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同样是“三国杀”,中国、罗马、朝鲜三者时长为何相差如此大?

同样是“三国杀”,中国、罗马、朝鲜三者时长为何相差如此大?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Mengqi Ren


在世界历史上,中国、罗马、朝鲜三国历史上都出现了三国时代,但三者的时长相差却十分巨大。本文尝试着提供一种新的思路,通过换一种角度重新梳理历史来探究其背后的发展规律和内在原因,以供参考。

一、中国:汉家倾颓已三分——魏、蜀、吴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东汉开始走向战乱,群雄并起。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建立曹魏,拉开了三国序幕。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建立蜀汉。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建立东吴。公元249年,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 使司马氏掌握曹魏大权。公元263年,其子司马昭下令兵分三路进攻蜀汉,拿下成都,蜀汉灭亡。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兵分六路讨伐吴国,攻克建邺,统一中国,结束了长达60年的三国时代。


二、罗马:罗马重振帝国魂——罗马帝国、高卢、帕尔米拉

公元259年,驻守莱茵河的罗马将军波斯杜穆斯自立为皇帝,建立高卢帝国,领土囊括不列颠、高卢、西班牙等地。公元267年,罗马帝国盟友帕尔米拉王国独立,埃及、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等行省脱离。公元270年,将领奥勒良被军队拥立为罗马皇帝。公元271年,奥勒良领兵向东攻打帕尔米拉王国,在伊姆玛亚战役中击败帕尔米拉军队并包围帕尔米拉城。公元272年帕尔米拉女王芝诺比娅投降,帕尔米拉重新纳入罗马帝国版图。公元273年奥勒良乘胜西征高卢帝国,与高卢帝国军队对峙前一夜在与高卢帝国皇帝泰特里库斯一世在营帐中密谈后接受高卢皇帝投降,罗马帝国历经6年"三国时代"后重新统一。


三、朝鲜:新罗引援终得胜——高句丽、新罗、百济

公元前239年,解慕漱建立北扶余,后改名卒本扶余。公元前37年,流亡至卒本扶余的扶余人朱蒙建国,史称高句丽。

公元前57年,古代三韩(马韩、辰韩、弁韩)之一的辰韩朴氏家族建立新罗。

公元前18年,一部扶余人南下(后被称为南扶余)在朝鲜半岛西南建立起百济。

公元4世纪,随着新罗形成国家政权和百济吞并马韩,朝鲜半岛上形成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公元5世纪初,随着中国北方被北魏所统一,高句丽逐渐将扩张方向由中国内地转向朝鲜半岛南方,公元433年,为了应对高句丽向南扩张,新罗与百济结为盟友。公元553年新罗与百济反目,夺取了百济控制的汉江下游领土。高句丽与百济结盟展开反扑,新罗于公元660年引入唐朝援军消灭百济,公元668年又与唐朝共同攻灭高句丽,结束了长达三个世纪的"三国时代",实现三国统一。


四、三者不同

由此可见,中国、罗马、朝鲜历史上都出现了三国时代,但时长却迥然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政治原因

政治上,中国、罗马、朝鲜三者的"三国时代"如此大相径庭,主要是因为中国"三国时代"是由于内乱(黄巾起义)导致的。

而罗马除了由于"三世纪危机"造成的内乱以外,"在某一意义上,罗马一分为三,是国防上的分工:高卢帝国纾缓了莱茵边疆的日耳曼人之压力,帕密拉帝国抵挡了萨珊的凶焰,而中间帝国则维护了多瑙河全线及多瑙河与莱茵河上游交接的最长一道防线,并在北非镇守住撒哈拉沙漠的游牧民。"(孙隆基《新世界史》第19章第2节"中国的'三国时代'与罗马的'三国时代'")此外,罗马帝国依靠战功选拔皇帝、共和制对皇帝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约束相对于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从而使朝政被世家大族所把持缺少活力而言更能选出有力的领导者促成统一的实现。

