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用向日葵自交系理想性状的选育
《辽宁农业科学》 1992年01期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油用向日葵自交系理想性状的选育
孙连庆 开通知网号
【摘要】:<正> 我国的向日葵杂种优势利用始于1975年。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由于育种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在80年代初就实现了三系配套,育成了我国第一批杂种向日葵:辽葵杂一号、白葵杂一号、沈葵杂一号等。目前又有新的杂种用于生产。杂种向日葵以其强大的产量优势和优于常规品种的综合性状,一经投入生产即倍受青睐。特别是早熟杂种向日葵,由于生育期短(85~90天左右),产量高,适于在无霜期160天的小麦产区复种,变一年一茬为两茬,既不与粮食作物争地,又能发展油料生产,深受农民的欢迎。特别是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更有大发展的趋势。新疆已把推广和生产辽葵杂二号列入了自治区的“星火计划”,预计在“八五”期间全疆种植面积可达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个人AIGC检测>> 文献综述>>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连庆;油用向日葵自交系理想性状的选育[J];辽宁农业科学;1992年01期 2 沈长军;王贵;向日葵食用自交系的模糊聚类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1992年05期 3 季静,郑继平,王萍,张艳华,吴颖,王罡向日葵自交系对CMS性状保持基因RAPD标记的研究[J];遗传;1998年S1期 4 谢宗铭,陈寅初,李万云,陈福隆几个国外引进向日葵自交系育种应用价值的初步评价[J];种子;2003年03期 5 袁宝玉;韩如岩;张万松;玉米自交系的不同聚类结果比较[J];豫西农专学报;1988年01期 6 赵海军;史佳晴;王彬;郭益洋;胡小丽;韩赞平;150份玉米自交系籽粒及其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J];河南农业科学;2023年05期 7 监立强;贾晓艳;赵永锋;陈奇;邢蕾;祝丽英;粒重对玉米自交系种子品质性状和活力的影响[J];种子;2017年08期 8 贾晓艳;朱良佳;田汉钊;李依依;祝丽英;玉米自交系粒重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J];种子;2021年07期 9 马延华;金益;孙德全;李绥艳;林红;潘丽艳;部分高油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初步鉴定[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10 李亚楠;Aye Nyein Chan;冯禹然;董远;师亚琴;王博新;徐淑兔;薛吉全;不同来源玉米自交系及杂交组合杂交当代子粒性状的差异分析[J];作物杂志;201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琪;刘玉梅;方智远;庄木;杨丽梅;孙培田;张扬勇;结球甘蓝自交系遗传差异的AFLP分析[A];中国十字花科蔬菜研究进展 2009——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分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春庆;吴承来;李岩;孙爱清;玉米自交系麦根酸分泌特性分析[A];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郑永照;岳杨;魏雯雯;王晓慧;曹玉军;王立春;王永军;牟金明;不同年代玉米骨干自交系开花后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研究[A];2014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4 李坤鹏;张可炜;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玉米耐低磷自交系[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檀尊社;陈润玲;黄江涛;潘永;李云德;张巧红;不同类型玉米自交系受玉米螟危害研究[A];华中昆虫研究(第一卷)[C];2002年 6 王永芳;李伟;智慧;李海权;刁现民;一个再生能力优异玉米自交系的发现[A];全国植物分子育种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7 甄广田;杜贤章;周晶;玉米自交系沈3336的选育及应用初报[A];辽宁省昆虫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永科;孙茂;刘奇;何仲阳;马永平;改良武字号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配合力测定研究初报[A];’2003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9 张可炜;张举仁;利用细胞工程技术获得了玉米耐低磷自交系[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05年学术大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赵雅琪;赵子麒;林昌朋;余宇潇;赵永泽;薛吉全;杨琴;陕A群、陕B群玉米自交系抗病性精准鉴定[A];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一;干旱胁迫下两个不同耐旱性玉米自交系苗期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差异[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2 邓小锋;玉米幼苗四个水份胁迫响应基因在不同耐旱自交系中的表达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3 樊荣峰;若干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划分与热带种质的利用[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4 白剑宇;玉米感染RBSDV后基因差异表达特征及两种新病害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2年 5 张丽梅;玉米对低磷反应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生理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6 杨林;陕A群和陕B群选育玉米自交系的穗部性状遗传解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1年 7 吴迅;玉米重要自交系的遗传特征鉴定与株型性状关联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8 李德华;不同耐铝性玉米自交系根系特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9 孟爱菊;玉米耐低温萌发相关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功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22年 10 徐健钦;结合连锁与关联分析剖析玉米耐低锌、铁胁迫的遗传机制[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明兴;耐盐性不同玉米自交系对外源激素的响应及组学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2022年 2 张美鑫;甜玉米自交系木质素近红外模型的构建及倒伏性状的综合评价[D];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20年 3 王泽华;乙草胺对玉米抗感自交系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20年 4 王文斌;陕A群、陕B群选育的玉米自交系遗传效应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石玲艳;14个新选玉米自交系遗传关系和育种潜力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6 马鹏;糯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D];天津农学院;2014年 7 宋广林;不同来源玉米自交系的籽粒品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程宇坤;山西省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类群划分[D];山西大学;2012年 9 郑永照;我国不同年代玉米骨干自交系根系及养分特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10 刘宏魁;吉林省骨干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数据库构建[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鹃 陈一昊;省农科院四个品种入选“全国杰出贡献玉米自交系”[N];吉林农村报;2021年 2 记者 姚庆云 通讯员 谷伟伟;市农科院“昌7-2玉米自交系”被推荐为全国杰出贡献玉米自交系[N];安阳日报;2021年 3 卢育辉 通讯员 梁镜财;广东培育出玉米核心自交系[N];广东科技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李晨;黄金组合深挖玉米新基因[N];中国科学报;2021年 5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马晓刚 李昊;第21届国际向日葵大会在内蒙古举办[N];农民日报;2024年 6 记者 吴璇;家长育儿有了新去处 来“向日葵亲子小屋”共享带娃经验[N];金华日报;2024年 7 本报通讯员 邬佳 刘九维;五原县:122万亩向日葵喜获丰收[N];巴彦淖尔日报(汉);2023年 8 张郑武文;《向日葵中队》:让“星星的孩子”走进观众的目光中央[N];中国电影报;2023年 9 记者 刘霞;海葵也是“向日葵”[N];科技日报;2023年 10 记者 薛来 图古斯毕力格;第21届国际向日葵大会开幕[N];内蒙古日报(汉);2024年
相关知识
向日葵自交系周年四代的繁育技术
百日草杂交亲本的选育与自交系间遗传多样性评价
一种利用种间杂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引入L3基因选育甜椒自交系的方法.pdf
向日葵抗旱自交系叶片转录组SNP位点信息挖掘
品种选育与繁育
油用向日葵恢复系的原种繁殖技术探析
利用抗旱选择导入系定位向日葵产量性状QTL
向日葵抗旱性QTL定位与鉴定指标筛选研究
油用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皮壳率的遗传研究
2009年内蒙审定向日葵品种
网址: 油用向日葵自交系理想性状的选育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685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