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蓝藻死亡腐烂产物对狐尾藻和水质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2年10期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太湖蓝藻死亡腐烂产物对狐尾藻和水质的影响
刘丽贞 秦伯强 朱广伟 宋玉芝 王小冬 丁艳青 开通知网号
【摘要】:为揭示富营养化造成淡水生态系统中沉水植物消亡的机制,就太湖蓝藻大规模死亡腐烂后的产物对水体水质以及沉水植物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沉水植物穗花狐尾藻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水质参数(pH值,浊度(NTU),温度,溶解氧(DO),电导率(Ec),盐度,磷酸根(PO34-))以及狐尾藻Fv/Fm指标。将采自太湖梅梁湾的蓝藻水华,降解一个星期左右。随后在处理组中加入该蓝藻降解物,对照组中不加入。结果表明,加入蓝藻死亡腐解液后,水体的溶解氧、pH值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浊度则显著升高。对照组中穗花狐尾藻生长良好,其Fv/Fm约为0.8,而经蓝藻腐烂液处理的实验组,穗花狐尾藻在2d之内便接近死亡状态,其Fv/Fm值降至0.3左右。以上结果表明蓝藻死亡腐烂后形成的腐解液确实能在很短时间内给沉水植被带来灭顶之灾。而在短时间内并不能形成大量附着生物,故本实验可排除其对水生植物的影响。证实了蓝藻死亡腐烂后的降解液极有可能是导致沉水植物消亡的主要原因。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个人AIGC检测>> 文献综述>>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瑾晟;姜磊;芦津;陈开宁;谢三桃;张民;史小丽;絮凝控制高浓度藻华对水质和植被恢复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3年02期 2 韦丽琼;郭芳;姜光辉;广西武鸣盆地岩溶泉口浮游生物群落对水环境变化的响应[J];湖泊科学;2022年03期 3 王小冬;刘兴国;陆诗敏;秦伯强;刘翀;曾宪磊;顾兆俊;不同浓度蓝藻水华在好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J];中国环境科学;2019年08期 4 刘艺;许浩廉;毛羽丰;李宏;艾海男;何强;铜绿微囊藻衰亡过程中产甲烷动态及关键影响因子[J];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2019年05期 5 郭小雅;于军;葛建华;王蕾;棘洪滩水库水生植物调查及其营养负荷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18年15期 6 成敏玲;刘陈飞;程丹逸;徐颖;梁运祥;春夏季节东湖不同富营养化区域水体细菌群落的动态变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05期 7 孙菲;袁鹏;程建光;彭剑峰;宜兴市殷村港叶绿素a与影响因子的多元分析[J];环境工程;2017年09期 8 藕翔;崔康平;汤海燕;付贤钟;不同水环境下苦草腐解对水质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17年10期 9 邱阳;苗作云;刘学芝;贡湖壬子港藻体堆积下黑水团发生风险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5年10期 10 邱阳;苗作云;刘学芝;藻华黑水团对上覆水体营养盐变化的模拟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建平;于鑫;包云轩;汪婷;刘继晨;阳澄湖东湖蓝藻密度与前期环境因子的关系[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 第三届城市气象论坛—城市与环境气象[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鹤勇;藻类水华聚积分解对嗅味物质产生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航;基于开放性围栏实验探究影响洪湖退垸还湖区沉水植物种群恢复的环境因素[D];长江大学;2023年 2 余鹏;混凝对蓝藻及藻源有机物的抑制效果研究[D];扬州大学;2022年 3 李勤;淡水常见硅藻针杆藻与水质的相互关系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20年 4 刘艺;三峡库区御临河藻类衰亡驱动的碳行为变化及效应[D];重庆大学;2019年 5 薛天一;苏州太湖饮用水源地蓝藻水华预警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9年 6 任凯;基于生长模型的太湖蓝藻生物量模型模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7 王琳;两种动物对水生植物凋落物分解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8 任智智;蠡湖水植物演变与水生态健康关系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4年 9 冯泽波;滇池主要入湖河流pH值特征及其变化机制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年 10 