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 2015年08期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李景蕻 张丽华 开通知网号
【摘要】:自然条件下,兰科植物繁殖系数极低,而组织培养的兰科植物由于缺少与之相应的菌根真菌共生,存在着组培苗驯化过程中成活率低、生长缓慢等问题。要促使兰科药用植物组培苗菌根化,关键是采用组培技术与菌根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组培苗菌根共生培养体系。这不仅是工厂化生产种苗的重要方式,同时,也为保护和利用野生兰科药用植物资源提供一种新的高效途径。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个人AIGC检测>> 文献综述>>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景蕻;张丽华;钟静;段连生;不同菌根真菌对铁皮石斛穴盘苗生长及生根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22年S1期 2 张明泽;何春梅;王浩斌;俞振明;司灿;赵聪慧;段俊;兰科药用植物活性多糖研究进展[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9年05期 3 陈金花;王存;黄素荣;杨光穗;3株菌根真菌对海南钻喙兰幼苗生长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7年04期 4 王慧娟;吴曰程;张忠兰;杨守军;潘仕梅;菌根真菌与樱桃苗建立共生组织的培养基筛选[J];南方农业学报;201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汤欢;兰科重要药用植物DNA条形码鉴定及其生态适宜性[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2 王晓鸣;海南特有种华石斛菌根生物学研究[D];海南大学;201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甘喆;湖北地区种植的七叶一枝花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分析及促生菌筛选[D];中南民族大学;202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玲丽;刘琴;关于兰花共生菌根的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15期 2 金琰琰;方成武;杨启清;高晓明;张传标;张明燕;王武;王林;安徽野生铁皮石斛资源分布与生态环境调查[J];中国中药杂志;2013年23期 3 刘漪;1999-2008年国际菌根真菌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广东科技;2011年06期 4 程俐陶;刘作易;郭巧生;朱国胜;药用植物丛枝菌根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9年01期 5 萧凤回;郭玉姣;王仕玉;文国松;杨生超;段承俐;云南主要药用石斛种植区域调查及适宜性初步评价[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6 施继惠;李明;莲瓣兰菌根真菌的初步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6年10期 7 杨友联,刘作易兰科菌根真菌在兰科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与应用[J];种子;2005年05期 8 吕梅,伍建榕,马焕成春兰菌根的显微结构观察[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陈晓梅,郭顺星4种内生真菌对金钗石斛无菌苗生长及其多糖和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5年04期 10 王瑞苓,胡虹,李树云黄花杓兰与菌根真菌共生关系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景蕻;张丽华;药用兰科植物组培苗菌根化技术在种苗生产中的应用[J];种子;2015年08期 2 刘瑞霞;姚庆智;孟和其其格;铁英;蒙古莸组培苗菌根化技术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6期 3 陈连庆,王小明,裴致达石斛菌根化组培苗对碳素吸收利用的研究[J];生态环境;2005年03期 4 陈连庆,王小明,裴致达石斛菌根化组培苗对P素吸收利用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5年02期 5 陈连庆;王小明;裴致达;石斛菌根化组培苗对N素的吸收利用[J];林业科学;2007年S1期 6 刘婷婷;伍建榕;合灿帆;铁皮石斛菌根化研究[J];北方园艺;2008年09期 7 李洪立;何云;申志斌;杨福孙;宋希强;周兆德;菌根化五唇兰组培苗的光合生理特性[J];热带作物学报;2011年06期 8 陈雨薇;唐军荣;段雪甜;王国娟;葛鸾;伍建榕;金线莲组培苗菌根化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年09期 9 仲崇禄,弓明钦,徐大平,陈羽,王凤珍,陈霞巨尾桉瓶内菌根化组培苗的造林效应[J];林业科学研究;2002年02期 10 陈宝玲;周千淞;宋希强;美花石斛组培苗菌根化中共生条件优化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现刚;郭素娟;菌根化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温朔;白建峰;林先贵;胡君利;菌根辅助放线菌在协助辣椒应对土壤微塑料污染中的作用[A];中国菌物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24年 3 温朔;白建峰;林先贵;胡君利;菌根辅助放线菌在协助辣椒应对土壤微塑料污染中的作用[A];中国菌物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24年 4 石进彩;赵博宇;王二涛;植物-微生物共生及营养吸收[A];首届植物科学前沿学术大会摘要集(一)[C];2022年 5 