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花的物语——樱花无常之美

花的物语——樱花无常之美

  

    樱花, 刹那满树皆花,刹那尽数凋零.

   生时绚烂,死时毅然;通过瞬间之美,求永恒之境.

  中国人看佛教的“无常”,只当是一种鬼物。作为勾摄生魂的使者,要是从西方(印度)来,就叫作死神。日本人没有给无常弄出鬼样子,而樱花开得热闹,落得痛快,恰似写照了无常。他们径直把无常观转化为美意识,“物哀”是其一。黛玉葬花,葬的是落花。中国人也赏玩落花,也哀之,但“只有香如故”,“她在丛中笑”,便勒住了无常之感。

  日本人莫名其妙地把死当作了人生的主题,如《叶隐》的名言“武士道就是找死”。京剧《红灯记》里鸠山劝降李玉和,说人生如梦,用的是中国的无常观,转眼就是百年所以要珍惜人生,好死不如赖活着。

   中国人对于人生的理解是杨慎的《三国演义》说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都是从世事无常写起。但是人生总不都是留住于“空”,还是要“浪花淘尽英雄”,不白走人生一趟,所以,中国人总是寻找现世的“享乐”,注重情趣,注重亲情,现实里人们还是把吃喝作为娱乐的根本。

  中国人欣赏梅花,不欣赏樱花,因为中国人对于“空”以及死亡不感兴趣,所以,中国人还继续生孩子,甚至到日本爆买商品,“爆泡(温泉)”、“爆看(樱花)”,要继续生活。

   四百年前,日本皇家贵族们跟中国学着赏,起先赏的是梅花。坐北朝南的紫宸殿阶下东侧也植了一株,后来被烧死,重建殿堂时改种樱。“左近卫”士排列在东侧,这株樱就叫'左近樱’。至于樱代梅僵的原因,古书里什么都没说,或许一时找不到梅树移植也说不定。恐怕只是个偶然,但是被后世一说,可就不得了,说是象征了日本自立于民族之林云云。越说越像那么回事,越看越喜欢,樱花逐渐观念化,被当作日本人及其文化的象征。

   近代诗人大町桂月说:“樱花的确是日本国民之花。若说樱花的特质,其色淡红,无怪味,不刺眼。啪地一下子开了,又哗地干脆落了。适于成群,呈现满山皆花的壮观。若说日本国的特质,淡泊、达观、不贪恋生死、非个人的,作为团体很强大。樱花是日本国民的象征。”

  哲学家和辻哲郎在《风土》一书中写道:“用樱花象征这种气质在深层意义上也极为恰当,那就是急剧地、匆忙地、华丽地一齐开放,但不是执拗地开下去,而是同样匆忙地、恬淡地散落。”

  日本人的怪异就在于成群结队,携家带口地欣赏樱花,在树下大吃大喝,在一种怪异的无常中寻找现世的享乐!

  树上无数花,树下一群人,那情景起码像是对“个”的否定。欣赏这样的花开花落,究竟是国民性使然,抑或比照它驯养了国民性呢?

   中国传入临济禅创造了日本武士,也注入了“物哀”的成分。对于日本人来说樱花是哀感的,个个跟林妹妹似的,但实际上樱花们只是为聚饮提供了由头,设置了背景,没有谁泪眼问花。

   1900年新渡户稻造用英文出版《武士道》,落笔便写道:“日本的武士道,与象征它的樱花同样是日本大地上固有的花。它不是变成古代美德的干枯标本被保存在我国历史的册页里。它仍然是活在我们心中的力和美。它没有摸得着的形态,但散发道德氛围,使我们自觉现今也处于它强有力的支配之下。”武士道与樱花结合在一起,后来被军国主义当权者拿去煽动为战争的爱国心与忠义。在美军的攻势下节节败退,海军组织敢死队“神风特别攻击队”,四个队取名为“敷岛”、“大和”、“朝日”、“山樱”,驱使年轻人当人体炸弹去撞击美军航母,像樱花一样鲜嫩地飘落。

   日本人的心目中赞赏的樱花不是象梅花那样高尚的品格,是那短暂奢华的繁荣,是那一年365天内350天就默默垂枝,瑟瑟萎缩在冬季,平淡无奇的伸枝展叶在夏天。然而就在那短暂的十天时间里,他会将所有积蓄的能量迸发出来,于天下所有名花争艳一番,较量一番。

   日本人心目中有“人中王者数武士,花中王者数樱花”的惯用语言。但是,樱花是人为制造的概念美,却也讨人嫌,过去武士不拿它当家徽,怕的是家世如樱花一般短暂。

日本民族由于女人不生孩子,即将步入一个“死亡,衰落”老龄化社会,也符合樱花的特点。在七十年代美国被称为电子工业聚落的一代天才松下幸之助等人,创造了松下,索尼,夏普,日立,东芝,卡西欧等绚丽的奇迹。这些公司即将死亡,在与中国人最终的文化、经济较量中,看重死亡之美的日本人,即将将他们的夏普卖给他们瞧不起的台湾人郭台铭

