园中绿地的分类与具体功能安排、人活动动线设置不相符有关。 第二章 大学校园绿地现状与分析 第二章 大学校园绿地现状与分析 2.1 校园绿地分类标准 G1:休闲游憩绿地(相当于“公共绿地” ):休闲游憩绿地(相当于“公共绿地” ) 校园内能提供一定的设施供师生使用,满足师生休闲游憩需求的绿地 G11:公园绿地:公园绿地 G111:公园绿地:校园内的公园、湖区,具有一定配套设施的校级休闲游憩绿地。面积大于 10,000 且服务半 径为 0.51.0km G112:游园绿地:校园内公共开敞区,可为一个宿舍区的师生服务且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集中绿地,服 务半径为 0.3-0.5km G12:广场绿地:广场绿地:校园用于集会、纪念性聚会的多功能中心广场及周边绿化空间 G13:生活区绿地:生活区绿地:师生宿舍区内具有一定的设施的绿化空间 G14:中庭庭园:中庭庭园:包括学校的教学楼、各学院院楼等建筑组团内起到一定绿化衬托和游赏功能的绿化空间 G2:专用绿地:专用绿地(树木园、科研经济林等用地) G3:道路绿地:道路绿地 G31:校园道路绿地 校园各级道路的行道树绿化、分车绿化用地 G32:停车场绿地 华南农业大学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 3 校园内配建的公共停车场的绿化用地 G33:防护隔离绿地 在高速路、快速路,河涌水道两侧,在校园各组团的外缘设立绿化隔离带 G4:其它绿地:其它绿地 校园内无法归纳到以上类别的绿地 2.2 分类现状 2.2.1G1 G1 类 G1 类 地点 基调树种 骨干树种 面积(平方 米) G11 院士湖 24560 教三大草坪 20049 洪泽湖+红满堂 38773 校医院湖 15000 湿地公园 42979 林荫湖 23590 西湖 13856 经管对面公园 36308 东区情人坡 15060 4 号楼大草坪 9284 教三后山坡 观光木(99 棵) 8679 行政楼木兰园 各种木兰 4910 行政楼后别墅山坡 4038 人文学员北&工程 学院东 9075 第二教学楼西北边 桂花(基调)、鸡蛋花、芒果、细叶榕 3858 香园前 7800 G12教四广场 美丽异木棉、鸡蛋花、黄槐 5559 经管入口广场 红花羊蹄甲、蒲葵 979 林学院中庭广场 609.5 教五广场 印度紫檀、刺桐、小叶榄仁 3702 教一入口广场 南洋杉、柠檬桉 2061 教二 214 行政楼广场 宫粉羊蹄甲 10567 蓝色畅想 鉄冬青 1992 图书馆广场 2186 G13六一生活区 菜豆树、羊蹄甲 13221 六一教工生活区 大花紫薇 14303 嵩山教工生活区 71069 继续教育学院 6682 学生宿舍 20-24 栋 竹柏、尾叶桉 2034 华山宿舍 5233 跃进北宿舍 22498 跃进北 14-44 栋 4270 跃北桥西北侧休闲 绿地 4468 东区 17-24 栋 10807 东区 9 栋 1912 东区 4-8 栋、10-16 栋 28428 宿舍 31 黄槐、尖叶杜英、春羽 5117.8 宿舍 3233 火力楠、小叶榄仁、散尾葵、黄瑾、洋紫荆、幌伞枫、大花紫薇、美丽异木棉、红 花继木、蜘蛛兰 宿舍 3435 火力楠、宫粉羊蹄甲、南洋杉、垂叶榕、塞楝、美丽针葵、凤凰木、桂花、红花继木 宿舍 3640 垂叶榕、散尾葵、宫粉羊蹄甲、美丽异木棉、蒲葵、小叶榄仁、白兰、红花继木、海 红豆、黄金榕、柿树 “启林南”石头草 坪 木麻黄、宫粉羊蹄甲、鸡冠刺桐、南洋杉、垂叶榕 3146 G14食品学院中庭 加拿利海枣、散尾葵 586.5 教三中庭 小叶榄仁 425.52 华南农业大学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 4 经管中庭 幌伞枫、澳洲鸭脚木 756 教四中庭 大王椰子、小叶榄仁、幌伞枫、散尾葵、垂叶榕、蒲葵、桂花 3395 教五 B-C 狐尾棕、小叶榄仁、幌伞枫 780 教五 A-B 尖叶杜英、蒲葵 2126 教五 C-D 1371 林学院 760 生科院 三药槟榔、桂花 368 农学院 490 园艺学院 三药槟榔、桂花 690 艺术学院 336 信息楼 棕竹、桂花 1012 资环学院 1790 动科学院 桂花 306 兽医学院 824 教二 山茶花、龙血树、桂花 158 工程学院 狐尾棕、幌伞枫、美丽异木棉、苹婆、散尾葵 1413 G1 类总计G1 类总计516464.32516464.32 2.2.1.1 面积指标 规划公共绿地面积为 64 公顷( 华南农业大学控制性详细规划2004 规划末期的公共绿地面积),占总用地 21%,人均 10 平方米。规划绿地率 3540%。 现状公共绿地面积为 51.64 公顷,绿地率 44.66%,人均 8.07 平方米。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率 17.47%。 即到规划期限 2020 年,校园内要增加 12.36 公顷公共绿地。 