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兰花王寒①二月里,家里的春兰开花了。春兰风骨清奇,有种内敛的美。清末台州才女屈蕙孃有一首《望湘人》,她用“瘦倚金风,凉含玉露”来赞美兰花脱俗之美。我以为,兰花是

兰花王寒①二月里,家里的春兰开花了。春兰风骨清奇,有种内敛的美。清末台州才女屈蕙孃有一首《望湘人》,她用“瘦倚金风,凉含玉露”来赞美兰花脱俗之美。我以为,兰花是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1 题号:18956625

兰花

王寒

①二月里,家里的春兰开花了。春兰风骨清奇,有种内敛的美。清末台州才女屈蕙孃有一首《望湘人》,她用“瘦倚金风,凉含玉露”来赞美兰花脱俗之美。我以为,兰花是经得起这番赞美的。

②兰花生于荒山僻壤,长于涧底幽谷,姿容素雅,的确有一种出尘之美。人有人格,花呢,亦有花品。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兰花是人品和气节的象征,用来比喻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隐士高人再恰当不过。百花中兰花的地位很高,光凭它的香,就足以抵过万紫千红的美。其实,若论香味,兰花的香显然不是最浓郁的,但胜在清香幽远。兰花生长在深山静幽处,故被称为幽兰。它的香味也是幽幽的,不带一丝脂粉气。兰花的这种个性,就像《牡丹亭》里所唱——你道翠生生出落的群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清代画家蒲华,擅画竹,也爱画兰花。他笔下的兰花,或几茎,或数丛,或倚石,或临水,墨色淡雅,叶片细长瘦韧,有冷清绝俗之风韵,寥寥几笔,清趣无穷。

③马上看将军,花间看美人。以花貌喻美人容颜,在文学作品中司空见惯。形容女子的美貌,用的植物是莲,是芙蓉,是桃花。脸色红润,是“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长得美丽,是“芙蓉如面柳如眉”;步态曼妙,则是“轻移莲步”“一步一朵莲花”。至于品性,则要用兰花来比,“兰心惠质”就是对一个女子最高的评价。

④雨水和惊蛰节气,春兰开始登场。这些年来,每到这两个节气,台州总要举办几场兰展。这是台州春天里的第一场花卉选美大赛,来自民间的春兰齐齐亮相,比一比谁开得最美,谁开得最香,谁的身价最高。

⑤兰花也有严格的选美标准,中国古代对美女的标准很多,手要如娇荑①,肤要如凝脂,领要如蝤蛴②,齿要如瓠犀③,还要螓首蛾眉。对兰花色香味也有讲究,色泽以嫩绿为上,浓绿次之,赤绿更次之,花红色鲜明者为佳,味道过于浓烈则为小品。美人要香肩,而兰花以平肩为上品。严格程度,不亚于选美。

⑥身边有几个养兰高手,他们对兰花的感情,可以用一个“痴”字来形容,就像屠洪刚唱的《霸王别姬》——人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爱你那一种。他们被兰花迷得神魂颠倒,一掷千金,就是为了一朵兰花。他们培育的兰花,叫台州牡丹、金鼎荷、玉芙蓉、黄花素心、流云、红宝莲、冰美人、莲瓣观音素、仙居碧玉、括苍凌荷……这一个个兰花的芳名,简直就是风情万种的美人的艺名。

⑦家乡父老甚是爱兰。山民上山斫柴,满挑的柴火中,常有一两株山野的兰花,这是他们砍柴时随手挖来的。想着那些山民、樵夫担上插着兰花,夕阳西下时施施然回家,便觉有悠然之气。某位老先生一生痴爱兰花,得空时常约上三两兰友,到山中寻找好兰。古稀之年,老人家在山上找到一棵好兰,心满意足,谢了土地爷,此后不再上山寻花。人与植物、人与自然的情感,是如此亲近,却又如此单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几乎成了绝响。

⑧春兰开时,总有朋友邀我去赏花。以往,我总是迫不及待赶了去,唯恐错过了兰花的嘉年华。这一回,我慢笃笃地说,我家的兰花也开了呢。

⑨是在突然间,闻见兰花香的——昨晚在单位加班,回家已晚,到阳台上,伸了个大大的懒腰,闻到空气中若有如无的幽香。定心一闻,是春兰的香。细一瞧,发现角落里的那盆春兰,趁我不在时,不声不响开花了。

⑩在冷寂的早春,悄然开放的春兰,给了我春天的第一个惊喜。

(有删改)