王淼焱;王洪娴;李敏;刘润进;菌根生物肥料的研究现状[A];山东农业微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陈政明;菌根食用菌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A];全国第6届食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张喜宁;林秋惠;园艺菌根的构造变化[A];海峡两岸电子显微学讨论会论文专集[C];1991年 8 陈新;边银丙;康恒;湖北省乳菇资源调查鉴定及菌根苗合成[A];中国菌物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8年 9 王元贞;柯玉琴;潘廷国;菌根对烟草幼苗生理代谢的影响[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10 张丽;岳献荣;张仕颖;贾广军;夏运生;菌根和间作对滇池流域坡耕地径流磷素流失的影响[A];第七次全国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次全国土壤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娜;施氮肥对六个温带树种细根解剖结构、形态、养分和菌根侵染特征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8年 2 Tsetsegmaa Munkhzul;蒙古国中央省区不同植物群落常见植物菌根结构及根际AMF多样性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8年 3 顾冕;作物缺磷和菌根信号转导途径中调控基因的鉴定与功能验证[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初麒;马铃薯组培苗接种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7年 5 张春英;云锦杜鹃菌根及其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6 管道平;丛枝菌根与无糖培养对海棠组培苗生理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7 杨丽;组培苗分割移植机器人系统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8 黄兰兰;块菌菌根合成及其对宿主植物根际生理生态的影响[D];云南农业大学;2023年 9 辜夕容;外生菌根缓解铝毒性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10 翟思龙;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蚯蚓-菌根互作对稻茬麦田氮素循环的影响及机理[D];南京农业大学;202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海丽;五唇兰菌根化育苗技术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年 2 李霖明;铁皮石斛菌根化育苗及重引入技术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3 张晋彦;春兰‘宋梅’和杂交兰组培苗的菌根化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6年 4 仲凯;美花兰(Cymbidium insigne)菌根化培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5 王丽娟;桃叶杜鹃菌根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D];贵州大学;2016年 6 陈阿;菌根诱导表达的大豆GmSWEETs基因的鉴定和初步功能分析[D];华南农业大学;2018年 7 侯式贞;赤霉素介导的香蕉菌根共生研究[D];华侨大学;2019年 8 许贺然;金针菇菌根发酵液对其子实体品质及风味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9年 9 崔佳丽;不同小麦品种对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的响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10 刘家艳;消落帯菌根桑发育生理特征及抗镉污染机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耿挺;解答菌根共生“自我调节”难题[N];上海科技报;2021年 2 岑盼 记者 王春;绘制“菌根共生”调控网络 为减少磷肥施用提供新方案[N];科技日报;2021年 3 记者 范建 通讯员 尹发权;我国首条菌根制剂生产线建成投产[N];科技日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林东升 特约通讯员 尹发权;菌根生物技术实现产业化[N];农民日报;2001年 5 记者 魏依晨;高效菌根共生水稻“赣菌稻1号”应用价值高[N];科技日报;2022年 6 本报记者 赵笛 本报通讯员 孙贵山;刘润进和他的菌根世界[N];青岛日报;2006年 7 记者 傅人意 通讯员 田婉莹;我国橡胶树组培苗首次走出国门[N];海南日报;2022年 8 田婉莹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操戈 邓卫哲;中国自主研发橡胶树组培苗输出柬埔寨[N];农民日报;2022年 9 本报记者 吴思敏;海胶集团世界首批克隆橡胶树丰产[N];海南农垦报;2018年 10 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吴思敏;海胶首批橡胶组培苗开割增产30%[N];海南日报;2018年
相关知识
文心兰组培苗与野生兰科植物内生真菌共培养的生长效应研究
几种兰科植物组织培养及菌根真菌的研究
植物组培技术、花卉组培工艺、植物花卉苗木组培方法
关于兰花共生菌根的实践教学研究
两种兰科植物组织培养及有益菌根真菌的筛选
兰科菌根的研究进展
植物组培技术的应用
植物组培技术在花卉中的应用
蝴蝶兰组培种苗生产技术 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培技术在花卉领域应用广阔一
网址: 药用兰科植物组培苗菌根化技术在种苗生产中的应用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79643.html
上一篇: 八角莲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 |
下一篇: 生产性的组培育苗,配制培养基的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