  在今天日本,如果是同时进公司的职员,他们相互之间都被称为“同期樱花”。在一个公司一个单位里,“同期之樱花”们,会觉得比其他人更加精诚团结,也一起保守。樱花代表一种“等死”,“找死”的精神,寄托了日本人面对死亡的一种释放与超脱!也造成日本企业的衰败

樱花的生命周期只有七天, 也许今天的日本年轻的女人太爱樱花,觉得自己青春太短,所以,大家热衷于享乐,不愿意生孩子。联合国文科组织说,30%的日本年轻女性从事援交活动,惹得安倍政府非常愤怒否认。坂口安吾写道:“樱林盛开下的秘密如今谁都不知道。或许是'孤独’”。也许年轻的日本男人已不必怕孤独,他也不愿意结婚,他自己就是一个孤独。

这已经是一个人口大幅度凋零的国度,如樱花一样。有将近二万寺,观,庙,馆等历史遗迹已经没有继承人,也就是“物哀”了。日本首相在东京的新宿御苑举行“观樱会”,2015年也达到六十回。招邀一万四千人,赏的是八重樱,只见安倍晋三首相满面笑容,吟起了俳句:要涨工资啦,春来樱花开八重。网民反唇相讥:又涨消费税,庶民生活苦八重。不管怎么说,民众赏樱总像是狂欢,不做出一点非同寻常的举动,怎能超脱沉重而郁闷的日常呢

    一般人喜爱花好月圆。有个护卫太上皇的武士,忽然就觉得人生无常,丢下了妻女出家,法号西行。他喜爱樱花,有二千首和歌传世,其中恋歌三百首,樱歌二百三十首,可谓花和尚(假的花和尚)。

  

一首 “平生何所愿,樱花花下死。

   如月(译注:农历二月。)春烂漫,

   朗朗望月(满月)时。

    西行法师是如愿以偿地离开人世的。事实上,他去世在望月次日的16日,而后世的歌圣仰慕者们却将他的忌日定在了15日。“樱花盛开日,即是西行之忌日”。

   五百多年后的1732年某和尚发现西行墓,在周围栽种千余株他生前爱之如痴的樱树。

   日本著名俳句诗人小林一茶有俳句咏樱花:婆娑红尘苦,樱花自绽放。俳句诗人三浦樗良也有为樱花而创作:樱花飘散,朝开夕凋。而芭蕉也有俳句云:但见樱花开,令人思往事。赏花不稀奇。    

   日本人在花下痛饮多悲风,人为地制造悲情。这是岛民的心态,开小车,“小而悲”,即“婆娑红尘苦” ,更延伸了“小确幸 ”(微小而确实的幸福,是稍纵即逝的美好)的概念,造成僵化保守,随创造绚丽,确如樱花一样开放,又迅速陨落。而如中国文化,美国大陆醒文化,具有包容之性,“阔而美”,开大车,境界要高得多。总会在最后胜出!

  清末黄遵宪赏过明治年间的樱花,有诗:长堤十里看樱桃,裙屐风流此一遭,莫说少年行乐事,登楼老子兴更高。黄遵宪只是将赏花当做一种“行乐”的方式,只是一种“赏玩”。 东坡居士曾说道:“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夜半凛凛风,把樱花从枝头飘摇落;樱花从枝头飘落在地上,那种过程给人一种痛惜不已的凄凉之感。这樱花的谢落便正是坚固法身。这种变幻、运动本身便体现了永恒的美。总之,八境如一、物我交融、万念俱空时,我们才能成为永恒的法身。生命的意义在于生的过程中再创造

   以中国禅的角度,对于花的赏玩在于“悟”出“生的过程中再创造”的意义,而非那个“无常”。既然重要的在于人文理性主义,那就有好好把握现世的享乐,一切“品茶,品酒,交友,饮食、起居、谈天、说地、游玩、娱乐、颐养、保健、戏曲、音乐、园林、山石、字画、骨董、种花、养鸟、服饰、修容(美容)、以至当时的选姬买妾、品头论足…”都有其价值,也就是更加世俗化。

   樱花,除了那粉红色的飘散风景动人以外,作为凝集在人们灵魂深处的情节恐怕是很难道出!

  反正不管如何,无常,悲剧艳丽的思绪情愫是中国人永远不喜欢的。

2016/3/9

相关知识

日本的樱花文化 独特的樱花情结
樱花对于日本文化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岛国文化研究
花文化:从上古时代到江户,一文厘清日本的樱花观为何会变迁?
日本古典小说《平家物语》:此刻,娑罗双树花正开
正在播放《婚戒物语》樱花动漫第1集
【樱花】日本的樱花文化
日本人的樱花情结:美而脆弱,却隐藏着集体意识和自我牺牲精神
樱花的花语和传说(探寻樱花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绽放的奇迹」:揭秘博物馆典藏花卉之美
“樱花”是如何一步步成为“致命之花”的?

网址: 花的物语——樱花无常之美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1536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河南许昌学院:第四届“樱花文化节
下一篇: 花开四季磐安等你 樱花盛开正当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