【注】①娇荑tí:细嫩②蝤蛴qiúqí:洁白丰润③瓠犀hùxī:整齐
1.文中从哪些方面表现兰花的“脱俗之美”,请简要概括。
2.请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人与植物、人与自然的情感,是

如此

亲近,却又

如此

单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几乎成了

绝响


3.有人认为第⑨段放在原文显得多余,你赞同这个说法吗?请阐述理由。
4.王寒的散文,其语言风格可优雅,“有诗意”;也可通俗,“接地气”,请以第⑤、⑥段为例,谈谈你对其散文语言“雅俗共赏”的理解。
5.若将这篇散文编入目录,对于“一树繁花”、“人间烟火”、“故里风物”三个目录,你认为归于哪个目录最合适?请阐述你的看法。

更新时间:2023/05/13 21:29:28 |

抱歉! 您未登录, 不能查看答案和解析点击登录

相似题推荐

【推荐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祥云缭绕的地方

宗璞①

图书馆,在一座大学里,永远是很重要的,教师在这里钻研学问,学子在这里发奋学习,任何的学术成就都是和图书馆分不开的。

我结识清华图书馆是从襁褓中开始的。我出生两个月,父亲执教清华,全家移居清华园。母亲在园中来去,少不得有时抱着我,或用婴儿车推着我。从那时,我便看见了清华图书馆。我想,最初我还不会知道那是什么。渐渐地,能认识那是一座大建筑。在上幼稚园时就知道那是图书馆了。

图书馆外面的石阶很高,里面的屋顶也很高,一进门便有一种肃穆的气氛。说来惭愧,对于孩子们,它竟是一个好玩的地方。不记得我什么时候第一次走进图书馆。父亲当时在楼下,向南的甬道里有一间朝东的房间,我和弟弟大概是跟着父亲走进来的。那房间很乱,堆满书籍文件,我不清楚那是办公室还是个人研究室,也许是兼而用之。每次去不能多停,我们本应立即出馆,但常做非法逗留,在房间外面玩。给我们的告诫是不准大声说话,于是我们的舌头不活动,腿却自由地活动。我们把朝南和朝西的甬道都走到头,甬道很黑,有些神秘,走在里面像是探险。有时我们去爬楼梯,跑到楼上再跑下来。我们还从楼下的饮水管中,吸满一口水,飞快地跑到楼梯顶往下吐,听见水“啪”的一声落地,觉得真有趣。我们想笑却不敢笑,这样的活动从来没有被人发现。

上小学时学会骑车,有时由哥哥带着坐大梁,有时自己骑,当时校中人不多,路上清静,慢慢地骑着车左顾右盼很是惬意。我们从大礼堂东边绕过来,到图书馆前下车,走上台阶,再跑下来,再继续骑,算是过了一座桥。我们仰头再仰头,看这座“桥”和上面的楼顶。楼顶似乎紧接着天上的云彩。云彩大都简单,一两笔白色而已,但却使整个建筑显得丰富。多么高大,多么好看。这印象还留在我心底。

从外面看图书馆有东西两翼。东面的爬山虎爬得很高。西面的窗外有一排紫荆树。那紫色很好看,可是我不喜欢紫荆,对于看不出花瓣的花朵我们很不以为然。有人说紫荆是清华的校花,如果真是这样,当然要刮目相看。

抗战开始,我们离开清华园,一去八年,对北平的思念其实是对清华园的思念。在清华园中长大的孩子对北平的印象不够丰富,而梦里塞满了树林、小路、荷塘和那一片包括大礼堂、工字厅等处的祥云缭绕的地方。胜利以后,我进入清华外文系学习,在家中虽然有一个小天地,图书馆是少不得要去的,我喜欢那大阅览室。这里是那样安静,每个人都在专心地读书,只有轻微地翻书页的声音。几个大字典架靠墙站着,字典永远是打开的,不时有人翻阅。我总是坐在最里面的一张桌上。因为出入都要走一段路,就可以让自己多坐一会,在那里看了一些参考书,做各种作业。在家里写不出的作文,在图书馆里似乎是被那种气氛感染,很快便写出来,当然也有时在图书馆做功课不顺利,在家中自己的小天地里做得很快。

