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水体水质理化性质与沉水植物生长的生物学特征相关性研究

水体水质理化性质与沉水植物生长的生物学特征相关性研究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2年11期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水体水质理化性质与沉水植物生长的生物学特征相关性研究

刘嫦娥   陈亮   和树庄   段昌群   开通知网号

【摘要】:为探讨沉水植物生长影响的水质理化性质,通过室外静态模拟实验,3种沉水植物在高中低3种不同污染浓度的底质中,室内分析测定了沉水植物生物学指标和水质指标,并进行水体水质理化性质与沉水植物生物量、株高、分枝数、叶绿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数据的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污染底质条件下,水体中污染物浓度与粉绿狐尾藻和竹叶眼子菜的生长呈显著负相关;与金鱼藻的生长呈显著正相关。在中度污染底质条件下,水体中污染物浓度与粉绿狐尾藻的生长呈显著正相关;与竹叶眼子菜和金鱼藻的生长呈显著负相关。在高污染底质条件下,水体中污染物浓度与粉绿狐尾藻、竹叶眼子菜和金鱼藻的生长呈显著负相关。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个人AIGC检测>> 文献综述>>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129031866439381811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蔡竟芳;孙凯;张羽;李雨玲;姜帆;刘宣劭;沈一栾;阿斯哈;李红丽;凤眼莲入侵强度和水深对沉水植物生长及种间关系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22年01期 2 高怀骏;陆庆楠;庄铁钢;邹淇炀;许沥;氮磷浓度变化下粉绿狐尾藻的生长规律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21年03期 3 任海庆;袁兴中;刘红;张跃伟;邓伟;岳俊生;王晓锋;山地河流壶穴生态系统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15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何思骅;南方河流型与库塘型湿地公园中水生植物配置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20年 2 严俊;基于水下光场和植物特性的白洋淀沉水植物修复技术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20年 3 杨岭兰;广州水体生态修复中沉水植物应用设计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叶春;邹国燕;付子轼;宋祥甫;于海婵;孔海南;总氮浓度对3种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5期 2 刘伟龙;胡维平;陈桥;不同底质和透明度下马来眼子菜的表型可塑性研究[J];生态环境;2007年02期 3 刘伟龙;胡维平;谷孝鸿;太湖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生物量变化及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07年08期 4 范国兰,李伟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在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营养积累特点及营养分配对策[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5年03期 5 王珺,顾宇飞,朱增银,武斌,尹大强不同营养状态下金鱼藻的生理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02期 6 王斌,李伟不同N、P浓度条件下竹叶眼子菜的生理反应[J];生态学报;2002年10期 7 陈少裕;膜脂过氧化对植物细胞的伤害[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嫦娥;陈亮;和树庄;段昌群;水体水质理化性质与沉水植物生长的生物学特征相关性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年11期 2 桑雨璇;杨珈乐;熊怡;尹文博;汪华;王和云;不同光照和磷水平下两种沉水植物磷富集和钙磷含量的比较[J];环境科学;2020年06期 3 蒋梅兰,高枫几种沉水植物光合作用产氧量的比较观察[J];台州师专学报;2001年06期 4 张文萍;蒋易;张鑫全;文清柏;李汉常;谭歆;王润贤;增氧条件下粉绿狐尾藻的氮磷吸收特征[J];农业工程学报;2024年03期 5 李汉常;张文萍;文清柏;谭歆;李宗浩;钟诚;李炎;易达理;杨良玖;增氧对粉绿狐尾藻氮素吸收及其底泥微环境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3年01期 6 黄美玉;汪涛;黄雪;谢秀红;鲁旭阳;粉绿狐尾藻的应用、危害与控制对策[J];草业科学;2023年04期 7 纪肖雨;平新超;董考帅;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对景观池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河北渔业;2022年09期 8 王霁虹;任鹏;马娜;高镜清;铵态氮对粉绿狐尾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研究[J];生物化工;2018年03期 9 卢蓓;刘文治;戏水高手——沉水植物的生存智慧[J];生命世界;2019年08期 10 秦启文;赵昕;周守标;水禾和粉绿狐尾藻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学举;黄邦钦;洪华生;王大志;肖天;魏皓;林以安;东、黄海典型海域叶绿素a生物量的垂向变化与周日波动[A];中国藻类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左进城;马剑敏;曾磊;胡胜华;刘碧云;贺锋;周巧红;吴振斌;杭州西湖湖西水域沉水植物群落恢复初期的季节动态[A];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5年 3 西湖水生态修复系统工程——沉水植物种植[A];浙江省风景园林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4 蒋金辉;安树青;周长方;关保华;孙志毅;沉水植物顶端优势研究[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5 