公共绿地 (休闲游 憩绿地)面积() 公共绿地(休 闲游憩绿地) 率 人均公共绿地(休 闲游憩绿地)面积 () 绿地率 已 有 规 划 指标 640000 21% 10 35 40% 现 状 516464.32 17.47% 8.07 44.6 6% 2.2.1.2 服务半径 充分考虑公共绿地的服务半径,力求做到大、中、小公共绿地布局均匀分布,以方便师生使用。本规划的公 共绿地可分为一级公共绿地、二级公共绿地和三级公共绿地。 G1 休闲游憩绿地服务半径分类表休闲游憩绿地服务半径分类表 G1类 型 类 型 面积规 模(公 顷) 规 划 服 务 半 径 (米) 步行所 耗时间 标准 (分 钟) 实例实例 G11 公 园绿地 公 园绿地 1 400 800 10 20 湿地公园、洪泽湖、西湖、昭阳 湖、巢湖、宁荫湖、茶山草海、 稻香草海、 千穗草海和竹铭草海 等十片区 湿地公园、洪泽湖、西湖、昭阳 湖、巢湖、宁荫湖、茶山草海、 稻香草海、 千穗草海和竹铭草海 等十片区 G12 广 场绿地 广 场绿地 0.5 1 250 400 3 10 各组团公共绿地各组团公共绿地 G13 居 住区 居 住区 G14 中 庭绿地 中 庭绿地 0.05 0.5 0 250 0 3 宅旁绿地宅旁绿地 (公共绿地服务半径现状图) 华南农业大学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 5 2.2.2G2 G2 类 专用绿地 面积 荷园周边 10158 杀虫植物标本园 12760 树木园 240000 跃北试验田 主要包括水稻实验基地、野生稻实验基地、农业测试基地 274600 紫薇路北边苗圃 18287 G2 类总计类总计 555805 (G2 绿地分布图) 2.2.3G3 2.2.3.1 道路分类 G3 道路绿地等级表道路绿地等级表 道路等 级 道路等 级 宽度(m) 横断面举例 实例实例 一级一级 15 鄱阳路鄱阳路 二级二级 10 15 凤阳路、华山路、丁颖路、黄河 西路、紫荆路 凤阳路、华山路、丁颖路、黄河 西路、紫荆路 三级三级 5 10 珠江路、洪泽路、东区路珠江路、洪泽路、东区路 四级四级 5 宅间小路与公园小径宅间小路与公园小径 华南农业大学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 6 启 林 南 主 干 道 绿化 一 级 两 块 板 巢 湖 路 绿地 一 级 两 块 板 凤阳路 一 级 两 板 块 粤汉路 二 级 一 块 板 丁颖路 二 级 一 板 块 洪泽路 三 级 一 板 块 2.2.3.2 现状分析 华南农业大学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 7 2.2.3.2.1G31 道路绿道路绿 地名称地名称 绿地面绿地面 积积 绿地率绿地率 主要植物主要植物 现状现状 凤阳路 绿地 3499.24 平方米 15.2% 乔木有小叶榕、 高 山榕、宫粉羊蹄 甲、南洋楹、柠檬 桉、白千层 凤阳路主要分为两路段,一段为林学院 前交叉口到风雨操场,该段为“行道树 绿带+中间分车绿带”模式,覆盖率高, 行成道树种类丰富并且长势很好,能形 校园主要的道路绿地景观路。二段为到 主校门段,绿化覆盖率较低。 珠江路 绿地 416 平 方米 8.12% 白兰,塞楝,人面 子,柠檬桉树,高 山榕 该道路绿地主要为行道树绿带,同样可 以分为三段,第一段为红满堂前段,主 要是柠檬桉树,绿化覆盖率不高,第二 段为图书馆前段, 主要为塞楝和人面子, 覆盖率几乎达 100%,最后剩下三角市 前段,种植白兰,有着浓烈的校园文化 氛围。 巢湖路 绿地 496.6 平方米 4.3% 塞楝,大叶相思, 糖胶树,红继木, 假连翘,福建茶 主要为“行道树绿带+中间分车绿带” 模式, 覆盖效果中等, 植物长势比较好, 但是缺乏色彩变化 粤汉路 绿地 597.5 平方米 4.68% 大王椰子, 糖胶树 行道树种统一,运用了具有亚热带特色 的棕榈科植物大王椰子,单排列植使其 具有强烈方向性, 符合校门口功能特点。 洪泽路 427 平方米 14% 毛麻楝、柚木、宫 粉羊蹄甲 洪泽路分为三段,一段为红满堂南侧, 两侧种植着宫粉羊蹄甲与柚木,绿地覆 盖率较高;第二段为教三西侧,第三段 为教一东侧。 长江路 绿地 1200 平 方米 20% 高山榕,蝴蝶果, 宫粉羊蹄甲 在近南校门段的长江路种植了高山榕, 树长得很茂盛,遮阴效果好。 黄河西 路绿地 236 平 方米 14.39% 高山榕,黄金榕, 红花羊蹄甲、 黄粱 木、柠檬桉 黄河西路绿地。教三前为黄河路,种植 有高山榕, 长势良好, 绿化覆盖率较高。 鄱阳路 绿地 117 平 方米 3% 大叶榕 行道树长势一般,绿化覆盖效果一般, 遮阴效果较差。 紫薇路 289.44 平方米 5.2% 细叶榕;大花紫 薇;高山榕 道路两侧长势一般,绿化覆盖效果、遮 阴效果较差。 丁颖路 37.5 平方米 2.1% 小叶榄仁 行道树为小叶榄仁,绿化覆盖率较高, 遮阴效果一般,春季景观效果较好。 