在这一段日子里,我惊异地发现图书馆变得越来越小,不像儿时印象中那样高大,但它仍是壮丽的。也常有一两笔白色的云依在楼顶。

四年级时,便要做毕业论文,可以进入书库。置身于书库中,真像是置身于一个智慧的海洋,还有那清华图书馆著名的玻璃地板,半透明的。让人觉得像是走在湖水上,也像是走在云彩上,真是祥云缭绕了。我的论文题目是托马斯·哈代的诗,本来我喜欢哈代的小说,后来发现他写诗也是大家,深刻而有感染力,便选了他的诗做论文题目。导师是美国教授温德。在书库里留恋徜徉真是乐事。

那时,图书馆里有教室。我选了邓以蛰的美学,便是在图书馆里授课,在哪间房间记不起了。这门课除我之外还有一个男生。邓先生却像有一百个听众似的,每次都做了充分准备,带了许多图片,为我们放幻灯。幻灯片里有许多名画和建筑,我在这里第一次看见蒙娜丽莎,可惜不记得邓先生的讲解了。这门课告诉我们,科学的顶尖是数学,艺术的顶尖是音乐。只是当时没有音响设备,课上没有听音乐。

从清华图书馆里走出来的还有少年闻一多和青年曹禺②。闻一多一九一二年入清华学堂,在清华学习九年中,少不了要在图书馆读书,在九年中他课余写的旧体诗文还自编为《古瓦集》。去年经整理后出版,可惜我目力太弱,已不能阅读,只能抚摸那典雅的蓝缎面,让想象飞翔在那一片彩云之上。

曹禺的第一部剧作《雷雨》是在清华图书馆里写成的。我想那文科的教育,外国文学的熏陶,那祥云缭绕的书库,无疑会影响着曹禺的成熟和发展。我们不能说清华给了我们一个曹禺,但我们可以说清华有助于万家宝成为曹禺。我想,演员若能扮演曹禺剧中人物,是一种幸运。他的台词几乎不用背,自然就会记得。“太阳出来了,黑暗留在后头,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上中学时,如果有人说一句“太阳出来了”,立刻会有人接上“黑暗留在后头”。“我的中国名字叫张乔治,外国名字叫乔治张”,短短两句话给了多么宽广的表演天地。也许这是外行话,但这是我的感受。

从图书馆走出的还有许多在各方面有成就的人,无论成就大小,贡献大小,都是促使社会进步的力量,想来,在清华献出了毕生精力的教职员工都会感到安慰。

今年夏天,目疾稍稳定,去清华参观新安排的“冯友兰文库”,便也到图书馆看看。大阅览室依旧,许多同学在埋头读书,安静极了。若是五年换一届学生,这里已换过十届了。岁月流逝,一届届学生的黑发变成银丝,但那自强不息的精神永在。

(选自《烟斗上小人儿的话》   人民文学出版社   有删节)

【注释】①宗璞:原名冯钟璞。1928年出生,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②曹禺:本名万家宝。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绕(________)     ②告

(________)     ③

目相看(________)     ④流

(________)
2.首段在整篇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3.“说来惭愧,对于孩子们,它竟是一个好玩的地方。”你如何理解作者的“惭愧”?
4.请写出作者在清华图书馆中亲身经历的事。(两件即可)
5.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我们不能说清华给了我们一个曹禺,但我们可以说清华有助于万家宝成为曹禺。

6.请简要回答作者在文中表达的

主要

情感?
7.作者为什么将清华图书馆称为“祥云缭绕的地方”?

【推荐2】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回答小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这段文字作者调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感官,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泥墙根一带”的景色。
2.这段景物描写,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3.作者写百草园中的景物时,先用两个“不必说”,再用“单是”引出下文。这里作者采用了由

             

               

的写法。

【推荐3】槐花甜

庆红

【A】

①雨后,天空就像一块靛蓝的蜡染布,鸟的啼鸣又把春色叫深了几寸。

②风,最为深情,丝丝缕缕,递来日常烟火,又送来熟悉甜香,那是记忆中,反复涌现的一种味道。

【B】

③都快上学了,我还经常会把水蛇当玩具抓回家,当我赤着脚,一身脏兮兮地,把滑溜溜的水蛇,奶在堂屋的地上时,水蛇扑腾腾乱扭动的身子,准会吓得我小姨哇哇乱叫……

④类似于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

【C】

⑤我那个时候有个毛病:没事就喜欢去捉小动物。栖在树枝上的靖蜓啦,游戏于池塘里的蝌蚪啦,稻田里飞舞的蚱蜢啦,雨中蹦跳的癞蛤蟆啦,包括田埂上爬行的水蛇啦,都是我的最爱。

