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有兰友发表《是谁革了兰文化的命》一文深有感触,今天就自己所思附上随笔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兰文化的源远流长与“瓣型学说”的博大精深这注定了不会被任何外因冲击而导致消失的。有人担忧科技草会革了兰文化的命,其实这是过于担心了,科技草不管如何的无序上市,如何被人拿来骗人吸金,还是逃脱不了梅、荷、水仙、素、蝶、奇的分别鉴赏。“瓣型学说”就是兰花的美学鉴赏标准,虽然是以花为主叶为辅,但随着欣赏范围的不断扩增就更加包罗万象了。
兰花的美,是由型与魂组成。兰花的风骨,是由姿态万千与韧性组成。兰花的文化传承,使得她魅力四射,永不谢幕。故写兰花诗词歌赋,画兰花入图成册,不会因科技草的出现而有丝毫的改变。
幽香型的兰花原生地是中国,这里有着千万年的栽培习惯,故沉淀大量的把玩文化,例如7000多年前的河姆度文化出现在陶罐上的兰花图案等。到春秋战国时期兰花文化元素就更多见于记载了,到了唐、宋更是一个鼎盛时期。元代虽然不是汉人在坐江山,但兰花依然在传承着,明、清时期则更见兴旺。有史以来,兰花历经多少次的战乱洗礼,在多少次的改朝换代里依然深得人们的喜爱!深得人心这就是兰花根深蒂固的原由,就算是在那个被视其为毒草的年代里也未能打消人们对她的爱。诚然,在那十年浩劫中兰文化亦受到前所未有的摧残,但是植根于民间的百姓们还是保护了一些。这些宝贵资料有的藏身于馆,有的则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流失到了日本,还有就是民国退到台湾所带走的。兰文化与大中华的复兴梦,直到今天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推进下,必然将迎来走向世界的新格局。
西方的颜色革命一直在中国暗地里动作不断,也未见他们能断了大中华民族的根。大中华民族的根基那是太牢固了,在历经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诱因下虽然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关键时刻还是迎来了大智慧者的力挽狂澜,新的国家领导人清晰地意识到这点,大中华民族文化兴则国家兴!自从国家重要领导人出国必须是以国语发言的新规实施以来,大中华的文化复兴之路就已经展开。恢复与重建祠堂让大中华漂流在国外的游子们有根可寻,便于他们早一日认祖归宗。在大中国一带一路的大策略方针的实施下,中华文化正在快马加鞭地向全球辐射,这就是华夏智慧的了不起之处。
有些人把大中华民族的形象刻意定格在晚清时代的衰落期,这是他们的别有用心。正视历史,大中华的强大引领世界很久。例如四大发明,这充分体现出古代人们的智慧,这是奋发图强自我创新走在世界前列的民族。中国智慧与文化尤如浩瀚的海洋,中华是龙的传人,在五千年文化与文明的传承中虽然历经了坡坡坎坎但却从未间断过,中国兰文化与大中华文化是相辅相成呈水乳交融状,是不可分离亦是不可被切割出来的。故大中华文化的复兴之路,亦是中国兰文化的复兴之路。
关于东方与西方对物品的喜好差异性之说,现列举一例:以前我以为实木家具是中国几千年所盛行的,当今年进行家装对木制家具研究时发现,欧美人也是热衷于实木家具的,丝毫不逊色于中国的需求。后来的人造板材推行只是把植物纤维进行了充分利用而已,从而实现对森林的过度砍伐起到缓冲作用。但是欧美人的真正的高档家具还是实木制作,像那些繁琐的雕刻,大有清代家具之风。这真是不去深入了解不知道,全球人类对品质的追求是一样的,这不因地区的差异性。只是存在一些地方的经济水平高低使之消费水平存在局限而已。就幽香型兰花而言,虽然没有无香的洋兰花大色艳,但是人类都是有着灵敏的嗅觉的,故对是香是臭是优质是劣质还是能够清晰地进行分辨的。法国的香水不就是在为欧美人改善体味所使用的吗?他们人工所做出最高级的香味就是那似有似无之味,但与之中国兰花自然散发出来的幽香之味相比就会大大地逊色了,故基于这些因素他们不会不喜欢的。
有人只把兰花当作商品来定位,到了他国市场也仅仅只是实现商品的销售,这是实物落地而已,真正具有灵魂性还是魅力无穷的兰文化。因而,想要欧美人喜欢上中国的幽香型兰花,首先得先让他们感受到那浓浓的文化氛围,再在专业的知识熏陶下成为中国兰花爱好者就会越来越多。
在欧美弘扬中国兰文化,推广“瓣型学说”,先从定居在那边的华人兰花爱好者开始,再在他们的努力下因势利导,逐渐普及如何正确地欣赏中国兰花。由此我向他们建议先从古兰谱入手,以古兰谱为师正规地学习“瓣型学说”,这样把路子走正后,就更加助推中国兰文化的传播。兰文化与“瓣型学说”相辅相成,这是最为理想的弘扬与推广结构。
洛杉机朱先生这次中国之行,他阐述了居住在国外的华人们非常渴望中国兰花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例如栽培及鉴别鉴赏等。我向他表明关于弘扬兰文化与推广“瓣型学说”这块我将全力支持,我的所有文章可以授权他翻译发行,这样便于更好地实现服务本地化,也为今后的兰花资源输出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化先行,资源后到!这与兵马未到,粮草先行是一样的道理,这才是最为正确的开疆拓土方式!
PS:
在着手写这篇随笔时于昨天结缘了一本外面不容易见到的《秘本兰蕙谱》,这是上海兰蕙研究会于民国十三年八月发行的版本,现插图分享部分。
2017年12月26日于国香居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兰文化五论
彝族与高山杜鹃:论园艺文化以外的花文化
第九届艺术节艺术讲座开讲:陈毅达《文化自信与文化使命》
冬奥会开幕式的浪漫 文化自信科技自信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谈谈唐宋牡丹文化的审美论
论花卉与文化传承
“国风”出圈彰显文化自信
「理论」坚定文化自信 创新文化传播模式
国兰与文化
花卉文化各论
网址: 357:论兰文化的自信与进入欧美的畅想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90677.html
上一篇: 艺兰:兰花文化中的三重意义 |
下一篇: 国兰幽香,如何影响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