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校园绿地土壤特征及其对园林绿化的影响

校园绿地土壤特征及其对园林绿化的影响

校园绿地土壤特征及其对园林绿化的影响

作者:鱼彩彦、郭俊炜、郭文龙、刘建海、简玉云来源:原创日期:2013-12-09人气:3422

 引言
校园绿地土壤是校园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绿色植物生长介质和养分的供应者,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校园绿化树木、花草的正常生长,极大地影响绿化景观效果,因此,研究校园绿地土壤的特征可为校园绿地土壤养护提供科学依据。
1 校园绿地土壤的特征
校园绿地土壤虽是在自然土壤的基础上发育而成的,但由于受到施工强烈的影响,其形成特征与所处的自然环境已没有必然联系,与自然土壤相比,它有以下特征:
1.1 土壤层次紊乱 校园内由于频繁的建筑活动,完全打乱了绿地土壤的自然层次,致使供应植物生长的厚土壤表层或腐殖质层缺失,其它土层无规律的混合,土壤层次紊乱,形成层次不明显、腐殖质层浅薄、无规律的土体
构造。
1.2 土壤成分复杂、侵入体多 校园内由于施工,土壤中掺入大量的碎石、砖块、沥青混凝土块、石灰等侵入体,使土壤成分异常复杂。这些侵入体在土体中无规律的分布,占据地下空间,改变了土壤固、液、气三相组成和孔隙分布状态及土壤水、气、热和养分状况。
1.3 土壤紧实、容重大,孔隙度小 校园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结构性差,在机械和人的外力作用下,土体易受到挤压,致使表层土壤紧实,容重增加,孔隙度变小,土壤的渗水、透气和扎根性变差。
1.4 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缺乏 由于建筑活动,富含有机质表土在校园绿地土壤中大都不存在,校园绿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一般都很低。另外,出于传统的环境卫生观念,校区内园林植物的枯枝落叶,大部分被运走或烧掉,很少回归到土壤中,土壤和植物间的养分循环被切断,这样年复一年更加使绿地土壤的有机质和养分趋于枯竭。植物在这种土壤中生长,由于缺乏化肥和有机肥的大量补充,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肥力势必逐渐下降。
1.5 土壤pH值偏高或异常 由于施工等原因校园绿地土壤中夹杂较多的石灰、砖块、水泥等碱性混合物,使校园土壤的pH值较同地带的自然土壤偏高。
1.6 土壤扎根条件受限 侵入体过多的绿地土壤,会显著影响草本植物扎根,对草坪和花卉极为不利。土壤过于紧实,也会限制各种绿地植物扎根。各种地下构筑物,是绿地树木扎根的障碍因素,对树木生长有一定影响;当地下有特殊异质土层或基岩时,也会妨碍树木扎根;另外,地下水位过高,土壤剖面中下层处于浸渍状态,也影响树木扎根。
2 校园绿地土壤对校园园林绿化的影响
2.1 植物正常生长受到影响 校园绿地土壤结构破坏,侵入体多,供植物生长的厚土壤表层或腐殖质层缺失,土壤紧实,透气透水性差,微生物活性差,养分循环和转化受到影响,土壤中水、气、热、肥的调节和供给能力不佳,土壤肥力较低,导致植物生长缺乏必需的养分,植物的生长速度、长相和长势受到严重影响;土壤紧实和土壤pH值偏高,导致植物根系发育不良,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受到影响,植物易出现叶色发黄、枯梢和焦叶,严重时发生死亡。
2.2 园林绿化景观效果受到影响 植物是校园绿化的主体,其品种多样性、色彩丰富性和景观季节性影响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植物生长发育旺盛,叶色光亮、色彩艳丽、外观优美,会使园林绿化生机盎然,增加绿化效果。校园绿地土壤肥力低、土壤障碍因子多,抑制植物正常生长,植物长相、长势不喜人,形态不优美,叶色暗淡、焦枯,不能适时开花结果,直接影响园林景观绿化效果。
2.3 园林绿化植物选择受到限制 校园绿地所涉及的植物种类繁多,物种来源广泛,群落组成复杂多样,这就对绿地土壤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相矛盾的是,校园绿地土壤本身复杂多变,障碍因子出现频繁,肥力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对土壤要求严格的生态狭谱性植物,生长受到明显的影响,使园林绿化植物选择受到限制,从而影响了园林绿化物种的丰富度。
2.4 园林绿化的建设成本相应增加 在园林绿化中,绿地设计的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固定,而土壤条件却不适宜,这就需要根据既定的设计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换土、改土、土壤消毒和施肥,因而使施工工期延长和成本相应增加。
2.5 园林绿化的管护难度相应增加 校园绿地土壤侵入体多,土壤紧实,透气透水性差,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缺乏,土壤中水、气、热、肥的调节和供给能力不佳,土壤肥力较低。为了保证校园绿化植物健康生长,就应对园林植物及时进行人工补水、施肥、地面覆盖、疏松土壤、病虫害防治等,这些都相应的增加园林绿化的管护难度。
3 校园绿地土壤的管理
3.1 合理规划校园用地,充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
土壤一旦受到破坏和污染,就很难治理和恢复,因此,在校园规划和建设中,就应确定绿化区域,并加以保护;在施工中,对于肥沃的土壤可选场地堆积储存,供绿化所需;严禁建筑垃圾混入绿地土壤,破坏土壤结构。
3.2 对校园土壤进行调查研究 校园绿地资料是校园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资料,是决定校园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的重要依据。由于施工建设,其特性与自然土壤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应对校园土壤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其肥力特性,为绿地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绿化中,应根据现有土壤的肥力特征和生态特性,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合理配置,提高园林绿化效果。
3.3 加强校园绿地土壤改良和管理 校园绿地土壤的障碍因素,极大的影响校园绿化方案的实施和实际绿化效果。因此,校园绿地土壤改良也就成为校园绿地土壤管理的主要工作。土壤改良的实质就是通过消除内部障碍因子,使土壤自身能够达到水、气、热、肥等诸因素的协调。在校园绿地土壤改良中,对于黏质土壤或砂质土壤,可以通过掺沙或掺黏,及重施有机肥的方法来加以改良;对于不良结构体,可以通过合理耕作、灌溉、晒垡、冻垡和增施有机肥的方法加以改良;对于过于紧实的土壤,可以通过深翻松土的方法加以改良;对于PH升高的土壤,可以通过施用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的方法加以改良。在日常的校园绿地土壤管理中,可以通过合理耕作、排灌、施肥,地面覆盖等措施,调节土壤水、气、热、肥,培肥校园绿地土壤。

相关知识

武汉市典型绿地植被类型对表层土壤入渗和持水性能的影响
校园园林绿化植物和设计探究调研报告(精选10篇)
校园绿化管理汇总十篇
放牧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建群种与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河北省木本植物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不同土壤改良剂对土壤生化性质与烤烟产量的影响
园林绿化景观设计论文赏析八篇
拮抗菌和生物有机肥防治棉花黄萎病及其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温度对青海云杉种子萌发特征的影响
园林绿化管理制度

网址: 校园绿地土壤特征及其对园林绿化的影响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314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园林绿化上半年工作总结(通用5篇
下一篇: 共为永城添新绿——2021年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