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体通过蒸发和显热传递来减少城市热量。然而,当今高度密集的城市建设模式导致城市空气流动性差,余热积聚过多,削弱了水体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利用遥感数据和天气研究与预报(WRF)研究了武汉市水网城市夏季城市形态与水体小气候调节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发现:(1)在滨水区,影响滨水区小气候的关键指标是建筑密度(BD)和容积率(FAR),两者都会导致更高的温度和更低的湿度,(2)BD显着温暖了大湖的滨水区,而 FAR 影响了城市的主要风道区域,(3)高FAR的城市发展显着抑制了市中心和主要风道区水的冷却能力,冷却强度分别降低了28.7%和20.6%,冷却距离降低了13.5%和15%。这些发现为武汉及其他具有相似环境的城市水网相关区域的气候适应性规划和设计实践提供了启示。
"点击查看英文标题和摘要"
相关知识
水体和城市微气候调节作用研究——以武汉为例.PDF
水体与城市微气候调节作用研究——以武汉为例
以微气候营造为导向的绿道设计因素实测研究
城市微气候对建筑能耗的影响概述 Review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on Urban Micro
城市形态与城市微气候的关联性研究
城市微气候对建筑能耗的影响概述
水体与城市微气候调节作用研究
城市湿地局地小气候调节效应研究——以杭州西湖为例
【科研新进展】(42)洪波副教授在风景园林小气候适宜性设计领域取得新进展
喀斯特山区城市绿地对热岛效应的缓解作用——以贵阳黔灵山公园为例
网址: 夏季城市形态对滨水区水体小气候调控的影响——以武汉市为例,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31084.html
上一篇: 城市生态过程与调控研究组 |
下一篇: Ningbo atmosph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