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漳州友利石墨有限公司受损区域生态修复方案

漳州友利石墨有限公司受损区域生态修复方案

漳州友利石墨有限公司受损区域

生态修复方案

华安县人民政府

2020年12月

1     任务由来

漳州友利石墨有限公司建厂运营后,由于不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没有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原则,导致废气、废水超标排放,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群众投诉不断。2019年7月生态环境部华东督察局在新圩镇政府、漳州市华安生态环境局配合下,到漳州友利石墨有限公司现场检查,指出友利石墨有限公司存在环境污染等问题。省政府针对漳州友利石墨有限公司废气长期超标排放问题,要求:由省生态环境厅牵头负责,“以整改效果为导向,在完成企业关闭退出的基础上,将生态修复方案提交第三方监督评估组评估论证并向社会公开,确保2020年底前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真正做到群众满意”。华安县委县政府、县生态环境局和新圩镇政府多次前往友利石墨有限公司现场检查,发现友利石墨有限公司生产过程中环保设施运行缺失,大气、水污染物超标排放等问题,并深入天宫村、丁村、黄枣村入户走访群众,召开环保督察工作会,开具违法行为决定书,责令公司停产并拆除生产设施、车间,并对可能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的生产污废水、固体废物及生产原材料、设施、半成品等清除处理。期间新圩镇配合县林业局到漳州友利石墨有限公司周边现场调查林木损害情况,配合县农业局入户做好天宫村等周边群众农作物影响的登记和现场鉴定工作。经现场走访和实地勘察,漳州友利石墨有限公司生产期间,排放的废气对企业周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厂区南面和西南面山坡的植被受影响最为显著,大片树木、灌草枯萎、死亡,植被群落生态受到严重破坏。

根据华安县委办、县政府组织成立的漳州友利石墨有限公司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组,制定的整改工作方案,在确保厂区停产、设备拆除去功能化、污染物清除、场地整理修复、关闭退出的前提下,还必须对造成的生态规划损害进行赔偿,对周边山体受污染植被进行生态修复,对周边村庄受影响果树、农作物等进行补偿,同时修复改造土壤,最大限度消除污染,尽快修复改善受污染环境。

根据整改工作方案,为确保整改工作的顺利实施,生态影响整改方案分两部分进行,一是对漳州友利石墨有限公司周边受损农作物进行修复,二是对漳州友利石墨有限公司周边山体自然和人工植被进行生态修复。

按照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县政府的整改要求,生态修复的整改工作必须制定详细的整改实施方案,严格执行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华安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整改要求,受漳州市华安生态环境局委托,我院承担《漳州友利石墨有限公司环境污染影响评估与生态修复方案》编制任务。

我院接受委托后,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到现场对漳州友利石墨有限公司现场及可能影响范围进行野外调查,收集有关资料,分析该项目生产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情况,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政府部门要求、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确定需要进行的生态修复重点和要求,编制《漳州友利石墨有限公司环境污染影响评估与生态修复方案》,本次生态修复方案编制主要以漳州友利石墨有限公司直接影响区内植被生态环境影响破坏区域为主。

2     方案编制依据

2.1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011年3月1日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8年8月28日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6年7月2日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20年7月1日实施;

(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018年3月19日实施;

(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2017年10月7日修订;

(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年修订版);

(9)《福建省水土保持条例》,2014年7月1日实施;

(10)《福建省林地管理办法》 (福建省人民政府令第43号),2006年12月21日。

(1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中办发[2017]68号)

2.2    主要技术标准、规范、规程

(1)《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

(2)《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

(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4)《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

(5)《农业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7)《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HJ332-2006)

(8)《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分级标准》(DB35T 859-2016)

(9)《土壤侵蚀分数分级标准》(SL19096)

(10)《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40—2004)

(1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D204-98)

(1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00)

(13)《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2016)

(14)《森林抚育规程》(GB/T15781-2015)

(15)《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7)

(16)《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HJ651-2013)

(17)《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LYT 2356-2014

(18)《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

(19)国土资源部《全国“矿山复绿”行动方案》(国土资厅发[2012]36号)

(20)《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16453.3-2008)

(21)《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

(22)福建省地方标准《造林作业设计技术规程》(DB35/T641—2005)

(23)福建省地方标准《造林技术规程》(DB35/T84—2005)

(24)福建省地方标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DB35/T517-2004)

(25)福建省地方标准《营林生产劳动定额》(DB35/T874-2008)

2.3    相关文件

(1)《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闽委办发[2018]17 号)

(2)《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自然资源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福建省水利厅福建省林业局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印发<福建省省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调查启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闽环发[2019]6号)

(3)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交通干线两侧“青山挂白”治理工作的通知》(闽政办[2011]258号)

(4)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的通知(闽国土资综[2017]338号)

(5)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青山挂白”治理推动矿山复绿的通知(闽国土资综〔2013〕86号)

(6)其它有关林业方针、政策、法规与规定等。

3     修复目标

(1)减水污染隐患

通过土壤修复和山坡植树绿化与恢复原生植被,以生物措施为切入点,采取生物措施与土壤改良措施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减缓生态环境受污染的程度和消除受污染的环境,重建与周边相协调的生态环境。

(2)恢复生态、美化环境

针对厂区影响的周边山坡森林生态系统,通过绿化施工,乔灌草结合,重新绿化受损的山坡,既达到修复原有山林植被,又恢复原有生态、美化周边环境。

(3)消除不良影响

2019年7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提出该项目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害问题后,华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专门工作组,提出整改工作方案,会同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局、林业局及相关部门,责令漳州友利石墨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整改”要求、高标准进行损害山体生态修复,赔偿周边受影响村庄农业生产损失。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消减污染损害,补偿村民损失,缓解社会矛盾,同时通过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完成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及源头治理工作,实现“消号”,为各级政府减轻了压力,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华安县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 企业概况

漳州友利石墨有限公司位于华安县新圩镇天宫村长坑,法定代表人简木城,注册资本5500万元整,成立日期是2010年8月11日,营业期限2010年8月11日至2030年8月10日,经营范围为石墨化焦。该公司友利石墨项目建设规划用地33932平方米,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建设规模投资2000万。该项目于2010年8月16日完成福建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表,占地面积:33330平方米,主要建筑物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500万元,土建1000万元,设备投资2500万元。该企业主要生产工艺为将石英砂、冶金焦粒与石油焦通过直流石墨化炉进行石墨化反应,产生的废气主要有粉尘、二氧化硫等,废气主要处理设施为通过加碱脱硫和布袋除尘进行处理。