华山路 400 平方米 17.67% 行道树:蝴蝶果 中央:假连翘、黄 金榕、黄槐 行道树种植较丰富,但覆盖率一般 紫荆路 绿地 995.01 平方米 5.9% 宫粉羊蹄甲, 红花 羊蹄甲 行道树绿带,宫粉羊蹄甲开花时景观效 果好,但覆盖率不高。 东区路 355.39 平方米 3.1% 芒果 道路两侧只种植了单种树木,实现了一 路一树的高识别性。覆盖率一般。 凤阳路 ( 跃 进 区部 分) 860.86 10.34% 乔木:小叶榕、糖 胶树、大花紫薇、 鸡蛋花、高山榕、 木棉、火力楠、荷 花玉兰、水石榕、 鸡冠刺桐 灌木:大红花、龙 船花、红绒球、翅 荚决明 凤阳路林学院段, 其主要为行道树绿带, 种植小叶榕,其覆盖率不高;凤阳路跃 进区段,该道路的绿地主要为行道树绿 带和中间分车绿带,中间分绿带为“乔 木+灌木+草被” 模式, 乔木数量比较多。 跃进南 宿舍与 操场之 间 635.82 24.15 火力楠、白兰、木 棉 双荚槐、红绒球 该道路以行道树为主要绿化方式,同时 存在少量的分车绿化带。 2.2.3.2.2G32 停车场绿地 道路绿地名道路绿地名 称称 绿地面绿地面 积积 绿地率绿地率 主要植物主要植物 现状现状 教五停车场 545 9.11% 阴香、高山榕 乔木主要起到分隔车位的作用,长势 良好,遮阴效果一般。 东园停车场 139 10.35% 塞楝 华南农业大学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 8 图书馆/教三 停车场 65.05 3.54% 糖胶树、红花 羊蹄甲 工程技术学 院停车场 983 34.51% 该区域以草被为主,绿地率较高。 嵩山住宅区 停车场 1345 行政楼北侧 停车场 413 25.40% 2.2.3.2.3G33 隔离防护绿地 道路绿地名称道路绿地名称 绿 地 面绿 地 面 积积 主要植物主要植物 现状现状 跃进北与北环高 速间 2926 尾叶桉 尾叶桉栽植得较为密集,防护效果显著。 跃进南与北环高 速间 1981 尾叶桉 尾叶桉栽植得较为密集,防护效果显著。 教五与高速公路 间 949.2 小叶榄仁、秋 枫 2.3 综合评价 华农主要道路绿地绿化普及率达到 95%,绿地形式主要为行道树绿化带。 1) 有些道路绿化符合了“一路一树”识别性,例如丁颖路主要种植了小叶榄仁,粤汉路,主要列植了大王椰子, 紫荆路主要种植了紫荆和宫粉羊蹄甲。 2) 绿地分布不平衡,部分区域高达 30%,而有的区域则少于 10% 3) 启林区的道路绿化景观轴效果未得到完善。 第三章 大学校园绿地系统总体布局 第三章 大学校园绿地系统总体布局 1. 校园绿地系统规划结构校园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1.1 原规划空间结构及现状分析:原规划空间结构及现状分析: 第一、原规划在校园入口区及教学、科研、图书馆等功能区内布置了集中绿地,包括公园绿地、游园绿地。目的是展示华农大 办学特色与风采及突出表现华农大热带亚热带风光特色。布置上采用了自然式布局,以及简洁、明朗的设计手法。 第二、华农内部广场绿地较少,零散地分布在茶山生活区、五山学生宿舍区等地,缺乏整体考虑。 第三、组团绿地主要依附建筑而生,其空间布局根据建筑的位置而定,其面积也受到用地的限制,以致组团绿地布局上存在一 定的难度。 总体而言,公共绿地以公园绿地、游园绿地、组团绿地、广场绿地四种形式分布在华农校内。由于主校区片区历史悠久,绿化 率较高,植物生长情况较好,所以公共绿地集中布置于主校区。相反,新校区(主要是指启林南、启林北、五山等学生宿舍区)由 于建设时间较短,绿化率较低,建筑的密集布置,缺少了成片集中的绿地,即使存在成片集中绿地,也未能得到良好的建设,以致 公共绿地较为缺乏。而部分的主要公共绿地之间由有形的道路连通,形成轴线;部分则形成虚化的无形的轴线,同样在空间上形成 绿轴 1.2 规划布局 1.2 规划布局 “一心”:指华南农业大学绿地总体系统中一个中心,这个中心位于长岗山树木园,构成校园优美的核心环境景观。 “三轴”:指华南农业大学校园绿地总体规划中三条绿轴。轴线一贯穿黑山区中心大草坪华山区;轴线二贯穿黑山区 嵩山区六一区;轴线三经过新正面广场凤阳路五学院组团跃进区。 “五绿”:五绿是指学校内五个湖。五个湖湖面宽阔,有利于疏散空间,促进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新鲜,景观极佳。 2. 校园绿地分类规划校园绿地分类规划 2.1 绿地分类规划原则绿地分类规划原则 根据校园绿地系统的规划目标和规划原则,确定了绿地分类的规划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是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和谐发展。 (2)生态优先原则 在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合理规划,保障生态效益与环境 (3)因地制宜原则 要根据校园的实际现状,从实际出发,合理利用原有的自然山水地貌,并根据各校区不同的特点,合理规划,并且发掘校园的 各种资源并进行合理利用,从而成为学校的特色。 (4)协调统一原则 各个校区的有自己各自的特色,但是规划上要在遵循整校园的协调统一,在协调统一的基础上发展各校区的特色。 (5)多样性原则 各绿地的规划功能要遵循多样性原则,使绿地的使用人群加大,能同时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是绿地的功能多样化。 2.2 校园绿地分类表校园绿地分类表 大 类 中 类 小类类别名称内容与范围 备注 G1 休闲游憩休闲游憩 绿地绿地 校园内能提供一定的游憩设施,满足师生休闲游憩需求的绿 地 G11 G111公园绿地 校园内的公园、湖区,具有一定配套设施的校级休闲游憩绿 地 面积大于 10,000 平方米且服务半径 为 0.51.0km G112游园绿地 校园内公共开敞区,可为一个宿舍区的师生服务且具有一定 活动内容和设施集中绿地 服务半径为 0.3-0.5km G12 广场绿地 校园用于集会、纪念性聚会的多功能中心广场及周边绿化空 间 G13 生活区绿 地 师生宿舍区内具有一定的设施的绿化空间 具有一定设施,面积大于 500, G14 中庭绿地 包括学校的教学楼、各学院院楼等建筑组团内起到一定绿化 衬托和游赏功能的绿化空间 G2 专用绿地专用绿地用于科研试验及生产的绿地 华南农业大学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 9 G3 道路设施道路设施 绿地绿地 G31 校园道路 绿地 校园各级道路的行道树绿化、分车绿化用地 G32 停车场绿 地 校园内配建的公共停车场的绿化用地 其中绿化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 30% G33 防护隔离 绿地 在高速路、快速路,河涌水道两侧,在校园各组团的外缘设 立绿化隔离带 G4 其他绿地 校园内无法归纳到以上类别的绿地 2.3 休闲游憩绿地规划(休闲游憩绿地规划(G1) 休闲游憩绿地,是向华农学生、教职工和校外来客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校园绿地,华农 的公共绿地分为集中公园绿地、广场绿地、生活区绿地中庭绿地四类。公园绿地是华农内主要为各组团学生、教职工和游客服务, 用地规模较大,具有较丰富活动内容和设施较为多样、齐全的绿地,也为广大师生和游客提供了一个广泛交流的开敞空间;生活区 绿地用地相对较小,有较为简易实用的公共设施,主要为所处生活组团师生提供便捷的休闲健身和娱乐空间;广场绿地用于集会、 纪念性聚会的多功能中心广场及周边绿化空间。中庭绿地包括学校的教学楼、各学院院楼等建筑组团内起到一定绿化衬托和游赏功 能的绿化空间 2.3.1 休闲游憩绿地现状休闲游憩绿地现状 G1 休闲游憩绿地休闲游憩绿地 分类分类 面积()面积() 总计总计 G11 公园绿地 277819 521964.32 G12 广场绿地 27869.5 G13 生活区绿地 198688.8 G14 中庭绿地 17587.02 校内总人口校内总人口 (单位:人)(单位:人) 公共绿地总面积(单位:公共绿地总面积(单位:m2)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单位: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单位:m2) G1 类总计类总计 64109 521596.32 8.136085729 每个区域的人均绿地与全校总人均绿地的对比表每个区域的人均绿地与全校总人均绿地的对比表 区 人口 (单位:人) 公共绿地总面积 (单位:m2) 区人均绿地面积 (单位:m2) 与总人均绿地面积的差(8.136-X) 六一区 3597 80013.5 华山区 7436 47603 6.401694459 1.73439127 跃进区 19680 47478.8 2.41254065 5.723545079 东区 14396 65161 4.526326757 3.609758972 嵩山区 71069 2.3.2 休闲游憩绿地规划指引休闲游憩绿地规划指引 地块标地块标 号号 现状现状 指引内容指引内容 1 按照华南农业大学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一重要的生态节点,而现状功能单一,不方便人群 使用 建议对其进行景观设计,让它成为受欢迎的公共 空间 2 华山宿舍组团缺乏公共绿地,原有的唯一的公共绿地西湖湖面面积占地较多 建议增加一草坪形式的公共绿地 3 信软学院、艺术学院旁的公共绿地,由于其位于华山组团与嵩山组团的交汇处,且又临 近校园主干道粤汉路 建议对其进行种植规划,增加设施,纳入防灾避险绿地 规划之中 4 按照华南农业大学建设规划为北门公园,而现状是一片荒草地 建议加快建设北门公园的速度,为六一区的师生提供良 好的公共休闲环境 5 