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千年美丽,绽国学之花。9月26日晚,武汉商学院第三十五期以“芸手生花”为主题的国学小课在校史馆正式开课。牛津大学博士季含轩引领现场的学生步入非遗英山缠花技艺的世界,在千缠万绕中品味非遗缠花之美。
缠一朵花开,寄万物之情
英山缠花,简称缠花,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在2011年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缠花由古时的簪花习俗演变而来,“缠花”一词最早出现在北宋诗人宋祁《春帖子词·皇后阁十首》中的“宝幡双帖燕,綵树对缠花。”
缠花涵盖题材广泛,寓意深刻,因其体积“小”、构思“巧”、技艺“精”、形式“活”四个特点,又有“立体绣花”“线艺雕塑”“立体工笔画”的美称。缠花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其作品有轻盈、灵动的造型和自然、雅致的光泽。
小课伊始,季含轩介绍了掐丝缠花、描金缠花和染色缠花三种缠花类型,其中掐丝缠花将缠花结合传统掐丝工艺,把缠花作品点缀地更为立体精致。中秋佳节将至,季含轩特意现场教学传统掐丝缠花的金桂缠花胸针。
凝花开于指尖,绕美好于心间
“卡纸为底,铜线为骨,蚕丝为面。”季含轩边讲述制作缠花的方法,边为大家演示,芊芊素手上下翻飞,不一会便完成了一片富有光泽的桂叶,引得在场的同学们跃跃欲试。
看似简单的缠绕却暗藏巧思,“缠的时候丝线很容易不均匀导致叶片有留白,重新缠绕了好几次后我的叶子才终于出现,这也教会我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23级工商管理学院卢羽涵感慨地说。
“缠绕蚕丝线时要松弛有度,太紧会使叶片失去光泽,太松便会导致丝线松散。”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同学们手中的桂叶渐渐平整精致。
接着是桂花的制作,同学们左手执铜丝,右手执串珠,随着淡黄的桂花和珍珠铜丝依次被串起,桂花胸针也初具雏形。最后,将叶片和桂花错落有致地组装起来,方能将缠花之美绽放到极致。
制作过程中,23级旅游管理学院的徐海洋格外认真,“妈妈很喜欢这类手工艺品,看到这期非遗缠花第一时间就报名了,想做一份特殊的中秋礼物带回家送给妈妈。”
历经一个小时,每位同学都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桂花缠花胸针”。灵动的玉桂悄然绽放于光泽的枝桠间,一颗洁白的珍珠恰点缀于桂叶处,寓意着“和美团圆”。
季含轩表示,缠花作为我国非遗传统文化,需要更多的年轻力量动起来,推动其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发展。
武汉商学院承载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国学小课”思政文化教育活动自2017年开展以来,已连续举办三十五期,以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接力传统,学校将继续邀请传统手艺人,用优秀传统文化沁润青年学子心灵,青年学生在动手实践体验中传承中华文化,厚植优秀传统文化情感,促进全面发展。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1986794056542740193&item_id=11986794056542740193&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相关知识
文化中国行:非遗绒花 指尖绕出中式浪漫
“缠缠绕绕指尖花,丝丝缕缕映春光”——缠花,绽放在指尖的传统艺术(美术工作坊有光播报)
缠花,绽放在指尖的传统艺术
非遗“缠花”艺术在首饰设计上的传承与创新研究.docx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匠心制缠花 传递爱国情
桂花缠花簪、中秋花灯 她们用“非遗”玩转中秋
非遗“缠花”艺术在首饰设计上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指尖绽放非遗之花:米塑艺术传承之旅
非遗簪花:携手爱侣共赴浪漫之旅,探寻千年文化与现代情感的交融
龙池牡丹|非遗花馍——指尖上的牡丹花
网址: 中国教育在线:武汉商学院非遗缠花 指尖绕出的“中式浪漫”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60965.html
上一篇: 植物油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可 |
下一篇: 重庆文化大厦花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