企业投产以来,由于未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污染治理设施没有正常运行,造成生产过程未经处理的含酸废气排放,对周边植被生态环境产生严重污染,大片植被枯萎死亡,周边村庄村民投诉种植果树和农作物受影响死亡、减产。2019年7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指出存在环境问题后,华安市县委县政府组织成立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组,关停工厂、拆除设备清理污染物、整理修复场地,并制定方案对周边山体受污染植被进行生态修复,对周边村庄受影响果树、农作物等进行补偿,同时修复改造土壤。

1.2 自然环境

1.2.1    地理位置

华安县地处福建省漳州市西北部,毗邻漳平市、安溪县、长泰县、芗城区、南靖县。

1.2.2   地质地貌

华安境内山岭耸峙,群山重叠,河流纵横交错其间。地貌以山地(中山和低山)丘陵(高丘和低丘)为主,台地平原仅分布在南部。华安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降落。最高山峰是东北部的福鼎尖,海拔1503米,最低处在丰山镇碧溪村,海拔仅15米。

1.2.3   土壤条件

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鉴定,华安县全县土壤分为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壤、潮土、盐土和水稻土5个土类,14个亚类,37个土属,60个土种。红壤面积最大,有116万余亩;砖红壤性红壤面积其次,有45万余亩,水稻土有13万余亩。项目区主要为红壤、粗骨性红壤和砖红壤性红壤,成土母岩以花岗岩为主,土体呈酸性反应。由于属浅层土壤堆积,沙砾含量较高,土层瘠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极低,土壤容重小,蓄水保水能力差。

1.2.4   气候条件

华安县地属南亚热带北缘,为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过渡地带,西北高东南低的地貌对冬季冷空气南下起着阻隔作用。中部九龙江贯穿南北,夏季暖湿的海洋性季风入侵,气候具有温和多雨、四季常青。以华安县气象站为低海拔片区代表点,年平均气温20.9℃,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为7月,无霜期达357天,年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左右,平均日照2000小时。

1.2.5   水文条件

华安县内水资源丰富,大小溪流密布,多年平均流量345.61立方米/秒。平均流量大于1.4立方米/秒的溪河有10条,水质好,天然落差大,溪流分布均匀。地下水储量大,泉眼多,水体清,质量高,适合饮用。

1.2.6   森林植被

华安县典型森林植被为亚热带雨林区,属闽南博平岭东南温热带雨林小区,种类成份繁多,层次结构复杂。但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原始森林植被早已绝迹,现在森林植被均为人工林和次生林,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木、木荷、桉树等;常见灌木有桃金娘、石斑木、继木、杜鹃、卡氏乌饭、黄瑞木等,主要草本有芒箕、五节芒、野牡丹等。


2.1 影响范围和程度

根据现场调查、当地村民投诉反映,漳州友利石墨有限公司废气排放影响的区域范围为厂区内部东侧,南侧和西侧高程85-200m左右山坡植被,面积约100000m2。厂区外部受影响为丁村自然村、下坑自然村和天宫自然村三个村庄的果园和林地。三个受影响自然村与厂区相对位置见图2-1。

2.2 现状评估

2.2.1    植被破坏

该项目场地属残丘坡地地貌单元,风化层较薄,蓄水能力较差,山地土壤水份一般,项目场地周边植被较茂盛,主要以人工种植巨尾桉、杉木、麻竹、绿竹、灌木、杂木及杂草等为主。项目废气排放,受厂风向影响,厂区红线范围内场地东侧、南侧和西侧山体原有植被都受到不同程度破坏,主要表现为草本和幼小乔灌植被枯死,大型乔木植被树叶叶面枯黄,枯萎落叶,生长停滞(见照片1)。

图2-1 三个自然村与厂区相对位置见图

  照片1  漳州有利石墨有限公司周边山坡受影响状况


2.2.2    果树、农作物破坏

根据华安县农业农村局现场调查和受影响群众反映。三个自然村受影响的果树农作物情况如下:

丁村自然村:该自然村位于厂区西北1.7公里。受影响果树1.3682万株(主要品种为龙眼、荔枝、李子、柚子、柑桔、百香果),砂仁面积170亩,蜜蜂283箱。影响主要表现为:龙眼枯死43株、李子树枯死226株,其他水果表现为“叶片黄化、长势弱、产量低”;砂仁出现少量叶尖及叶缘白化现象,正值成熟期,减产40%左右(具体原因待查);蜜蜂由于果树花量少,产量低。

下坑自然村:该自然村位于厂区北侧0.75公里,全村有23户种植经济作物,农作物种植在房前屋后,果树共2746株,主要品种为大部分为李子、荔枝、龙眼、柑桔、柚子、百香果、杨梅等果树。通过调查、询问,该自然村农作物影响主要表现为结果率较低。

天宫自然村:该自然村位于厂区西北1.6公里,区域范围内调查土地面积120亩,目前大部分已改种林木、竹。现存4户果农种植果树(其中1户种植橄榄39株、荔枝74株、柚子40株,已3-6年失管;其余3个果农种植柚子405株(树龄4-7年),均于2-5年前套种杉木,果树失管);1户农民种植2亩砂仁,减产明显。

受损果树状况见照片3,照片4。

  

  照片3               照片 4

2.2.3    景观破坏

由于厂区排放含酸废气污染影响,破坏了原始山坡植被,使土壤酸化,植被的枯死减低了林木的郁闭度和植被覆盖率,且工厂未及时对坡面进行覆盖及防护处理,受影响坡面在雨水作用下易形成水土流失。在雨水的作用下,坡面土壤结构遭受破坏,水蚀严重,植物难以生长,局部存在滑坡、崩塌等现象,加之植被枯黄死亡,造成景观破坏,影响自然景观的协调、观瞻视线的美感(见照片5,照片6)。

照片5 受影响坡面水土流失和景观破坏现状

  

照片6   受损裸露山坡水蚀产生水土流失状况 


3.1    修复原则

(1)在生态修复中,遵循自然规律,坚持分类经营、因地制宜科学设计、科学治理,提高生态防护效益及经济效益,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

(2)贯彻执行《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规定》《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法实施方案》等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坚持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安全上可靠的生态修复治理措施。

(3)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因地制宜、部门分工合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工作方针。

(4)坚持生物治理修复为主,工程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综合治理修复,以“植被绿化,提高森林覆盖率为先自然修复”为原则设计生态修复方案。

3.2    修复目标

通过对厂区周边山体进行生态修复,遵循森林自然演替规律,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采用科学的营造林措施,坚持封、造、补、抚、管相结合,做到保护和修复改造并重,力争将林分修复成树种多样、结构合理、功能齐全、长期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重建结构稳定、效益显著、质量优良的森林生态系统,实现生态功能逐步修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自然景观得以恢复,生态环境隐患消除,恢复受影响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完成华安县委县政府整改方案,彻底解决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提出的整改要求,实现“消号”。