按照华南农业大学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一重要的景观节点, 而现状此公共绿地被围墙包围, 荒草丛生,失去了公共绿地的功能 建议将围墙拆除,重新对绿地进行景观设计,让它发挥 嵩山区公共绿地的功能 6 跃进南组团的公共绿地都是师生无法进入使用的,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绿地的利用率 建议增加绿地的开放性 7 跃进北组团内没有中心公共绿地,不便于师生的交流使用,也不利于校园的防灾避险, 不利于缓解组团小气候 建议在跃进北组团新增一中心公共绿地 8 东区的人均公共绿地占有量较少,公共绿地质量一般 建议增加东区的公共绿地和提高绿地的质量 2.4 道路绿地规划道路绿地规划(G3) 2.4.1 校园道路分级情况校园道路分级情况 根据校园道路规模、位置及交通情况将校园道路分为以下四级: 道路级别道路级别道路宽度道路宽度(W)道路名称道路名称 一级 W15m 凤阳路、粤汉路、巢湖路、鄱阳路、紫荆路 二级 10mW15m 珠江路、粤汉路、丁颖路、华山路、黄河西路、黄河东路 三级 5mW10m 洪泽路、淮河路、长江路 四级 W5m 组团内部道路 2.4.2 道路绿地现状道路绿地现状 凤阳路绿地面积凤阳路绿地面积:2757.27 华南农业大学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 10 粤汉路绿地面积粤汉路绿地面积: 855 巢湖路绿地面积巢湖路绿地面积: 496.6 黄河东路黄河东路 珠江路珠江路 鄱阳路鄱阳路 紫荆路紫荆路 道路绿地现状分析:道路绿地现状分析: 华农主要道路绿地绿化普及率达到 95%,绿地形式主要为行道树绿化带。 有些道路绿化符合了“一路一树”识别性,例如粤汉路,主要列植了大王椰子,紫荆路主要种植了紫荆和宫 粉羊蹄甲。 道路绿化覆盖率的不平衡,有些道路的绿化覆盖率高达 100%(珠江路路段) ,有些却达不到 50%,例如紫薇 西路和鄱阳路。 启林区的道路绿化景观轴效果未得到完善。 2.4.3 道路绿地规划指引道路绿地规划指引 规划项目类型 规划项目类型 规划建议 规划建议 1景观轴的规 划指引 景观轴的道路规划原则是连续性和景观性的结合 (1) 规划中的跃进南-跃进北景观轴。 跃进南段的道路绿化主要是行道树绿带结合开放绿地, 跃进北段主要是行道树绿带, 中间经过了臭水沟,严重了影响了整个景观轴的连续性和美观性,应该通过植物的连续性来强调其景观轴,连续跃进南的 白兰或者宫粉羊蹄甲。 (2)鄱阳路是位于规则景观次轴上,种植黄葛榕的行道树绿带,在行道树与行道树之间种植些花篱或者把树池做大来突 出陪衬行道树效果,突出榕的特点,使景观效果更加明显。 2各路段绿地 规划指引 (1)凤阳路位于林学院和风雨操场的中间段: 该道路绿化树种过于复杂,显得杂乱,有特点的树种没被充分地利用,既种植了宫粉羊蹄甲,又有南洋楹,白千层,柠檬 桉,数量相近,不能形成很好的主次关系,应强化其中的一个树种或者以两个树种为主要的行道树(桉树+宫粉羊蹄甲) , 突出了道路的识别性。 (2)华农的紫薇西路的绿化覆盖率很低,绿化连续性差。在道路两边都种上遮阴效果好的高山榕或者黄葛榕。 (3)黄河东路的绿地配置不够紧凑,没特色,可以与道路边的湖以及高山路的黄麻木做呼应,种植南洋衫或者南洋楹。 3其他方面规 划 华农道路绿地的植物垂直配置主要为乔木+草被,应加强灌木的运用,丰富垂直空间的层次。结合乔木的树池(树池可是 做成方形种植池) 2.5 其他绿地规划其他绿地规划(G4) 2.5.1 其他绿规划指引其他绿规划指引 编号现状绿地属性位置编号现状绿地属性位置 面积面积 规划指引规划指引 建设指引建设指引 01 其他绿地 教五建筑周边 1885.5 02 其他绿地 园艺学院周边 2500 改造为小游园绿地景观设计 03 其他绿地 资环学院北侧 1980 04 其他绿地 信软学院东边 6542 改造为小游园绿地景观设计 05 其他绿地 理学院院楼北边 13706 06 其他绿地 23、24 号楼之间绿地4800 改造为小游园绿地景观设计增设设施 07 其他绿地 23 号楼西边 1100 08 其他绿地 新正门旁 28114 改造为公园绿地 景观设计增设设施 09 其他绿地 烂尾楼四周 12834 改造为公园绿地 景观设计增设设施 10 其他绿地 六一住宅区圆形绿地4826 改造为小游园绿地景观设计增设设施 华南农业大学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 11 11 其他绿地 工程技术学院南 1743 12 其他绿地 第二教学楼北 8345 改造为小游园绿地 景观设计增设设施 13 其他绿地 6、7 号楼周边 11683 改造为公园绿地 景观设计增设设施 14 其他绿地 跃进南操场北草坪 4730 改造为小游园绿地 景观设计 15 其他绿地 跃进北黑龙江南侧 30270 改造为公园绿地 景观设计增设设施 16 其他绿地 跃进北球场西侧 1625 17 其他绿地 跃进北 4144 栋西侧 11016 改造为生活区绿地 景观设计增设设施 18 其他绿地 东区 9 栋东侧 7427 改造为生活区绿地 景观设计增设设施 19 其他绿地 东区宿舍南 9747 改造为生活区绿地 景观设计增设设施 第四章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 第四章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 4.1 校园景观要素现状分析4.1 校园景观要素现状分析 4.1.1 建筑 4.1.1 建筑 大部分人对建筑的位置比较清晰,是校园景观意向中最重要的组成要素。