⑥母亲打我们姐弟历来从容果断,她又拿出她的备用刑具,那根剥了皮的柳条,对我一顿胖揍。

【D】

⑦生命中总会有这么一个人,她会时时出来呵护你。她就是隔壁槐花舅妈,童年时光中,她是我最亲近的人。

⑧母亲说:“嫂子,你说我,前世是不是做了什么坏事,摊上这个丫头,她会不会小时候害耳朵青霉素打多了,真的有些傻,你瞧!都这么大了,还经常捉这些破玩意回来……”我母亲一脸的苦涩。

⑨“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这有什么要紧的!花有稚气,树有稚气,草有稚气,活在花草间的小娃娃当然也会有稚气。”槐花舅妈讲话快而细,好像窗外的画眉鸟在歌唱。

⑩全村也只有槐花舅妈,一个人认为我爱捉小动物,是小孩的天性,也只有她一个人认为,我不是一个傻子。她爱孩子,更爱护孩子的本性,也从不给孩子们,订什么成长规矩,槐花舅妈一辈子生了三个儿子,个个阳光灿烂。在我上初中之前,我一直是三个哥哥的小尾巴,我会爬树,骑牛,翻墙头,当然也是他们教的。

⑪她一把抓起我脏脏的指尖,在她围裙上又揉又擦,还温和地说:“你瞧你这小手,又白又嫩,嫩葱样啊,村里又有哪个丫头能比上。”

⑫她的夸奖,让我不好意思起来。也让我多年练就的钢铁心肠渐渐变得柔软。我虽小,但对人情事故还是很敏感的。

⑬“走,上舅妈家去,叫你哥哥们摘些槐花,舅妈给你做槐花饼吃。”

⑭“好,好的,”我一改平时的寡言,脆生生地答应着。

⑮我的大嗓门,只惊得门口寻食的赛虎,猛地仰起了头,同时又引来了老猫赞赏的目光。

⑯四月的乡野,绚丽多彩,有说不出的美妙。那些生长在园子里的蚕豆、大蒜、蔷薇花以及那些匍匐在菜地边缘的蒲公英,每一片,每一簇,每一棵仿佛都在努力想把自己变得成熟。那一树树晶莹洁白的槐花,开得更是热情奔放。

⑰槐花舅妈总能就地取材,采摘这些大自然的时鲜恩物,摆弄出精致的美食。她有时会做“槐花炒鸡蛋”“蒸槐花饭团”“槐花丸子汤……但在这个季节里,她做的最多的当属槐花面饼。她把哥哥们采来的新鲜槐花洗好,沥干,再放入适量盐,倒入面粉,加几个鸡蛋一起搅拌均匀,然后搓成小团,用手压成巴掌大的饼,再用慢火煎热。

⑱煎熟的槐花饼,被舅妈放在大瓷盘里端上桌,小碗里放了些蒜泥,我们洗了手各自拿了块饼,抹上蒜泥吃。都是自家田园的朴素之物,清新自然。这顿饭吃得贴心贴肺,说不尽的爽口。

⑲槐花,是味蕾的记忆,桃花是春日的丝弦。现在想想,我喜欢人间花木在本性之外,更多是对旧时光的一种追随。

(摘编自《偏偏念着你的暖》)

1.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
时光倒流,我不由地想起我小时候的故事

2.妈妈和槐花舅妈对“我”爱捉小动物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3.文中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说说你对文章标题“槐花甜”含义的理解。

相关知识

园林三宝之“国香”“幽客”兰花诗词歌赋话蕙心兰质第5页
屈原所言的“兰”是我们所说的“兰花”吗?
兰花有哪些常见属?形态上和习性上有哪些特性呢? 爱问知识人
圆桌|“兰蕙风雅”:走近高洁幽隐,也是走进文人审美
【传统文化】十二月花神:七月,兰花本是山中草
兰花品鉴
《魅力兰花》之兰花鉴赏 | 论兰花的形态之美
中国兰文化史略:明清时期的兰花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兰花(1)
武汉江夏区春兰文化展清香开幕,百盆精品兰花邀你来赏!

网址: 兰花王寒①二月里,家里的春兰开花了。春兰风骨清奇,有种内敛的美。清末台州才女屈蕙孃有一首《望湘人》,她用“瘦倚金风,凉含玉露”来赞美兰花脱俗之美。我以为,兰花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478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这款荷瓣兰花,名字霸气侧漏,香气
下一篇: 5种“假兰花”养家中,好养易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