对周边村庄果树和农作物的影响,通过对土壤酸化修复和农作物修复措施,改良栽培土壤、补植枯死的果树植株,科学施肥,加强病虫害防治和果园管理,逐步恢复果树水果产量和农作物产量,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确实维护生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业生态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3    修复任务

(1)对厂区周边山体影响范围内的场地开展场地污染调查和评估工作,指导山体生态修复方案的设计,根据治理修复方案,着手进行山体植被绿化和生态修复,山体修复以生态效益为主。对受影响果树和农作物的修复,是通过农用地土壤样本检测,确认土壤污染状况。根据土壤理化性质,开展土壤深翻、施用石灰和有机肥,改善土壤酸碱度和肥力,对受影响果树和农作物,采取补植、树体修剪、加强各季节病虫害综合防治和果园管理等,使受影响果树和农作物恢复正常生长状态、水果和农作物产量恢复正常水平,农田果树修复以恢复生产和经济效益为主。

(2)全面开展相关治理工程,基本完成生态修复过程中的工程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完善山体周边及场地内的截排水系统,对山体坡面土壤开挖翻耕,对山体坡面进行削坡整治,及时绿化,防止因山体整治开挖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发生滑坡、崩塌等安全隐患,控制水土流失,基本修复山体生态。

(3)进行全面绿化复绿,完成植被修复工程,做好植被养护与浇灌工作。竣工后报主管部门进行验收。

4.1    技术路线

本项目的技术路线主要为:收集分析资料→进行拟修复山体和农地的土壤、林地调查→编写生态修复治理方案和实施方案→组织工程施工→后期管护→工程验收。

充分收集利用已有资料,开展系统的拟修复山坡和农用地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调查,查明存在的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充分依靠林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的技术力量,并借鉴已经比较成熟的污染农用地治理方法进行治理和生态修复。通过实施各项治理和生态修改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漳州友利石墨有限公司污染影响的山体和农用地生态环境,恢复生态功能。

4.2    工作方法

本次受影响山体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拟采用的工作方法主要有:收集资料、场地环境污染调查、山体坡地整理和水土保持系统工程建设、植被选择、坡面绿化、坡面养护系统等。参考《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HJ651-2013)进行设计。

受影响农用地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拟采用的工作方法主要有:收集资料、农用地环境污染和土壤肥力调查、土壤改良、果树补植、栽培管护、病虫害防治等。

4.3    设计原则

本次生态修复设计将遵循以下原则:

(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遵循自然规律,坚持分类经营、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围绕“成活、成林、成效”的总要求。合理规划和调整林种、树木结构,确定适宜的造林更新方法和林分改造方式,推广应用良种壮苗,精心抚育管理,提高生态防护效益及经济效益。在选择树种时,充分考虑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从实际出发,做到适地适树,树种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保证和提高造林成效。

(2)生态优先、持续发展

要坚持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建设途径、方式应同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相结合。营建多树种、多层次、生长健康、结构稳定、功能高效的生态林分。着力提高森林质量与效益,充分发挥森林多种功能,为维护生态安全,以构建健康、稳定、优质、高效、永续的森林生态系统,实现森林建设目标。

(3)以人为本、突出重点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及促进林农经济收入的前提下,努力构筑景观色彩多样性,突出南亚热带森林景观,提高森林景观效果,提升城乡绿化美化水平,造就宜人环境,充分考虑到林农的利益,促进农民增收。


5.1    受损山坡林地修复方案

5.1.1    修复前期植被

(1)林地现状调查

根据漳州友利石墨有限公司周边山体植被污染范围的实际调查、土壤污染监测和场地评估,比对华安县林业局提供的造林地块、地形图和小班档案资料,采用对坡观测、GPS定位和小班踏查方法,对各造林小班进行调查。首先确定各地块林分修复造林范围,而后对造林地分别在上、中、下坡位,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对造林地的土壤、植被和林木生长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土壤调查主要根据腐殖质层和土层厚度、土壤结构、含沙石粒状况等因子确定立地质量等级类型;植被调查主要确定灌木和草本种类、高度、盖度等。

(2)林地现状分析

立地条件分析认为,项目区因长期受企业排放污染,土壤酸化加重,土质贫瘠,不利于植物生长。

污染植被状况分析认为,项目区因长期受到污染,森林植被无法正常生长,仅分布零星小杂竹。由于树种单一,导致林分整体生态功能低下、危险性病虫害入侵形势对严峻、森林生态防御能力脆弱,难于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修复范围确定

设计造林作业面积100000平方米(约147亩)(见图5-1),总投资259627元,亩投资1766元。

图5-1 厂区周边山体修复范围图

5.1.2    山地生态修复技术设计

(1)工程措施

坡面整治:场地山体修复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植被枯死、坡面水土流失、滑坡、崩塌等现象。对此,在山体生态修复过程中,首先清除坡面受损植被,对土壤进行深翻,在保证坡面稳定的前提下,在坡面之间每隔1.5-2.0米设置种植平台。在山体坡面整理过程中要及时对不稳定和侵蚀严重坡面采取治理措施,防止雨水直接冲刷坡面,造成水土流失,避免绿化初期坡面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现象。

截、排水沟:依照现有地形地貌情况,坡顶红线位置设置截水沟,坡面设置急流槽。为满足滴灌系统需要并考虑到山体高度,在山体不同位置设置集水沟收集地表水。

翻耕土壤:根据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保证土体的持水能力,并消除地表酸化土壤对种植植被的影响,为后续的植物措施恢复创造条件。对坡面进行翻耕,翻耕深度按0.2米控制。对所翻耕土壤采取抽样调查方法对土壤氮磷钾有机质等养分指标等级和酸碱度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采取测土配方,加入生石灰、施用有机肥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使土壤成分应不低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的三级(适中)标准。

浇灌措施:采用浇灌管网系统对种植苗木进行浇灌,由蓄水池收集山坡汇水或采取泵送方式,通过布设将原有水流分流引导至坡面绿化区域进行浇灌。蓄水池采用砖砌结构,内侧水泥砂浆抹面密封。考虑到山体高度,可在不同高程处设置蓄水池以供转运。

(2)造林措施

造林方式:修复造林采用人工造林方式。修复造林株行距定为2米×2米,即每亩167株,植树造林面积为147亩。

造林树种选择:树种选择在充分考虑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根据林地立地条件和现在的特殊用途,遵循适地适树,围绕“成活、成林、成效”的原则,主要以乡土耐酸性强的常绿阔叶、针叶树种为主,营造针阔混交林,既能够实现生态效益,又能够保证林农收益的树种,本次共设计选择红锥和杉木2个树种。

