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石屏彝族花腰歌舞节傳統民俗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3-6-8 11:31 编辑
花腰彝族服饰
转自:民族服饰
「摘要」五彩缤纷、满身皆饰花图案的花腰彝族服饰,从审美心理与文化生态上探其缘由,我们会发现,花腰彝族世居青山绿水,四季花艳如春,艳丽的山花时刻感染着爱美的妇女,人们上山放牧,下田劳作,路过花丛不免折上一两枝,插在头上把自己打扮得像山花那样美丽,随之产生与花媲美的审美心理。久而久之,受之启发,选用最艳丽的色彩把最漂亮的花朵绣在服装上,让自己一年四季生活在鲜花丛中。
云南少数民族服装大多是以绣花和银饰为主,听老一辈的人说在通海跟红河州的交界处有一个小镇叫哨冲,那里生活着全世界仅有3万多人的彝族支系“花腰”,在很久以前花腰彝族的姐妹一辈子就能做一套很正式华丽的衣服,衣服上有五彩缤纷的图案,有银饰,这套衣服基本上是他们一辈子的积蓄。如今时代变迁,他们的日子也逐渐好转,衣服做得更加的华丽亮眼。花腰彝族的服装别具一格又自成体系的花腰服饰文化。
花腰彝族的传统服饰做工精细又讲究,一个心灵手巧的姑娘,完成一套服装,往往要花三四年的时间。其中,需要掌握刺绣、挑花、散花、按花、扣花、穿花、堆花、贴布、勾边等各种技法。花腰姑娘从七八岁开始就在长辈的指导下学习刺绣,经过几年的勤学苦练,长到十四五岁时就成为刺绣能手,能独*立绣出巧夺天工的衣裳。花腰彝族妇女的服饰由头帕、大襟裳、托肩、领挂、腰巾、腰带、肚兜、绣花鞋等十余种配件组成。其中以头饰与腰饰最为丰富,头部多以巾、帽、大股彩色的绒线或银泡为装饰,以大玛樱花为主图,四周绣有花边。头巾、衣袖、坎肩、背部和裤脚等显眼的部分都用马樱花、杜鹃花、山茶花等变形图案,在帽檐和肩峰处,还扎有银、铜、钢丝为柄的花缨,走起路来左右晃动,如彩蝶飞舞。
花腰彝族,当然要仔细看看他们“腰”上的美。花腰彝族女子盛装的腰带长达2米左右,上面都是手工刺绣的各种图案,色彩非常艳丽。特有以红色为主的“铠甲服”,源于他们祖先迁徙与生存的历史。
五彩缤纷、满身皆饰花图案的花腰彝族服饰,从审美心理与文化生态上探其缘由,我们会发现,花腰彝族世居青山绿水,四季花艳如春,艳丽的山花时刻感染着爱美的妇女,人们上山放牧,下田劳作,路过花丛不免折上一两枝,插在头上把自己打扮得像山花那样美丽,随之产生与花媲美的审美心理。久而久之,受之启发,选用最艳丽的色彩把最漂亮的花朵绣在服装上,让自己一年四季生活在鲜花丛中。
每逢传统节日、迎宾待客、走街赶集等社交活动,妇女们穿上艳丽的服饰,从远处望去又似山野上盛开的红杜鹃,使人目不暇接,节假日里花腰彝乡也成为展示服饰的露天舞台。
近年来,米国、东瀛及我国的专家、学者多次深入石屏县的龙武、哨冲镇实地考察彝族文化,到过那里的人都被精美的花腰彝服饰艺术所折服。米国国家博物馆还收藏了一些花腰彝的刺绣品与服饰。目前,石屏县正加大力度进行民族文化产业的保护和开发工作,相信花腰彝服饰这一古老的民族文化瑰宝,必将再次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独特的民族服饰在姑娘们手里会走得更远。
花腰彝族土掌房
探访花腰彝村寨的交通条件是便利的,从昆明驱车经玉溪、峨山,仅两个半小时的车程即可到达哨冲镇。车路沿途虽无高大陡峻的山林,但也能见茂密的树木、潺潺的溪流。途经的龙武镇也是花腰彝的主要居住地之一,进入龙武直至哨冲都能见到巧妙利用山地的梯田以及独特的传统民族民居“土掌房”。土掌房依山而建,层层叠叠,户户相连,气势壮观,被称之为彝族人的“小布达拉宫”,现已成为花腰彝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关知识
彝族花腰文化保护区文化建设研究
花腰彝舞龙文化研究
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百裡杜鵑彝族祭花神
云南新平:哀牢山下花腰傣 风情浪漫花街节
文化产业中民族文化的建构与现代意义——花腰彝女子舞龙的人类学分析
彝族文化和服饰.ppt
最具特色民族节庆:云南楚雄大姚昙华彝族插花节
彝族花腰服饰装饰图案的审美与解读
看“东方情人节”云南花腰傣美少女
网址: 云南石屏彝族花腰歌舞节傳統民俗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00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