校园作为中等尺度的环境,建筑 物是最为人记忆和再认的,是识别环境的重要参照物。根据我们大三做过的校园意向调研的数据显示,校园的一 些建筑物成为了标志,如行政楼、图书馆,识别度超过 80%等,但是红满堂,校史馆的可识别度偏低,说明校园 的文化意向偏低。 另外大部分人认为校园最具有代表性的色彩为红色和绿色,主校区的建筑主色调为红色,五山区为白色, 跃进区为蓝灰色。这说明华农校园的建筑色彩具有整体的同一性和局部的差异性,比较容易成为印象深刻的景观 要素。 4.1.2 道路 华农的道路网络非常复杂,而且改建使得本部的道路呈现更加错乱的形态。大多数人对于路网概念十分不清晰, 总结原因有地势崎岖不平,道路级别、主次关系不够明确,缺乏明显的识别特征。 4.1.3 场所 包括广场、大草坪、操场、小游园、山丘等露天场所,这些小尺度的区域边界清晰,功能特征明确,对使 用者有吸引力,故可意象性较高。根据我们的调研,其中最高的三角市,可见同学们已经将三角市作为认知校园 整体环境的重要场所,同时也起到了节点的作用。 4.1.4 标志 我们的调研显示标志物的认同度排序依次为红满堂、行政楼、校史馆、图书馆、紫荆桥。 但从总体上看,校园起标志作用的元素较少,分布点也比较分散,这也与学校面积较大有关。 4.1.5 边界 被访者对校园的边界认识比较模糊, 其中南边界相对清晰, 这与校园正门、 校园牌坊的标志性有关。 华南农业大学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 12 4.2 规划原则 4.2 规划原则 4.2.1 完善华农“五湖四海” , “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结构体系,加强各个片区的建设和维护,增加景观设计和服务 设施。使各个片区成发挥其一级公共绿地的功能,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绿化空间。 4.2.2 加强对学校新区启林区和东区的绿化建设,采取增绿措施,丰富植物垂直空间的层次,提高绿化覆盖 率。对原有的绿地加以景观设计,增加绿地的可入性和可游性,可结合防灾绿地建设。 4.2.3 完善华农校园的绿地建设,结合现有山水环境,塑造贯穿生活区和校园公共空间的景观廊道,形成构筑结构 合理、功能互补、层次分明、类型多样的绿地系统,将华农打造为环境优美、有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的高品质校 园。 4.3 规划目标 4.3 规划目标 4.3.1 活力校园 力图塑造出环境舒适、景观怡人的校园环境,合理布局各类功能区用地,创造出具有各种功能的绿地景观,适当打 造大面积的公共绿地景观,以激发学生的活力和激情。 4.3.2 人文校园 将现代、高效、规整的建筑空间与“岭南园林”的特质空间相结合,赋予校园独特的地理人文气息。 4.4 景观规划指引 4.4 景观规划指引 4.4.1 强化校园文化意象 可以通过对校园文化建筑周边环境的设计,提升其文化氛围和认可度。主要内容有 华农文化意象表示系统设计 红满堂周边环境升级改造 校史馆周边环境升级改造 4.4.2 提高植物景观特色 华农古树名木表示系统设计 结合基调、骨干树种营造有特色的植物景观 在校园主干道营造富有特色的植物景观 4.4.3 提升部分节点和场所的环境质量 跃进区宿舍区增绿 五山区宿舍区增绿 行政楼前广场升级改造 宁荫湖(六一区西侧)改造设计 五山大草坪、五山区入口再设计 九十周年纪念林再设计 4.4.4 提高边界可识别性 北校门及周边环境设计 西校门及周边环境设计 4.1.6 景观要素现状分析总结: 4.1.6 景观要素现状分析总结: 校园文化意象不够突出。 校园绿地率高,但景观效果不够理想 道路识别系统不完善,道路等级划分不明确 重要节点和区域的景观需进一步优化 边界可识别性低 4.2 规划原则 4.2 规划原则 4.2.1 完善华农“五湖四海” , “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结构体系,加强各个片区的建设和维护,增加 景观设计和服务设施。 使各个片区成发挥其一级公共绿地的功能, 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绿化空间。 4.2.2 加强对学校新区启林区和东区的绿化建设,采取增绿措施,丰富植物垂直空间的层次, 提高绿化覆盖率。 