黄亚新;富营养化湖泊中颗粒有机物C、N、P浓度分布及其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泽湘;徐德兰;王备新;刘雯;刘正文;沉水和浮叶植物在浅水湖泊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太湖为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2 郭俊秀;许秋瑾;金相灿;扈学文;李涵;不同磷质量浓度对穗花狐尾藻和轮叶黑藻生长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1期 3 王永平;王小冬;秦伯强;朱广伟;苦草光合作用日变化对水质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09年10期 4 王小冬;秦伯强;高光;杨桂军;王洪艳;宋玉芝;冯胜;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对高浓度氮磷营养盐的耐受性[J];生态学杂志;2009年12期 5 朱广伟;太湖富营养化现状及原因分析[J];湖泊科学;2008年01期 6 金相灿;郭俊秀;许秋瑾;扈学文;张瑞玖;不同质量浓度氨氮对轮叶黑藻和穗花狐尾藻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J];生态环境;2008年01期 7 黎慧娟;倪乐意;浮游绿藻对沉水植物苦草生长的抑制作用[J];湖泊科学;2007年02期 8 孙小静;秦伯强;朱广伟;蓝藻死亡分解过程中胶体态磷、氮、有机碳的释放[J];中国环境科学;2007年03期 9 秦伯强;王小冬;汤祥明;冯胜;张运林;太湖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引起的饮用水危机——原因与对策[J];地球科学进展;2007年09期 10 宋晓兰;刘正文;潘宏凯;杨桂军;陈宇炜;太湖梅梁湾与五里湖浮游植物群落的比较[J];湖泊科学;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丽贞;秦伯强;朱广伟;宋玉芝;王小冬;丁艳青;太湖蓝藻死亡腐烂产物对狐尾藻和水质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2年10期 2 易文利;王圣瑞;杨苏文;金相灿;王国栋;有机质腐解对穗花狐尾藻生长及生理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1年10期 3 万翔;巴翠翠;刘帅磊;王国祥;杨飞;腐殖酸引起的水体褐化对狐尾藻生长生理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3年S1期 4 冼应男;张瑛;李宝珍;罗沛;肖润林;吴金水;绿狐尾藻光合色素组成及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对外源铵的响应[J];植物生态学报;2022年04期 5 湿地植物绿狐尾藻强耐铵特性及生理机制研究取得进展[J];高科技与产业化;2022年06期 6 王海萍;郑立国;绿狐尾藻抑制2种典型蓝藻生长的化感物质实验[J];环境工程;2019年11期 7 黄鑫星;蒋家陆;罗沛;李红芳;张树楠;刘锋;何铁光;肖润林;吴金水;氨态氮浓度和收割频率对绿狐尾藻根系泌氧特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20年05期 8 杨忠;狐尾藻[J];湖南农业;2019年08期 9 刘锋;罗沛;刘新亮;李宝珍;李勇;肖润林;李裕元;吴金水;绿狐尾藻生态湿地处理污染水体的研究评述[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年06期 10 黄金祥;绿狐尾藻在农村污臭水塘治理中的应用[J];轻工科技;201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文彤;杨晓辉;张胜娟;张庭廷;轮叶狐尾藻与水体微生物互作对铜绿微囊藻的抑藻效应[A];湖泊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第四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C];2014年 2 徐亚同;太湖治理建议——利用水葫芦治理太湖蓝藻及其资源化利用[A];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成立30周年大会暨第6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环境保护分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汪琦;钱江;夏明芳;吴一鸣;近年来太湖蓝藻发生情况研究分析[A];2013年水资源生态保护与水污染控制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韩秀珍;朱小祥;刘诚;基于MODIS数据的太湖蓝藻信息提取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象综合探测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5 商兆堂;蒋名淑;夏健;太湖蓝藻监测调研报告[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象软科学论坛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6 吴祥德;无锡太湖蓝藻打捞公益示范工程[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7 