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作为模式生物,具有很多其他常见植物无法比拟的优势:
1.基因组较小,大约包含1.57亿个碱基,仅为小麦的1/80,只含有5对同源染色体。小的基因组规模为尽早地全基因组诠释提供了便利,蛋白组学也有很大进展。
2.植株小,环境适应能力强,方便人工规模化培养;
3. 生活周期短,繁殖能力强,节省实验周期。
4. 严格的闭花自花传粉,基因高度纯合,能保留基因突变和其他遗传特征。
5. 很强的可诱变性,可通过物理手段(X-Ray和慢中子)和化学手段(EMS,生物的T-DNA插入等)进行较高突变率地人工诱变。。
6. 分布广,种质资源丰富。大量的野生突变体和超过300 000个独立的T-DNA插入株可通过T-DNA database网站查阅。
7. 整个幼苗以及成苗的根呈现半透明,方便光学显微镜进行直观研究。
拟南芥转基因技术
目前,拟南芥转基因技术主要是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该方法简单,不需要经过复杂、技术含量要求高的组织培养和重新诱导分化,即可直接获得转基因植物,为植物基因功能、遗传发育和生理代谢研究提供便利。拟南芥转基因的原理是将目的基因以及相关元件插入载体,比如pCAMBIA系列和pPZP系列等。具体构建方法同一般的质粒构建。构建好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进行扩增和制备,再通过化学转化或电击法将载体转入农杆菌GV3101菌株的感受态细胞中。该菌株带有庆大霉素(Gent)和利福平(Rif)抗性,而载体携带卡那霉素(Kan)抗性基因,经三种抗生素共同抗性筛选去除大肠杆菌和未转化的农杆菌。再利用PCR或酶切鉴定得到阳性农杆菌克隆。
拟南芥蘸花法示意图。
浸花法(floral dip method)(Clough等,1998)是农杆菌介导拟南芥遗传转化的一种常用方法。用于转化的植株需培养4~5周,直到其抽苔开花,转化前去除果荚和已授粉的花,提高转化的阳性率。将拟南芥的花序放到含有农杆菌的转化介质中浸泡3~5分钟,农杆菌可以穿过植物细胞壁和质膜,侵染胚囊,将带有目的基因和元件的T-DNA片段整合到雌配子的基因组上,完成转化。
以下是蘸花法的protocol(徐远涛,徐强 2018):
材料与试剂
培养钵、保鲜膜、营养土 (泥炭土:蛭石:牛粪=1:1:1)、带有目的基因载体的农杆菌菌株、苗龄5周左右的拟南芥植株、蔗糖、Silwet-77、含抗生素的LB培养基、VB、
仪器设备
剪刀、生长室、震荡培养箱、离心机、分光光度计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在去除初生花序后,次生花序约2-10 cm时最适宜侵染。因为此时有许多可用来侵染的花蕾。 渗透液浓度在0.15~1.74之间时,转化率没有明显变化。 Silwet L-77浓度在0.02%~0.1%时,转化率是0.005%时的10-20倍,故一般采用的浓度为0.05%。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利用高浓度的Silwet L-77进行侵染时,在某些环境下会导致植物组织坏死。参考文献:
1. 徐远涛 , 徐强 . (2018). 拟南芥蘸花侵染. Bio-101: e1010203. DOI: 10.21769/BioProtoc.1010203.
相关知识
农杆菌介导的小麦愈伤组织遗传转化及再生体系研究
农杆菌介导的TFL1基因转化菊花的研究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花魔芋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苏云金杆菌的Bt基因导入棉花细胞获得抗虫棉,可有效减少农药使用,提高棉花产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农杆菌转化法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原
农杆菌介导的真菌遗传转化及其应用
满天星快速繁殖与农杆菌转化体系的建立
【实验】植物生长物质6
兰花遗传转化技术研究进展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F3’5’H基因对菊花遗传转化的初步研究
神奇的模式植物
网址: 【一起学】农杆菌浸花法如何转化拟南芥?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55871.html
上一篇: 稻恶苗病 |
下一篇: 大豆种荚应答镰刀菌侵染的叶绿素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