对原有的绿地加以景观设计, 增加绿地的可入性和可游性, 可结合防灾绿地建设。 4.2.3 完善华农校园的绿地建设,结合现有山水环境,塑造贯穿生活区和校园公共空间的景观廊道, 形成构筑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层次分明、类型多样的绿地系统,将华农打造为环境优美、有良好 的学术交流氛围的高品质校园。 4.3 规划目标 4.3 规划目标 4.3.1 活力校园 力图塑造出环境舒适、 景观怡人的校园环境,合理布局各类功能区用地,创造出具有各种功能的绿地 景观,适当打造大面积的公共绿地景观,以激发学生的活力和激情。 4.3.2 人文校园 将现代、高效、规整的建筑空间与“岭南园林”的特质空间相结合,赋予校园独特的地理人文气息。 华南农业大学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 13 4.4 景观规划指引 4.4 景观规划指引 4.4.1 强化校园文化意象 可以通过对校园文化建筑周边环境的设计,提升其文化氛围和认可度。主要内容有 华农文化意象表示系统设计 红满堂周边环境升级改造 校史馆周边环境升级改造 4.4.2 提高植物景观特色 华农古树名木表示系统设计 结合基调、骨干树种营造有特色的植物景观 在校园主干道营造富有特色的植物景观 4.4.3 提升部分节点和场所的环境质量 跃进区宿舍区增绿 五山区宿舍区增绿 行政楼前广场升级改造 宁荫湖(六一区西侧)改造设计 五山大草坪、五山区入口再设计 九十周年纪念林再设计 4.4.4 提高边界可识别性 北校门及周边环境设计 西校门及周边环境设计 2 规划原则 2 规划原则 2.1 完善华农“五湖四海” , “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结构体系,加强各个片区的建设和维护,增加景观设计和服务 设施。使各个片区成发挥其一级公共绿地的功能,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绿化空间。 2.2 加强对学校新区启林区和东区的绿化建设,采取增绿措施,丰富植物垂直空间的层次,提高绿化覆盖率。 对原有的绿地加以景观设计,增加绿地的可入性和可游性,可结合防灾绿地建设。 2.3 完善华农校园的绿地建设,结合现有山水环境,塑造贯穿生活区和校园公共空间的景观廊道,形成构筑结构 合理、功能互补、层次分明、类型多样的绿地系统,将华农打造为环境优美、有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的高品质校 园。 3 规划目标 3 规划目标 3.1 活力校园 力图塑造出环境舒适、景观怡人的校园环境,合理布局各类功能区用地,创造出具有各种功能的绿地景观,适当打 造大面积的公共绿地景观,以激发学生的活力和激情。 3.2 人文校园 将现代、高效、规整的建筑空间与“岭南园林”的特质空间相结合,赋予校园独特的地理人文气息。 4 景观规划指引 4 景观规划指引 4.4.1 强化校园文化意象 可以通过对校园文化建筑周边环境的设计,提升其文化氛围和认可度。主要内容有 华农文化意象表示系统设计 红满堂周边环境升级改造 校史馆周边环境升级改造 4.4.2 提高植物景观特色 华农古树名木表示系统设计 结合基调、骨干树种营造有特色的植物景观 在校园主干道营造富有特色的植物景观 4.4.3 提升部分节点和场所的环境质量 跃进区宿舍区增绿 五山区宿舍区增绿 行政楼前广场升级改造 宁荫湖(六一区西侧)改造设计 五山大草坪、五山区入口再设计 九十周年纪念林再设计 4.4.4 提高边界可识别性 北校门及周边环境设计 西校门及周边环境设计 5景观布局文化体验路线和景观体验路线 5景观布局文化体验路线和景观体验路线 根据校园的实际情况,将华南农业大学的校区用两线(景观体验线和文化体验线)串起校园的各主要公园绿 地,组成两种不同的体验游览路线。文化体验路线,主要区域在主校区,由扬子江路丁颖路洪泽路 珠江路巢湖路鄱阳湖路组成,景点有校史馆、人文学院、红满堂、图书馆、行政楼中心景观、巢湖公园、 中心公园和竹铭公园,是校园文化氛围最强的区域,以该区域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植物景观来体现华南农业 大学的历史底蕴与文化积淀。 5.1 文化体验路线 主要景点:校史馆、人文学院、红满堂、图书馆、行政楼中心景观、巢湖公园、中心公园和竹铭公园, 游览路线:扬子江路丁颖路洪泽路珠江路巢湖路鄱阳湖路 (1)校史馆:记录了华农百年的历史过程,是华农最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2)人文学院:华农百年历史精华的体现和见证 (3)红满堂:是华农主要的会议和活动中心 (4)图书馆:浓郁的古朴书香味与现代建筑的结合 (5)行政楼中心景观:是华农的标志,规划在此增设基础设施,如游憩休憩设施等,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游人 需求,同时增设休息设施,满足大量的游人的休息需求 (6)巢湖公园:校医院前的景观区,计划为前来探病的师生提供一个安静优美的公园绿地。 (7)中心公园:图书馆周边和三角市的绿地。此处为学校的中心区,人流聚集地,计划设计成可容纳较多人 休息交流的开放式游园。 (8)竹铭公园:包括竹铭草海,红满堂,纪念林。历史内涵深厚,规划成有纪念和教育意义的公园绿地。 5.2 景观体验路线 华南农业大学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 14 主要景点:西湖、竹铭草海、洪泽湖、鄱阳湖、宁荫湖、昭阳湖、树木园、茶山草海、山顶公园、启林公园。 游览路线:华山路黄河西路洪泽路鄱阳路巢湖路黄河东路凤阳路紫荆路 (1)西湖:华山区的重要景观景点,计划为华山区的学生提供一个安静优美的公园绿地。 (2)竹铭草海:竹铭公园的一部分,周边有红满堂、纪念林,历史文化底蕴浓厚,规划成为有纪念和教育意义 的公园绿地。 (3)洪泽湖:主要服务对象为附近办公楼的教职工和观光游人,属于现有保留公园绿地,以洪泽湖为主要景 观点,规划在此增 建公共基础设施,能成为华农令一标志性景观。 (4)鄱阳湖:此处景观绿草如茵,繁花满树,风景优美,环境舒适,游人络绎不绝。计划在此增设基础设施, 如游憩休憩设施 等,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游人需求。 (5)宁荫湖:位于燕山区,属于现在保留公园绿地,计划在此增设基础设施,如游憩休憩设施等,以满足日 益增长的游人需求。 (6)昭阳湖:位于新农学院、林学院中心,属于现有保留公园绿地,服务对象为院楼上课的师生,以中心湖 为心,是五学院师生们主要的休闲、休憩与学习的主要绿地。 (7)树木园:计划将此绿地改建为公园及科研性绿地,适当增加道路和休憩设施,使之成为学生休闲、休憩 与学习的主要绿地。 (8)茶山草海:位于茶山区,为茶山区重要景观点,计划在经适当增加道路和休憩设施,同时增加一定的植 物景观,使之成为学生休闲、体重民学习的主要绿地。 (9)山顶公园:位于第四教学楼旁,属于现有的保留公园绿地,服务对象是五山学生公寓的学生及到教四上 课的师生,计划在此增加游憩休息设施,加上其独立的位置,为服务对象提供一个安静的世外桃源。 (10)启林公园:位于启林运动场旁,规划将此绿地改建为公园,适当增加道路和休憩设施,与旁边的运动 场相结合,满足学生休娱乐、休憩学习的需要。 第五章 大学校园避灾绿地规划 第五章 大学校园避灾绿地规划 1 避灾绿地规划的作用 1 避灾绿地规划的作用 华南农业大学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属南亚热带气候。同时,由于背山面海, 位于广州市丘陵地区,故易受到台风、泥石流及洪水、火灾的威胁。连续暴雨易导致周边火炉山泥石流及洪涝灾害。广州市区地震 基本烈度为 6 度。 2 校园避灾绿地规划 2 校园避灾绿地规划 华南农业大学比较容易遭受台风和洪水的灾害,特别是在夏季。而且华南农业大学的人口密度比较大,因此避灾绿地的规划要 合理,增强抗灾能力,达到减灾和防风的作用,才能保障大家的生命安全。 3 临时避灾点 3 临时避灾点 临时避灾点是属于一级避灾据点,是灾难发生的时候让师生们紧急疏散的地方,主要选择和居住区,教学楼关系比较密切的散 点式小型绿地。面积的
相关知识
基于健康城市理念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以南京市青龙片区绿地系统规划为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新疆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决策方法研究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贵阳市绿地系统规划(2015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
《丽水市中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6
哈尔滨市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
关于《儋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2015
网址: 华南农业大学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pdf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09818.html
上一篇: 城市绿地规划研究论文 |
下一篇: 永嘉县中心城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