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 Miq.),乔木,乡土适生阔叶树种,耐酸性强,成熟林可高达25米,胸径1.5米,当年生枝紫褐色,纤细,与叶柄及花序轴相同。叶纸质或薄革质,披针形,有时兼有倒卵状椭圆形,基部甚短尖至近于圆,一侧略短且稍偏斜,全缘或有少数浅裂齿,中脉在叶面凹陷,嫩叶背面至少沿中脉被脱落性的短柔毛兼有颇松散而厚、或较紧实而薄的红棕色或棕黄色细片状腊鳞层;叶柄长很少达1厘米。雄花序为圆锥花序或穗状花序;雌穗状花序单穗位于雄花序之上部叶腋间,花柱3或2枚,斜展。果序长达15厘米;壳斗有坚果1个;坚果宽圆锥形,无毛,果脐位于坚果底部。花期4-6月,果翌年8-11月成熟。红锥喜湿润、温暖、多雨的季风气候;土壤条件为由花岗岩、变质岩、沙页岩等母岩发育而成的、土层深厚(>80厘米)的、排水性良好的酸性壤土或轻黏土(砖红壤、赤红壤和红壤);营造红锥纯林时,造林地应选择阴坡、半阴坡,以南坡、西南坡、东南坡为宜,营造混交林时则可不考虑坡向及遮荫措施,适用针阔混交促进水土保持。

红锥材质优良,木材坚硬耐腐。少变形,心材大,褐红色,边材淡红色,色泽和纹理美观,是高级家具、造船、车辆、工艺雕刻、建筑装修等优质用材。

照片7 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 Miq.)苗木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Hook.),又名:沙木、沙树等,属柏目,杉科乔木,乡土适生针叶树种,成龄树高可达30米,胸径可达2.5米;树皮灰褐色;冬芽近圆形,雄球花圆锥状,雌球花单生,球果卵圆形,长2.5-5厘米,径3-4厘米;种子扁平,遮盖着种鳞,长卵形或矩圆形,花期4月,球果10月下旬成熟。主要可用于祛风止痛,散瘀止血。杉木材质优良,以及建筑、桥梁、造船、矿柱、家具等,是福建省种植面积最大的用材林,选为绿化树种,经济效益高,友利于提高林农经济收入,促进农民增收。

除了种植乔木外,在林下种植矮小灌木,间植甘薯和花生等,或种植部分藤类植物如爬山虎、澎蜞菊、百喜草等,以分别向边坡的上下爬延,逐步覆盖边坡,起到立体绿化的作用。甘薯和花生等还可以做绿肥。

照片8 种植杉木苗木

成活率要求:当年造林成活率要求达到90%以上,第二年保存率达到85%以上,第三年总验收保存率要求达85%以上。

(3)种苗设计

苗木类型与规格:

苗木类型:红锥采用营养袋苗、杉木采用裸根苗造林。

苗木规格:红锥苗高≥20㎝的壮苗,杉木选用三代半,茎直而粗,顶芽饱满(菊花头),针叶紫红或灰绿,充分木质化,根系发达,侧须根较多无损伤的一级苗。

苗木采购:先组织专人到苗圃考察造林苗木的质量、数量和单价,参考设计的数量和质量签定苗木供应合同;根据施工进度分批采购苗木,预算各批所需苗木用量提前通知苗木供应商进行取苗工作准备,以便及时采购苗木进场,确保适时起苗、适时种植。

苗木保护:采购的苗木要采取苗木保湿等保护措施,装车运输时必须要保持通风,还要进行遮荫、晒水,避免阳光的照射,减少树体水分的丧失,防止苗木闷热致死。苗木搬运时应细心轻拿轻放,不损伤苗木和破坏土球。

5.1.3    施工组织及技术要求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设计面积、内容和技术要求进行施工,安排有经验的人员负责,开工前要先对工人进行培训;施工中,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派专人负责,及时调配苗木、肥料等,并做好现场协调工作。同时,各施工队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现有树木和幼树、注意做好森林防火、水土保持、人身安全。

(1)林地清理

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受污染荒山大部分植被枯死,只有极小面积分布零星小杂竹,且该地块表层土壤酸化严重已不适合林木生长。为改善林木生长环境,对生态修复林地清理方式为机械全面浅翻,全面挖除杂竹头及竹鞭。

(2)种植坡面整理

种植平台设立应按设计坡率自上而下有序进行,并应保持边坡的稳定,严禁出现大挖大填,土方开挖后应进行采用压实等措施,忌顺坡堆放,防止雨天雨水对坡面进行冲刷。

在坡地整理过程中,如果遇不利结构面,应采取加固措施,并清除坡面不稳定石块,在雨季时应暂时停止开挖,以保证施工现场安全。

为防止种植台阶上的水土流失,台阶边沿需设置小挡墙,平台上尚需形成2~4%的内倾坡度,平台内侧设置横向排水沟,并与周边排水沟相连接。

(3)整地挖穴

整地挖穴是造林的关键一环,直接影响造林密度、质量、成效以及今后林木生长状况。在挖穴过程中,要注意掌握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严格控制株行距。根据各地块设计的株行距,在每一造林地块中间,先从上而下(即从山顶至山下)整齐挖出一行,然后以该行为中心,按照株行距要求分别向两边沿水平线续挖,尽量做到:株行等距、排列有序、整齐划一。

二是严格控制挖穴规格。各造林类型的挖穴规格为50 cm×30 cm×30 cm,即面宽50cm见方、深度30cm、底宽30cm见方(见图5-2)。

图5-2 苗木种植挖穴及栽培示意图

(4)回土与基肥施放

回土时先回心土,再回填表土,回土时要把土块打碎,清除石块与树根。当回土至穴一半时再施放基肥。基肥主要以有机肥或农家禽畜粪有机肥。基肥施放量如下:

造林前每穴施放0.5公斤基肥,红锥第二、三年秋季抚育时每穴施放复合肥0.5公斤;杉木第二、三年秋季抚育时每穴施放复合肥0.5公斤。

(5)苗木栽植

红锥种植掌握雨天进行种植,以提高成活率;杉木种植要求在早春的雨季或阴雨天进行种植;种植时先挖好穴,去除营养袋(或包装袋、带),将苗木轻放穴中,细心覆土压紧压实,然后再回穴土堆成“馒头”状,穴周边细土筑成鱼鳞坑,以防水土流失。同时,按设计内容进行管护。种植方式采用平行带状栽植,2排杉木1排红锥,对植后2个月要及时检查成活情况,发现死株要及时补植。