玉宝;乌吉斯古楞;王立明;张秋良;不同结构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生物量生产力特征[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 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C];2009年 6 喻光明;王立国;杨珊;胡利梅;陶文星;土地整理对生物量平衡及生态环境的影响[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7 温晓蔓;孙陆宇;禹娜;陈立侨;不同生物量鲢鱼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水质影响的研究[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童蕾;叶立飞;浅谈沉水植物净水功能的应用——以鄞州院士公园打造“会呼吸的水下森林”为例[A];浙江省风景园林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9 张泽华;何文辉;姚雁鸿;袁荣荣;宋海燕;庞朵;不同生物量比例的苦草与伊乐藻对水质的影响[A];2015年水资源生态保护与水污染控制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10 王沛芳;李金;王超;牛淮金;程涵;王蓉;沉水植物对河道水流及水质净化影响规律的耦合研究[A];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风斌;异龙湖沉水植物群落恢复影响因子与恢复技术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7年 2 郑阳;作物生物量遥感估算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2017年 3 宁波;樟子松人工林结构动态及生物量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4 高萌;基于数据挖掘的区域森林乔木层生物量估算与评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5 蒋琦;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的水稻生物量估测研究[D];武汉大学;2021年 6 洪奕丰;长白落叶松生物量组分多尺度遥感反演[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9年 7 丁玲;水体透明度模型及其在沉水植物恢复中的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蔡烁;金沟岭林场三种森林类型生物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9 杨海燕;多胺对水生植物镉胁迫的缓解效应及机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斯庆毕力格;内蒙古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动态变化[D];北京林业大学;202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同欢;粉绿狐尾藻浮床对富营养水体的净化效果、机制研究及工程示范[D];苏州科技大学;2019年 2 洪亚萍;外来种粉绿狐尾藻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入侵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9年 3 朱桐豆;粉绿狐尾藻及根际促生菌强化人工湿地净化镉污染水体研究[D];郑州大学;2021年 4 马永飞;粉绿狐尾藻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的去除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5 代蕾;沉水植物对不同水质的净化作用及相关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6 李璨;贵州沉水植物资源调查及园林应用研究[D];贵州大学;2017年 7 吕东毓;水生系统中沉水植物避难效应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陈祁春;沉水植物—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水源地修复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修晓敏;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的30m空间分辨率中国干旱地区草地生物量估算[D];贵州师范大学;2019年 10 向昕怡;澜沧江功果桥水电站上下游水体和沉积物中细菌生物量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D];云南大学;201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本报记者 骆会欣;沉水植物跃然“出水”[N];中国花卉报;2010年 2 记者 张梦然;欧洲森林因自然干扰失去半数以上生物量[N];科技日报;2021年 3 记者 李洁尉 通讯员 周飞 国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提出沉水植物苦草引种新方法[N];中国科学报;2014年 4 通讯员 耿金鹏 记者 何佳芮;扬州大学团队研究发现调控水稻胚胎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N];江苏科技报;2024年 5 记者 王岚 通讯员 包静琴;鄞州大力打造“水下森林”[N];宁波日报;2018年

相关知识

五种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
新书推荐:沉水植物附着生物膜体系特征与生态功能
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5种沉水植物的氮、磷吸收和水质净化能力比较
北京市河流沉水植物水环境适应性研究
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原位生态修复中的功能
多种沉水植物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
挺水植物对水体水质的净化作用研究进展
新型沉水植物种植方法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
西湖水生态修复系统工程——沉水植物种植

网址: 水体水质理化性质与沉水植物生长的生物学特征相关性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9024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度假酒店室内绿化与水体设计
下一篇: 浅谈现代室内装饰设计的绿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