钱群一;刘林旺;挖湖清淤 筑堰造岛——太湖蓝藻治本之策[A];江苏耕地质量建设论文集[C];2008年 8 王文兰;周嘉陵;张冰;张备;近地面风场变化对太湖蓝藻暴发的影响[A];第七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9 陈卫锋;黄玲琳;周之栩;朱红;向华;分类取样法在南太湖蓝藻发展动态预测中的应用[A];湖泊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第四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C];2014年 10 李大命;张彤晴;唐晟凯;刘小维;太湖蓝藻光合作用活性周年动态变化研究[A];湖泊湿地与绿色发展——第五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瑛;水生植物绿狐尾藻强耐铵的转录调控及生理响应机制[D];湖南农业大学;2022年 2 李永科;沉水植物与牧食性螺类的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袁琳;大型沉水植物遥感监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石英;半腐解秸秆覆盖下旱作水稻氮素营养调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5 韩亚;黑土区玉米秸秆腐解特征及其改土效果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境阳;不同氮磷水平对绿狐尾藻生理性状的影响及转录组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22年 2 张宇航;绿狐尾藻适应池塘养殖环境漂浮生长的研究[D];广西大学;2020年 3 王哲;沉水植物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 L.)对水体铵态氮胁迫响应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4 郑效旭;规模化养猪废水处理技术研究与工艺优化[D];兰州理工大学;2019年 5 黄珂;绿狐尾藻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临武鸭日粮中的应用[D];湖南农业大学;2017年 6 刘少博;不同浓度铵态氮对绿狐尾藻的生理特征与氮磷吸收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7年 7 肖顺明;不同氮、磷浓度对绿狐尾藻生长及氮、磷吸收的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9年 8 徐紫娟;绿狐尾藻对罗非鱼池塘环境菌群结构及其优势属生态位的影响[D];广西大学;2020年 9 周若菲;绿狐尾藻对养殖废水中典型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去除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23年 10 刘燕;氮对沉水植物狐尾藻的生理特征及与沉积物氮行为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卉;治污还致富的“绿狐尾”[N];中国科学报;2016年 2 记者 姜华斌 通讯员 李玲;常山“水生植物+洁水养鱼”模式实现低成本治水[N];衢州日报;2017年 3 记者 周强 通讯员 谭勇;河南地矿局试点绿狐尾藻净化污水[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年 4 记者 周智敏 绍兴日报记者 周国勇;绍兴治水请来狐尾藻[N];浙江日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赵维光 通讯员 陈志强;狐尾藻吸污 生态袋护岸[N];文汇报;2010年 6 记者 许峰;德清全面推广生态治水新模式[N];湖州日报;2015年 7 记者 罗昆娅;狐尾藻50年后重现滇池[N];昆明日报;2010年 8 通讯员 李晓琴记者 杨新明;参与太湖蓝藻治理取得成功[N];南通日报;2008年 9 记者 过国忠;应对太湖蓝藻科技支撑项目启动[N];科技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叶真;另辟蹊径 用微生物抑制太湖蓝藻生长[N];新华日报;2022年
相关知识
脱氮“精灵”——狐尾藻
【史上最全】之蓝藻的预防和治理方法
沉水植物群落配置对太湖贡湖生态修复区调水效果.PDF
水生植物类型及生物量对污水处理厂尾水净化有何影响
粉绿狐尾藻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的去除作用及机制研究
太湖湖滨带水向辐射带水生植物多样性及生境因子分析
大麦秸秆对蓝藻化感抑制作用与机理的研究
水体水质理化性质与沉水植物生长的生物学特征相关性研究
狐尾天门冬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外来种福寿螺畜牧食量大与繁绒速度快,对树木信息地水植物的现成威胁。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常用于浅水富营养化水体治疗。为研究福寿螺对上述两种沉水植物的养养饮食情况,
网址: 太湖蓝藻死亡腐烂产物对狐尾藻和水质的影响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68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