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病毒感染性疾病 病毒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及传染方式,可以分为呼吸道病毒、虫媒病毒、出疹性病毒、肠道病毒所致感染等。 一、呼吸道病毒感染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有高度传染性。流感病毒极易变异,人群对变异株缺乏免疫力,每每引起暴发流行。 1.临床表现 流感流行的特点是突发迅速蔓延,短期内在一地区出现很多病例。潜伏期短,1~3天。主要症状是起病急,有发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等,2~3天热退后出现鼻塞、流涕、咽痛、干咳等,部分患者有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好转后体力恢复很慢。有时流感伴发肺炎,可有气急、紫绀、咳痰、带血。更有重者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昏迷抽搐。体检有咽充血,双肺有细湿啰音,或脑膜刺激征。除年老、儿童和并发肺炎者,一般经7~10天逐渐恢复。 2.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在急性期,病人咽部嗽液接种于鸡胚羊膜腔中,可分离出病毒。 3.诊断 根据流行病史,短期内有集体或多人发病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及白细胞低等。与普通感冒的区别,主要是中毒症状较重。 二、虫媒病毒感染 急诊主要为流行性乙型脑炎。自乙脑疫苗预防接种推广以来,乙脑已渐减少,但每年夏、秋两季蚊虫多时仍有散发病例。乙脑病原为RNA病毒,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隐性感染较多。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迅速降低,故患病者大多为儿童,感染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 1.临床表现 潜伏期10~15天,大多数人感染后并不出现症状,呈隐性感染。少数患者,发病急,出现高热、意识障碍、抽搐、恶心、呕吐及脑膜刺激症状。严重脑干型者,可因脑疝突然出现呼吸停止。体检双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颈强直,提睾及腹壁反射消失,病理锥体束征阳性。经4~6天体温逐渐下降,反射重新出现,听力、视觉及思维顺序恢复,以思维逻辑和远事记忆恢复较慢。从患者近事记忆的恢复情况,可以推测其智力是否受影响。很多患者常因昏迷或气管切开后,获肺部感染,加重病情。 2.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偏高,在(10~20)×109/l。脑脊液检查,压力正常或稍高;白细胞增加,在(0.05~0.5)×109/l,病初以多核较多,以后以单核细胞为主;糖、氯化物正常,蛋白增高。血清的抗乙脑抗体在恢复期比发病早期要增加4倍以上才有诊断意义。常用的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中,以中和试验特异性较高。 3.诊断 在夏、秋季对出现高热、意识障碍患者,结合脑脊液变化,在除外中毒性痢疾,化脓性、结核性脑膜炎等,最后可诊断乙脑。由于血清学检查,对急诊病人的诊断帮助不大,因此鉴别诊断着重于临床表现和脑脊液的发现。 三、出疹性病毒感染 (一)水痘 病原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双链DNA病毒,仅对人有传染性,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染。本病传染性很强,学龄前儿童和婴幼儿发病较多,一次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再次犯病者极少。 1.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13~17天,小儿全身症状很轻,有些低热,成人症状较重,可有高热,全身不适等。一般发病第1天就出现皮疹,开始为充血性,针头大小的斑疹,从躯干开始延及头面部,最后达四肢。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以躯干为多。经数小时由斑疹→丘疹→水疱,水疱基部有一红晕,皮疹常分批出现,故同一时期可见皮肤有斑、丘、疱和结痂各期皮疹。水痘初含清高疱液,以后稍呈混浊,疱壁较薄易破,数日后,由中心开始干结,最后成痂。如无继发细菌性感染,则脱痂后不留疤痕。除皮肤外,口腔、咽部或外阴等粘膜也有红色小丘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个别可表现有出血性水痘或大疱型水痘,亦有水痘脑炎和原发性水痘肺炎,后者多见于成人。 2.实验室检查 取新鲜疱疹内液体作电子显微镜检查,可见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颗粒。 3.诊断 一般临床表现较典型,从皮疹的特点就可以诊断。 (二)带状疱疹 和水痘由同一病毒引起。近年来研究证实,本病毒引起的原发感染是水痘。感染后病毒以潜伏形式,存在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由于发热、过度劳累、自身免疫病或恶性肿瘤经化疗放疗后免疫功能低下,病毒重新活动,沿脊神经分布,出现带状的红斑水疱。易感婴幼儿与之接触就可患水痘。 1.临床表现 经1周的潜伏期,出现低热,头痛,局部皮肤对知觉敏感,出现神经痛。有时可因疼痛而来急诊,出疹前常易误诊;出疹后可见局部皮肤呈带状充血,其上可见充血丘疹及水疱,聚集成堆,沿神经分布,以胸壁肋间神经和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处多见。病程约2~4周,脱痂而愈。有继发感染时,可留疤痕。常见后遗症是神经痛,可迁延达数月。 2.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不难诊断。 (三)单纯疱疹 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可分ⅰ型和ⅱ
相关知识
哪些疾病属于病毒性疾病
病毒性疾病的传播途径
食品传播的病毒性疾病的趋向
白喉是病毒性疾病吗
常见猪病毒性疾病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万叶集》最早记载了植物病毒性疾病
花卉植物病毒检测规程.doc
水产养殖动物的病毒性疾病与防治方法(3)
牡丹病毒病防治技术深入解读
鼠源性疾病
网址: 病毒性疾病解读.doc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72721.html
上一篇: 庭院种上这些植物防止蚊虫叮咬! |
下一篇: 病毒性性传播疾病1.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