(6)抚育管理

栽植后抚育、管理期限为三年。即造林当年秋季锄草抚育一次;第二、三年秋季各锄草抚育一次。

抚育要求:当年劈除种植穴中杂灌,挖尽草头,松土;第二、三年向穴外扩穴、松土、施肥。同时应做好后续病虫害防治、管护等工作。

5.2    受损园地农作物、果树修复措施

5.2.1    修复前准备

(1)取周边土壤样本检测。现场取土壤送相关部门检测,进一步确认土壤环境质量受污染情况及理化特性。

(2)委托第三方鉴定。将对周边农作物损失鉴定。

5.2.2    土壤酸化修复措施

根据在天宫村下坑、丁村、天宫三个自然村果园和农用地(柚子、百香果、槟榔芋、砂仁)采集的8个土壤样品的pH和硫酸根监测结果,土壤pH在4.12-4.59,硫酸根未检出。土壤呈现酸化现象,据此,制定农用地酸化土壤修复措施。

(1)施用有机肥。于秋冬季施用有机肥100-150kg/亩,农作物生长季补施1次有机肥,50-100kg/亩。

(2)施用石灰。于秋冬季施用石灰50kg/亩,农作物生长季补施1次熟石灰,50kg/亩。

(3)土壤深翻。结合施用有机肥及石灰,撒施后进行土壤深耕,深度约为30cm。

5.2.3    农作物修复措施

(1)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酸性,提高土壤养分。于秋冬季每亩施用有机肥100-150kg,农作物生长季补施1次,每亩施用50-100kg。

(2)加强各季节病虫害综合防治。

(3)加强树体修剪。

(4)各季节生长季节及时施用氮磷钾复合肥、微量元素肥。

5.2.4    果树修复措施

根据果树受影响情况,采取优化栽培技术促进树势恢复。针对不同果树生理习性、生长要求和受影响情况,针对性采取对应的修改改善措施。

(1)荔枝、龙眼

土壤修复:秋冬季每棵施熟石灰3-5kg、有机肥10-20kg,结合土壤深翻施入。

加强病虫害防治:加强蝽蟓、霜霉病等病虫害防治,推荐使用农药:敌百虫、苯醚甲环唑等。

加强果园管理:做好果园排灌水,防止春季积水、干旱及时灌水;适时施肥:2月施萌芽肥,每棵施2-3kg复合肥,共分两次施肥;4-6月施用壮果肥,每棵施3kg复合肥;荔枝6月份施用采果促梢肥,每棵施2-3kg复合肥,龙眼7-8月施用采果促梢肥,每棵施2-3kg复合肥;全年果园进行生草栽培,严禁使用除草剂,利用杂草秸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2)柚子

加强土肥水管理:秋冬肥(10-11月):每株施有机肥10-20公斤+熟石灰1-2公斤,结合土壤深翻施入。萌芽肥(1-2月):每株施复合肥1-2公斤、尿素0.3公斤、有机肥5-8公斤。花前肥(3-4月):每株施复合肥1公斤、微量元素肥(可锌硼铁镁锰肥1-2两),有机肥2-3公斤。壮果肥(6-8):每株施有机肥5-6公斤。

冬季修剪(10月底):提倡“开天窗”,在树冠外围每株选留5-6枝健壮主枝不剪,只适当回缩,然后树冠四周开数处“天窗”培养凹凸型立体结果的树冠,再疏除过密枝、病虫枝、衰弱老枝。修剪在釆果后15天进行为好。

病虫害综合防治:红蜘蛛:做好冬季清园工作,5月上旬至6月中旬,9~10月喷药防治。常用药剂石硫合剂或73%克螨特。炭疽病:适时喷药。在各次嫩梢期、幼果期、7~8月果实膨大期喷药保护。可用:波尔多液0.3%~0.5%倍量式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介壳虫:结合修剪清园,或在1~2龄幼虫盛发期进行防治,即5月上旬、中旬和7~9月防治。药剂:40%速扑杀乳油1000~1500倍或99%绿颖矿物油200-300倍液。

(3)李

加强土肥水管理:春季(2-3月):施复合肥0.5kg/株+尿素0.2kg/株+熟石灰1kg/株;采果后(5-6月):施有机肥2kg/株;秋季(8-10月):施微量元素肥0.2kg/株。

加强病虫害防治:介壳虫:结合修剪清园,或在1~2龄幼虫盛发期进行防治,即5月上旬、中旬和7~9月防治。药剂:40%速扑杀乳油1000~1500倍或99%绿颖矿物油200-300倍液。蚜虫:药剂用啶虫脒。

(4)柑桔

冬季:施用石灰50kg/亩、有机肥100-150kg/亩;结合使用石硫合剂清园。

春季:施春芽肥,复合肥1kg/棵,加强红蜘蛛、疮痂病、溃疡病等防治。

夏季:施壮果肥,复合肥1kg/棵,加强红蜘蛛、锈壁虱、潜叶蛾、蓟马、蚜虫等防治。

秋季:施有机肥,有机肥5kg/棵,复合肥1kg/棵,石灰50kg/亩,加强红蜘蛛、锈壁虱、潜叶蛾、蓟马、蚜虫等防治,加强水分管理,促进秋梢生长。

5.2.5    农作物恢复措施

(1)砂仁

土壤处理:秋季亩施石灰50公斤有机肥100公斤,到明年春季结合亩施复合肥25公斤石灰40公斤,使土壤PH值恢复到6-6.5。

选留荫蔽树:荫蔽树应选择阔叶常绿乔木,使荫蔽度保持在50%~70%之间(荫蔽度不够应选留幼树,如荫蔽度过大,应适当疏伐)。

坡地上应设合理排灌水沟,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田间管理:进入结果期的砂仁,管理就有困难,易伤嫩茎,可在3月开花前除草施肥一次,促进开花与结果。施肥根据各地条件而定,旱季最好施水肥。在9~10月采果后,进行第二次除草施肥,并将枯枝、衰苗割去。如有条件,在花期进行灌溉和人工授粉,这样友利于开花结果,提高产量。随着荫蔽树的生长,如林间过阴,应适当疏枝,以调节适宜荫蔽度。同时保留这些荫蔽幼树,以更换不良的荫蔽树树种。

病虫害防治:严防禽兽危害,砂仁果实遭鼠害严重,可用磷化锌拌食物诱杀,尚有野兽、鸟类危害,可结合猎狩防治。

(6)百香果

重新种植。

5.3    监理及监测要求

厂区山体生态修复和周边农田果园生态修复是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主要涉及林业技术和农业种植技术。业主应要求这两个部门的专业技术机构技术人员担任技术负责人指导具体的修复工作。监理监管有关要求如下:

(1)确保合格苗木上山

苗木是造林的物质基础,苗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造林的保存率和林分质量,本次所设计的造林树种几乎都需要从外地调进,采购时一定要保障符合设计规格要求的优质苗木上山栽植。

(2)环保操作安全施工

防止水土流失:在挖穴整地时,必须严格按要求把挖出的穴土堆于穴的两侧或上方,禁止图方便把穴土耙向穴的下坡方向或乱丢乱放,以防止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环境。

