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县五眼井堡(口子上村)清泉寺古戏台,内蒙古保存完整的明代戏台之一
[2022年4月4日(周一)呼和浩特清水河县北堡乡口子上村(五眼井堡)]
图文/玉文丽华双行记
古戏台是古代戏曲表演的场所,每一座戏台都见证了当地百年历史的兴衰沉浮,也目睹了先人们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在清水河县境内迄今仍保留多座明清古戏台,口子上村(五眼井堡)明代清泉寺戏台既是其中的一座。
戏台始建于明崇祯十年(1637),清光绪十三年(1887),五眼井堡所辖村民募捐费用重修。台基仍为明代建筑,保存较为完好。
戏台坐北朝南,背对深沟,周围烽燧林立,与山峦、长城相映生辉,雄伟壮观,为砖木石结构,由台基、台身、台顶和观戏平台组成。
戏台占地面积572平方米,其中戏台建筑面积72平方米,观戏平台500平方米,整体呈长方形。戏台高8米,台口高3.5米,宽8米,进深7米,台基高1.5米,前台基表层砌经过锤凿加工的条石,白灰勾缝,整齐大方。台顶为硬山式顶,青色筒瓦覆盖,砖雕飞檐。
台内有木制隔扇一副,将戏台分出前后,隔扇上面为空心花格,下面为实心裙板,板上彩绘花鸟、动物图案,栩栩如生。
台面用石料铺砌,台口处踢脚用八根石柱衔七块石板组成栏杆,上雕雄狮、白菜灯、八宝灯等。
台脊用30块雕砖砌制垂檐,青色脊简瓦盖顶,前后各有49行,由上而下呈弧线形分布,形成凹曲巧妙的台顶,这种“反宇向阳”的建筑结构有利于观众的更好地看和听唱戏。
台面用不规则形大片石砌筑,光滑平整。前台、后台用木制隔扇分隔,两侧为上下场门。戏台内檐柱四根,金柱两根。
金柱处以隔扇为屏,隔扇上彩绘的花鸟、动物图案依稀可见。戏台前檐檩下伞柱上方施兽形柱头辅作。青色筒瓦由上而下弧线形盖顶。
台基用长方形条石砌成,高出观戏平台1.4米,戏台东西两端砌五级石阶直通台上。台下建观戏平台,宽25米,长20米,有石砌台沿,高出地面,可容纳近千名观众在平台上看戏。
整个戏台构筑风格简洁、美观,是研究明代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每年正月十五、五月十三日,演出秧歌(踢鼓子)、晋剧等剧种。
一九八二年,口子上村对戏台再次维修,在戏台东修建了两孔石窑。二〇一五年,经自治区文物局批准,按照 “修旧如旧,不改变原状 ”的修缮原则,又对戏台本体进行维修。
明代清泉寺古戏台承载了口子上村几百年的历史,它不仅凝聚着当年能工巧匠们的聪明智慧和审美情趣,也记录着当地数百年的兴衰沉浮。目前,清泉寺戏台是内蒙古自治区保存完整的明代戏台之一。
相关知识
暑假去哪儿玩?山西这些线路和景点值得打卡
古扑典雅的江南园林…古华园
广州不起眼古村,其实是神仙的后花园
申城漫行记—古华园
身边的美景——古华园
插花村的同名村
乌当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带动朔州文旅融合发展
济南发布2015春季赏花指南,小伙伴们约起来
积淀深厚的平定古州鼓文化史(八)——对张士林《鼓之说》的研究
网址: 清水河县五眼井堡(口子上村)清泉寺古戏台(陈玉文、张丽华旅途见闻分享)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50612.html
上一篇: 旅行见闻作文600字(八篇) |
下一篇: 旅途见闻(实用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