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席花文化
浅谈中 华 花文化 与 茶 文 化 中华花文化特色 中华插花历史与发展 茶席文化起源 茶席花道理念 茶席花艺设计 中华插花章法 中华插花五类型 花器固定法 东 方 式 花 艺 欣 赏 中华花文化特色 中国插花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深受中国佛教、道教和儒家哲学思想及宇宙观的影响。 【思之人不可不知天】的中庸【天人合一】思想,神胜于形之,无声胜有声”“藏之愈深,其境愈大”中华插花讲究含蓄,讲求不变的内涵之美。 主要特色为:中庸、和平、含蓄、质朴、壮伟、高雅、灵动、和谐。 以花枝为线条造型,尤其善用木本花枝线条造型,也是中国传统插花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木本花枝最富画意,或柔或刚,或粗或细,或秀雅或沧桑之美感………. 是国人对花木之美的特殊品味为基础,透过文化意识与固有的审美观。 不仅认为花木本身之美,也反映人们内心的情感。 达到 花 人一体追求“清、雅、真、和的意境。 因此,中华插花精神以重意趣,次形式,后色彩。 西方插花则是科学的,竞争的,注意物象外型瞬间变化的美,刺激人的感官,所以重色彩,次形式,后意趣。 而日本花道则着重形式,次意趣,后色彩。 中华插花历史与发展 萌芽期: 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21年)折枝花(即切花)己在生活广 泛应用。 .初始期: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原始容器插花产生。 .形成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水养瓶花诞生,盘花形式出现。 .兴盛期: 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960年)插花成为一门艺术,得到广泛普及。并(心象花及自由花)之成立 .全盛期: 北宋·南宋时期(公元960-1271年)举国上下盛行插花,插花成为“生活四艺”之一。 .发展期: 元代时期(公元1271-1368年)冲破宋代理学的束缚,自由创作。由于元朝外族蒙古族一代天娇成吉思汗后交于儿忽必烈统冶粗鲁无文, 而受社会大气侯影响发展缓慢。 .成熟期: 明·清时期(公元1368-1840年)中国插花走向成熟和完善,有甚多插花专著问世。并以盛理念花为主,有了新的代表(文人花,格花, 新古典花等 .衰落期: 鸦片战争后至改革开放前(公元1840-1979年)插花花艺停滞不前。清兵入关,汉有一再被异国统治,(花草由人格化转化为神格化、以 文人花、格花为主)有了定枝器发明,进入盘花发展,(写景花普遍盛行)。 .恢复发展期: 改革开放至今(公元1979—今)中国插花得到迅速的恢复与发展茶席文化起源 茶席始于我国千年前唐朝,文人与隐禅 雅士世山水间 世风月间 世诗文间,世名利间。 希望有所发现,有所寄托、有所忘怀…喝茶讲究了起来,茶席并慢慢出现而盛行。插花 焚香 挂画 茶艺被古人雅士称之为“生活四艺”。 描述雅士们精神步入超凡脱俗的境界,通过雅致品茗中希望悟出点什么。 古雅士茶席布局风格在十六世纪未年,著名文学家袁宏道在《瓶史》中曾描述了花与茶席之间说“茗赏者上也“,主张插花品茗也,花与茶相得益彰(瀹茶娴静,心平气和,花赏最美;清谈浅语,情谊浓溢,花赏最妙)…………品茶观花之纱趣 欧 式 花 艺 重色彩 次形式 后意趣 东 方 式 花 艺 欣 赏 重意趣 次形式 后色彩 茶 席 花 小 品 花性如茶性她注重自然、简朴情趣,插花如品茶透过花的真实得之精神满足,追求简约洒脱理念。也表现花与枝自然神态美,不造作。每一片叶 枝 花都是顺其自然之势,各得其所,和谐共处,宛若天成。 茶道“道法自然”,花道“清趣雅致”。二者结合。 作品强调其自然、植物线条美、花其量少、色彩清雅。应用枝条形态表现不同的内涵。 茶席环境设计 茶席,是泡茶 喝茶的休闲地方。 制作花趣时应考虑要和环境和谐,插花作品与环境的配合也至为重要。不同场合和对象所选不同的花材。 应用插花来烘托气氛、渲染环境,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使整个环境灵动。 选择花材应注意: 多选用木本花材,少选用娇嫩的草本花材,以延长使用期。 可根据茶会主题选花材:如告别会选用勿忘我,新年会选用松竹梅。 选择季节感强的花材:例如春天—桃,夏天—荷,秋天—菊花、红叶,冬天—梅、山茶。 在花材特性上为和茶室环境相协调,注意选择东方风格的花材。 尽量避用西洋风格花材:(如葱花、郁金香、红黄色月季? )
相关知识
茶席花文化.ppt
茶席花文化解析.ppt
人文茶席 | 花的气质要与茶席吻合
中秋节说茶席花
深圳茶席插花师培训班 (东方自然风)
三伏天暑热袭人 茶席焚香更添一层嗅觉的享受
来一场精致的花艺课程!简单几步,让茶席上的美得以升华!
中国兰花文化讲义资料.ppt
中华花艺--廖易德老师
《纸藤花艺制作》PPT课件.ppt
网址: 茶席花文化.ppt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9891.html
上一篇: 学习花艺课程,选择上海秦汉胡同怎 |
下一篇: 专访Max:面对行业分层,花艺师 |