施工安全教育:造林工程属于野外作业,工地面广分散,环境条件复杂多样,工程队施工前必须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避免工伤事故发生。

(3)加强后期管护

土壤养护:在原有土壤结构基础上进行及时地松动或添加养料等处理,提升土壤的整体肥力,降低发生病虫害的几率;通过松土可以适当加大土体的内部孔隙,保持良好的通透性,便于对土壤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和向其中填入有机肥等必要养料,以保持或提高土壤的肥力。

灌溉养护:设计合理的灌溉时间和采用科学的灌溉方式,能使植物具备较好的生长状态。依照土壤和苗木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喷灌或滴灌。

施肥养护:依据苗木在生长养护阶段选择不同种类和不同用量的特殊肥料,聘请技术人员认真分析植物需求,调整合适的肥料以供补充。特别是当苗木处于初长时期和发育时期,要特别控制施肥的效果,并对植物的根部和叶部分别采用科学的施肥措施,以维持植物生长周期的正常运行。

病虫害防治:注重防治植物病虫害问题。管理单位应当派遣专业技术人员负责预测和防治植物病虫害,加大病虫害防治管理力度。在4月至11月病虫害高危影响时期,按照病虫害的发展规律做好预防准备。针对性地喷洒防虫药物。

5.4    施工进度安排

山坡生态修复工程包括:坡面清表工程、坡面整理过程、灌溉排水系统工程、坡面绿化工程和绿化养护工程的施工。农田和果树修复工程包括:土壤修改改良、果树补植、果树分期施肥、病虫害防治、田间管护、重新栽培等。

根据华安县制定的漳州友利石墨有限公司环境污染损害的整改方案,厂区山坡目前已经根据修复方案完成了坡面清表、整理、灌溉排水植树绿化等工程,绿化的树种和地表植被目前处于管护生长阶段,目前修复效果良好(见照片9)。

照片9 厂区周边植树绿化生态修复的效果

农田和果园修复方案在2019年8月着手开展,开展土壤环境监测,9月份开始着手受损害农田土壤改良和有机肥的施用,受损果树的补植、果树分期施肥、病虫害防治、田间管护、农作物重新栽培等,第一期为期三个月,至2020年开春前,已经完成第一阶段修复。2019年11月,对改造土壤场地的环境监测中,土壤pH含量有一定程度上升,2020年9月现场调查,受损害果树和农作物都得到一定程度修复,目前生长正常,群众对修复效果认可(见照片10)。

照片10  受损农用地和果树修复情况及效果

5.5    山地修复优化建议

 针对受酸性废气污染的山地土壤,目前的植被恢复方法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由于涉及的主要是山坡生态修复,受影响山坡现状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层较贫瘠,现状生态修复树种大量使用杉木存在一定缺陷,因为杉木对水肥条件要求较高,在土壤和植被破坏比较严重,且水肥条件不足的山坡,大面积种植杉木,其生长将会受到影响,可能导致生长缓慢,山坡复绿时间变长。建议采用联合工艺进行治理。可采取乔木+灌木+地被的混交方式,对现状清表后的受损山坡,开挖坡面宜采用灌木+地被为主的混交方式。

植被恢复工程优化改进建议:

主要是按照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采取乔灌藤草相结合,树种选择常绿的乔藤草木植物,可种植面积内均安排种植,力求绿化率70%以上。

(1)植被选择

乔木植物:可选择树种为,黑松、马尾松、湿地松、木荷、青冈、天竺桂、金合欢、银合欢、杜英等。植株布坑“品”字形,总体株行距2×2m。

灌木层:可选择胡枝子、紫穗槐、桃金娘、黄瑞木、女贞、南岭黄檀、杜鹃石楠、杨梅、黄栀子、映山红、常春藤、爬山虎、胡颓子、葛藤、紫藤、黄连木豆梨、多花野牡丹等。

藤本植物:爬山虎、东南野葡萄、乌敛莓、常春藤等

(2)苗木规格和种植密度

乔木栽植密度每亩10—20株,灌木栽植密度每亩25—50株;开挖底面阔叶乔木胸径不低于4厘米为宜,针叶乔木苗高不宜低于1.5m,灌木高度不宜低于1m,开挖坡面灌木高度不宜低于1m。开挖底面乔木栽植密度每亩为40-100株,灌木栽植密度每亩75-300株为宜,开挖坡面灌木栽植密度每亩40-300株为宜。地被植物开挖底面地被种植宜采用撒播和条播的方式,开挖坡面宜采用喷播和枕袋类、毯垫类播种。

以上植被恢复工程优化改进建议可在现有种植植被基础上补植。

(3)养护与管理

浇水时间和浇水量:早晚进行浇水,不在中午浇水。新植苗木应每天浇水灌溉,直到长出新叶,减少灌溉时间。浇水应使土壤湿润到10~12cm深,减少浇水次数,增加浇水量可获得最佳效果,一周两次较好。

(4)虫害防治

小苗木的根茎幼嫩,白蚂蚁、蟋蟀、小地老虎等都会对其危害。造林后3个月内尤为严重,防治措施主要有两条:一是回表土时清除草根,拾尽草根以切断白蚂蚁的食物源,二是边造林边施呋喃丹(一般不过夜),每株施约5g,施药时应注意紧绕根茎处。

(5)幼林抚育

造林当年夏秋除草松土1-2次,并做到扩穴连带,挖深30cm,带宽1m,次年早春再进行一次除草松土,但应注意杂草勿堆积在树根茎处,以减少虫害。造林后头三个月至半年,苗木还不具备与杂草竞争能力,受杂草覆盖,尤其是春季造林,头两个月正是杂草生长旺盛季节,应及时除草一次,至8-9月杂草种子成熟前再除草松土一次。第二年还需适时进行1-2次育,主要是扩穴、松土、除草,经过两年抚育管理后,幼苗即可自然生长。

(6)追肥

及时追肥,在定植后12个月及时追肥一次,乔木,尿素50g/株(也可在下雨天时撒施,50g/株);7-8月后施复合肥、尿素100g/株,灌木施复合肥20g/(浇施);7-8月后施复合肥、尿素50g/株,草本成活后每亩追尿素4-5kg次。第二年的早春结合除草松土再追肥一次。

施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根据苗木长势进行施肥,每次施肥前要除净杂草。二是施肥时应在穴的后坡方向开沟深埋,以减少肥料流失。三是雨后施肥,以加速肥料溶解和减少肥料淋失。


6.1    山地生态修复

6.1.1    概算依据

本工程根据设计方案,按照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福建省物价局、福建省建设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等有关工程量计算规则及省、市有关规定,税务有关税费政策规定等进行概算。

6.1.2    取费标准

(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工程监理费按当年《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工程招投标费按当年《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计。