朝鲜的"三国时代"之所以长,主要是因为其所处时期正好碰上中国的南北朝以及其中的"后三国时代"(北朝东魏北齐两世、西魏北周两世、南朝梁陈两世三国对峙时期),中原陷入战乱而无暇顾及周边。当隋朝统一中国后,作为东亚大陆向海洋的延伸,朝鲜半岛自然无可避免地受到来自中原王朝的影响,因此朝鲜的三国时代也不同于中国、罗马,最终在唐朝的介入下实现了统一(唐朝末年随着唐朝的衰落灭亡和五代十国出现而进入新罗、后百济、后高句丽的"后三国时代")。

2、经济原因

经济上,西晋"永嘉之乱"造成第一次经济重心南移以前,北方就是全国经济重心。因此在魏晋南北朝这段割据时期里一直是各股势力争夺的对象(直到"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中后期由于第二次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人口和经济才开始超过北方),从而也就使朝鲜半岛这种相对于中原而言被称为边陲之地的吸引力下降,客观上也延长了朝鲜"三国时代"的存在时间。

3、文化原因

文化上,罗马"三国时代"、中国"三国时代"与朝鲜"三国时代"如此大相径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罗马的尚武精神浓厚(上文提到的皇帝选拔需要显赫战功便是明证),而中国则在汉武帝时通过"大一统"使儒家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思想,相对于罗马而言尚武精神受到影响。朝鲜则一直有"事大"传统,高句丽对东晋、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南陈的朝贡,百济对东晋、南宋、南齐、南梁、南陈、北周、日本的朝贡,新罗对南陈、唐朝的朝贡(唐朝和日本还由此爆发了白江口海战),各国为了生存均寻找靠山以牵制其他两国也从侧面说明了朝鲜半岛上的三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十足的把握统一全国。

4、地理原因

地理上,钱穆先生曾在《国史新论》"中国文化传统之演进"一章中说到:"中国文化则很难说是由这一处传到那一处……中国文化一摆开就在一个大地面上,那就是所谓中国,亦即是所谓中国的体了。"因此中国古代的历史也是自成一体的。而朝鲜半岛则不同,其多山的地形使得冷兵器时代半岛上的三国在开疆扩土上变得较为艰难。至于罗马,"对于地中海世界的政治、文化整合而言,罗马本身及其所在意大利半岛都是气候湿润、土壤肥沃、位置适中的一个天然核心区。正是因了这些自然和地理优势,罗马国家才得以逐步降服意大利半岛,后来进一步征服了地中海世界东部。"(阮炜《罗马帝国何以能够崛起》)地中海在联系罗马领土上发挥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5、个人原因

除了上述四点外,个人原因也是影响三者"三国时代"走向和时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奥勒良和曹操军事指挥素养的不同使得奥勒良能一举击败帕尔米拉和高卢,迅速实现统一(奥勒良也因此被称为"世界光复者"),而曹操却败走赤壁,从而奠定了三国的基础。新罗则在公元647年真德女王继位后才开启了新罗、唐朝联盟,为统一三国奠定了基础。

五、总结

综上所述,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个人等各方面因素,从而使中国、罗马、朝鲜同样出现了"三国时代",时长和走向却迥然不同。这也正充分说明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也正是由此,当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的封闭和孤立状态,将各地区联系起来时,一个新的时代出现了。

参考资料:

《后汉书》

《三国志》

《罗马帝国衰亡史》

《三国史记》

《新世界史》

《国史新论》

《罗马帝国何以能够崛起》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相关知识

重生之网游三国杀刘备的
三国杀官方比赛的报名流程解析
一起自在,《三国杀十周年》主题店亮相肯德基北京花家地餐厅
中国文明为何没有失落?
《三国旧梦
电商“三国杀”,阿里巴巴、拼多多、京东财报论英雄
天津楼市三国杀:金茂、格调、中海谁领风骚?
菊花的品种为何如此丰富
月季染色变“妖姬”蓝色花朵为何如此稀缺?
鳞翅目、螨类害虫夏季大爆发?放心!这样防治,彻杀难缠小害虫!

网址: 同样是“三国杀”,中国、罗马、朝鲜三者时长为何相差如此大?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0537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洋人的情人节你激动个啥?中国人自
下一篇: 刘先银经典点说:自破成鹰,玄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