参照当年市场劳动力调查价格,结合近年来造林实际用工量等情况作为直接投资预算的参考标准:

一是劳力定额根据不同立地条件、二次搬运路程、工作量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

二是物资单价采用市场咨询价取平均价;

三是机械价格(包括燃油费、人工费、机械维修费等),每小时200元,每工日1600元(每天工作8小时);

四是工日价格(包括伙食、交通、人身意外保险、工具费等)根据目前雇工价格,每工日为150元;

五是间接费用,包括设计费。

(2)复绿造林工程量

总用工量784.9个工日,其中:林地清理36.9个工日、挖穴204.6个工日、栽植102.4个工日(包括回土、施肥、二次运输、栽植等)、抚育441个工日。

苗木24549株,其中红锥8820株、杉木15729株。

肥料36825公斤,其中:有机肥12276公斤、复合肥24549公斤。生态修复各项经济指标和工程量详见表6.1,表6.2。

表6.1 山地复绿造林各项经济指标一览表

 

表6.2 漳州友利石墨有限公司周边山地生态修复工程量

  

(3)生态修复费用

按内容划分:

苗木费用:27077元;

肥料费用:54008元;

劳力及机械费用:170980元;

设计费:7562元。

按类型划分:

直接费用:252065元,占总费用的97﹪。包括物资、劳力等费用。

间接费用:7562元,占总费用的3﹪。包括设计费。

以上合计25.9627万元。

生态修复资金估算详见表6.3。

表6.3 漳州友利石墨有限公司周边山地生态修复资金量

  

6.2    农作物和果树修复

6.2.1    资金估算形式

漳州友利石墨有限公司从2013年建成试运行至2019年中央生态环保督查企业停产,排放的废气对企业周边群众生活产生影响被投诉不断,企业从2015年开始就不断有发生赔偿。2019年企业停产,华安县整改小组启动整改方案,要求对受损害农作物和果树实施赔偿。因此农作物和果树生态修复资金按直接赔偿和专项修复计。

6.2.2    直接赔偿资金

根据《漳州友利石墨有限公司2013年至2019年赔偿情况》资料统计如下:

根据《漳州友利石墨有限公司2013年至2019年赔偿情况》资料统计如下:

2013年对邹瑞杉等12户的174.955亩山地果树赔偿80.1605万元。

2014年之后对邹瑞杉等11户的154.535亩山地果树每年赔偿10.6338万元。

2015年对邹瑞杉等12户的187.835亩山地果树赔偿12.6338万元。

2016年对邹瑞杉等12户的187.835亩山地果树赔偿12.6338万元。

2017年对天宫村六组等共计37户共计273.835亩山地果树赔偿115.1038万元。

2018年对天宫村天宫社等无具体面积及邹瑞彬等48户共计318.235亩山地果树赔偿88.8638万元。

2019年对邹三能等54户共计356.335亩山地果树赔偿99.8898万元。

综上,历年已完成直接赔偿金额总计419.9193万元。

6.2.3    专项修复资金

专项修复资金包括技术指导、土壤监测、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购买以及人工费用等。

技术指导、企业周边受污染果树、经济作物损害评估(面积、品种及价值)、土壤监测等合计10万元。

农作物果树修复有机肥购买,共100吨,单价850元/吨,合计8.5万元。

土壤调理剂/特贝钙购买,共30吨,单价730元/吨,合计2.19万元。

人工费估算3万元。

以上合计23.69万元。

6.3    预期成效

6.3.1    社会效益

通过对漳州友利石墨有限公司山体受污染土壤和植被的生态修复以及对周边三个自然村受影响土壤、农作物和果树治理,解决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完成了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华安县政府及整改小组制定的整改方案,同时逐步改善了企业周边山体的生态环境,使之恢复正常的林地生态功能;通过对周边村庄受影响土壤改良和农作物和果树的补植、科学栽培和管护,恢复正常生长状态和农产品及水果产量,弥补了受影响村民的损失,有效保护了村民的切身利益,为创造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6.3.2    环境效益

漳州友利石墨有限公司环境损害生态修复治理项目的实施,还山体以本来面目,解决了生产过程中污染植被造成环境污染和"青山挂白"问题。按实施的技术方案执行后,后期山体裸露面积将大幅减小,随着植被的生长,周边本次绿化的山坡将被绿色植被所覆盖,大大改变现有受破坏的山体植被景观、美化视野;大面积经济树木与苗木的密植,还可以减弱土壤侵蚀的强度,有效地预防水土流失、泥石流等山地地质灾害的发生。总之,修复方案的实施可以全面恢复山体的绿色生态环境、有效地预防山体地质灾害的发生,全面改善厂区周边山体环境生态系统承载力,为今后的生产和周边群众的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对周边村庄农用地土壤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修复,也改善了酸化的土壤环境,使农作物和果树的生长和产量得以恢复,也产生良好的环境效益。

6.3.3    经济效益

本次生态治理修复方案是以恢复受污染山体生态环境、实现厂区周边山坡复绿及生态环境功能为主要目的,工程实施的技术方案设计时主要采用了土壤改良和绿化等主要措施。受影响的山坡林地为经济林地,林权原为当地村民所有,后被厂方承包,方案的实施,在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种植的红锥和杉木都属于速生的用材林,成材以后,也将给村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周边受影响村庄的农业用地通过改良和果树的补植修复,基本恢复了正常生产状态,最大限度地减水了村民损失,且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在修改改良同时,增产增收,提高村民收入。

6.3.4    综合效益评价

综上所述,本此受污染山体生态修复治理项目的实施,遵循了从实际出发、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等原则,对被破坏的林分进行修复造林,以进一步改善厂区周边森林结构、丰富森林树种、提高林分质量、提升森林生态景观,从而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方案实施后最直接的效益是厂区周边山体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和周边受影响土地资源有效利用,土壤缓解质量的改善,促进山体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善。从长远来看,生态修复方案的顺利实施,还可缓解社会矛盾,可促进社会稳定、安定和谐,有一定的社会效益;总之,该项目综合效益明显。


7.1    组织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措施得当是生态修复方案顺利开展的前提,该方案是华安县委、县政府组织成立的漳州友利石墨有限公司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组,根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的要求对漳州友利石墨有限公司环境污染损害制定的整改工作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华安县委牵头,华安生态环境局,组织县林业局、农业农村局、新圩镇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组织协调,委托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漳州友利石墨有限公司污染环境的场地污染调查、生态损害评估、生态修复方案的制定。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接受委托后,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开展了细致的场地污染调查,广泛收集、分析、总结以往历史调查资料和农业、林业以及专业技术部门的前期调查工作成果。生态修复治理方案的实施,组织保障明确。

7.2    资金使用保障措施

该项目投资资金,由责任单位漳州友利石墨有限公司筹措,使用时按照造成污染损害环保处罚、污染损害评估、村民实际损失、生态修复治理方案等费用评估和时间节点支付给受害群众、施工单位或物资供货单位。受损失村民按损失程度获得补偿,负责生态修复的施工单位亦按照方案进度及时支付物资购买以及人工工资,确保如期完成该项目。具体措施有:

(1)建立项目资金使用监督体系,定期检查项目执行情况与资金使用情况是否相协调,严禁生态修复工程总进度落后于该阶段的资金使用额度;对利益受损村民的补偿确保落实到个人手中。

(2)建立严格的项目资金使用层层审核制度,各项费用支出均有明细、有资金各流转层负责人签字;

(3)建立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体系,严格按项目申报的资金使用方向定向安排资金,不许挪作它用。

7.3    技术与质量保障措施

合理、可行的技术方案是生态修复治理实施成败的关键,工程质量衡量检验治理工程实施效果的标尺。本生态修复治理方案实施以下技术与质量保障措施:

(1)项目正式启动后由政府按正常行政程序开展招投标工作,选定的专业技术单位组织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现场的勘察、设计、施工,中标单位按招标要求编写详细的技术方案,并报相关行政管理单位审批后实施。

(2)现场施工实施前组织设计单位进行技术交底,施工单位严格按设计方案、施工图指导现场施工,遇现场场地情况与勘察设计条件有较大出入时及时向主管部门反映,由责任单位组织技术会审、必要时方案设计单位做出方案的设计变更,施工单位按变更后方案设计施工。

(3)现场施工实施各工序层层报验制度,现场监理单位按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程相关技术规程、规范、设计要求及验收标准对修复工程各部分进行质量验收,合格后签字认可。

7.4    施工环境保障措施

施工过程环境保护是治理工程顺利进行的保障,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工程施工时要先行勘察确定治理场地的环境条件、现场施工位置、活动范围、作业程序等,分析可能产生环境影响的形式和成都,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措施;

(2)雨季施工应实时关注施工所在地天气预报,做好排水、导流和必要围挡,减水水土流失;

(3)项目管理部设置专门的环境保护责任岗位,建立环保检查制度,发现污染隐患及时消除。

7.5    工期保障措施

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工期保障措施有:

(1)按期开工,严格按预先制定的施工进度计划执行各阶段施工任务,非自然的不可抗拒因素外不得滞后或超前施工;

(2)因自然条件恶劣导致期中停工时,应及时采取适当措施赶工;

(3)合理安排各工序的施工顺序和相互衔接关系,避免间距过长或过短,影响施工质量和工期。

7.6    植被养护要求

修复绿化后的养护直接关系到复绿效果,主要相关要求有:

(1)专人负责绿化植被灌溉运行管理工作。主要负责种植植被灌溉管理及各项滴灌制度的落实情况,尤其是灌溉过程中的水肥运筹,确保种植植被的正常生长成活。养护期间若遇枯水期,每3天进行一次滴灌;种植期一个月后,每7天进行一次滴灌,直至第二年春季为止。期间可根据实际降雨情况调整滴灌频率。

(2)按时、按量、按轮灌次序进行灌水及施肥工作,适时观察种植作物的生长情况,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

(3)做好病虫害防治,在病虫害易发季节,提前喷洒农药,做好预防。


8.1总结论

1、漳州友利石墨有限公司建成投产以来,由于没有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生产过程排放的废气、废水排放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尤其是含酸生产废气的排放对厂区内部东侧,南侧和西侧高程85~200m左右山坡面积约100000m2植被造成严重损害。厂区外部受影响为丁村自然村、下坑自然村和天宫自然村三个村庄的果园和林地。2019年7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指出公司环境问题后,华安县委办、县政府组织成立的漳州友利石墨有限公司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组,制定的整改工作方案,要求对受漳州友利石墨有限公司污染山体进行生态修复,对受影响村庄农用地的农作物和果树赔偿损失、修复土壤,修复农作物和果树。

2、本生态修复治理方案规划修复面积为147亩,以种植红锥和杉木为主。赔偿和修复3个村受影响果树和农田约292亩,果树3570株。

3、本次生态修复治理,采取以“生态手段为主、工程手段为辅”的原则,主要措施有:对厂区周边污染山坡,通过清表、改良土壤、种植作物等;对受影响村庄,采取补植、改良土壤、加强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

4、对三个自然村的补偿,从工厂2013年开始生产后就发生,至2019年总赔偿款项累计约419.92万元。友利石墨有限公司2019年被责令停产后,厂区周边山体生态修复治理工厂和三个自然村受损农田、作物和果树生态修复两项工程于2019年8月开始,目前已基本完成,对三个自然村农业生产损害的评估及生态修复,估算资金约23.69万元;对厂区周边山体生态修复资金合计25.96万元。以上两项直接用于生态修复治理资金为49.65万元,后续还必选投入相应管护资金。

5、为保证达到预期效果,建议严格按相应的各项规范、规程、设计文件进行施工,遇到问题应与监督部门、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相互沟通解决。

8.2建议

(1)本生态修复治理方案经批准实施后,应根据已经开展的修复工作和实施效果,不断修订、完善、优化,同时定期检查,确保修复效果。

(2)应建立完善的生态修复治理制度,切实落实修复方案的各项指标,加强修复和维护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水土流失防治,加强生态恢复,提高周边村民的资源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受影响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3)在环境修复和今后土地利用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科学开发,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贯彻预防为主,有效防止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切实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杜绝污染事故的再发生。

(4)根据本区气候特点,特别强调在每年雨季来临前,做好防洪措施,认真检查各项防洪设施,截、排水沟通畅情况。同时,雨季期间要每天关注天气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5)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上级有关方针政策,同时结合生态损害修复的实际情况和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整改要求,对漳州友利石墨有限公司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适时提出充修改意见。

(6)自觉接受华安县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等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做好漳州友利石墨有限公司污染损害的生态修复治理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知识

漳州友利石墨有限公司受损区域生态修复方案
寻访——受损生态系统修复成果实地考察
城市生态修复专业交流论坛
优化国土空间保护修复“绿色布局”
“三区一带”生态修复 守住河海生态大家园
糖胖胖@漳州三角梅生态文化展示园之旅
全球滨海论坛 | 江苏“最美生态保护修复”花落九家
生态修复:本地种子与苗木供应难题
扬州再添生态“金字招牌”,获颁中国唯一“全球城市生态修复模范市”
保护修复受损海洋生态系统结构 恒大海花岛公司联合多部门增殖放流65万粒白蝶贝苗种(配图)

网址: 漳州友利石墨有限公司受损区域生态修复方案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620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欢迎访问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
下一篇: 恢复生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